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在最前面!直击海珠康鹭、龙潭片区物资配送→
为便利居民朋友生活物资的采购,11月17日,海珠区在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区域内已有14家农贸市场、451个档口重新营业,全区商超、线上生鲜平台供应配送渠道持续畅通,调动7100名配送、分拣人员上岗服务。同时,继续做好管控区物资保障工作,不断丰富品种,加强物资配送数量和频率,目前已投放生活物资包120.5万份。
管控区居民都收到了什么生活物资?
背后各方又是如何运转的?
跟着G仔一起来看看
海珠区康鹭片区物资包
从统一标准到个性化订制
卤肉盖浇饭一盒、广式煲仔饭一盒、乌冬面两包、香辣牛肉面五包、火腿肠六根、八宝粥三瓶、玉米一根、苹果两个……这是一份提供给海珠区康鹭片区管控区群众的免费物资包。
爱心包内的物资
海珠区科工商信局、负责片区储备仓的工作人员汪家伟透露,为尽量满足群众需求,物资包从最初的统一标准逐渐演变成个性化订制,婴儿奶粉、女性用品等也按需配送。
物资包总量65万份
物资包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最开始以即食食品为主,后来群众对水果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逐步开始改善,增加了包菜、玉米、胡萝卜等。再到后来,我们又增加了卫生巾、口罩、纸巾、矿泉水这些日常需要用的东西。”
11月16日,康鹭片区物资储备仓,工作人员在整理政府爱心包。
要供应片区10万余群众的生活物资,显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各方越来越熟练、配合默契。
据介绍,片区会提前一天对群众需求进行摸底,统计好基本数据后向供应商下单,商家第二天就能将货品送到储备仓。在储备仓,物资大约10分钟内就能卸完,卸完后再进行一次分发,由小货车派送到片区的19个网格,再由一线人员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
不过,网格的一线人员一般会承担转运、测核酸、派物资等多种工作。为能“见缝插针”,储备仓方面会与网格提前联系,以便更精准、及时派送。“最难的还是各个环节的衔接、调度,供应商、储备仓、网格、居民等,我们要对时间有精确的把握,做到有序、及时,是对智慧的考验。”据介绍,通过使用特别设计的二维码,康鹭片区就能让每个群众都能领到物资且防止重复领取。
11月16日,海珠区康鹭片区,网格员上门为管控区居民送物资。
把物资送到每个人手上
搬货是一个体力活。在康鹭片区的物资储备仓,20多天里,汪家伟和其他同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面对群众需要物资的迫切心情,他反复强调“请大家放心!”他解释说:“现在就是速度问题,不是有和没有的关系,我们能把所有物资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上。”
网格员上门为街坊服务
对特殊群体格外关注
11月16日上午,在敦和正街一小区楼过道口,网格工作人员向进带着“医疗包”,拨通了居民朱阿伯(化名)的电话。当天早上,听闻朱阿伯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向进和蔡润铿两人以及医疗组同事结伴从网格点出发,用手推车运送生活物资包及抗原检测试剂、口罩、中药汤剂等,第一时间拎包为居民送物资。
“咚咚咚”,家门缓缓打开。之后,查穗康码、扫核酸码、采样等工序依次进行,全家六口的采样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随即,一家人接过政府发放的6份生活物资包。
令蔡润铿颇为感动的是,几乎每一个接受服务的市民都会对他投以真诚的微笑,发自内心地连连道声感谢。“应该说感觉虽然累,但能为街坊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就挺满足的。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坚持,相信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他说。
网格员一天的工作忙碌且充实,岗位虽小,服务群众事大。“每一天,居民各种各样的声音会涌过来,我们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一处理,对孕产妇、慢性病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更是会格外关注。”蔡润铿说,“比如,我们建立了一个专门对接孕妇的微信群,保证她们的需求第一时间得到满足。另外,如果有居民身体不舒服,也可第一时间联系网格,医疗组会有针对性地开药,志愿者会及时送上门。”
首批爱心包送达龙潭片区
生活小超市开到家门口
11月16日,在海珠区龙潭片区,支持疫情防控的食品、药品、生活用户等各类物资不断从各方送到。据龙潭片区后勤保障负责人钟沃介绍,目前片区的物资供应主要来自三部分:政府的划拨支持,片区自行购买和爱心企业捐赠。
居民自购物资 “毛细血管”式配送
11月16日上午,一批批“大白”在海珠区龙潭片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旁边的物资临时仓库整装待发;另一边,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的外卖小哥,从四面八方汇聚龙潭,源源不断地将各类物资送到龙潭牌坊前。
“马上就好”“先拉一批走”……工作人员高声着急地互相催促。这里的货品大部分是前一天晚上片区居民从网上商城下的单。居民网购回来的这些生活用品经过分拣、填单、扫码和消毒,即可进入管控区等待配送到户——看似简单的五个步骤,背后却是相当繁琐细致的工作。
网购货物分拣中
居民网购的货品被送到管控区内
一批政府爱心包到达
11月16日中午,一辆蓝色大货车缓缓驶入片区,当日供应给龙潭片区的第一批政府爱心包到达。爱心包里“内容丰富”,有方便面、自热饭、八宝粥、火腿肠等“方便食品”,也有玉米、娃娃菜、土豆、红薯、胡萝卜等生鲜(随机派发一种)。
一直坚持到每个人都派发完为止
按照片区安排,绿码居民自觉下楼排队,黄码和红码的居民就由志愿者直接送上门。现场,居民们凭“物资领取登记系统”的二维码领取,志愿者扫码后核销;老人小孩如果没有手机,志愿者们则会人手记录。
物资收件号码难辨认
龙潭片区志愿者“试号”一个多小时找到人
“您好,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11月12日下午,广检集团执行支援海珠区疫情防控任务的突击队队员张卓霖、刘子玲和刘伟,在海珠区华洲街道龙潭片区为居民派送肉菜生活物资时,货单上的电话号码因受潮导致3个数字模糊难辨,三名队员不断尝试,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联系上了物资收件人。
“最初我尝试了接近20次有可能的号码数字组成形式,但打过去依然是空号。”张卓霖说,在多次尝试未果后,他使用大喇叭在巷子里不停来回穿梭,大声呼喊肉菜物资收件人的名字,并在居民邻里间、微信群上多次打听询问,但依然没有找到收件人。
正当准备放弃时,张卓霖看到这个肉菜物资包,有鸡肉、猪肉,还有蔬菜,都有一定的份量。“这些肉菜可以满足一家人几天的伙食了,物资的主人一定很心急。”想到这些,张卓霖等人决心继续尝试。
三人“重整旗鼓”,再次按照不同的数字组合重新拨打电话,无人接听、不是本人,关机、停机……不断尝试又不断重复。“这个‘0’是不是应为‘6’呢?试一下吧!”刘子玲、刘伟不约而同说道,电话拨打过去,接通了!对方是一位老人,反复确认后三人确定他便是肉菜物资收件人。
历经1个多小时的努力后,肉菜物资稳妥地送到了老人手中。“谢谢你们。”老人简单的一句感谢,让队员们感到深深的慰藉。
张卓霖等三人为居民配送物资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积极参与、热心奉献
穿梭于街头巷尾
活跃在疫情防控的各个角落
成为了抗疫过程中
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