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献

其他

沈澍農 温雯婷|中醫術語“方”的形成與演化

温雯婷——本文原載《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六輯,引用請核對原刊。編輯:王佳慧審核:李曉亮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新資料|淄博市博物館藏商代有銘銅爵介紹

爵時代:商代晚期出土時地:1976年淄博市博物馆入藏,淄博市張店區四寶山山腳下出土尺度重量:高18.9、流尾長14.5釐米,重518克著錄:《文物》2022年第1期62頁器型:銘文:釋文:令。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書訊|《古代中國》第45輯出版

(2022)中國早期研究學會年刊主編: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会议 |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十四届年会会议手册(修订版)

由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主办,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24届年会定于2022年11月5日(星期六)-11月6日(星期日)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举行(线下主会场和线上会议均实行预约和审核制),现经授权发布会议手册(修订版)。会议日程腾讯会议一览会议流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会议手册》(修订版)完整版。\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学行堂名家讲座(出土文献系列讲座)| 陈伟:《秦律十八种 · 司空》中的“方”与“板”

孟蓬生教授时间:10月28日(周五)晚7:00-9:00主会场:文献所336教室腾讯会议ID:959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书讯 | 陈荣杰:《走马楼吴简词语研究丛稿》

►►►《走马楼吴简词语研究丛稿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賈連翔 | 《清華簡》“尹至書手”字迹的擴大及相關問題探討

(1)十四篇内容都屬於以商代、西周時期的史實或故事爲背景的“早期文獻”。其中“書”類、“詩”類、“小説”類等混編,可見在這裏,“文獻的時代背景”是優先於“文獻性質”的首要分工(分類)標準。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董珊 | 據金文重釋《小雅·巷伯》——兼談早期的流放刑與西周四至

《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鳥形盉銘文解釋》,《中國史研究》第3期。裘錫圭2019《大河口墓地2002號墓出土盤盉銘文解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孫慶偉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陳劍 | 簡談清華簡《四告》與金文的“祜福”——附釋唐侯諸器的“佩(賵)”字*

引書簡稱目録:《清華簡(拾)》《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集成》《殷周金文集成》《銘圖》《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銘續》《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銘三》《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
2022年3月4日
其他

書訊|《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第十三輯)出版

本号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公众号,主要推送与汉语言文字、汉语古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学术信息,发布我所工作动态。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讲座综述 | 冯胜君教授讲座成功举行

在主会场,王化平教授向冯教授请教:秦官本《尚书》是否有可能承袭自齐鲁地区所传的《尚书》,孔壁古文就是秦官本的源头。冯教授表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2021年12月9日
其他

書讯丨《古代中國》

本号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公众号,主要推送与汉语言文字、汉语古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学术信息,发布我所工作动态。
2021年11月4日
其他

会议综述 | “第三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南大学顺利举行

由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于2021年10月30日—31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主会场设在西南大学。来自北京语言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湖州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排名不分先后)等17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5位学者报告了论文,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汪维辉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线下和线上近50位师生列席旁听。论坛开幕论坛开幕式由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王化平教授主持。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孟蓬生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认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是汉语史研究中最为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也是最具兴味和最不容易产生傲慢感的研究,并指出汉语词汇史研究应当呼唤理论研究和更多青年学者的加入。分组报告本次论坛共进行了五场分组报告。10月30日上午的报告分为了两组。第一组报告由浙江大学史文磊、四川大学王长林主持,闽南师范大学陈练军、重庆师范大学雷冬平、南京大学张福通、四川外国语大学谭代龙、河南理工大学张海媚作了报告。陈练军作了题为《认知定名学视角下汉语服饰类词汇构式的历史演变》的报告。他指出古今服饰在功能、形制、材料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汉语史上用于指称服饰的语言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鉴于此,他从认知定名学的视角对汉语服饰构式的演变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重点描写和分析了服饰构式的定名结构和定名策略的历史变化。雷冬平的报告题为《“有偏”的功能及其来源再探》。该文首先对致歉语“有偏”进行了功能分析,认为“有偏”具有“已吃、先吃”“占先享有”“少陪、失陪”等表示致歉功能的用法,这些用法来源于具有相同致歉语功能的动词“偏”,是动词“有”+动词“偏”词汇复合的结果,而表示致歉语功能的“偏”又是从“偏”的“偏背”义发展而来。张福通的报告《“一概”“一律”“一例”语法化的对比研究》以“一概”、“一律”、“一例”三组的语法化为切入点,分别梳理了“一概”“一律”“一例”的语法化过程,进一步探讨三组词语语法化的异同和关系问题,提出“一例”的语法化有可能受到“一概”的语法化影响,它们的演变时代比较接近,有互相影响的可能。谭代龙的报告题目是《论汉语历史词汇的分层研究》。文章指出词位是词、句子、篇章和段落的基础建筑材料,词位层是最重要的基础层级,并以“睡眠”一词为例,进行了分层观察,总结出了“睡眠”概念场词位系统指称和发展演变情况和“睡眠”词位指称不同概念场的历史发展情况,进一步探讨了汉语历史词汇分层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张海媚的报告题为《南北扁食“同名异实”的形成及其原因》。文章通过对“扁食/匾食”的时间地域考察和对元明清文献中“扁食”的“同名异指”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了南北扁食“同名异实”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其原因是受民族迁徙的影响、方言基础地位的提升以及南北饮食习惯的差异。在自由讨论环节,真大成认为陈练军的报告很有启发性,指出“称名”相关研究也是汉语词汇史中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雷冬平与谭代龙相互交流了有关研究汉语字词的功能、句法的想法。汪维辉教授也就词位和语素、词素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回答了张福通在其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第二组报告由闽南师范大学陈练军和中南大学龙丹主持,报告人分别是浙江大学真大成、四川大学王长林、上海师范大学潘牧天、西南大学李明晓和欧佳。
2021年11月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会议 | 第三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议程

为推动汉语词汇史研究向纵深发展,加强国内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浙江大学(2018年11月)和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11月)分别召开了首届、第二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受近日突发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021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由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临时调整为线上(腾讯会议,主会场设在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336会议室)举行。论坛议程声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集刊 |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簡介

本号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公众号,主要推送与汉语言文字、汉语古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学术信息,发布我所工作动态。
2021年9月14日
其他

文獻所2021年碩士論文推介——簡帛方向之五

前言,內容包括九個部分:選題緣由及研究材料,關於創傷的致由,關於毒和毒箭,研究綜述,研究意義,研究方法,研究路徑,秦漢簡帛療傷與解毒方概貌,輯注凡例。
2021年9月10日
其他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立项名单——出土文献类一览

本号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公众号,主要推送与汉语言文字、汉语古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学术信息,发布我所工作动态。
2021年9月5日
其他

讲座 | 木琛:丽江博物馆藏珍贵东巴文物品鉴

213主讲人简介:木琛,纳西族,1973年生,丽江市博物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从事纳西族东巴文化和民间艺术研究、传承及博物馆展览策划等工作。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学习、交流!编辑:廖俊豪审核:李晓亮
2021年7月4日
其他

书讯丨近期新书推荐(二)

《世說新語》是一部重要的中古歷史文獻,研究古代文學、歷史、哲學、宗教、語言、思想文化等都可能要涉及它,所以幾十年來,人們對它的研究興趣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是越來越濃厚,逐漸形成一科熱門學問。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书讯丨近期新书推荐(一)

每件文書,參考前人成果擬題,並做解題、校錄、標點等工作,以期提供給學術界可靠的文本。本書還附有部分表示綴合情況和獲得版權的新舊照片,共計六十餘幅。書後有本書所收文書的按編號排序的索引。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蘇建洲 | 齊璽“奎”字補釋

本号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公众号,主要推送与汉语言文字、汉语古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学术信息,发布我所工作动态。
2021年6月21日
其他

劉樂賢 | 敦煌馬圈灣漢簡第122號、133號補釋

號簡的文字厘定為“戊部孤單糧食貨財盡兵器敗傷箭且衆”,並說“簡文前言戊部孤單之狀如‘單’‘盡’‘敗傷’顯然與最後一個‘衆’字不符,此字應存疑待釋”。其說與本文最為接近,頗具參考價值。看校樣時補記。
2021年5月9日
其他

会议 | 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诗经》类文献专题)征文通知

本号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公众号,主要推送与汉语言文字、汉语古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学术信息,发布我所工作动态。
2021年4月13日
其他

张玉金|殷墟甲骨文“步”字意义新探

例(34)中的“”,即是“師”字,它的意思是軍旅。例如“丁巳卜,㱿貞:師獲羌?”(合178)“癸丑卜,㱿貞:師往衛,亡?”(合7888)例(34)中的“步”,也是使動用法,“步”意思是令軍隊行走。
2021年3月18日
其他

讀《甲骨文合集》札記兩則

甲骨文用來記録逢遇之“逢”的字形較多。師類用“”,賓類、歷類用“”等,從它們在各類卜辭裏出現的情况正好互補來看,説明它們在卜辭中表示的應該是同一個詞“逢”。
2021年3月16日
其他

书讯|新书推荐(一)

本号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公众号,主要推送与汉语言文字、汉语古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学术信息,发布我所工作动态。
2021年2月7日
其他

新資料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乘盨

本号是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公众号,主要推送与汉语言文字、汉语古文献、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学术信息,发布我所工作动态。
2020年8月23日
其他

孟蓬生 | 漢語前上古音論綱(一)

但早于上古音的古音及其分期,到目前為止,各家並沒有統一的名稱。據筆者所見,有“原始漢語(太古時代)”、“諧聲時代(系統)”、“遠古(韻)時代”、“上古前期”、“早期上古漢語”、
2019年7月25日
其他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第三届语言、文字与文献夏令营

1)有推免资格,且愿意报考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研究生的营员,可在夏令营期间参加综合素质考察,通过综合素质考察者,可获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20级硕士研究生免试资格。
2019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