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溯】新桥镇、石湖荡镇

图溯上海 上海规划资源 2022-10-09

  //  

新桥镇

新桥集镇位于松江区新桥镇六磊塘中部。明万历十年(1582年),在六磊塘(原集镇中部)建造一座石拱桥,名日新桥。后又在日新桥东洪家河口建造一座石砌夹板桥,名又新桥,意为又造了一座新桥。六磊塘东通黄浦江,西通郡城,水路交通便捷,明代中后期,六磊塘北岸几个村落的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户纷纷迁居六磊塘南岸居住。明末清初在镇东建东关帝庙,解放后庙被改建为小学,今庙前的两株古银杏树还在。清初,原先那些定居的大户开始弃农经商、开店设摊,逐渐形成集镇雏形。当时集镇还未有正式的镇名,取啥名好?有威望的几个店主集中起来商议,其中意见比较集中的是以日新桥、又新桥名称为基础,去“新”删“又”,不就是新桥吗?从此,这个地方就称新桥镇。集镇在六磊塘沿南岸东西向、对街建造,长约1千米,宽约2余米。清末,沿街两侧有槽坊、南北杂货、油坊、染坊、布店、楼天成药店、酒店、豆腐店、面店、茶馆、理发店、咸货店、作铺等。宣统元年(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新桥集镇设站,人流往来频繁,集市更趋繁荣,增加米厂4家、茶馆2家、南北杂货店数家、大酒店1家和铁店1家。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后,上海沦陷,一部分撤退到后方的国军在新桥集镇被日军包围并成为俘虏,后全部被日军杀害。这些被害国军,到底是哪个部队、死了多少人,无确切数据。


新桥集镇


解放后,该地曾设新龙乡,政府机构设于新桥集镇。1957年撤区并乡设新桥乡,1958年成立新桥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新桥乡建制,1993年7月,撤乡建新桥镇,这些乡、公社、镇机构所在地均设在新桥集镇。


石湖荡镇

石湖荡集镇位于今松江区石湖荡镇西部,建镇历史近百年。集镇的得名,由火车站而来;火车站得名,源于石湖庙和湖荡村。


宋代时,这个地方的村庄叫湖荡村,沿东西向的市河石湖荡港(原名石湖塘,长约3.5千米,东入斜塘)而居。该地地势低洼,每年台风暴雨一来,南北两岸经常垮塌,农田被淹没,当地百姓深受水害之苦。有个义士殷澄,提议将经常垮塌的约1.5千米地段砌成石堤塘,以阻水害。人们觉得殷澄的提议是个好主意, 当地很有威望的老者谢徵出面募捐并招募志愿者修建石堤湖塘(1972年,在石湖荡港北岸的古松公社农机厂建造车间掘挖地基时,1米深处发现一条东西向的宋代时所建石堤塘)。并在北岸东首(今镇政府东侧)修建石湖庙,以祈求石湖老爷保佑石湖塘永固。清宣统元年(1909年)沪杭线铁路建成通车,途经该村南首并设站,为站名犯难了一时。后来有人以这个地方的石湖庙和湖荡村综合起来定名为石湖荡车站。当时没有公路,乘火车可直达上海,自然来往的人越来越多,带来了商机。于是在石湖荡港北岸沿市河东西向形成对面街小镇,当地一部分村民弃农经商,也有外来商人寻求商机云集于此。小镇长约60—70米,宽约2—3米,侧砖砌路面,店铺相连。镇东建天主教堂,镇西有愣严庵,镇北驻广慈庵(庵内有元代文学家、诗人杨维桢手植的古罗汉松),西南造耶稣堂,宗教建筑遍于集镇四周。


石湖荡集镇老街


1949年5月解放后,该地建乡村政权,乡名以古罗汉松为基础取名古松乡,政府机构设置于镇东首的石湖庙内。1957年撤区并乡仍为古松乡;1958年建古松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古松乡建制,1994年撤乡建石湖荡镇,2001年1月原石湖荡镇、李塔汇镇合并建立新的石湖荡镇,上述乡、公社、乡、镇政府机构,均设在石湖荡集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