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的大会主旨发言由曲阜师范大学/齐鲁理工学院刘炳范教授、湘潭大学舒奇志教授、浙大城市学院段波教授、宁波大学陶久胜教授主持。上海海洋大学朱骅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凌淑珍副教授、浙大城市学院段波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张建萍教授、湘潭大学舒奇志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尚宏教授和宁波大学刘训华教授作了观点独到的主旨发言。
刘炳范教授
舒奇志教授段波教授陶久胜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朱骅教授作了题为“东去西来:海上丝绸之路与普通人的转运机制”的发言。他从历史个体角度探索陆地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阐释了当前“一带一路”政策的互利互惠性以及顺应历史的正确性。
朱骅教授作主旨发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凌淑珍副教授作了题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中非共同文化记忆:郑和在英语文学界的形象嬗变”的发言。她考察六部海外英语文学作品对郑和形象的不同再现以及对“郑和精神”的不同解读,探源了其形象殊异的原因和意义。
凌淑珍副教授作主旨发言
浙大城市学院段波教授作了题为“‘董贝父子世纪’:狄更斯的英国海权想象”的发言。他认为狄更斯通过对英国商人的塑造以及对盛大繁华的伦敦贸易图景的描述,不仅充分展现了19世纪大英帝国的海洋贸易霸权的现实,而且通过小说撒播了“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的海权思想。
段波教授作主旨发言
曲阜师范大学张建萍教授作了题为“《泰尔亲王佩力克里斯》中的地中海海权书写”的发言。张教授认为莎士比亚化借海权大国希腊的命运强调英格兰掌控地中海海权的重要性,作品的结局暗示着英格兰海上扩张的必然性以及在地中海海权治理上的优越性。
张建萍教授作主旨发言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舒奇志教授作了题为“《海上扁舟》中海洋环境的社会价值”的发言。她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海洋隐喻,从形而上的哲学高度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远离陆地而生活在海洋场域的精神和情感状态,突出海洋场景作为人类陆地生活的逾越对人类的影响,这便是海洋环境的社会价值。
舒奇志教授作主旨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尚宏教授作了题为“奥古斯特·威尔逊大西洋底白骨城的象征及意义”的发言。他回顾了剧中主人公因行为犯错引发精神危机到实现精神救赎的历程,突出了“大西洋底白骨城”这一虚构的非洲文化意象在重构黑人精神与新型黑人历史观中的关键性作用。
李尚宏教授作主旨发言
宁波大学教育督导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训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海洋教育话语体系:故事、隐喻与路径”的发言。他认为,中国海洋教育叙事话语体系是以讲好海洋故事为核心逻辑、以中华海洋文明资源为教育内容、以构建话语权为教育目标、以提升海洋软实力为教育效果的内涵与路径的总和。
刘训华教授作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