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河培 | 形式批判

简河培 只夸基督十架 2020-10-11

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的发起人戴比留(Martin Dibelius 1883一1947),后来又有鲍得曼所著的“耶稣基督与神话”,“新约圣经与神话”以及“新约符类福音传统史”(History of the Synoptic Tradition)等书加以发扬广大。这种形式批判是近代神学中一种影响非常广泛的运动。鲍得曼使这种运动普遍化的功迹更胜于戴比留。鲍得曼的思想二十年前在德国非常风行,现在虽已有其他神学思想在德国取代其地位,然而鲍得曼的思想却又在其他各国发生普遍的影响。在六十年代中,欧洲有一个著名的神学家论到鲍得曼对于神学界的影晌时,说:“鲍得曼是神学之君”。现在鲍得曼在德国虽有如退休了政治家,却开始君临世界上其他各国。


形式批判不但在欧美各国风行,而且也影响远东各神学思想发达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在中国的神学界似乎尚未受到形式批判的影晌。形式批判的方法如下。


(一)形式批判武断地假定圣经并不是完全可靠的记录,所载耶稣与使徒的言行也不能全部相信。近代有一个形式批判家说:“形式批判的工作就是要指出在符类福音中,所记载耶稣的信息,大部份都是不能证实的,却是经过了早期信徒的社团,在各种不同的阶段中,以他们自己的信仰加以铸造出来的。”鲍得曼认为在客观方面看来,圣经并不是神所默示的神的圣道。神虽藉著圣经向人们说话:“但客观地说来,圣经不过是受了古人历史宗教的影响所写出来的产物,因之我们对圣经必须如其他古人所著的宗教文学一样,重新加以评价。”


(二)形式批判最基本的假设乃是:福音主要地是将早期基督教会的著作,加以编辑而成。著福音书的作者,设法将各种矛盾的,彼此不同的,在当时教会中新约圣经尚未著作以前所流传着的口述的传统,加以整理,合辑起来,编成福音书。甚至于此种口述的传统本身也并不完全可靠。这种口述的传统包括了耶稣与祂门徒的言论,也包括了关于他们的故事。教会用这些传统作为资料,以故事的方式,并加上“地点”,“时间”将各种不同的传统配合起来,篡辑成福音书。福音书中的短句如:“在船上”,“立刻”,“第二日”,“在途中”等,都是福音书的编楫者所用的方法,将各种独立的关于耶稣的故事,以及祂的言论连结起来。形式批判另一个创始者施密赞(K.L.Schmidt)曾说:“我们并没有耶稣的故事,我们只有关于耶稣的故事。”


(三)形式批判法的目的,是要分析福音书的著作为根据的口述传统的史实。新约福音书乃是我们所利用的材料来发现“福音书背后的福音”(“the gospel behind the gospels”早期教会乃是因为护教及传道之目的,将福音的资料以人为的方法组织成和谐的记录,因之形式批判必须将此种看来甚为和谐的外表毁去,并试以发现在这些记载中所包含的原始形像以及口述传统;更要尽可能将最早的传统重建起来。


(四)此方法的第一步骤就是要使福音书的连续性,时间,地点等文体看为“非历史性的”也看作不可靠的。我们必须将早期教会勉强揍合起来的故事结构除去,并从其中发现原始的教训与轶事。


(五)前面一步骤完成了之后,我们就必须将各独立的信息分类,并归纳为“神迹故事”,“争辨言论”,“预言”,“格言”等。每类都一种特别固定的形式。因此,假使有人找到工处单独的传统,与特定的形式相合,他就可以断定这段文字是否属于首要的或次要的传统,或将之归类于早期的或后期的起源,或认之为出于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统。有一个作者曾这样说:“形式批判者只要一看福音书中的故事或言论的形式,就能判定其年代的早晚,正如一个贩卖马的人,只要一看马的牙齿,就能断定它的年龄一样”。任何记载越是古老,就越能被断定为历史上真实可靠的起源。


(六)这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是非常可疑的。按照鲍得曼,更是极端,他认为:不是在耶稣的行动,更不是在祂人格的描绘上,却是在祂亽言论中才能找到多数的“历史残余”(the historical residuum)。他并不否认耶稣在历史上存在过,而且在传统上所提到的祂所行的许多事,多数也真是祂所行的;此外其他的一切,他都怀疑其为真实。他曾这样说:“我现在确切认为,对于耶稣的人格与生平我们一无所知,早期基督徒既对耶稣的人格与生平的源起不感兴趣,因之我们对祂所知的也是片断的,或是传奇式的;其他关于耶稣生平的源起却不存在。”


纯正信仰的基督徒却不能接纳鲍得曼的看法,他所著重的在几方面有考虑的余地:

第一,形式批判认为福音是在口述的形式上保存传流了数十年之后,才被人记载下来,著成新约福音书。第二,形式批判也认为福音并不是“毫无偏见”的记录,却是早期基督徒宗教信仰之产物。第三,形式批判并没有找到一位非超自然的(non-supernatura)耶稣。不论形式批判如何地将圣经予以分割,仍然显出耶稣是超自然的,是神的儿子。第四,形式批判只注重福音书中对于时机的特质。福音书的著作是为了某一种特殊的时机或情境——马太福音是为犹太人,马可路加是为外邦人。如此,福音书所注重的是人生情境,而且是在此种情境之下,福音书得以写成。第五,形式批判又认为上福音书对于地理上的,或时间上的细节并不感兴趣;但纯正派的基督徒认这两方甚为重要。


纯正信仰的基督徒认为以上所指出的五点,也即形式批判对于福音的观点,是非常肤浅的。形式批判所用的方法也在多方面曲解了新约圣经的特性。


(一)虽然新约圣经中的福音书,如同形式批判所论及的,并不在时间方面记载下所有连续性的事件,但这并不是说:在耶稣的生平之中就毫无可靠的史实了。在正确的历史纲要的范围之内,每一卷福音书的作者将他的资料编排起来,以达到他著福音书的目的。如果想勉强要求作者们写出他们并不想写的书籍,这种批判法是非常下等的。如果坚称作者们想要写的材料是不可靠的或非历史性的,这也是一种毫无价值的批判法。路加所著的福音书的前言(路1:1-4)很明显地指出:福音书作者所著史实,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福音书确是,也仍然是人类的“好消息”。


(二)形式批判完全误解了福音书的作者。形式批判者将马太,马可,路加看作文件的编辑人,又认为福音书是自相矛盾的记载。这种看法完全曲解了福音记载的一贯性。福音书中有一种基本的一贯性,就是为基督所作的可靠见证。事实上,数本福音书对于耶稣的生平,并没有表示不同的结构;每一本福音书却在某一方面将耶稣生平中的史实见证出来。形式批判并没有在福音记录的一贯性中看到各种不同的口述传袭。


(三)形式批判将基督教与基督隔开。这种研经法的最不幸的假设,就是认为基督教会,而非基督,是福音书主要创作者。然而,我们应当知道,新约圣经的信息,并不是以基督教会,却是以基督为中心(参林后4:5)。教会与保罗或其他使徒一样,不过是见证人而已,并非创始人(参林前4:1-2)。使徒们的主要使命,并不是要创作薪的传统,却是保存旧传统所传的信息。


(四)形式批判也将基督教与使徒隔开。鲍得曼以及其他形式批判者完全忽视使徒的责任,使徒在世时就是要将早期教会对于耶稣的正确传统,保持起来。使徒们是当时对于基督教与基督的教义及史实的权威根源。徒1:21-22特别指出,在当时只有口头传袭的材料时,使徒们使所传的福音才保持了正确性。使徒们在世以及福音书尚未记载下来的那段时期中,神就是要藉他们保证历史教会的真道的连续性及其完整性。


(五)形式批判也忘记了早期教会与福音书著作完成之间所隔的时日甚短。马可福音若不是著于主后五十年代,最迟也不过是在主后六十年代中。保罗早于主后三十余年间(加1:18)听受了福音的史实。福音书著成后,尚有许多使徒,及亲眼见过主的人仍然活着。其间那有人有时间去搜集创作,或流传所谓“社团”中的“典故”或“神话”呢?耶稣生平的史实并没有向众人掩饰隐藏起来(参徒26:26)。反对基督的与跟从基督的两方面,都有其见证人。世界各地各族人民之间所流传的神话,中国人间的神话传奇也是如此,都需要极久过错的年代才得以逐渐形成。然而,福意味着所记的耶稣生平却有历史本身为明证。形式批判并不能推翻其历史性。



只夸基督十架

 委身教会 效忠基督

  顺服教导 依靠供应

  接受惩治 参与服侍

微信号:DANIELZM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