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 | 陈荣杰:《走马楼吴简词语研究丛稿》


►►►

走马楼吴简词语研究丛稿 》

  陈荣杰  著


全书在精校释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传统训诂学、现代语言学词汇学以及历史学、经济学、文书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吴简进行综合研究,重点研究学界辨识未达成共识的词语以及未被学界考释的词语。内容包括“吴简亲属称谓”“吴简疾病词语”“吴简词语考辩”“吴简其他相关研究”四部分,以期对汉语词汇史、中古汉语等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1996年,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走马楼建设区域J22古井内出土了数量惊人的三国孙吴纪年简牍。经清理,这批简牍共10万余枚,有字简76552枚,已整理出版10卷、计29册,共公布了69477枚简。这批简的内容主要是账簿和户籍,不见于传世文献。简牍所记年号主要是三国孙吴黄龙、嘉禾年号。就汉语词汇史的研究而言,这个时期处于中古汉语的早期。这一时期的乐府诗歌、志怪小说、注释语料、佛经语料等引起了汉语词汇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吴简处在由汉至晋的衔接点,信息保存原始,文献真实性强,出土地点、时代明确,有不少词语不见于其他文献,是研究汉语词汇史、中古汉语真实可靠的同时资料。然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吴简进行研究的学者甚少,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也较少。


“姪”是什么时候开始指称“伯姪”“叔姪”的?三国时期长沙地区的亲属称谓与正史《三国志》有什么异同呢?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到了晋代“姪”始称“伯姪”“叔姪”。如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尔雅》、《丧服经》、《左传》,姪名虽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姪;今呼为姪,于理为胜也。”吴简亲属称谓“姪”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一观点。吴简不仅出现了大量表伯姪、叔姪的“姪”,而且还出现了丰富的“姪”称谓组词形式,如“姪子”“姪”“姪子男”“男姪”“姪男”“男姪子”“姪男子”“姪大男”“姪子女”“女姪”“姪女”“女姪子”“姪子小女”“姪小女”“姪子大女”“寡姪”“從男姪”“從姪子男”“從姪男”“從姪”“外姪子”“外男姪”等。

吴简是与《三国志》及部分裴注时代大体相同的语料,二者一为下里巴人、一为阳春白雪,一个出自下层胥吏、一个出自上层文人。将二者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有:吴简与《三国志》及裴注核心亲属称谓“祖”“父”“母”“姑”“子”“女”“兄”“弟”“姊”“妹”“妻”“嫂”“孙”“婿”与上古汉语一脉相承,上古汉语特有的亲属称谓在吴简与《三国志》及裴注中均不复存在,吴简与《三国志》及裴注新产生的部分亲属称谓相同,吴简与《三国志》及裴注亲属称谓与上古汉语相比指称更严密,吴简与《三国志》及裴注妻亲亲属称谓多使用描述性称谓。这些相同之处反映了汉语亲属称谓的稳固性和时代共性。相异之处有:吴简与《三国志》及裴注新产生的部分亲属称谓不同,如吴简新产生了“姪”“姑父”“外父”“中妻”等称谓,《三国志》及裴注则没有;与《三国志》及裴注相比,吴简小辈亲属称谓性别区分严格;吴简表侄辈、孙辈的称谓形式多样;吴简无敬称、美称、合称等称谓;吴简无亲属称谓“妹”,而《三国志》及裴注却无“女弟”。这些相异之处恰说明了二者的个性。吴简亲属称谓主要出现在户籍档案中,要求客观、准确地记录家庭成员与户主的亲属关系。《三国志》作为正史,主要记录了与所述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上层历史人物之间的亲属关系。吴简主要是由长沙郡临湘县的下层胥吏书写而成,其使用的语言浅显,接近口语。《三国志》及裴注的作者陈寿、裴松之都是士大夫文人,其使用的语言典雅,主要是书面语。吴简亲属称谓再现了三国孙吴时期长沙郡这个地区的真实情况,具有一定的方言特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虽是蜀汉遗臣,但他所撰《三国志》吸收了王沈《魏书》、鱼豢《魏略》、韦昭《吴书》等资料,裴松之注更是旁征博引,故《三国志》及裴注已很难看出地域方言色彩了。


三国时期长沙地区下层吏民都患有哪些疾病呢?


吴简户籍简记录了孙吴长沙郡临湘侯国下层吏民的姓名、年龄、身体状况等信息,其中,身体状况的记录反映了当时当地居民的健康疾病情况。经过对吴简的全面清理,共得到149个疾病词语,记录了57种疾病,以肿手足、刑手足、腹心病、盲目等居多。从五官科、外科、内科等几个方面对吴简疾病词语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吴简疾病词语的特点,主要是:结构上以偏正式和动宾式为主,音节上复音化显著,一病多名现象突出,疾病词语合称现象明显。

对学界讨论较多的刑手足进行了研究,发现吴简刑手足者男性是女性的近10倍;从年龄看,刑手足者最大年龄为97岁,最小年龄为1岁,以青壮年劳动力居多;结合时贤研究成果认为“刑”是残疾病症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对风病、癫狂病、鼠病等疾病词语进行了考辨。通过对“风病”59例简的穷尽性考察发现:“风病”的高发年龄在60~69岁之间,结合“风”字的含义,认为“风病”应是由风寒、风邪引起的中风、半身不遂类疾病。吴简“癫狂病”的高发年龄在10~29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应是精神失常类疾病。结合传世文献认为,吴简“鼠病”与“漯病”意义相同,均指瘰疬。


吴简中的“贼黄勳”是“小偷黄勳”吗?


“贼黄勋”的相关简文在吴简中多次出现,凡36见。如简贰·3866“其卅六斛大男张吉张狗所买贼黄勋黄龙三年牛价米”,简捌·2807“入会郭客所买贼黄勋黄龙三年衣物贾米十五斛五斗”。“黄勋”是什么人?“贼黄勋”是小偷黄勋吗?经过研究发现,吴简“贼黄勋”的牛、绢、衣物、财物等变卖为米后,买这些米的人的身份有郡掾、会、大男,且根据孙吴法令“凡盐满一石、米二石、杂物直钱五千,皆斩、没入妻子科一条(捌·4021)”,“贼黄勋”之“贼”不应是小偷。

吴简所记年号主要是黄龙、嘉禾年号。这期间与长沙地区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武陵蛮叛乱。据史书记载,黄龙三年武陵蛮夷发生叛乱。《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黄龙)三年春二月,遣太常潘浚率众五万讨武陵蛮夷。”吴简“贼黄勋”相关简文,除残断的简无从知晓外,其所记年号均是黄龙三年。这个时间点与武陵蛮夷发生叛乱的时间相同应不是偶然的巧合,极可能“贼黄勋”的简文与武陵蛮夷叛乱有关。文献“贼”由“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义引申指称不服从领导的蛮夷或敌对势力,《吴书》多称武陵蛮夷等叛乱者为“贼”。陈连庆先生认为,五溪蛮即武陵蛮,蛮族有黄氏。(日)满田刚先生认为“黄”在《田家莂》中是蛮姓。《田家莂》“黄”是蛮姓,则《竹简》“贼黄勋”之“黄”也应是蛮姓。因此,我们认为“贼黄勋”极可能是降服的武陵蛮,可能是武陵蛮的一个小首领。他大概比较富有,降服后他的家资全部被没收充公并被变卖为米、钱,吴简与“贼黄勋”相关的衣物贾米、财物贾米、牛贾米、绢贾米、财物钱等都与家资财产相关。“贼黄勋”的财产被变卖为米后在市场上交易,购买者有普通民众、有市场交易的中介人会、有郡级官吏。


走马楼吴简词语有哪些特征呢?


不少学者提倡注意词语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汪维辉先生更是专文探讨汉语词语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他说:“每一个词都有其时代性和地域性,揭示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词汇史学科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正确训释词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吴简出土时代、地点明确,是特定时空环境下鲜活、珍贵的“同时资料”,为探讨孙吴时期长沙地区词语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提供了绝佳的材料。我们对吴简词语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后发现,吴简词语具有鲜明、独特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吴简中有些词语既不见于传世文献,也不见于其他出土文献,是吴简特有的词语。如“系曹”仅见于吴简,不见于其他文献。吴简“系曹”出现在“朱表割米自首案”中,为司拘囚之曹,类似于后代的狱曹,是孙吴时期长沙地区独具特色的曹职设置。

二、吴简有些词语虽亦见于其他文献,但在吴简中有特殊的含义,体现出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如“租田”,传世文献“租田”指租佃田地,与“佃田”同义。而吴简“租田”则是“佃田”的下位词,指享受二年常限田缴米定额优惠的田,余力田、火种田、余力火种田等收米定额不同于税田的定收田,租田为具有一定优惠性质的田。

三、有些词语首见于吴简,其意义后世文献中亦有使用。如“从姪”为从兄弟之子,始见于吴简,其意义后世文献亦有使用。后世文献最早见于北魏《魏故胡昭仪墓志铭》。


吴简作为中古罕见、大宗的出土资料,信息保存原始,文献真实性强,有不少词语不见于传世文献,对这些词语的正确解读直接关乎吴简的利用和深入研究。《走马楼吴简词语研究丛稿 》立足汉语词汇史而又不囿于汉语词汇史对吴简展开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对吴简释读及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与之相关的汉语词汇史、经济学、历史学、简帛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陈荣杰,女,河南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简帛文献整理与简帛语言文字研究。先后出版《走马楼吴简佃田、赋税词语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嘉禾吏民田家莂〉校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等著作,在《考古》《文献》《中华文史论丛》《出土文献》《简帛》《简帛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



转载自公众号“天生人文”

编辑:赵天瑞

审核:马 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