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海珠 | 这些珍藏的革命印记,蕴含不平凡的“精神密码”


海珠物华天宝、历史悠久

据出土文物及史料记载

最早来到海珠地区的先民

当在秦汉之交


先民聚水而居

并不断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

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63处

名胜古迹资源丰富

使人们在领略海珠历史、追忆昔日面貌的同时

也可以品味海珠人的传统生活风尚

以及对现代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跟着G仔一

走进海珠“革命印记”第二期




第二期



中共南石头监狱特别支部遗址



中共南石头监狱特别支部遗址位于海珠区南石路28号。原址是清朝时期的镇南炮台,民国时期成为国民党广东省公安局最大的监狱,称“惩戒场”“惩教场”。


数以千计的革命志士,包括萧楚女、刘尔崧、熊雄、邓培、李森、何耀全、熊锐、陈复等都曾被关押于此,惨遭杀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秘密组建中共南石头监狱特别支部,领导难友进行了绝食、读书会、互济会等斗争活动。1932年9月,特支停止活动。1938年,被侵粤日军改成广州南石头难民收容所。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侵华日军细菌武器试验场。解放后五十多年,该地一度被作为工厂,后随着工厂倒闭厂房被拆毁。


该地块曾改建厂房


根据《南石头监狱的斗争》这本亲历者回忆录,南石头监狱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场分内外”,惩戒场分内场和外场,内场关押犯人,外场是狱卒和管理人员的生活区、办公房。另外,这座监狱是“井”字型结构。


南石头监狱旧照

“井”字型监狱结构(考古研究院供图)

近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该地开展文物普查和考古挖掘。


南石头监狱遗址与海港检疫所旧址


2021年7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目前考古队已清理出房址、灰砂围墙、麻石路面等遗迹,可确认监狱牢房132间。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已确认在此关押的有确切姓名的共产党员及革命烈士有339名。


考古现场


该遗址还出土铁炮、镣铐、子弹壳、试剂瓶等遗物103件(套)。这些遗迹遗物都是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关押、迫害、枪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的直接罪证,更是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谋求自由解放,开展艰苦革命斗争的鲜活物证。2021年,与相邻的海港检疫所旧址一同成为第九批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清楼


双清楼位于海珠区同福西路龙溪新街42号。1897年10月底,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政治活动家廖仲恺、何香凝结婚后,借住在廖仲恺胞兄廖凤舒(廖恩焘)位于南华西街的这间家宅。这栋两层小楼坐北朝南、三开间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2015年8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清楼最初的样子


现今的双清楼


廖仲恺、何香凝最初借住在楼下神厅后面的房子,后为避免喧闹干扰,又方便两人读书,便将天台阁楼作为“新房”。有一次,时逢中秋佳节,月圆如盘,清辉如洗,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这样情景交融的诗句。为纪念,夫妇俩便把这间宅子命名为“双清楼”,取“人月双清”之意。


双清楼内景



在双清楼居住的5年,廖仲恺和何香凝夫妇受革命思潮影响,后奔赴日本认识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可以说这里是他们革命思想的启蒙地。


双清楼内景

▍打卡地址:



卫国尧烈士故居


卫国尧烈士故居位于海珠区沥滘村东街七巷6号。卫国尧(1913-1944),沥滘村人,海珠著名抗日英雄。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卫国尧从日本回国,应征前往南京(后转移到庐山、武汉)受训,任国民党少校参谋,从事对敌宣传工作。1938年5月,卫国尧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山抗日游击队队长、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大队长。


《卫国尧》连环画


为将抗日游击战争引向广州市郊,在组织安排下,卫国尧返回家乡沥滘建立抗日秘密联络点,以米机厂和小学为掩护,利用自己尽人皆知的“地主少爷”“留日学生”“国民党少校军官”身份,开展地下工作,在青年中秘密组织起“学习会”,在农民中组织“关帝会”“兄弟会”,在店员中成立“同心会”,团结教育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卫国尧制定作战方案,游击队利用清明节拜山时机,智擒汉奸恶霸卫氏 “八老虎”,被传为佳话。


卫国尧家大厅。卫国尧等人曾在此研究铲除卫氏“八老虎”的作战方案


1944年7月,在袭击市桥的日军据点时,因汉奸出卖,广游二支队在番禺植地庄遭日伪包围,卫国尧在指挥突围作战时中弹牺牲,时年31岁。


卫国尧烈士故居建于1915年,1958年重修,面积约80平方米。故居为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房屋,墙角为花岗岩石,上砌水磨青砖,天井铺白条石,房屋坐西朝东,东、西、北三面为花园,距房屋数米筑有围墙。屋子的正厅正面悬挂有镜框,里面镶嵌有烈士传略,陈设简单美观,大门口还悬挂有“卫国尧烈士故居”横匾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匾。故居现由其后人居住,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卫国尧烈士故居



卫国尧烈士纪念馆


卫国尧烈士纪念馆位于海珠区沥滘村五约5号卫国尧纪念小学内。




1994年卫国尧烈士牺牲50周年,为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弘扬烈士爱国主义精神,沥滘小学更名为卫国尧纪念小学,并在校内设置卫国尧烈士纪念馆,陈列卫国尧烈士的事迹和生前遗物。


2021年,卫国尧烈士纪念馆进行优化提升,分八个篇章介绍卫国尧烈士短暂而又灿烂的一生。现为市、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冯肇宪故居


冯肇宪故居位于海珠区黄埔村来燕里6号,为“永丰舰”(即中山舰)舰长冯肇宪的故居,是其出生和成长的重要见证。冯肇宪曾奉孙中山先生指示回广州担任广东海军司令。2002年7月,包括冯肇宪故居在内的黄埔村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卡地址: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

教养院纪念碑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纪念碑位于海珠区新港西路179号第六中学内。碑文字迹依稀可见为记述当年情况和168个名字。碑记于六中修建体育场时挖出,送到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1995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广州市第六中学把纪念碑重新迁回学校。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纪念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海珠革命印记中蕴藏的伟大革命精神

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编辑 | 刘芳、可可沙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来源 | 《读懂海珠——从这里出发》编委会、广州海珠发布往期内容、广州市情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