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海珠 | 羊城宝塔、百年码头…… 这些地标景点,值得寻味!


在海珠
总有一些英雄让我们铭记于心
总有一些故事值得代代相传
总有一些景点让记忆流连
今天,跟着G仔一起
走进海珠地标景点
感受蕴藏在建筑中的海珠文化



第二期
地标景点


01琶洲塔

琶洲塔位于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村,又称海鳌塔,塔旁立《琶洲鼎建鳌塔记》石碑。


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后,若人们乘船从珠江口进入广州,必定会看见一座屹立江心、犹如中流砥柱的塔。只要看到这座塔,船上的乘客便能知道自己已进入了广州城。这就是当时的琶洲塔。它有两个别称,一是“琶洲砥柱”,二是作为导航标志的“省城华表”。在清代“一口通商”时期,琶洲塔被外国商人称为“黄埔塔”,也是外销画家们作画的首选题材和素材。


1989年6月,琶洲塔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洋画作品《海港景色》,图为黄埔古港和琶洲塔


琶洲塔是一座仿楼阁式的塔,塔基为八角形,由红砂岩石砌筑而成,历经数百年风化严重。塔基每边立面分别刻有八卦纹式,基角处有人形托塔力士,做出半蹲托举姿态。



琶洲塔塔基处的托塔力士像


琶洲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层且拥有暗层,一共有17层,高50多米。首层南北门都可进入首层塔心室,沿西门的楼梯上到二层,会进入塔身外层回廊。从第二层起,各层都有四面开门,如同十字纵横贯通,相邻两层相对错开辟门;其他各面无门而设龛为假门。每一层的楼梯都穿过塔壁,绕外廊一周再上楼。



越往上爬,就会发现每层的空间都在等比例缩小,窗门的方位也与上一层会微妙的错开。这种交错的方式,才会让建筑结构更稳固。


卡地址:


02赤岗

赤岗塔位于海珠区新港中路艺苑路珠江之滨,与琶洲塔、莲花塔一起雄踞珠江航道,曾持续数年为往来商船提供航标指引。赤岗塔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开工,建到一半,还因经费短缺停了工,直到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1627年),尚书李待问出面筹集经费主持工程,才把塔彻底建成。


时代变迁中的赤岗塔(图/图虫网)


赤岗塔是明清时期中外船舶沿着内河航道,从古黄埔港进入广州城之前看到的最后一座塔,几百年如一日地引导着过往船舶。


1989年12月,赤岗塔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黄埔港,赤岗塔和琶洲塔双塔辉映赤岗塔和广州塔相映成趣 @流浪阿智


和琶洲塔每层窗门错开不同,赤岗塔的窗门都排列在同一直线上,而且转角位均雕刻着人形“托塔力士”,它们大多穿戴明代服饰,但长相比较像外国人。广东文物考古专家尚杰曾经表示,这些雕塑带有“金刚力士托塔,建筑才能稳固”的寓意。本地文人学士主持修建的塔,却让外国人来托塔,这也是赤岗塔作为明清广州海外贸易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赤岗塔塔基处的托塔力士像  


进入塔内,北门塔壁曾被拆去大片青砖,民国时期用红砖修复,沿梯可以直接进入塔的心室。从塔的心室变换方向,穿过墙面就可达到上一层的外回廊。从外回廊又可攀登至上一层的心室,依次交替上行。这就是“穿心绕平座式”结构,这个结构使塔身逐层递减、收分。


塔内部开辟的心室既可作供奉使用,也可作为登塔中途的缓台。


卡地址:


03广州塔

广州塔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营业,与海心沙岛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旅游观光塔。



广州塔采用了当代最优秀工程设计和最新施工技术,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与世界新高度,荣获并保持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最高的惊险之旅及建筑物中最高的旋转餐厅;广州塔还凭借其显著的社会影响力,成功加盟“世界高塔联盟”,并于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海珠区“文旅名片”。



广州塔集都市观光、高空游乐、时尚餐饮、婚庆会展、影视娱乐、环保科普、文化教育、购物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其西侧的海心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连接珠江两岸,与广州塔交相辉映。



卡地址:


04太古仓旧址

太古仓旧址位于海珠区革新路124号。码头原是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建造的码头仓库。2008年起,对前方1-8号仓库和3座T字码头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修缮、改造,现已成为集文化创意、展览展示、观光旅游以及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客厅,成为广州的“渔人码头”。2008年12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卡地址:


05大阪仓旧址

大阪仓旧址位于海珠区革新路新民八街36号(海珠区河南港务公司内),全称为“大阪株式会社”码头仓库。码头始建于 1930-1934年间,根据《广州港史》记载,20世纪20年代,外国商人争相进占广州港口,日本是其中之一。大阪仓对研究现代码头史和广州对外贸易史有很高的价值。2008年12月,这里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阪仓旧址


卡地址:


06海珠桥

北接起义路南端,南接江南大道北端,是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两岸的大桥。1929年12月正式动工,1933年2月竣工。



20世纪70年代,海珠桥两边各拓宽8米,并加固了铁桥桥身。2012年2月—2013年9月进行大修。2019年4月12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07海珠古祠堂

海珠地区自汉代便有先民聚居,有族谱记载较早迁入的有黄埔罗氏、窑头蒙氏、沥滘卫氏,而后还有瑶溪赵氏、康乐罗氏、鹭江李氏等。


随着先民的不断迁移定居、开村建宅,各姓氏的祠堂也成为历史的重要见证。


图/雷俊东


海珠区古祠堂众多,现已摸查走访的各类特色祠堂、名人祠堂与姓氏祠堂共140余座,如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家祠邓氏宗祠、黄埔村的胡氏宗祠、沥滘村的卫氏大宗祠等。


黄埔村梁氏宗祠


阅读一座城
从阅读它的风景开始风格鲜明、底蕴深厚的海珠地标景点不仅为这里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赋予了海珠街坊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地标景点,你都打卡了吗?


编辑 | 刘芳、可可沙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来源 | 《读懂海珠——从这里出发》编委会广州海珠发布往期内容、广州塔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