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及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主题论坛闭幕
9月28日,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及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主题论坛在昆明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全球人类的命运,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共同话题,全世界国家主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作为非国家主体例如: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及原住民、公众等,他们已经和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保护森林、草地、湿地、海洋等方面开展了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
本次主题论坛邀请了5大洲,8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线上线下参加本次会议。CBD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特别顾问Catalina,COP15云南筹备办副主任高正文发表了开幕致辞。
Catalina女士在致辞中说:“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进一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行动方案在全球和地区层面实行相应的目标。政府把2020年后疫后的经济复苏作为我们首要目标,在COP15的第二阶段达成路线图,让我们知道如何逆转跟自然相处过程当中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局限,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步达成全球共识。我们非国家主体也能开始促进以及推进关键行业的目标,在经济的各行各业要让各个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目标的重要性。”
COP15云南筹备办副主任高正文在致辞中介绍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特点以及云南省各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做出的成就,他提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也是社会组织共同的责任。所以以后保护生物多样性还任重道远,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一如既往关心支持云南,我们一起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COP15云南筹备办副主任高正文
本次主题论坛分成三个环节
PART 1
故事分享
感动和成就
位于四川省平武县的老河沟保护地是中国第一个社会公益保护地,保护地主任刘小庚陪伴老河沟走过了10年,刘小庚动情的说:“老河沟这十年从最开始的时候盗猎严重,看不到什么动物,到现在夜观可以一次看到7,8种兽类,我从保护一线的工作中收获了从来没有过的满足感。”
老河沟保护中心主任 刘小庚
缅甸森林协会主席U Htun Paw Oo介绍缅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政府出台的政策以及非国家主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做出的成绩。他提到:“缅甸政府正在考虑总结社区的协议保护的尝试和遇到的困难,希望在下一步的政府相关保护地政策中,把民间机构,特别是社区主导的协议保护模式纳入国家法定的保护地体系中。”
缅甸森林协会主席U Htun Paw Oo
PART 2
主题报告
进展和希望
4个主题发言,5位专家向以及在各自领域的开展尝试和取得的进展。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项目主任彭奎介绍了他们做的专题调研,介绍了全球非国家主体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交叉领域做出的贡献,并发布了《全球非国家主体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专题报告。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 王毅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项目主任 彭奎
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执委,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科学主任靳彤,介绍了中国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4年来取得的成绩。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与2017年由在中国的26家关注社会公益保护地的公益组织联合设立,到2020年,联盟的成员已经在中国建立了51个公益保护地,保护的面积达到10311平方公里,向未来帮助国家管理1%保护地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执委
大自然保护协会 靳彤
美国国际土地信托联盟,林肯研究院主任James N Levitt,介绍了土地信托在全球的发展,国际土地信托联盟和全球6大洲100多个国家的组织和个人合作,利用土地信托模式开展保护地保护,目前全球的土地信托机构保护的面积已经达到44万平方公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非洲公园是一家在非洲从事保护地管理的公益机构,成立于2000年,到目前为止,他们在非洲的11多个国家管理19个保护地,保护面积达到14.7万平方公里。非洲公园保护与保障部主任Jean Labuschagne女士介绍了非洲公园的保护地在生态保护、社区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机制上的尝试。
非洲公园保护与保障部主任Jean Labuschagne
PART 3
圆桌对话
问题和思路
圆桌对话环节由哈佛森林系David Foster支持,CI南美协议保护项目负责人 Rosselli Londono,剑桥大学保护中心主任Mike Maunder, 瑞尔国际菲律宾渔业项目主任Rocky Sanchez Tirona线上参加;腾讯企鹅爱地球项目负责人王昳,老牛基金会秘书长安亚强,桃花源基金会八月林保护地主任王大衍,以及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陈韵竹在线下参加。
圆桌对话的话题涉及面很宽,既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般性话题例如:妇女和青年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以及海洋保护方面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也有专业性话题,例如如何协调社区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何动员当地社区更加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做法,以及高科技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方面。
生态环境部COP15谈判代表,执委办执行副主任刘宁介绍了沙姆沙伊赫到昆明行动平台的发起和执行情况,他提到:“从非政府主体贡献,从2018年11月发起的沙姆沙伊赫到昆明的进程,这个进程实际上我们经历了将近3年,我们今天终于走到了昆明,我相信昆明可能对大家来说是一种标志,昆明云南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国家主体,你们比政府有更多的优势,有灵活面,你们接触的面比较广,你们可以自由发挥,我们有制度规范性的行为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希望非国家主体和NGO能共同行动,带领所有的民众在过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更大的作用。”
执委办执行副主任刘宁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做了论坛总结,他总结到:
“首先,非国家主体在我们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实践的探索,工具的探索,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
第二非国家主体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或者社区保护方面还面临很大的困难,很多的缺口,包括在制度和法律实施、能力、资金、工具方面,工具包括科技和政策上面的工具。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国别的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在处理保护和发展关系上还存在差距。但是我们也可能从中能够总结一些共同的东西。还有一个问题比较大,关于数据的问题,基础条件的问题,我们没有比较好的数据基础。
第三,在新的环境下,构建2020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框架,需要改革,需要创新,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善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制度和管理方面,肯定要有更加包容或者更加倾向于治理,一方面有制度基础,另外一方面更能发挥国家市场,社区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应该发挥领导力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数字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怎么样看待人类新的增长,包括碳排放的格局,可能有新的财富理论,怎么样衡量社会资本、自然资本,怎么样创造新的增长逻辑和增长故事都需要我们进行改革和推进,要加强引领,同时要有更多的地方首创实践,特别非政府和非国家主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起在好的治理体系下面一起来推动保护事业能够完成未来雄心的目标。
第四:更好的分享经验,案例非常好,在案例背后故事也应该也让大家知道,优点缺点是什么?怎么样克服困难?这可能比我们讲的成绩更加重要。构建联盟、伙伴关系,也是大家谈的比较多,从地理上,也从人文的层面跟大家联系在一起才能使我们走得更远,借用刚才嘉宾说的话,只有采取共同的行动,才能走得更远,共同实现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还有两个星期,10月11-15日,COP15第一阶段的会议即将召开,还有6个月,COP15第二阶段的会议就要召开,希望COP15可以达成具有雄心,可以执行的2020年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为2030年,2050年,乃至2100年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
本次主题论坛由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中华环保基金会主办,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公民生物多样性联盟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