国家中心城市,沈阳准备好了!
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沈阳元素”频现,令沈阳人倍感振奋。特别是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能级。”这,明晰地为沈阳人民擘画出一幅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壮美画卷。
可以说,报告为沈阳列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清单”。
沈阳作答
携手下好“一盘棋” 共同迈向“高质量”省党代会报告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发展路径,将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发展布局。
未来,市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将从以下6个方面发力强力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坚持规划政策共商共谋
加强顶层设计,共同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共同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打造振兴发展增长极。
推进沈白高铁、沈丹铁路桃仙机场段外迁工程按进度实施、加快机场二跑道前期工作;开展沈铁、沈辽鞍城际铁路、沈阳至金宝屯铁路规划方案研究,实现沈阳与周边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到“十四五”末,实现地铁2号线进机场、机场二跑道建设完成,远期城际铁路、高铁进入桃仙机场,形成航空、轻轨、地铁、巴士、出租车、城际铁路、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地上地下多层面、立体化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形成快速交通圈。
以建设沈阳国家先进制造中心为引领,以全产业链深度协作为纽带,合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构建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各市产业链协作和企业配套合作,推进沈阳工业设计、检测检验、科技条件、精益管理等资源向都市圈城市辐射,实现研发设计在沈阳,生产制造在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加强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开展四季游活动,共同打造都市圈旅游精品路线;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创新产业园区共建模式,探索建立都市圈企业培育库,合理摆布重大项目,促进产业梯次转移。
推进辽宁股权交易中心、东北科技大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平台共享,启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社会信用立法工作,推动组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建设,提升都市圈城市货物在中欧班列占比;推进人才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建设,共筑人力资源高地;共同参加辽宁国家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峰会、农博会、制博会等招商、会展、论坛平台,携手开拓市场。
✔共保共治生态环境
加强大气污染和跨市域河流协同治理,重点推动辽河干流防洪提升,浑河、北沙河防洪治理工程,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共同开展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控,组织实施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活动。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森林覆盖率43%、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3%、万元GDP碳排放年均降低4%。
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实现都市圈内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均等可及、便捷共享,组建都市圈学校联盟,开展都市圈城市间中小学校结对合作,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合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展医疗联合体;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设都市圈文化产业联盟,携手举办马拉松、青少年足球国际赛事等;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实现都市圈各市更多事项跨市通办,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沈阳作答
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近年来,沈阳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制度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升战略科技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着力引育优化新兴产业,树立推广“创新沈阳”品牌。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空间格局构筑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沈阳市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的服务能力,并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牵引,联结省市科技创新平台面向产业开放共享。目前,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167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64个。2022年,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有望达到1230个。
沈阳市加快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沈阳燃气轮机重大科研平台等5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能射线多束源材料多维成像分析测试装置、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试验装置、未来工业互联网创新基础设施、稀土钢研发平台等4个重大科学装置,以及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科研攻关,并面向12个重点创新链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布局建设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带动N个省市重点实验室快速发展,形成相对完善的源头创新体系。
沈阳作答
提质扩容桃仙国际机场枢纽能级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从2022年开始,沈阳将提质扩容桃仙国际机场枢纽能级。修建机场二跑道,开展T4航站楼方案研究,预留城际铁路设站建设条件。结合沈阳地铁2号线引入机场,适时启动T3航站楼东侧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建设和T2航站楼改造。建设东航站区物流中心,配套建设机场路南侧货运通道,以无缝衔接、高效转运、快速通关为目标,打造临空经济区多式联运中心。
铁路方面,积极融入国家高铁网络,配合铁路部门加快推进沈白高铁、哈大高铁增三线、沈阳南动车所建设工程,适时启动京哈直通线建设工程。强化普速铁路建设,推动沈丹铁路外迁、沈山增线工程,做好沈金铁路前期工作。提前谋划秦沈二通道高铁,加快推动桃仙机场接入国家高铁网。
沈阳作答
到2025年,中欧班列开行1000列以上围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沈阳市积极布局中欧班列运行网络,东通道建设全面提速,“沈满欧”“沈连欧”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更多沈阳企业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走向国际市场,对于不断提高“沈阳智造”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构筑国际物流新通道,沈阳市以中欧班列为载体,完善“干支结合、枢纽集散”集疏运体系,构建了“1(沈阳始发站)+5(5个口岸)+8(8个欧洲城市终到站)+N(东北亚国家及国内主要城市物流节点)”的国内外物流网络,形成了“一列牵动、多城联动、多式联运、多国共运”的发展格局。中欧班列成为沈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沈阳未来5年将拓宽对外开放通道,充分发挥沈阳中蒙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扩容沈满欧、沈连欧、沈海欧、沈新欧通道,预留中—韩—朝、中俄滨海、沈珠欧通道,争创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到2025年,中欧班列计划开行1000列以上,货运量达到34000万吨。
与此同时,沈阳市积极拓展开放物流通道,努力开辟客货运国际航线,加密重点地区国际航线,借助大连港口优势拓展沈阳国际贸易海上物流通道。围绕大连跨渤海通道,超前谋划沈阳—大连高速交通廊道,实现海陆无缝衔接。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加油!
信息来源:沈阳地下铁 沈阳日报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