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襄阳历史】三国胜迹数襄阳!除了隆中,咱们身边处处是三国

2016-05-09 汉江创客



三国圣迹数襄阳




       三国的历史,应该说始于襄阳,终于襄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便定天下三分,此可谓三国的历史始于襄阳,羊祜推荐杜预,二人先后都督重兵镇守襄阳,定下灭吴大计,杜预亲率大军,水陆并进,一鼓荡平东吴,天下归于一统,此可谓三国的历史终于襄阳。
  襄阳在三国的历史上地位如此重要,三国的人物和活动在襄阳十分集中,三国胜迹在襄阳也象五彩珍珠串成的项链一样闪射着多彩的光束,在全国独具特色,值得人们称道。

一、庞德公故居与学业堂

  庞德公为汉末名士,博学多才,品德高尚,有识人之明,是襄阳最早的教育家。诸葛亮、庞统、徐庶、崔州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也是司马徽的师友,关系非常 密切。卧龙、凤雏、水镜等名号为他所起,可见庞德公是很有眼力的。诸葛亮躬耕陇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得遇明主,即“鞠躬尽力,死而后 已”;庞统为南州士之冠冕,足智多谋,司马徽傲对权贵,却向颠沛流离中的刘备举荐贤才,使他得“卧龙”、“凤雏”辅佐,成就了一番大业。这些都可见庞德公 之遗风。《襄阳耆旧记》记载诸葛亮每到庞德公家,总是“独拜公于床下,公殊不令止”,师生尊卑如此,也反映出诸葛亮对庞德公的仰慕。诸葛亮的姐姐是庞德公 的儿媳,庞统是庞德公的亲侄,庞德公精心培养了他们,才使他们成为旷世奇才。

 庞德公的故居有三处:

   其祖屋在岘山南之广昌里,皮日休具体指明这处故居“去襄阳南二十里”,“居襄阳之洄湖”。

  其别业在鱼梁洲上,据《蜀志》引《襄阳记》,庞德公与妻小住此处,司马徽、徐庶常来此游玩,亲热得主客不分。

  其隐居终老于鹿门山,唐代孟浩然、皮日休等先后依旧址隐居,后人建有三高祠。

  学业堂是庞德公任教的地方,也是襄阳已知的最早的学校。据《襄阳府志》称,遗址在“襄阳城南二里”,约在现胜利街电影院附近。诸葛亮在此求学,勤奋向上,有许多故事,在民间传为佳话。


 二、鱼梁洲、南白沙、刘琦台、呼鹰台、刘表墓



  鱼梁洲、南白沙、刘琦台、呼鹰台在襄阳城东,这几个地方与三国胜迹值得追索。鱼梁洲是一个绵延数里的长沙洲。汉唐时期,沙洲当从现在襄阳东门外,直到襄城东南角的岘首山下,这段汉江也比今天要宽,景色美丽壮观。《襄阳府志》称鱼梁洲因水落时洲上的农民常在水浅处用槎头捕鱼而得名。槎头俗名鱼梁,是竹木制成的捕鱼工具。看来,当年的鱼梁洲,比今天要热闹多了。  

  前面说了,鱼梁洲上,有庞德公的故居,隔水相望即是庞统的故居,古名“南白沙”。庞统故居,今旧址尚存,为明清重修的记念性建筑。  

  司马徽在鱼梁洲上也有一处住宅,在鱼梁洲的南端。离岘首山不远。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隐居南漳县今水镜庄。在鱼梁洲上建了这处别业,怕是为了与庞德公等交往更方便些。   

  刘琦台,“在襄阳城东二里”,当在与鱼梁洲隔江相望的汉水西岸。刘表晚年暗弱,蔡氏势力很大,欲扶持刘琮接刘表的班。刘琦面临生存危机,他把诸葛亮请到此台之上,摒去旁人,撤除楼梯,让诸葛亮为他谋划自安之术。诸葛亮指点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这就是有名的“撤梯之言”典故。  

  呼鹰台《襄阳府志》说在襄阳城“东二十里”,当在与鱼梁洲隔江相望的汉水东岸。杨守敬《水经注·疏》说:刘表喜欢玩鹰,常常登上呼鹰台唱《野鹰来曲》,呼鹰台为刘表所筑,高数层,又名“景升台”,是当时襄阳最壮观的高层建筑。  

  刘表当年常出东门去呼鹰台游玩,死后,也就葬在襄阳城东街附近。


三、檀溪与檀溪湖



  檀溪和檀溪湖在襄阳几乎是尽人皆知,在国内外也颇有影响,原因就是它们与三国人物刘备等有关系。



  

  据《世说》和《三国演义》上讲,刘备依附刘表时,有一次,刘表曾请刘备赴宴,蒯越、蔡瑁打算借此机会锄掉刘备,刘备乘“的卢”马出襄阳城西门逃往南漳,经过檀溪时,陷入泥沼中,刘备高喊“的卢可努力”,的卢马跃三丈,才跳过檀溪。

 


 

  檀溪湖目前已经难寻踪迹了,但檀溪尚在。东汉学者应邵讲得明白:“檀溪当即襄水”。郦道远《水经注》也持这样的观点。檀溪经后人疏竣,由襄水又改名为襄渠、南渠。襄水看来是当时国内通称的雅号,檀溪是当地俗名,因溪两旁和溪源之群岘遍长檀树而得名。檀溪、襄水成了互称,实际上是一回事。



  

  如今檀溪的南岸,九宫山麓(真武山),有凿刻于石上的两个巨大的马蹄坑,据说是刘备马跃檀溪时的卢马的蹄印。《襄阳府志》上说,九宫山顶上建有刘先主亭,这也是刘备的记念性建筑


。  

  檀溪北,今老龙堤内,有徐庶和崔州平的故宅,他们都是诸葛亮的同学。诸葛亮出山前曾经把自己比作辅佐齐恒公成就一番霸业的齐国国相管仲和率领燕国大军打 垮齐国军队,几乎灭掉齐国的燕国军队主帅乐毅。当时的世俗之人都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诸葛亮“狂妄自大”,不大赞许他,唯有徐庶和崔州平认为诸葛亮有管仲、 乐毅之才,与他结为好友。



  

  檀溪湖西,万山坡下,有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文学家王粲和名士繁钦的故宅,现尚存一古井。杜预的沉碑潭也在附近。


四、王粲楼、关帝庙与水淹七军古战场


  襄阳古城东南隅,有着名的仲宣楼也就是王粲楼,民间讹为“望川楼”,说诸葛亮去了四川,襄樊人民可在此楼上望见四川,看见诸葛亮在四川的活动。王粲楼实际上是后人记念王粲的,相传他的名作《登楼赋》就写于襄阳。


  与王粲楼相对的北边五百米处,有关圣帝君庙,80年代初旧址尚存。几通石碑上刻着建庙的原由,据说此地曾为关羽署衙,战马也拴于此处。




  关羽在襄樊留下的胜迹,最着名的还是水淹七军古战场。  建安二十四年(公远219年),关羽率大军发动襄樊战役,围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率七军来援,大军屯驻樊北罾口川等低洼地带。关羽派人在樊北的白河、唐河、小清河等河流上游择水口围堵成堰,待八月暴雨骤至,汉水暴涨之时,扒开围堰,汉水被唐白河巨流夹击,宣泄不通,襄樊两城附近平地水深数丈,罾口 川一带更是早成泽国,于禁、庞德的劲旅全被冲垮,不堪关羽一击。



  于禁、庞德被擒,樊城岌岌可危。关羽乘胜分兵挺进郏县,嵩县陆浑民众起而响应,曹魏邺都震动,曹操打算迁都许昌,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达到戏剧性一生中的最高潮。



  樊城北边十余里的赵家桥,就是古代的罾口川,附近的鏖战岗、七里桥、团山铺、马棚等地也是水淹七军的主战场。庞德墓就在马棚。关羽士兵围堵的水口,直到 河南境内,如1950年整治新野沙堰老白河故道时,就发现河底有排列半里路长的大木桩,气势颇为壮观。可以想见,当年关羽选择了沙堰这段曲折的河道,令士 兵锯树木为木桩砸入河底,用布袋装入沙土围堵成堰,“沙堰”就因此成为地名。关羽利用天时地利推波助澜,造成的淹没于禁、庞德七军,差点冲垮樊城的那场大 洪水和近代民国二十四年那场水灾,水势之汹猛多么相似!这也显示了关羽的聪明智慧和广博的军事地理与水文知识。他驻守樊城、荆襄一带时,用心观察过这一带的地形、水文和气候,确实是古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五、孙坚与羊祜、杜预的胜迹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北方军阀袁术的部将,曾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远192年)奉命攻打刘表,在樊城北二十里的团山铺打败刘表部将黄祖的堵击,乘胜攻打襄阳。他在经凤林关登岘山观襄阳形势时,被黄祖的部下吕介设伏兵,乱箭射中头部阵亡。


  团山铺是樊北的重要军事支点,岘山与凤林关是襄阳南部的重要关塞。两处胜迹都极有观赏价值。



  

  羊祜喜爱山水,镇守襄阳时,经常登临岘山,饮酒赋诗,曾对属员邹湛等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古往今来的贤人名士登临此山远望者,象我和你一样的人多得很,都渐渐不为人所知道,想起来令人悲伤。我死后,若有灵魂,还该来登临此山。”

 


 

  羊祜在襄阳,严以律已,廉洁节俭,谦恭勤学。军记严明,从不扰民。他组织军队生产,部队有“十年之积”,减轻了百姓负担,奠定了灭吴的经济基础。与吴将对峙,讲究策略,以德服人,晋吴边境两边的将士与百姓,无不心悦诚服,感恩戴德。羊祜死后,荆襄百姓罢市哀悼,号哭于市场街巷之中,恸哭之声连绵不绝。吴国的守边将士也伤感落泪,怀念不已。襄阳百姓为记念羊祜,在岘山上羊祜生前宴游之处建庙立碑,年年祭祀,“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继任镇守襄阳,也常登临岘山,感动地称老百姓为羊祜立的碑为“堕泪碑”。杜预以襄阳为灭吴统一战争的大本营,两次上表晋武帝,于太康远年正月(公远280年2月)指挥大军水陆并进,突破长江天险,拿下了湖南广东广西等大片地区,又乘胜直捣秣陵(东吴都城今南京),挥手之间,东吴平定。灭吴统一战争胜利后,杜预大力经营南阳盆地、荆襄平原、沅湘之间,整治了汉水长江河道,修复了唐白河等水利措施,国家和百姓都得到了实惠。东吴故地的百姓歌颂他,唱道:“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杜预生前让人刻了两个石碑,记载他的功绩,一沉于襄阳万山之下,一立于岘山之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千百年过去了,杜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预言虽未实现,万山、岘山尤存,但人们记念羊祜、杜预所建的羊杜祠、堕泪碑,却屡废屡兴,绵绵不绝。


四、王粲楼、关帝庙与水淹七军古战场

 


  古隆中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在襄阳城西二十里。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却去了东吴,在孙权帐下效力。诸葛亮的姐姐由隆中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随庞山民去了曹魏,庞山民曾任曹魏黄门吏部郎,为六品以下文官。


  与诸葛亮一家的情况类似,三国时代襄阳的名人才士,大多分属魏、蜀、吴三国,许多是诸葛亮的帮手,也有一些是诸葛亮的对手。


  

  如杨仪、杨颙、习珍、习祯、廖化、罗宪、马良、马谡等,是蜀国的军政干才;李衡、张悌等,在东吴颇有成绩;蔡瑁、崔州平、石韬、徐庶、孟公威、司马徽等最终都被曹魏网罗了去,成了曹魏的人才。其中杨仪、杨颙与蔡瑁的故宅,就在襄阳东南,位置比较明确。

  

  杨仪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相当于诸葛亮的秘书长兼高级参谋,参与诸葛亮的军政事务,曾在诸葛亮病故之时统帅蜀军退回蜀国。  

  杨颙曾任巴郡太守和丞相诸葛亮的主簿,曾经对诸葛亮事必躬亲,亲自查阅帐目,过分辛劳,提过意见,是位骨骾之臣。  

  蔡瑁曾任刘表的南郡竟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为刘表占荆州,扩大地盘,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又投靠曹操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汉阳亭侯”。他的姐姐是诸葛亮的岳母,小姐是刘表的后妻。蔡瑁在襄阳曾是举足轻重的实力人物,由此也可见一般。

  


  杨仪、杨颙与蔡瑁分居于汉水两岸,蔡瑁故居在汉水东岸,今老营蔡村,古名“蔡洲”,其死后葬于汉水西岸习家池附近,“冢前刻石为大鹿状,甚大,头高九尺,制作甚工”(见杨守敬《水经注·疏》,镇兽雕刻成鹿形,可能与他故居靠近鹿门山有关,鹿门山神像就是鹿形。  

  杨仪、杨颙居汉水西岸之“洄湖”,与蔡洲相对。《水经注·疏》说:“洄湖,停水数十亩,长数里,广减百步,水色常绿,杨仪居上洄,杨颙居下洄。”  

  他们的故居就在岘首山以南,离凤林关不远,与庞德公的祖屋接近。



更多精彩内容在这里:

【今日头条】图解:面向全体党员开展的“两学一做”究竟是什么?

【解析】“两学一做”怎么学?

【本市动态】“两学一做”落到实处, 抓好市县乡领导换届

“平语”近人——习近平谈党章党规

【党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给党员划出了哪些底线?


信息来源:襄阳史志办

编辑:宋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