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滚河,从鄂北枣阳直奔襄州,在枣阳、襄州、宜城三县(市、区)交界处,孕育出曾经闻名鄂豫皖苏区的张家集徐窝革命老区。
就是这个小小的徐窝,几乎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一位位英雄动人的故事,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难怪有人说,徐窝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院”。
6月24日,创客君来到襄州区张家集镇徐窝村,寻找历史的遗迹。
“1927年到1933年,徐窝村就有200多人因为参加革命而牺牲,其中有30多户因敌人的血腥屠杀而绝户……”在徐窝革命烈士陵园,站在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徐窝村支部书记徐世群讲述了先辈们令人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
1925年,赴法留学归来的共产党人程克绳回到鄂北,在襄枣一带发展党员,创建了襄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受革命影响,上过武汉法政大学的徐窝青年徐化龙、读过私塾的徐光炯毅然投身革命,并很快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徐化龙时任县委执委。
徐世群说,当时徐窝村不仅办起了儿童团、妇女会和红枪社,还办起了农民夜校,程克绳、徐化龙经常巡回到各夜校讲课,传播革命思想,让徐窝成为这一带有名的革命根据地。
徐窝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国民党如鲠在喉,一直想寻找机会将其消灭。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徐窝村自然就成为国民党反动派重点打击对象,许多村民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绝大多数村民房屋被烧毁,这个村被称为“无人村”。
站在烈士陵园的大理石台阶上,73岁的徐窝村老人徐永如用颤抖的手,指着村庄西南方说,那时候为了躲避反动派的迫害,村民们只有躲到河边的芦苇荡里,敌人恼羞成怒就烧房子泄愤。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28年初,襄枣一带农民相继发动起义。1930年,徐化龙和其他共产党员又组织发起著名的蔡阳铺暴动。
这两次起义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反动派,并引来更加疯狂的报复。1928年7月,鄂北清乡军司令李纪才率“清乡军”包围徐窝村,74名村民在村子西山口惨遭杀害。1930年秋天,国民党“清乡军”再次血洗徐窝村,枪杀村民108人。
就是这个当年总人口不足600人的徐窝村,用血泪、用生命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徐世群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先辈对胜利的信仰,对自由的信仰,铸就了他们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当年,徐窝因为革命牺牲了那么多人,我们应该有一个地方来纪念他们,把这种力量通过一种形式代代传承下去。”1996年,在徐窝人的共同呼吁下,地方政府修建了徐窝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占地5亩,同时修建了功德碑、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等。据徐窝村初略统计,革命烈士陵园自建成至今已有超过5万人次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