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E: 2020年第5期出版“水化学与技术研究”专刊
很多环境化学与技术的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已经熟练掌握了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讲一个科研的好故事)和全面综述文章(总结数百篇前人工作)的技能。但是这两种学术文章并不能完全满足学术交流的需要。例如,在撰写研究报告的时候,学者们经常选取最相关、最能突出新发现的数据来服务一个核心故事,这就导致一些有趣的实验数据因为“跑题”、尚未得到合理解释、可能分散审稿人和读者关注核心的注意力等原因被排除在故事之外。但是,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了非常新颖的科学信息,哪怕是不成功的研究也可能启发出新的反应机理和科研见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还可能发现过去匆忙发表的数据其实可以从更新更好的角度进行解释和组织,得到更有意义和深度的知识和见解。但是很多分散的数据不足以支撑一篇独立的文章,而重新分析过去的实验数据刷新研究故事也很难作为单独的研究报告二次发表。在这种情况下,给自己的一系列研究进行迷你综述(同时讨论密切相关的他人研究)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选择,用一种更吸引人、更简洁的主线重组研究的故事,继续扩展结果和讨论,以及不必有太多顾忌阐述新的学术观点。基于这种现实并且必要的需求,这期专刊对这种“迷你综述”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邀请了15个环境化学和技术相关的课题组投稿。很多作者是青年学者,研究领域涉及过渡金属的氧化还原过程、高级氧化技术、消毒副产物、高性能纳米材料、电化学、实用吸附材料等。我们非常欣慰能收到这些高质量的稿件,也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科研论文投稿、审稿、出版的知识。我们希望这个专刊发表的论文系列对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都有帮助。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FESE杂志社计划是否以及何时再次组织此类专刊,促进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健康快速发展。
刘晋勇博士现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刘博士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在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本科毕业后还曾在索尼材料研究所从事过有机材料研发,读博期间在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进行过环境纳米材料的合作研究。刘博士过去的研究经历曲折丰富,先后涉及有机合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治理、水体污染物降解、均相和异相催化剂开发、纳米材料制备、金属配合物合成表征等。因此在加州大学的工作致力于把更多化学理论和技术引入环境研究和教学。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全氟化合物的降解机理与方法、用传统方法开发水处理催化剂、以及其他化学理论和环境技术相结合的新问题,已在ES&T, Inorganic Chemistry, ACS Catalysis, 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ESE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刘博士先后主持十余项美国联邦政府的研究项目以及与化工企业和环境公司的多项合作研究。
王寅博士现任职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土木和环境工程系终身副教授。王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和博士毕业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并于2013到201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土木和环境工程系从事纳米环境催化剂的博士后研究。王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重金属和新型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和环境行为,重点关注吸附和催化材料的研究以及技术应用,在ACS Cataly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任教期间,王博士主持十余项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及企业界研究项目。
魏浩然博士于2020年1月加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在开始独立的研究生涯前的两年时间里,魏博士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环境化学领域的专家JaehongKim教授,研究方向为太阳能驱动的新型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在此前,魏浩然于2018年2月博士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师从环境化学领域的专家Peter J. Vikesland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拉曼光谱的新型环境分析技术。在2013年赴美留学前,他分别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与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硕士与本科学位。魏博士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ES&T,Anal. Chem.等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并获得过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最佳博士论文奖(AEESP Outstand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与美国化学会优秀论文奖(ACS Ellen Gonter Award)等多项荣誉与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