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成功啦,成功啦,我们创成功啦!
19日上午,在5年一次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襄阳获得了由中央综治委授予的全国综治“长安杯”称号。
——襄阳成功夺取全国综治“长安杯”工作纪实
9月19日上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襄阳被授予全国综治“长安杯”称号。这是中央对一个城市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最高褒奖,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靓丽名片。
捷报飞越千山万水,传回了汉江两岸。从平安到长安,襄阳在这条路上走了12年。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市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由2013年的92.4%提升到2016年的94.96%;襄阳连续12年荣获“全省综治优胜单位”,2015年、2016年综治考核名列全省第一。
12年的努力,换来的是一座长治久安的襄阳城。
层层压实责任
严格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
8月中旬,樊城公安在辖区内捣毁两处传销窝点,抓获传销违法人员55名。随后,市综治办向樊城区综治办下发《对樊城区两处传销窝点开展责任倒查的督办函》,要求对该情况进行责任倒查。
樊城区立即启动责任倒查,对相关办事处、部门进行全区通报批评,对相关社区、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通报批评。
通过严格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近四年来,全市共有55个单位被一票否决、有75个单位被黄牌警告(挂牌督办),有103人被约谈、94人被通报批评。
这样严苛的管理机制,是襄阳平安建设中并不鲜见。通过实施责任压实工程,平安襄阳的责任防线更加牢固。
近年来,襄阳及时出台《襄阳市健全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多个文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综治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层层签订年度综治责任书,实行市级领导包保联席县(市)区工作制度,建立责任倒查、综治述职、综治联系点等制度,确保责任上肩。
每季度,市委都坚持召开一次常委会议分析研判社会治安和稳定形势,召开一次综治例会安排部署平安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争创全国综治“长安杯”动员大会和誓师大会,书记、市长亲自进行动员部署,部署开展“八大行动”。
襄阳每年下发综治项目建设方案,实行项目管理和路线图管理。四年来,全市先后下达综治项目建设任务267个,并全部完成。
通过项目建设,襄阳先后建成了综治中心、专业人民调解机制、“平安五小工程”、“红袖标”群防群治工程等示范品牌。
立体化信息化防控
升级预测、预警、预防功能
9月18日上午,在襄城区公安分局合成作战中心,视频巡查队的队员们正紧盯屏幕,通过视频监控实现网上巡防。“市中心医院门前有两个男子在徘徊,要注意观察。”通过操作手中的控制杆,巡查队员将视频内容调整到市中心医院周边不断观察,直到确认没有异常后,才把视频内容调整到其他地区。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打击街面“盗、抢、骗”侵财案件。襄城公安这种“天网”和地面巡逻的“地网”相结合的防控方式,是全市“664”防控体系的一个缩影。
襄阳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网,共由六张网络组成,即街面防控网、城乡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科技防控网、舆情防控网、区域协作网。它们通过完善分析研判、指挥调度、信息主导、部门联动等六项防控机制,形成了以“664”为主体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格局。
为给立体化治安防控提供技术支撑,襄阳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并基本实现建设全覆盖。如今,全市已安装监控探头9.2万个,联网率达40%以上,90%左右的刑事案件通过“雪亮工程”破获。
襄阳还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治安大数据中心”,适时比对、分析、研判。实施物联网防盗工程,推广安装“车卫士”防盗系统2万多台,“三车”盗窃案件下降19.6%。实施“微巡防工程”,建立“平安微信公众号”13个、“平安微信群”2012个,关注对象和受众达到50多万人。
如今的襄阳,在机场、车站等19个重点部位,有武警、特警、铁警等防控力量 213人、车辆52台开展武装联勤。在街面,29个“警务服务站”、1976人的巡逻警力实现24小时巡逻。在乡镇(街道)、社区(村),“红袖标”群防群治工程组织起专兼职巡逻队2414个、3.78万人,发展平安志愿者队伍6万余人。
一张立体化信息化的治安防控网,正如一道无形的“安全屏障”,守护着襄阳。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健全源头预防化解机制
9月19日,记者从市医调委看到这样一串数字:自成立以来,市医调委已成功调解各类医疗纠纷912件,其中重大医疗纠纷占比达55%。
回顾走过的近7年历程,市医调委主任李建敏感慨万千:“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不断研究医调委的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建设,从蹒跚学步逐渐自立自强。”
市医调委成立于2010年11月26日,这个独立于医患双方和卫生行政部门之外的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免费为医患双方调解纠纷。“专业”的特性和第三方身份,使其赢得了医患双方认可。
同样具备这种第三方身份的,还有襄阳市、县两级交通事故、物业纠纷、涉及少数民族领域纠纷等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共12类112个。近四年来,他们共化解矛盾纠纷3.8万件,化解成功率达95%。其中,市医调委、市民调委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家调委”的做法得到全国妇联肯定,市民商事纠纷诉前调委会等走在全省前列。
矛盾化解,重在源头。
在原有大调解中心基础上,襄阳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襄阳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创新和完善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商事调解等组织,完善“三调对接”、调解与司法确认,信访与调解、复议,仲裁与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排查与风险评估等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并得到中央综治办《长安》杂志和省综治部门肯定推广。
在健全源头化解机制上实行的“平安五小工程”,是襄阳平安建设的创新之举,四年来共排查化解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小问题和小需求等“五小问题”14.6万件。
依托基层综治中心,襄阳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方式在一个平台有效衔接,提高了化解效率。
四级综治中心
铸牢平安建设根基
今年6月29日晚10时,南漳县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突然发出红色警报,一条一级预警信息显示在平台画面上:有人试图用投毒的形式报复社会,这属于重大案件预警。
南漳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并迅速协调公安、镇村两级干部和群防群治力量搜索此人。经过4个小时的寻找,嫌疑人高某被找到,一起可能发生的恶性案件被及时预防。
2008年开始,襄阳通过两次规范提升,健全了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以预测预警预防为主线,健全“综治中心+信息化+N”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一体化运作、信息化支撑、实战化应用和联调、联防、联治、联创、联处的“三化五联”“襄阳模式”,也使基层的平安建设有了强力支撑。
市综治办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综治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网格管理中心、维稳研判中心、政法信息中心并轨运行,实现了社会治安大数据平台、网格化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和视联网系统深度融合,汇聚成襄阳综治中心的大数据链。这使得线上数据监测、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和线下立体防控、多元化解、基层治理有效对接,实战化功能大大增强。
在此基础上,襄阳通过出台《襄阳市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规范》等多个文件,强化城乡网格化管理功能;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监护、管理机制,落实“以奖代补”资金802.28万元;实行分类对标创建,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一江两岸,流光溢彩;智慧襄阳,生机勃勃。总体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襄阳长治久安……一幅以“平安”为底色的城市和谐发展画卷,在襄阳大地徐徐展开。
更多精彩内容在这里:
【提醒】公职人员必知!发放过节福利是否违规?请看纪委干部的权威解释!
信息来源:襄阳日报网
通讯员:梅玫、周斌、张建国
全媒体记者:黄金晶
审核人:肖雨蒙
编辑:宋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