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2020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4家教育类期刊的发文统计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2022-04-25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1.04.15

摘要

2020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高等教育科研发文的高校分布呈现不平衡态势,“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据了高等教育科研版图的主导位置,公办高职高专院校贡献率明显偏低且参与度呈下降趋势,各级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在高等教育科研版图中的贡献度不容忽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中作者单独署名和两人合作署名是论文发表的主要形式,职称以高级职称为主。有基金资助的科研论文占比近70%,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超过55%。从研究热点看,具有高等教育科研热点和社会热点、重大政策相互呼应的特点,说明研究者在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时关注的研究问题与社会动态的关联程度在加强。

关键词

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作者队伍;研究主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下,适应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机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融通中外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时代议题,高等教育研究的繁荣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科研论文是记录和总结科研成果、推进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其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各专业研究领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等教育的研究也不例外。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问题的本质是制度,破“五唯”是要在改变教育评价机制上下功夫。要破的是“唯一”而不是不要。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曾指出:“论文本身是好东西,我们搞科研活动,在研究阶段,有新的发展、有新的规律总结的时候,当然要发表论文,把科研成果固化下来并且和同行进行交流。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标准,就走向了问题的反面,走向极端了”。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研论文作为教育科研成果的载体,作为教育科研成果展示、宣传、交流的方式,其作用不容忽视,更不能以破“五唯”之名来贬低其价值。为持续跟踪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质量、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繁荣学术创新,指导教育实践,《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20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20年统计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共计14家教育类最具影响力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包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校教育管理》(镇江)、《高等教育研究》(武汉)、《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江苏高教》(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高教探索》(广州)、《现代大学教育》(长沙)。

  经统计,2020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635篇,剔除广告、博士论文提要、征订启事、投稿须知、短论、学术动态、笔谈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复旦教育论坛》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等教育研究类文章,获得高等教育类科研论文共计2093篇。

一、2020年高等教育科研论文院校分布情况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习近平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为更好地了解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状况,在2 093篇高等教育类科研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筛选,剔除第一作者的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等的文章共149篇,最终获得第一作者的署名单位为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44篇,以此为统计研究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情况的分析。

  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不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 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职高专院校1468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普通本科高校包括公办827所,民办436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高职高专院校包括公办1 128所,民办337所,中外合作办学3所。

  2020年,共有411所普通高等学校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1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41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41.23%;公办高职高专院校43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1%;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6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6%。

  (一)公办本科高校2020年发文情况

  统计显示,2020年341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 854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95.37%,这一比例与2019年的95.41%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共9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11.49%。这些高校合计发文1 425篇,占同类高校发文总量的76.86%。(见表1)

  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共1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4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26%,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4所,占比56.64%,共发文1187篇,占发文5篇及以上论文总数的83.30%,同时占到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4.02%,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2.45%,相比2019年(91.84%)进一步增加,反映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贡献版图上比重稳固并呈现出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较明显,341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被统计论文总量的95.37%,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高校贡献率达62.46%,与2019年基本持平。

  (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20年发文情况

  2020年共有45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9年37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6篇,占被统计论文的2.88%,院校平均发文1.24篇(2019年1.59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7所,(见表2)共发文19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33.93%(2019年为54.24%)。整体上反映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贡献度不高、与往年相比存在参与度在下降的趋势。

  (三)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2020年发文情况

  2020年共有28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占民办高校总数的3.62%,其中仅含2所民办高职院校。28所民办高校共发表论文35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80%。其中,宁波财经学院发文4篇、无锡太湖学院发文3篇,三江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和文华学院各发表2篇,其他22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

  (四)其他机构2020年发文情况

  2020年共有93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49篇,平均发文1.60篇,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文10篇,居榜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9篇。发文5篇及以上的机构共5家,合计发文39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比例为26.17%,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见表3)教育部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共有16家合计发文36篇,共有8家教育科学研究院发文25篇,显示了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和国家教育科研力量在高等教育科研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2020年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作者队伍情况

  第一,对2020年发文3篇及以上的活跃作者进行整理,活跃作者共计61人,占全部第一作者总量(1737人)的3.51%,其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活跃作者有52位,占活跃作者总数的85.25%(2019年83.33%),占比有所增长。活跃作者共发文238篇,人均发文3.90篇,占总发文量的12.24%(2019年13.45%)。(见表4)高等教育科研的活跃参与者的聚集性和高贡献度依旧维持,且活跃作者群体内部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作者的贡献度优势在进一步扩大。

  第二,单独署名和两人合作署名仍然是发表论文的两种主要形式。在统计作者署名情况的2 093篇论文中,以单独署名的情况最多,其次为两人合作发表。单独作者署名有892篇论文,占被统计论文的42.62%;两人合作发表有792篇论文,占比为37.84%;4人及以上合著署名的论文数量较少,合计占比6.16%。(见表5)

  第三,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作者队伍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较高。在被统计的2093篇论文中,有1686篇论文的作者有职称信息说明。其中,第一作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论文有689篇,占被统计论文的32.92%;具有副高级职称的论文有451篇,占被统计论文的21.55%。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合计发文272篇,占比13%,占比有所下降(2019年15.67%)。(见表6)

三、2020年高等教育科研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

  2020年在14家期刊上发表的2093篇论文中有1454篇为各项基金、课题的项目研究成果,占论文总量的69.47%。以第一位基金项目为统计对象,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资助论文合计占比55.38%,相比2019年(52.24%)有所增长。(见表7)

四、2020年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研究热点情况

  2020年统计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中2092篇有关键词,1篇无关键词。课题组利用传统的关键词分析方法,对关键词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并拆分后提取到8665个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独立出现的关键词共5363个,只重复一次的关键词4349个。对词频15次及以上的高频词进行统计,发现高等教育科研热点和社会热点、重大政策相互呼应,说明研究者与教育类期刊在进行教育科研及出版中关注的研究问题与社会动态及重大教育政策的关联程度较高。(见表8)

  以此为基础,我们对重复15次及以上的高频词进行二次分析,选取共现次数3次及以上的22对词对进行网络关系分析。(见表9)

  将共现词形成共现矩阵,导入Ucinet 6.199进行网络关系分析,排除孤立节点后,对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以及相互关联进行描述,生成网络关系图。(见图1)发现2020年高等教育研究形成了两个重点领域:一是以“双一流”建设为中介中心的研究领域,这与高等教育领域现行的重大政策趋势相符合;二是以“高等教育”“高校”为中介中心的传统研究领域,属于学科传统的研究内容。同时,在2020年政策尤为关注的思政教育、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到社会关注的在线教学都成长为次级重点研究领域。总体上2020年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研究热点与政策热点高度相符,时代热点与传统议题并重的特点。

  此外,课题组将活跃作者发文和活跃单位发文的关键词词频进行单独提取并进行统计分析,也能发现如下特征:在活跃作者发文的高频关键词中,“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占据词频排位的首位;合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3个相近关键词,合计出现次数为28次,其词频总数更是遥遥领先,显示了“双一流”建设在活跃作者的研究图谱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凸显出活跃研究者紧跟政策热点的研究趋势,也同时反映出教育类期刊对于活跃研究者选题的偏好性。(见表10)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型大学等高频关键词也与相关热点议题相互呼应,反映了高等教育研究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潮流的呼应。与传统研究议题“高等教育”相关联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治理”“高等学校”等关键词也是高频关键词之一。

  在活跃单位发文的高频关键词中,高等教育、高校、“双一流”建设都是出现频次前几位的高频关键词,与关键词总体分布情况相一致。与“双一流”建设相关联的关键词——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双一流”建设高校合并计算词频为77次。人工智能、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带一路”、疫情防控、疫情等与2020年政策、社会热点事件关联的关键词也是高频关键词之一,活跃单位的发文也呈现出与重大政策和教育发展趋势同频的特征,对重大议题及时回应,与社会之间保持着深度的互动。(见表11)

五、小结

  高等教育科研活动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智库,破解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繁荣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宣传交流推广高等教育科研成果,是高等教育科研期刊的初心和使命所在。14家教育类期刊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发布的第一方阵,是形成我国高等教育科研合力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科研工作者进行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资讯交流推广的重要平台。

  2020年较为明显的变化是各家期刊根据自身办刊定位与特色,设置了系列专题、笔谈,以呼应最新的政策动向、社会热点。如《教育研究》分别针对教材管理、“两会”、在线教育、课程思政、师德等热点政策或社会议题设置笔谈,呼应社会关切;又如《中国高教研究》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疫情之下的在线教学与医学人才培养、博士生培养设置了笔谈、专栏;再如《江苏高教》针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设置了笔谈。笔谈或专题的设置使得期刊能够快速、灵活而系统地回应政策动向、学界和社会关切,并在专题的积累中进一步凝练期刊的办刊特色,树立起品牌和形象。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布局下,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人口超过五千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高等教育和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同时,我们也迎来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的重要时期。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全局,全面深入分析“十三五”教育规划落实的经验与挑战,进而提出和制定“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建议和实施思路,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科技和教育成为未来的两大入口。通过数字技术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培养符合现实需求和时代特征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需求。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新时代高等教育亟需破解的问题迫切需要大量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者们的智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最具影响力的期刊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展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和改革实践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扎根中国大地,传播好中国经验,为高等教育学术生态的健康与繁荣而不断奋斗是每一个高等教育领域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课题组成员

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

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周 详,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

李 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

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

温静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1年第4期第89-95页

栏目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zggjyj1985

投稿平台|http://editor.cahe.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