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规划资源

其他

【重磅】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本市召开2024年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大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五个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认真落实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为有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4月13日下午,2024年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大会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大都市规划发布厅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冯经明理事长代表联盟致辞。会议发布《2024年城市更新规划资源行动方案》以及《上海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规划公开课》。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和浦东新区、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虹口区、宝山区政府领导共同启动“上海试点城市更新单元‘三师联创’设计成果展”开幕。虹口区政府、徐汇区政府、英国福斯特设计事务所、华建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嘉里建设、香港置地、静安置业、外滩更新公司进行了主题交流和大会分享。郑时龄院士、静安区政府、宝山区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市规划院、英国福斯特设计事务所、华建集团、德国珮帕施事务所、瑞安集团进行了圆桌讨论,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做总结讲话。​会议致辞冯经明理事长代表联盟致辞,他表示联盟将围绕城市更新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以规划引领,紧紧围绕落实“上海2035”总规,把握、判断新阶段的城市更新工作,承前启后,有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二是放眼看世界,集思广益,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提升城市更新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广泛动员力量,发挥联盟优势,引导、鼓励成员单位,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活动,形成更强合力。​2024年城市更新规划资源行动方案要点2024年,市规划资源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面落实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精神,全面推进十项行动、十八项任务。一是规划引领行动,各区聚焦居住、商务商业、产业、公共中心和开放空间等不同更新类型,编制年度更新单元规划实施报告,开展5年更新单元和本年度工作任务谋划;二是“三师联创”行动,持续推进大吴淞、外滩第二立面等第一批试点城市更新单元以及2024启动的城市更新单元;三是地区推介链接行动,组织开展更新单元推介,以及更新综合实施平台、更新项目实施主体招募;四是项目实施贯通行动,按照城市更新谋划策划、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实施建设、运营管理5个阶段的工作要求,结合试点项目进一步细化完善各流程环节的具体操作要求;五是政策标准完善行动,明确全流程各项成果的编制要求和成果规范;六是专业技术保障行动,按照“三师”负责制工作要求,形成策划、规划、建筑、景观、经济、评估等多专业领域的技术资源推荐库,同时组织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开展实体化运作;七是数字赋能增效行动,依托规划资源“一张图”信息平台,构建城市更新区域识别模型,搭建城市更新审批管理数字孪生模型;八是资源整合提升行动,依托产业绩效评估、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等相关工作,以及重点区域规划研究和实施,集中整备、储备适当规模的土地资源,谋划资源池;九是社会协同联动行动,形成“10+10”的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规划公开课主题课程(具体课程附后),按计划面向全社会持续开展开放型培训交流;十是先锋示范推广行动,开展系列新闻宣传、城市更新优秀案例评选、研讨活动举办、书籍编纂等工作,扩大社会知晓度、参与度,激发社会各方动力。上海试点城市更新单元“三师联创”设计成果展开幕2023年以来,市规划资源局会同黄浦、虹口、静安、徐汇、宝山、浦东等区政府,选取外滩第二立面、东斯文里、大吴淞等10个重点更新单元先行先试,国内外知名规划建筑设计院所和本土经验丰富的评估机构组成“三师”团队参与联创。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延续创新地区基因”,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着力“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品质提升”,强调“区域统筹、系统性思考、整体性谋划”,突出高品质更新对未来地区发展的关键带动作用,共同形成有利于实现重塑特色功能、重振活力街区的规划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扩大上海城市更新规划资源创新模式的辐射影响,2024年初,市规划资源局委托同济大学专业策展团队,组织将专业方案转化为成果展示,策划形成“上海试点城市更新单元‘三师联创’设计成果展”,将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公开展示。​嘉宾演讲交流虹口区委常委、副区长关也彤介绍了虹口区城市更新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一是形成城市更新土地出让专班、重大工程项目服务专班和综合实施平台的推进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嘉兴01更新单元、提篮桥片区等“三师联创”更新试点;三是更新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禀赋,聚焦文化科创价值赋能,实现多维度、全方面、全过程的综合平衡。​徐汇区副区长高世昀以“系统谋划、多点发力,按下城市更新‘快进键’”为题,分享交流了徐汇区城市更新相关经验。一是围绕核心功能提升,坚持高起点谋划,聚焦重点地区,打造徐汇承载上海“四大功能”示范区域;二是推动产业升级迭代,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漕宝路科创轴带等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上楼”,推进徐家汇核心商圈更新蝶变;三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持续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建筑主任印鸣分享交流了外滩第二立面更新单元“三师联创”工作体会。一是通过国外案例学习和外滩基因肌理提炼,形成“一河、两岸、六街、多巷”的空间格局;二是引入多样的口袋空间及友好的步行环境,提供各类开放空间;三是提炼外滩建筑基因,并进行方案设计,关注第五立面设计,形成有外滩风貌特质的城市形象。​华建集团上海院城市规划与设计院副院长范文莉交流了上海静安石门二路01更新单元“三师联创”工作体会。作为责任建筑师,与责任规划师、责任评估师一道,优化空间布局、研究空间方案、统筹资源配置。方案以“苏河金湾.斯文绿谷”为愿景,提出构建“慢行十字轴”、优化空间格局、建设斯文绿谷、保护连片风貌等八大设计亮点。​国开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宋芳琴分享了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东城区景山街区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苏州古城保护、上海工部局大楼保护项目中全过程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实践经验,并总结四点经验体会。一是制度先行,完善顶层设计;二是金融服务贯穿各环节、全过程,一体化谋划;三是对城市更新综合体赋权赋能、注资注产;四是金融同业优势互补,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嘉里建设总经理陈惠明以“百年金陵路,黄金一公里”
4月13日 下午 11:19
其他

【城市空间艺术季倒计时】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将于9月24日开幕 !

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第五届)将于9月24日开幕,9月25日对公众开放,持续至11月20日。届时,全市范围内“1+6+13”共20个展区将共同演绎“共栖”这一主题,展示上海先进的生态发展理念和技术方法,推动生态网络建设,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主题演绎展区位于徐汇西岸南段,龙耀路至淀浦河5公里滨江地区。其中,原上海水泥厂预均化库经过二次改造,将以“穹顶艺术中心”焕新登场,用作空间艺术季开幕式场馆;淀浦河北岸的原白猫洗涤剂厂库房将改造为本届的“白猫主展馆”;沿江张家塘港站尚未启用的配套设施S2水岸汇将作为空间艺术季“十年回顾展和公共教育场馆”。主题阐释“共栖”(METro-BIOSIS)共栖是一种关系,关注人与人、与环境要素、与动物植物的相处。共栖是一种观念,关注跨文化背景、专业领域、观察视角的认知。共栖是一种关照,关注被潜藏着的、更细微的、正在发生的行动。主题“共栖”,意在表达“生态”“环境”等耳熟能详的概念从诞生、发展到现今,丰富的整体观和多元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为基础,探讨自然与生命如何共栖的思考和想象。“共栖”的英文名称METro-BIOSIS将生物界表达有机“共栖”、物种“共生”关系的Metabiosis一词进行了改写,表达了展览立足于都市(Metropolis)的观察思考。策展理念在主题之下,展览将通过多领域、多学科、多视角的展陈,广泛呈现研究者们的深入探索和科普,艺术家们的敏锐感知和想象,设计师们的积极观察和创作等内容。展览试图构建一种反复切换不同视角的阅读视窗,反复切换不同领域的对话频道,在“生态性”“生态观”“生态感”的策展逻辑下,绘制一种更加包容的公共文化表达与公共艺术图景。徐汇西岸滨江生态、活力、友好、艺术综合提升2015年,首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徐汇滨江顺利召开,不仅推动了滨江地区的发展和工业遗存的有效利用,也在西岸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使其逐渐成为上海的艺术中心之一。时至今日,第五届空间艺术季再次回到徐汇滨江,将展览活动融入公共空间提升的大背景之下,广泛整合建筑、景观、公共艺术、雕塑、装置、城市家具等多个艺术领域,以龙耀路至淀浦河5公里的滨江空间为载体,落成了空间、环境和艺术等30余个作品,积极推动西岸的空间品质、文化特质、服务完善。室外作品参展人空间类作品不仅是众多建筑师的精巧作品,更为滨江人性化的体验提供多元服务,有嵌入体量灵活、功能丰富的多种形态的“六艺亭”,也有基于既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环境类作品着眼在一系列临时绿地的实验性改造,探索可持续、可参与、可共建的营造途径,同时,联合策展团队大自然保护协会组织策划了生态主题影展、生境花园等展项。艺术类作品由十余组国内外艺术家和建筑师创作的装置、雕塑组成,旨在用艺术积极回应主题,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引发公众的互动和思考。高目建筑-《河图洛书亭》或然景观与苏州市园林博物馆-《复园Parallel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图解】一图读懂《上海市加强规划资源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做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BEE)测评工作,现结合本市规划资源管理实际,制定了《上海市加强规划资源集成创新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规划】上海:市区一体推进规划高质量实施

编者按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的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就要有效发挥详细规划“上承总体规划、下接实施治理”的关键作用,推动详细规划向全域全要素、向实施治理全面转型。《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详规改革与实践》专栏,陆续推出各地特色经验。阅读提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发挥着“上承总体规划、下接实施治理”的关键作用。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详细规划改革势在必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传导总体规划的目标指标,对接规划实施治理的需要,推动详细规划向全域全要素、向实施治理全面转型。近年来,上海持续提升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管理工作,依托一张蓝图,制定完善市区一体的工作机制,保障控规充分落实上位规划的底线要求,进一步实现高效率管理,推动规划高质量实施。通过一张蓝图推进规划体系上下传导上海的控规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上海进一步推动控规管理转型,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化支撑,在坚持科学性和权威性不变、可操作性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不变的原则下,以实施为导向,市区一体推进控规进一步提质增效。上海制定了《关于建立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在空间维度上构建“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环境保护、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提出强化控规的实施导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与此同时,以城市空间基础信息为数据底板,上海构建了“一张蓝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引领城市发展。一张蓝图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目标集成,包括规划、土地、资源、项目等各类管控要求和基础数据。通过一张蓝图,可实现顶层做全规划、中层做细计划、底层做实项目,在“目标(指标)—策略—机制”的逻辑框架下强化规划传导,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等控制线和指标体系、城市设计三位一体的管控要素作为各级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载体,结合空间规划体系逐层落实,最终依托详细规划编制与土地出让、建设管理相衔接,兼顾刚性和弹性。上海“大规划”系统“编—审—施—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规划管控要素可传导、可实施、可评价。基于闭环管理体系优化规划编制审批基于“大规划”系统闭环管理体系,上海不断优化市区一体的控规编制审批工作。上海控规工作紧密衔接区域发展和项目落地需求,以区为主,市区协同。控规由相关区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组织编制,报市政府审批,形成有利操作的分工协作机制。在符合法定要求的前提下,上海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程序精简为任务书制定、意见征询、上会审议、审批四个环节,重点抓好一头一尾,依托上位规划的完善和智能审查技术,精简原规程中规划评估和技术审查工作。以“云受理、云共商、云征询、云审批、云监督”的方式推进市区协同,全程无纸化、不见面审批:智能化开展申领基础要素底板;通过行政协助平台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批后自动文印、自动入库、自动公开。鼓励公示期间同步开展意见征询、市规委会审议等工作;鼓励规划编制期间同步明确土地出让计划、开展建筑方案研究。上海结合规划实施情况和定期评估工作,适时调整项目计划,实时更新项目清单,提高控规编制工作的适应性。市、区两级加强规划启动前期的沟通协作,共商制定任务书。任务书体现“指标+规则”的管控,明确规划核心指标要求、时间计划安排、各主体工作责任,市区共同按此执行,保障规划编制全程时效和质量可控。沟通过的项目由“大规划”系统记录,市区共同开展季度、年度评估,统计监测项目推进情况。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向实施传导上海充分发挥各区对接实施主体的工作优势,以区为主开展城市设计全覆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控规编制,深化控规实施等工作。对接开发需求,上海在“以设计定高度、以高度定强度、以强度换空间、以空间促品质”的导向下,全面加强城市设计工作,提升规划编制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同时,将附加图则编制作为管控土地出让的手段,规定一级重点地区必须通过结合市场需求编制附加图则。上海鼓励各区邀请企业、园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规划编制,同步开展建筑方案研究,有效衔接规划、建设、实施和运营,保障规划实施到位。在坚持规划管理底线的前提下,上海强化了规划弹性适应能力。详细规划批准后,应对实施需求,对于符合规划导向、适度的指标变化实行弹性控制。在建设项目管理阶段,主要在区级层面上通过专家、专业部门论证等方式予以确定。上海2020年发布关于详细规划实施深化管理的规定,针对公共服务设施类、产业类、基础设施类项目加大适用范围和幅度,鼓励高质量利用土地,保障公共利益,支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环节开展多维度评估在控规编制中,上海依托“大规划”系统云监督提升效率。每个季度、每个年度开展各区规划推进情况评估,通过市区一体交流调研会、工作联系单等方式,提醒各区注意控规编制效率。同时,通过开展控规编制质量评估,提升编制效率并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规划质量。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从事中审查转向事前服务、事后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形成指导性文件,并定期对各区和设计单位开展培训。上海在土地出让前设有规划实施评估环节。各区聚焦公共利益和衔接实施,按照《上海市控规技术准则》《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在经营性地块出让前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补足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实施短板。同时,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机制也在发挥作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相关部门,每3年或每5年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编制评估报告,并依据实时监测和实施评估情况启动下层次规划深化细化工作,自上而下对控规提出优化完善要求。(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作者:韦冬)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动态】闵行区规划资源局开好头、起好步,确保兔年新春的首幅出让地块顺利成交

2023年1月30日,闵行区迎来兔年新春的首幅土地出让,闵行区华漕镇MHPO-1402单元06-08地块(研发-46号地块)成交并签订出让合同。为保障新年首幅地块的顺利成交,闵行区区规划资源局提前做足了准备。一是预先筹备,做好交易活动准备。在春节假期前提前做好挂牌截止当天的场地和材料准备,以确保当天顺利成交。二是部门联动,做好企业服务。跨前介入,联合园区提示意向用地单位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三是有序推进,保障各环节万无一失。对照出让地块的进度安排表,逐项检查确认,确保各环节按时完成。此次成交的地块位于闵行区华漕镇,东临金光路、南至闵北路、西临张申浦、北临罗家港,土地面积20584.1平方米,用地性质为科研设计用地,总建筑规模约9万平方米。该地块将引入先声药业(中国)研发中心项目,项目聚焦创新药研发,并目标建设打造转化医学中心。建筑效果图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研究】《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2》——议题三:强化交通枢纽创新引领 , 促进枢纽经济发展

摘要枢纽经济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提出的,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畅通经济循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全面推进,区域轨道交通将成为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载体,着力推进枢纽转型发展,将实现“超越交通”的时代新价值。高可达性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前提,通过将重要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上海“站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虹桥商务区已成为全国枢纽经济样板,但目前市域辅助枢纽建设相对滞后,站城协同和枢纽经济规模效应发挥等方面仍显不足。为放大枢纽聚流辐射作用,推动枢纽优势向区域创新发展竞争优势的转化,提出通过优化枢纽体系空间组织形态来支撑上海空间新格局,强化建设模式创新,确立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而推动站城融合、促进枢纽经济发展的建议。交通枢纽是链接城市经济要素的纽带,枢纽经济是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推进枢纽转型发展,契合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要求。枢纽经济已不再局限于临港经济、临空经济,区域轨道交通已成为枢纽经济重要的载体。因此,本议题从宏观发展背景和新要求出发,审视上海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提出促进枢纽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01发展背景与新要求枢纽经济是以交通枢纽、信息平台等为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特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01发展枢纽经济契合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均将发展枢纽经济列为重点任务。《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规划》更是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推进枢纽转型发展,推动“枢纽+”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发展枢纽经济既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畅通经济循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区域层面优化枢纽体系发展形态,强枢纽、畅循环,发挥交通枢纽高效、快速的市场响应优势,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城市层面创新枢纽建设模式,聚产业、促融合,吸引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交通偏好性产业集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国内很多城市已将发展枢纽经济提上议事日程,南京、西安、郑州、成都等城市率先提出了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的规划和构想,无锡、南通等城市正在积极探索发展的路径。02推进枢纽创新引领为促进枢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交通枢纽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节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牵引和要素集聚能力。随着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轨道上的长三角”规划建设推进提速,需求侧将产生较大规模的高频次、中短距、高时间价值客群。区域轨道交通将成为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载体,同时综合客运枢纽在不同空间层面也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定位(见表
2023年1月31日
其他

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一)

开栏的话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1月11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及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重点任务,强调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定位,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奋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为推动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中国自然资源报》即日起开设“2023年怎么看怎么干”专栏,深刻论述自然资源工作新定位,系统阐释2023年八项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再出发,在新征程“赶考”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要求,深刻把握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强调严守资源安全底线,这是自然资源系统居安思危的深长考量和深远谋划。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又面临极其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自然资源工作涉及粮食、能源资源、经济、深海极地、国土等重大安全,肩负重要使命。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完善自然资源领域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任牢牢扛在肩上,以高水平资源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当前自然资源领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安全方面,满足14多亿人口需求,我国每年进口的农产品折算成耕地高达9亿亩;国内每年的粮棉油糖菜播种面积需23亿多亩,按复种指数倒推,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维护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底线,不能有任何闪失。能源矿产安全方面,我国石油、铁、锰、铜、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企,未来锂、钴、镍等新能源和新材料矿产需求还将快速增长,国际矿业形势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地理信息安全方面,传统的测绘管理方式和手段难以适应高精度卫星定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等的发展,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面临挑战。防灾减灾方面,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防灾已从季节性工作转变为全年性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一刻也不能放松。“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必须把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前提,切实增强维护资源安全的能力,不断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坚持良田粮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将18.65亿亩耕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实行严格考核、重大问题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巩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全面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制度,确保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再减少。我们要提高矿产资源国内供给储备保障能力,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配合做好煤炭、钾盐、铁矿保供;研究不同情景下矿产资源安全国内供给的底线,完善资源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理顺税费金关系,调动社会资金投入勘查找矿的积极性。我们要强化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为数字中国建设保驾护航。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产权、授权和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创新建设,推广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设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时空数据安全处理和传感系统安全检测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安全管理。健全基础测绘和重大测绘项目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我们要加强地质、海洋灾害防治,全力筑牢人民安全防线。建立健全地灾综合防治体系,推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持续推进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工程,构建海洋环境预报自主业务体系;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加强应急测绘力量和能力建设。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夯实资源安全基础,是自然资源工作的头等大事、永恒课题,容不得承平日久、消极懈怠的心态。自然资源系统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新时代资源安全态势,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防范化解自然资源领域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解决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和实现高水平资源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国之大者,安全为要。让我们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不断开创新时代资源安全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坚实基础,让中国号巍巍巨轮乘风破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征地】新一期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来了→

新一期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来啦!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沪(金)征地补告〔2023〕第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据《征收土地预公告》(沪金预征地告〔2022〕第53号)及拟征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和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金山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拟定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本次拟征收土地的范围:红阳村第二十村民小组,红阳村第十八村民小组,红阳村第十九村民小组,红阳村第十六村民小组,红阳村第十七村民小组,红阳村第十四村民小组,亭东村第五村民小组;拟征收农用地65475.50平方米、建设用地6501.20平方米、未利用地11380.40平方米,合计拟征地面积83357.10平方米。二、土地补偿费补偿标准、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土地补偿费标准,按《上海市征地土地补偿费标准(2020)》(沪规划资源规〔2020〕20号)执行,标准88.80元/平方米,补偿费支付给拟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方式为转账。三、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按《上海市征地财物补偿标准(2020)》(沪规划资源规〔2020〕20号)执行,补偿费支付给所有者,支付方式为转账。青苗补偿标准按《上海市征地青苗补偿标准(2020)》(沪规划资源规〔2020〕20号)执行,标准为粮棉地4.5元/平方米,蔬菜地7.8元/平方米,补偿费支付给所有者,支付方式为转账。四、拟征地补偿金额汇总表(单位:平方米,元)五、拟征地范围内涉及居住房屋和非居住房屋(共同举办企业)补偿的,详见《征地房屋补偿方案公告》。六、《征收土地预公告》公布后,财物状况无合法理由发生变化的,不予对变化后的财物办理征地补偿登记。七、拟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对本公告内容有不同意见的,请于公告之日起30日内,即2023年2月28日前提出书面意见,送达金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逾期未提出的,视作无意见。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本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并在书面意见中明确指出的,金山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八、《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征求意见后,经金山区人民政府确认后,由金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后续工作。特此公告。联系人:肖峰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规划】涵盖商业设施!嘉定一大型居住社区将新建一处“我嘉·邻里中心”

城北大型居住社区0122-05地块邻里中心项目已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一起来看看~建设单位(个人)上海菊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名称城北大型居住社区0122-05地块邻里中心项目总平面图建设位置嘉定区菊园新区东至基地边界,南至蔡家村河西至慈竹路(原名嘉词路),北至陈家山路地块周边示意图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16925.02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5319.06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1176.65平方米经济技术指标公共服务设施及社区配套用房明细表(来源:嘉定区规划资源局、上海嘉定)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研究】《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2》——议题二:聚焦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新城产业功能能级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仍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新城是“上海2035”和“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从全市产业分工来看,新城承载着全市主要的产业空间,较长时期内仍应聚焦高端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功能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新城现状存在的制造业规模能级较低、企业发展活力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未来应通过“腾空间”,为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精准的空间供给;通过“降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多样化发展;通过“提品质”,吸引人才,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其中高端制造业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是创新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且受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因此,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对于拓展上海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培育增长新动能,强化新赛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再工业化”策略,来进一步巩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应把握全球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的战略趋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站在引领国家产业创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战略高度,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1,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形成代表国内制造业最高水平的产业基地,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上海“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新城承载着上海主要的产业空间,应坚持聚焦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产业功能能级,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01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提升新城产业功能能级的重要支撑01新城仍处于重点发展制造业的阶段2021年上海人均GDP超过17万元人民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3%,已经稳步迈入后工业化社会。但是也应注意到,上海作为特大城市,郊区和中心城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相较于中心城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形势而言,郊区的制造业占比还处在较高水平,还处于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的关键阶段。2021年,嘉定区、青浦区、松江区、奉贤区的人均GDP分别为约15万、10万、9万、12万元人民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8.8%、34.5%、51.0%、63.9%,总体体现出工业化中后期的特征。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制造业比重来看,郊区与全市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异(见图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研究】优化主城区创新生态系统,强化新经济发展动能

()摘要新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回归中心城趋势不断凸显,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全球城市产业竞争重点领域。主城区作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仍然存在科技创新策源与转化能力不强、科创与产业要素空间耦合程度不高、面向未来的应用场景不够丰富等问题。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上海主城区应进一步发挥科创资源要素集聚优势,通过特色产业园区的政策叠加,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构建面向新经济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议:一是围绕创新引擎机构优化主城区内特色产业园区布局,促进创新要素与特色产业之间深度融合;二是加快主城区产业用地政策创新,探索新型产业用地的本土模式;三是强化数字赋能与场景营城,增加新经济应用场景;四是加强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强化新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与政策合力。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机遇期,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已成为全球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的重点领域。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区人才、科研机构、风险资本等要素集聚优势,加快打造面向新经济的创新城区,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创新要素布局、增加创新服务平台供给、打造创新应用场景,促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上海主城区作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需要对标全球城市,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打造新经济创新生态系统,助力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01新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创新空间趋势“新经济”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由信息技术带动、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模式。区别于主要依托大型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自上而下的封闭式创新系统,新经济的创新模式是市场导向的、开放式的,且依赖于产学研用高度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共生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这种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包括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创新环节的紧密链接、创新产品的快速应用,在创新空间上呈现出区位中心化、要素集群化、用地混合化、场景遍在化的总体趋势。01创新要素集聚的全球城市中心区成为新经济发展主阵地科技型企业与创新人才回归全球城市中心区,在政府助力下形成多种类型的创新城区。一方面,新经济企业需要靠近主要集聚于中心区的创新引擎机构和大型风险资本市场,与庞大的客户群体、创意设计师之间开展紧密互动,实现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新企业的孵化、成长。另一方面,创新人才更加偏向于中心区可提供的多样化生活体验,高密度的产业网络也能够促进人才间的技术与商业信息交流。02围绕创新引擎机构营造创新生态圈成为全球城市主流趋势大学、科研机构、医院、科技领军企业等创新引擎机构是新经济产生的源头,全球城市积极依托这些机构及其邻近地区构建创新生态网络,实现科学、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例如,纽约为强化科技创新功能,实施了“应用科学”计划,在曼哈顿地区引入康奈尔大学,打造罗斯福岛科技园区。波士顿围绕位于中心区位的麻省理工学院打造以信息技术与生命健康为特色的肯德尔广场创新区,并在医院集聚的长木地区打造医学创新区。谷歌、亚马逊等科技领军企业带动伦敦市中心的国王十字车站地区、西雅图老城南湖地区的城市更新,促进创新生态形成。03新经济产业空间呈现小型化、混合化趋势新经济的孵化与转化需要大量紧邻引擎机构的嵌入式创新服务空间。由创新引擎机构(大学、科研机构、高等级医院、科技领军企业等)和大量的初创企业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系统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纽约、伦敦、旧金山等为强化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在中心区布局了大量的孵化器、加速器、共享办公、共享实验室等设施,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的成长空间。新经济各环节一体化的布局需求依赖于更混合化的土地利用方式。新经济的研发与生产功能需要联动整合,例如新型生物药CAR-T
2023年1月17日
其他

【档案】江南水乡,农耕文化:浦江召楼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浦江召楼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闵行区召楼古镇,风貌区范围为北至沈杜公路,南到礼园路北侧,西至秦裕伯路及复兴港,东到上海华灵阀门厂,总用地面积约7.60公顷。风貌区位置图风貌区范围图据历史资料,公元1127年南宋迁都临安(现杭州)后,北宋中原地区的农民、士人、官员随同南下,其中有部分就定居在召楼一带。隐居在此的谈德中“招纳流亡无依之民”垦荒种田,并在现召楼镇北街口搭建了一座平台式的小楼,“小楼专为召集稼耕农而用”,村镇由此得名。风貌区俯瞰元大德年间召楼镇村落逐渐形成,至明嘉靖、万历年间已颇有规模,清中叶时稍衰落。光绪初有商店60余家,居民百余户。村落沿姚家浜两侧呈东西向矩形分布,主街为丁字形,东西向街长500米,为商业闹市,有集市贸易。水道畅通,航行方便。镇上以谈、奚、沈三姓氏为主。老街浦江召楼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由众多保存较完好的名宅故居、传统街巷、古桥和河道等共同组成。其中明清传统街巷景观多变,尺度宜人,众多名宅风貌独特,建筑类型丰富,河道风貌犹存,以“丁字街、丁字河”为结构,体现江南水乡河街共生的风貌特征,为典型的自然发展形成的水乡城镇格局。留存有召楼镇发展的历史痕迹,蕴藏着丰富的物质、非物质历史遗存,集中体现了召楼镇明清时期的农耕文化、历史人文特征和城镇居住生活形态。风貌区一角
2023年1月14日
其他

【地名】苏州河地名故事——上海大厦

巴士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景观)(来源:《苏州河地名故事》一书)
2023年1月1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公告】新一期征收土地公告来啦!涉及金山这里→

新一期征收土地公告来啦!看看在你家附近吗?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公告沪(金)征地告〔2023〕第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2年12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以沪府土〔2022〕1370号批文批准征收集体土地。现公告如下:一、批准征收集体土地的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二、建设用地用途:道路广场用地(金山工业区宏仁路(九工路—秀彩路)新建工程)三、征收土地的位置(四至范围):金山区金山工业区主中心四、被征地单位和征地面积:亭林镇胥浦村第十二村民小组4089.9平方米,其中农用地3335.8平方米、建设用地0平方米、未利用地754.1平方米五、本公告公布后,上海市金山区征地和房屋征收补偿事务中心、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动迁安置办公室)应根据区政府确认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征地房屋补偿方案、被征地人员就业和保障方案内容依法实施补偿。特此公告。联系人:丁寅
2023年1月13日
其他

【动态】《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2》全文摘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SUMMARY综述党的十九大掀开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五年以来,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改革开放再出发步伐显著加快,市域城镇空间格局持续优化,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2022年是“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五年,也是“十四五”推进的关键之年。《综述》从2022年度城市建设重要事件、综合运行状态和舆情关注三方面,综合评估上海城市年度运行总体情况,识别城市发展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把握全球城市规划热点趋势,研判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聚焦都市圈、市域、社区三大空间治理层次,在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三大目标维度上,突出问题导向和行动导向,提出本年度上海城市发展五大重点战略方向和12个具体研究议题。从上海城市年度运行总体情况来看:2022年,上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上海保卫战”的考验和洗礼,也展现出了很强的社会经济复原能力,保持了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综合实力。上海在各项全球城市榜单中的排名稳中有进,整体排名保持在第二方阵,但在宜居水平、安全韧性等方面与顶级全球城市仍有差距。城市各项指标除个别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波动外,总体运行良好,呈现出一定的城市风险复原能力,但土地资源紧约束和人口规模红利结束等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有待持续观察。社会舆情方面,本年度城市的整体受关注度高于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在城市发展领域最受关注的是疫情防控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要素,数字化转型、城市更新、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总体影响力等受到重点关注。从全球城市规划热点趋势来看:顶尖全球城市正在以空间规划行动主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努力提升城市全维度韧性水平,寻找经济增长新锚点,强调包容性发展理念,持续开展美好生活空间的精细化营造,率先探索未来城市图景的超前谋划。面向未来,围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上海应充分把握本质规律、回应民众关切、顺应国际大势,《综述》提出强化五个方面的城市战略导向。一是关注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机遇期,为产业新赛道创造承载空间。二是关注后疫情时期城市综合运行变化,提升空间治理韧性水平。三是关注全球城市人口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创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人文环境。四是关注气候变化整体趋势与本地影响,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与基础设施保障。五是关注数字技术对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影响,加快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议题一优化主城区创新生态系统,强化新经济发展动能新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回归中心城趋势不断凸显,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全球城市产业竞争重点领域。主城区作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仍然存在科技创新策源与转化能力不强、科创与产业要素空间耦合程度不高、面向未来的应用场景不够丰富等问题。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上海主城区应进一步发挥科创资源要素集聚优势,通过特色产业园区的政策叠加,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构建面向新经济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议:一是围绕创新引擎机构优化主城区内特色产业园区布局,促进创新要素与特色产业之间深度融合;二是加快主城区产业用地政策创新,探索新型产业用地的本土模式;三是强化数字赋能与场景营造,增加新经济应用场景;四是加强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强化新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与政策合力。议题二聚焦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新城产业功能能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仍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升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新城是“上海2035”和“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从全市产业分工来看,新城承载着全市主要的产业空间,较长时期内仍应聚焦高端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功能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新城现状存在的制造业规模能级较低、企业发展活力不足、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未来应通过“腾空间”,为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精准的空间供给;通过“降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多样化发展;通过“提品质”,吸引人才,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议题三强化交通枢纽创新引领,促进枢纽经济发展枢纽经济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提出的,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畅通经济循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全面推进,区域轨道交通将成为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载体,着力推进枢纽转型发展,将实现“超越交通”的时代新价值。高可达性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前提,通过将重要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上海“站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虹桥商务区已成为全国枢纽经济样板,但目前市域辅助枢纽建设相对滞后,站城协同和枢纽经济规模效应发挥等方面仍显不足。为放大枢纽聚流辐射作用,推动枢纽优势向区域创新发展竞争优势的转化,提出通过优化枢纽体系空间组织形态来支撑上海空间新格局,强化建设模式创新,确立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而推动站城融合、促进枢纽经济发展的建议。议题四改善职住空间关系,提高通勤幸福度职住空间关系也称职住关系,是关于居住、工作和通勤三者的关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内容。平均通勤距离和时耗是居民通勤出行直观感受和生活品质的关键影响因素。随着城市发展空间尺度扩大,保障通勤质量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治理面临的巨大挑战,长时间通勤将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削弱工作满意度,并影响到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本议题通过对上海职住空间总体分布、分区域职住和通勤特征差异性以及通道上的通勤客流均衡性等不同层面的分析,把职住平衡放在区域尺度下进行审视,将交通与用地布局作为调控职住空间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提出:提高上海通勤质量,应以提升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立足职住空间关系改善,重点聚焦公共交通服务完善,并以布局优化为主要抓手,推动沿公交走廊的职住平衡。此外,还提出了通过强化政策引导缓解重点区域通勤交通矛盾的建议。议题五加强关键岗位人员服务保障,提升城市包容性城市关键岗位人员是保障市民基本生存、确保城市正常运转、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显示了城市对关键岗位人员的依赖性,一旦关键岗位保障缺位,将会对城市基本运行和治理造成风险。全市约有100万的关键岗位人员,主要从事基本医疗卫生、市政公共事业、农副产品供应、安全救援、公共管理等五类服务保障工作,具有工作时间长、全天候待命、户外工作占比高等岗位特征,且大部分是中低收入者,面临居住和生活服务保障问题。因此,为增强城市在危机中的韧性,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服务保障,更精细化关注各类人群,提升城市的包容性。一是构建关于关键岗位人员的跟踪研究机制,掌握其发展情况和人员需求,及时制定相关保障政策;二是拓宽供给渠道、优化规划布局,保障关键岗位人员多层次的租赁住房需求;三是将关键岗位人员需求全面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议题六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强化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效的制度设计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的保障。1986年上海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后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且严格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其中很多探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随着城市建设管理日益精细化,保护制度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日益凸显。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为落实“两办”要求,本议题对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与制度建设进行全面评估,并借鉴国内外城市经验,从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实施保障等方面,对优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顶层设计提出建议。议题七构建国土空间气候适应性策略框架,提升城市气候适应能力适应气候变化、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已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迫切需要。上海近年来对安全韧性城市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全市层面缺少适应气候变化的顶层设计,作为高密度超大城市,气候适应能力亟待提高。加强系统性应对是必然选择:在全市层面凝聚共识,强化市级总体统筹;将气候适应目标纳入各层级、各类型的政策体系,夯实气候科学研究支撑;组织编制全市层面的气候适应性规划并建立相应的实施保障机制。与此同步,建议构建国土空间气候适应性策略框架,并从厘清基本原理、聚焦关键技术、搭建内容框架和探索应用路径等四个方面开展国土空间气候适应性相关编制方法研究和技术攻关。本议题最后针对暴雨洪涝、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等上海目前面临的三个关键风险提出了规划应对策略。议题八以转型提升韧性,促进能源绿色安全发展能源既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为应对愈发严峻的气候变化,世界各国的能源体系都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可能引发对能源供应体系安全性、可靠性的威胁。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能源行业发展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趋势加速,目前已形成的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将遭受较大冲击,既有的城市能源设施空间格局也将产生较大变化。为实现本市能源体系绿色、安全、平稳发展,建议循序渐进推进能源转型、积极推动新技术和新应用,以保障能源供应体系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兼顾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安全底线,确保城市平稳运行、发展。同时,也需要合理应对设施布局新需求并加强前瞻性研究,增强能源供应体系的空间保障。议题九强化跨区域共保共建和系统韧性,保障城市水资源供应稳定水资源供给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对上海而言,主要是面临海平面上升、暴雨及干旱造成的咸潮入侵加剧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尽管上海供水水源不断拓展、水源地格局基本形成,但近年来极端气候对城市水资源供给带来的影响不断增强,在水源地保供、水源供水安全和净水厂原水供应安全等方面面临挑战。为保障城市水资源供应稳定,建议持续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从需求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加强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强化上下游的沟通协调和预警机制,促成跨区域水资源共保共建格局;进一步完善本地原水系统,提高供水系统风险应对能力。此外,建议审慎对待开辟引进域外新水源。议题十提升郊野休闲游憩功能品质,打造链接自然的美好城市郊野地区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本底,郊野休闲游憩是市民追求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2020年下半年以来,受政策引导鼓励,郊野游成为新的消费场景,带动了消费升级与产业发展。让生活链接自然,成为了城市新风尚。上海既有郊野空间资源较为丰富,但总体上仍存在资源利用不足、功能挖掘不充分、管理和服务能力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郊野休闲游憩资源利用与功能培育,多维度满足市民对郊野休闲游憩的需要,并全方位提高相关管理运营和服务能力,实现“让自然融入城市,让生活回归自然”的愿景,打造“链接自然的美好城市”。议题十一以社区规划推动生活圈协同营造,提升基层治理综合效能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上海于2014年举办第一届世界城市日,首次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前,社区生活圈在基层协同营造的过程中,存在着空间单元不匹配、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未形成合力、既有社区规划的作用有限等问题,上海基层治理综合效能亟待提高。为此,研究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创新网格化管理,以“片区”作为基层治理空间单元;二是强化组织保障,以社区规划作为基层综合治理的重要平台;三是发展基层民主,营造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议题十二深化空间协同机制,推动上海大都市圈更高质量发展上海大都市圈已初步建立开放协作的空间协同机制,但总体上与上位空间层面的一体化协同机制的融合不够,也未形成常态化运行。当前,《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正式发布,其实施应整体纳入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要突出多层次、差异化的空间协同,强化多主体、开放式的平等协商,坚持多系统、常态化的实施运行。具体而言,建议构建完整的规划实施框架体系,推进跨界地区和专项系统规划协同,形成分阶段规划实施的行动机制和规划维护机制,开展常态化跟踪研究和前瞻性战略研究,强化规划实施政策体系与技术保障;并同步深化空间协同机制,建议以空间协同专题合作组为平台纳入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同时实现协同指导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常态化运行。(来源:市规划院)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动态】《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2》 专家咨询会暨发布会成功举办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立足城市发展战略使命,首次编撰完成《上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2》,以期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决策参考。1月6日下午,《报告》专家咨询会暨发布会召开,邀请孙继伟、张道根、伍江、杨东援、唐子来、诸大建、屠启宇等7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院总工程师张逸主持,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健作总结发言,副院长赵宝静、金忠民、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研究团队参加。左右滑动查看更多01
2023年1月9日
其他

【档案】街巷纵横,桥梁相望: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

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松江区泗泾古镇,风貌区范围为西起江川南路,东至沪松公路,泗泾港两侧区域内,总用地面积约为15.52公顷。风貌区范围风貌区体现了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下塘街及中市桥南岸一带基本保存了传统水乡市镇的河街格局和部分传统建筑。因地处水乡,河网密布,住宅多按前街后河布局。一般建筑进深浅、层高低,庭院狭小,住宅既无夹弄又无宅园。另有部分中型民宅是大宅败落又几经易主后演变而成。同时街巷大多极为窄小,有些竟不足3米。街巷两侧楼房,可对窗闲聊。背面临河一侧的殷实大户在驳岸上建石级,作私家埠头。风貌区鸟瞰古镇泗泾在元代初已形成村落,元代中叶,人口日增,街坊成型。元末文学家陶宗仪举家来此隐居,在泗水之南构筑“南村草堂”,藏书家孙道明则筑“映雪斋”于泗水之北。元代后期始成集镇,称“泗泾里”。福连桥明正德年间改称“泗泾市”,其时有七宝徐寿等筹资沿蒲汇塘北岸构筑石桥9座,七宝、泗泾间交通遂便,镇的规模日益扩大。明万历年间
2022年12月17日
其他

【规划】闵行又一个TOD规划获批,以高标准规划塑造对外门户形象

机场联络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线网中重要的东西向快速通道,实现虹桥国际机场与浦东国际机场快速联系,共设9站,其中在闵行和徐汇交界的华泾地区设华泾站,与已通车的15号线和规划19号线三线换乘,实现半小时内直达两大机场,有利于更好地承接中心城区、虹桥商务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复合辐射,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由闵行区编制的华泾站周边区域控规调整近日获市政府批复。规划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统筹谋划、整体设计,以TOD理念打造功能无缝衔接的综合枢纽,以高标准规划塑造闵行对外门户形象。沿景洪路两侧打造120米城市高地,沿春申塘打造滨水地标,通过扩容学校、调整养老设施等,优化基础教育和公共服务布局,打造宜居宜学宜养品质空间。华泾站周边区域规划鸟瞰示意图产业集聚+商办绿化+滨水地标为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实现地区能级和城市品质提升,闵行区开展了华泾站周边区域控规调整。规划范围东至景东路、南至春申塘、西至老沪闵路-虹梅南路、北至华济路-区界,面积约74.22公顷。规划范围东至景东路、南至春申塘、西至老沪闵路-虹梅南路、北至华济路-区界规划中践行TOD理念(TOD:transit-oriented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陈吉宁调研长宁、青浦:服务好国家战略、规划好重点区域、建设好开放平台

11月29日,市委书记陈吉宁在长宁区、青浦区调研时指出,要聚焦党的二十大对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把握开放机遇、坚持国际视野,服务好实施好国家战略、规划好开发好重点区域、建设好运作好开放平台,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让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视频时长1分44秒)抓紧研究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原始创新型企业近年来,长宁区坚持通过产业牵动、政策驱动、企业带动,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动能转换,位于虹桥—古北商圈核心地带的金虹桥国际中心今年跻身全市百亿元税收楼行列。陈吉宁在中心听取区域概况和楼宇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布局以及服务企业等工作,了解楼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陈吉宁说,要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紧盯新业态、新赛道,既要持续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高端产业布局、总部能级提升,也要抓紧研究推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原始创新型企业。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楼宇党建,优化运作机制,围绕党员群众需求、聚焦企业发展需要,推出更多暖心贴心服务,把新经济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更好凝聚起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老百姓的“金点子”变为人民城市建设的“金果子”通过政企合作建设运营,苏州河中环立交桥下的闲置场地变身色彩亮丽、开放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设置运动场地、公共绿地、苏河驿站、市政配套设施等,成为市民周末运动、游憩的“网红打卡地”。陈吉宁一路步行察看项目改造更新利用情况,听取桥下公共空间潜力挖掘、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工作汇报,了解市民群众参与建言城市更新的探索实践。陈吉宁说,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事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老百姓的“金点子”变为人民城市建设的“金果子”。要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因地制宜、充分挖潜,为市民提供更多小而美的公共空间。要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可持续运营管理模式。切实把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做到传承保护与功能塑造相得益彰随后,陈吉宁来到位于新华路街道的上生•新所,察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及开放惠民情况,就深化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更新作了具体了解。这一区域集聚了一批风格鲜明、特色独具的历史建筑,正通过保护更新打造集文化、产业、商业于一体的时尚新地标。陈吉宁指出,历史建筑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宝贵资源,承载着城市记忆、蕴含着城市文脉,要精心做好城市更新的大文章,切实把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做到传承保护与功能塑造相得益彰。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有引领性的自主研发成果,做大做强北斗产业青浦区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陈吉宁来到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这里集聚了350余家导航产业相关企业,落地了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相关产业能级稳步提升。陈吉宁察看北斗产品展示,了解研发转化、场景应用情况,听取产业下一步发展的设想打算。他说,北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应用场景丰富。要更好发挥平台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有引领性的自主研发成果,做大做强北斗产业,构建融合应用体系,为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城市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全力做好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大文章作为上海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重塑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部署,“五个新城”建设正全面发力。陈吉宁来到青浦新城规划展示中心,听取总体规划及“十四五”期间重点片区建设等工作汇报。陈吉宁指出,要坚持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要求,坚持高标准、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全力做好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大文章。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狠抓落实,持续打造区域发展的热点亮点,进一步强生态、优品质、提能级,不断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随后,陈吉宁来到由同济大学协同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察看最新研究成果,听取区域科创协同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科创平台建设最新进展,就低碳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作了深入了解,希望研究院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盯“双碳”前沿及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建成新型创新平台载体,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融合,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青浦区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在沪发展做好服务、创造条件陈吉宁还走访了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主营业务,听取数字化运营管理相关工作,希望企业把握发展机遇,深耕做强主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依托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务,加快提升专业服务能级。上海将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在沪发展做好服务、创造条件。全力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扎实有力做好寒潮应对各项工作,考虑要更周全、预案要更细致、应急响应要更迅速,关心好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调研期间,陈吉宁实地检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和寒潮应对工作,指出要毫不动摇贯彻“三个坚定不移”,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持续压实“四方责任”,认真做好场所扫码,科学精准执行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防控方案,不断优化完善应急预案、处置流程和个人防护提示,全力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扎实有力做好寒潮应对各项工作,考虑要更周全、预案要更细致、应急响应要更迅速,关心好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加强监测预警和值班值守,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及时查漏补缺、补好短板。市领导诸葛宇杰、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参加相关调研。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新城】2022上海新城设计展:新城绿环 生态惠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海将着力打造“新城绿环”。彰显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临港五个新城特色,构建各具标识度、显示度的“一城一绿环”大生态格局。新城绿环NEW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土地】2022年金山区城市开发推介大会即将开启!

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2022金山城市开发推介大会即将开启前言:金山土地云推介平台已全部更新,它包含了云推介、云解析、云手册、云看地四大模块。2022年金山区重点推介的地块相关资料都存储在这个平台中。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点击扫码可查看全景航拍VR互动视频金山新城枫泾镇亭林镇张堰镇END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提醒】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关于入馆要求调整的通告

亲爱的游客: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最新工作要求,自2022年11月26日(周六)起,进入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须核验绿色“随申码”以及48小时内在沪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亦可出示本人离线随申码或身份证原件进行核验),并接受体温测量。按照“落地检”相关要求,来沪返沪不满5天的游客,需凭24小时内本市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我馆。上述措施后续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动态调整。特此通告。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2022年11月26日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公示】以商业服务业、商务办公、铁路用地为主,上海东站核心区规划方案来了!

市民朋友们注意啦~上海东站核心区规划方案正在公示中规划以商业服务业、商务办公、铁路用地为主形成“一核一环,一廊多心”的空间结构一起来看~规划名称《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祝桥物流园区社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A1A、A1B、A2、A3、A4A、A4B街坊局部调整(草案)公示》组织编制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范围北至祝钦路南至金亭公路西至G1503东至围场河规划面积0.8平方公里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视频】看土地整治如何塑造乡村新风貌——奉贤区庄行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二期)

奉贤区庄行镇自2013年以来立项实施了两期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也是“上海2035”规划确定的30个郊野公园之一。庄行镇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河道纵横交错、耕地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和鱼米之乡,素有奉贤西部粮仓之称。土地整治项目结合土地资源现状和特点,形成了耕地集中连片、农民集中居住的特色形态,全面优化了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和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宜居”的南上海特色新镇。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新城】“蓝绿松江 人文之源” ——松江区广富林街道东片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方案介绍

项目背景松江新城主城B单元片区规划以居住建筑为主,随着住宅建设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已成为满足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广富林街道东片社区配套服务用房的建成,将满足该片区的社区服务需要,繁荣和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居民群众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并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社区。本项目位于松江区广富林街道,谷阳北路东侧,南侧为龙湖新壹城,东临通波塘,北接规划公共绿地,用地面积6186.9㎡,总建筑面积8897.0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186.9㎡,地下建筑面积2536.3㎡,容积率1.0。地上主要功能包括社区市场、社区食堂、卫生服务站、社区办公用房以及社区活动用房。平面布局建筑功能综合考虑动静分区、景观朝向:首层功能公共性最强主要为社区市场、社区卫生站,服务大厅,以及各类辅助用房;二层:主要为社区食堂及各类社区工作用房;三层:主要作为社区居民活动用房;四层:主要作为社区办公用房。△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征地】陶宅村征收土地预公告来啦!一起来看看

征收土地预公告沪奉预征地告〔2022〕第139号陶宅村拟征地范围内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根据沪奉规划资源选预〔2022〕6号,国家拟征收你村7.14组范围内集体土地。一、位置:青村镇东至空地,南至北港界河,西至空地,北至陶宅港二、用途:水域三、补偿标准:土地补偿费按《上海市征地土地补偿费标准(2020)》(沪规划资源规〔2020〕20号)进行补偿;青苗补偿按《上海市征地青苗补偿标准(2020)》(沪规划资源规〔2020〕20号)进行补偿;附着物补偿按《上海市征地财物补偿标准(2020)》(沪规划资源规〔2020〕20号)进行补偿;房屋补偿按《上海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规定》(沪府规〔2021〕13号)执行;被征地农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按照《上海市被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办法》(沪府规〔2022〕3号)执行。四、调查确认:本公告发布后,上海市奉贤区征地事务管理所会同青村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以及规划资源局青村所、陶宅村(居)民委员会、用地单位等在拟征地范围内组织开展下列调查确认工作:(一)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等现状进行调查。(二)对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三)对房屋及宅基地的权属、面积、房屋用途等情况进行调查。五、拟征收土地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使用权人、宅基地使用人和房屋所有人,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到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动态】《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2》发布

上海五个新城流入、流出通勤人口构成以上为《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2》的部分内容,更多详细内容请发送《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2》到公众号“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获取电子文件。总策划熊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动态】深化“测算合一”改革,崇明区完成首个公益性项目“验登合一”!

10月27日,在崇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发证窗口,港沿镇花卉交流中心项目的企业负责人一次性拿到了“竣工规划资源验收合格证、综合竣工验收合格通知书和不动产权证”,至此,崇明区实现了首个竣工验收项目“测算合一、验登合一”。港沿镇花卉交流中心项目位于崇明区港沿镇合兴村,总建筑规模约2600平方米。项目依托周边特色花卉产业,通过提升改造配套服务功能,推动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集群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要求,上海市逐步扩大“测算合一”适用的项目范围,从厂房、仓储等产业类项目扩大到不涉及产权分割和共有面积分摊的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会展等自持的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在此基础上同步办理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实现“验登合一”。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崇明区在产业类项目“测算合一”改革成果上,将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了公益性项目。9月底,在接到上海港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提出的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申请后,崇明区规划资源局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核查,并积极协调测绘机构完成房产平面测量和房屋面积计算等工作,出具“多测合一”成果报告,高效推动“测算合一”。同时,作为崇明区首例以“多测合一”报告用于不动产登记的项目,在办理验登合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崇明区规划资源局积极与市级部门商讨处理方案,为企业排除技术上的难题,最终顺利完成了“验登合一”。企业从申请竣工规划资源验收到取得不动产权证,真正做到了“多件事,一次办,只跑一次”,极大提高了企业获得感和群众满意度。后续,崇明区规划资源局将继续贯彻落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各项改革措施,以点带面大力推进“测算合一”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崇明良好营商环境。(来源:崇明区规划资源局)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观点】新城教育建筑设计创新——“未来校园”的探索——“人民城市,未来之城”主题论坛观点分享(四)

“五个新城”建设是打开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一招”。为集中反映上海实施“新城发力”战略以来开展的各项设计工作,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探索】《一江一河:上海城市滨水空间与建筑》——世博会博物馆

随着《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年)》和《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实施,一江一河滨水岸线实现基本贯通,沿岸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些阶段性成果精雕细琢、寸寸用心,凝聚着广大城市规划管理者、建设者、设计师、市民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开启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的美好篇章。在接下来的推送将为大家介绍《一江一河:上海城市滨水空间与建筑》的无限活力与魅力,跟着我们一起探索吧~!世博会博物馆项目地点:黄浦区蒙自路818号世博会博物馆由上海市政府与国际展览局合作建设,作为世博会专题博物馆和国际展览局的文献中心,也是这座城市最激动人心和别具想象力的文化建筑之一。设计以“永恒的瞬间”为主题,呼应世博会160年的辉煌历史。将博物馆构建为“承载人类欢乐记忆的时间容器”,收纳所有美好而短暂的世博会回忆。世博会博物馆的主体就像从巨大、永恒的岩石中剖开的“历史河谷”,象征时间的“永恒”。一座特殊的自支撑钢结构玻璃体空中展厅形成“欢庆之云”,高度致敬了第一届世博会的主展馆——水晶宫,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未来。两者有机组合,形成丰富的室内外互动空间,融合了世博记忆与城市生活。项目位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黄浦江北岸园区中,是“后世博”再开发的第一座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承担着延续实践“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理念的责任,深度参与城市生活,通过提供陈列展览、收藏保护、科学研究、文献服务、学术交流、社会教育、社区公益等七项主要的公共服务功能,成为上海的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通知】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成果,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加快地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通知》要求,加快完成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依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相关技术规定,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基础上,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及时形成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规划成果。报国务院审批的省级、市级总体规划成果,请于今年11月20日前完成专家论证,并征求自然资源部意见;于12月10日前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呈报国务院。本省份省级、市级总体规划可同时上报。其他市级、县级总体规划应于2023年6月底之前由各省(区、市)完成审批,并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自然资源部汇交规划矢量数据库,纳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通知》强调,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坚决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深化改革具体措施。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不得擅自设置、分割或下放规划管理权限。要依法严肃规划许可管理,编制或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依据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后,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及时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报批。不得以专项规划、片区策划、实施方案、城市设计等名义替代详细规划设置规划条件、核发规划许可。要防止为单一地块财务平衡擅自修改规划或变更规划条件。要严格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办理用地用海审批和土地供应等手续,不予确权登记。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按照职责,适时对地方政府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开展督察。《通知》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更加注重资源资产关系,将国土调查、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等作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工作基础。规划方案要与用地政策有机融合,有效推动存量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要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和监测网络,实现各级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实施全过程在线管理,建立定期体检、五年评估的常态化规划实施监督机制。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各省会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动态】“拿地即开工”扩大适用范围,南大智慧城一幅租赁住宅地块出让当日获得“四证”

10月26日,上海才荟房屋租赁有限公司顺利竞得宝山区大场镇W12-1301单元96-01、102-01地块(租赁住宅项目,社区名称暂定为草莓社区),将为南大智慧城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优质住房资源。该租赁住宅项目位于南大智慧城南大路地铁站和外环高速之间,地理位置优越,用地面积248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615平方米,容积率3.0,周边是已出让的“南大首发地块+A1组团+A2组团”,根据建设发展计划,项目拟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慢行的、开放共享精英社区,为南大智慧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为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助力南大核心区域发展,宝山区规划资源局会同区建管委在地块出让当日,即对该项目核发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标志着宝山区“拿地即开工”这张“金名片”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展,更彰显了宝山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为实现同日核发“四证”,宝山区规划资源局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并优化审批服务,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搭建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试点,助力南大智慧城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南大智慧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同时为更好地推进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宝山区规划资源局会同南大开发公司搭建完成了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平台。平台运行充分整合了区领导小组决策意见、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专业服务团队技术支撑和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对建筑品质、风貌管控、城市色彩、功能整合、地下空间等要素进行重点研究,共同推进实现建设项目的高品质和高效能。二、采取容缺后补云审批,努力克服疫情带来不利影响作为带设计方案出让的项目,需提前开展设计方案预审工作,宝山区规划资源局向由各专业主管部门发起征询,汇总意见后出具预审结论。该项目设计方案预审工作开展期间,恰逢疫情封控期,给征询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为突破难点,宝山区规划资源局积极依托多规合一行政协助平台,推进审批中相关部门意见的线上征询。对专业主管部门线上出具意见困难的,采取电话沟通、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确认,形成了先出具预审意见再补正式意见的灵活操作方式。对确实无法出具意见的部门,采取容缺征询部门意见,同意建设单位先行线上申报。经过各方协同努力,顺利在疫情封控期间完成设计方案征询,为后期实施出让争取了充裕时间。同时,草莓社区项目全面落实了建设项目全程网办要求,采取无纸化办理、不见面审批,实现云审批,大幅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三、提供跨前服务,精细化推进事项办理为顺利推进项目审批,宝山区规划资源局保持与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沟通,建立项目专属微信工作群,通过电话、微信等多渠道线上方式进行点对点对接,提供一对一的优质服务。针对设计方案,提前聚焦问题,梳理方案建议,对标以往成功项目经验,对建设项目可能遇到的困点堵点进行提前梳理,并第一时间反馈。对疫情封控无法现场勘测等问题,协调设计单位提出多钟解决方案,稳步推进项目方案进程。同时,积极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介绍政策要求和业务流程,告知各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的注意事项,提醒提前做好审批材料准备。后续,宝山区规划资源局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做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拿地即开工”建设项目应用范围,后续将试点在民生建设项目进行尝试,积极推动宝山北转型。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观点】城市有机更新视角下的新城公共建筑设计探索——“人民城市,未来之城”主题论坛观点分享(三)

“五个新城”建设是打开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一招”。为集中反映上海实施“新城发力”战略以来开展的各项设计工作,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乡村】乡村振兴之“回得去的浦南故乡”——松江区叶榭镇东石-兴达村平移归并

村委会内部空间产业触媒的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营造面向农田的开放式庭院,以弧形走廊串联建筑空间,并设计层层退台,营造符合当地老年人习惯的晒阳空间,塑造有记忆有温度的场所。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市规划资源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25日下午,市规划资源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举措。会议强调,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各项工作聚焦到二十大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使命和更高要求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规划资源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局党组书记韩志强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了大会通过的相关决议,传达学习了上海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二十大报告这一重大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精神实质。要按照“五个牢牢把握”的指引,原原本本学习,准确把握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要深刻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规划资源引领保障作用,更好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深化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局系统党的建设。会议强调,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把握规划资源工作时代方位和发展方向。要牢记“国之大者”,强化“政治三力”,自觉把规划资源工作摆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摆进“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使命任务中,摆进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工作目标中,以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方位感、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推进实施上海“2035”总规,服务城市发展。要坚持对标对表,牢记中央赋予上海的使命任务,创造性服务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等国家战略落地,发力“五个新城”规划建设,加速构建上海“十四五”空间发展新格局。要坚持自信自强,拿出着眼全局、敢为先锋的担当,以规划资源系统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规律。要坚持人民至上,努力提供人民期盼的规划供给,将最优质的资源留给人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要坚持高效治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固化“云上办”制度体系,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特别是要对标二十大报告对规划资源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深入谋划思考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服务稳住经济大盘,促进高质量发展,确保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会议要求,要压实责任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局党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在学、思、做上当好表率,切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机关党委要加强工作谋划和检查督导,推动基层党组织学习贯彻取得实效。基层党组织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书记要扛起第一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推动学习宣传。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强化工作举措,突出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把二十大精神作为中心组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修课程,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常态化学习内容,作为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导干部党课宣讲的突出主题,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和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入脑入心。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动态】长宁区规划资源局加强历史风貌保护,传承百年文化根脉,推动城区软实力提升

2022年,长宁区积极开展风貌区保护规划修编和风貌区内各类更新研究工作,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严格落实风貌保护要求,不断提升风貌区环境品质。开展风貌区保护规划评估和修编。试点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评估和修编,通过深入调研既有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历史风貌保护全要素,对规划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整合区域发展诉求。在此基础上,对保护更新及活化利用进行专题研究,探索各类历史建筑保护更新及活化利用模式创新,赋予城市更新多维度弹性,以用促保,持续推进风貌区功能提升。完成万航渡路中山公园段景观和风貌提升方案研究。全面打开华政大门以及中山公园出入口公共空间,结合华政校园与中山公园的融合开放、无缝衔接,实现区域开放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整体提升,打造中山公园地区整体滨河慢行空间网络,使百年大学、百年公园、百年街区历史风貌传承,互相融合,提升地区整体环境品质。推动风貌区内企事业单位的附属空间向社会开放。对华政校园进行整体规划研究,修缮历史建筑,拆除影响历史风貌和苏州河景观界面的低质量建筑,整合滨河公共空间,实现苏河沿岸空间对社会开放,开放面积约2.1万平方米,岸线长约900米,打造了“思孟园、华政桥、法剧场、银杏院”等一带共十个公共空间景观节点。后续将根据整体规划方案,逐步推进校园全面开放,校园公共空间和文体设施等实现共享。同时,积极联系上海民族乐团等事业单位,共商附属空间开放工作。通过实施风貌区域的更新,促进了城市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环境友好性、生活宜居性的有机统一,有效提升了环境品质。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邀请】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阶段性成果交流会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按照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沪府办(2022)13号)要求,本市正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相关编制技术单位的综合业务水平,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将陆续举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阶段性成果交流活动。拟于10月27日召开首场专题交流会,诚邀社会各界关心乡村发展和土地整治工作的同仁参加。一会议主题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交流会(闵行区浦江镇和青浦区金泽镇专场)二会议时间2022年10月27日13:30-17:00三会议地址会议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四会议议程(一)闵行区浦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交流1、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方案(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青浦区金泽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交流1、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方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村庄设计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三)交流讨论请有意向参加的单位或人员于2022年10月27日13点前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并留下联系方式,腾讯会议号和密码会以邮件或短信形式告知。✦++意向试点简介闵行区浦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闵行区浦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位于“浦江第一湾,沪南两河源”。整治区域包括大治河南岸永丰村、正义村、光继村、汇中村、汇南村和汇东村6个村,总面积14.74平方公里。区域内“三分田,四分林水,一分宅”,生态基底良好;传统产业“四足鼎立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研究】悉尼人人共享的公共空间:面向2050的规划愿景与行动

悉尼作为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及新南威尔士州首府,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疫情期间,人们对绿色开放空间的渴望愈加强烈,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成为人们追求的休憩交往场所。面对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新冠疫情冲击、能源短缺等新挑战,悉尼市始终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城市最重要的规划愿景,并针对公共空间发布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和研究成果,从绿色低碳、交通转型、公平包容、保持地方特色等方面对公共空间展开了持续积极的探索。公共空间目标背后的顶层设计坚持城市可持续与宜居发展愿景经过长达两年的对市民与多方利益相关群体意见征询,2022年4月,悉尼市发布面向未来的全新战略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悉尼(2030-2050)延续愿景》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上海市委举行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李强讲话

中共上海市委10月24日下午举行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主持会议并强调,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上海落地落实,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会议并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市委副书记诸葛宇杰出席会议。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李强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更加坚定地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在行动上紧紧跟随李强指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和惊涛骇浪,最根本的就是有习近平总书记驾驭全局、掌舵领航。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定地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在行动上紧紧跟随。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李强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定不移走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必由之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要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要深入领会、加深理解李强指出,要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要深入领会、加深理解。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汲取奋进力量。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奋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走在前列。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努力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党建成果。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凝聚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合力。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以创新理论指导创造性实践,对标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着眼全局、敢为先锋,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和规律,生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向着既定目标坚实迈进。认真对照党的二十大明确的任务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各方面李强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组织、周密安排,集中力量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在全社会迅速兴起热潮。要加强组织领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等重要文件,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突出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主修课程,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常态化学习内容。要全面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和载体,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加强理论研究和阐释,帮助干部群众全面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对照党的二十大明确的任务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各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抓好当前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上。市委常委吴清、李仰哲、胡文容、赵嘉鸣、陈通、朱芝松、张为、陈金山、郭芳,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市高级法院、市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在沪中央候补委员,在沪中央纪委委员,部分老同志,各部委办局、各区、市工青妇等人民团体、驻沪部队和武警主要单位、部分我市和中央在沪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我市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列席人员等出席会议。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观点】从蓝图到现实:新城中心设计实施的思考与德中实践——“人民城市,未来之城”主题论坛观点分享(二)

Ordnung)”,它的成长必须建立在掌握特质、并逐步引导生长的基础之上。针对德国规划管控的流程特点,ppas发展出四个核心原则引导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一、Translation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观点】新城发力战略下的规划建设新思考——“人民城市,未来之城”主题论坛观点分享(一)

“五个新城”建设是打开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一招”。为集中反映上海实施“新城发力”战略以来开展的各项设计工作,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图说】中国这十年·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之四)

(来源:i自然全媒体)相关阅读中国这十年·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之一)中国这十年·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之二)中国这十年·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之三)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规划】设18个班!徐行镇将新建一所幼儿园

徐行镇将新建一所幼儿园,计划招收18个班、540人,快来看在你家附近吗?建设单位嘉定区教育局建设项目名称嘉定区徐行镇13-09地块幼儿园新建工程建设位置嘉定区徐行镇东至规划绿地,南至树屏东路,西至启宁路,北至梗浦泾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11412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794.33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8459.14平方米(来源:上海嘉定、嘉定区规划资源局)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动态】高效服务,积极推进美团上海科技中心项目建设

美团上海科技中心项目位于杨浦滨江南段大桥东核心区,是市、区两级重大项目,也是杨浦滨江构建互联网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圈的重要载体。项目东至双阳南路,西至广德路,南至安浦路,北至杨树浦路,总用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鸟瞰效果图)(滨江沿线效果图)项目所处的大桥东核心区是杨浦滨江南段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设计方案以立足新时代、面向新未来为定位,以公共空间为特色,依托建筑塑造尺度宜人的街道、广场和庭院空间,首层提供积极开放的界面。为满足互联网总部企业使用需求,项目跨市政道路设置空中和地下连通道,对四个地块进行互联互通。市规划资源局强化责任担当,优化审批服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报建计划,明确材料清单和审批流程,加班加点审核材料。目前已完成了整个项目的规划审批手续,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有力保障。美团上海科技中心项目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审批工作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要求。通过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与感谢。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规划】调整医疗卫生用地、新增公共通道!嘉定新城规划有局部调整

@嘉定的小伙伴们,注意啦!嘉定新城中心区JDC1-19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E11街坊局部有调整~一、规划范围本次局部调整对象为嘉定新城中心区JDC1-1901单元E11街坊。E11街坊具体范围:东至合作路,南至双丁路,西至云谷路,北至希望路,用地面积约7.22公顷。二、局部调整内容1.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15分钟生活圈】普陀区万里街道:规划引领城市微更新

近年来,具有公众参与性的社区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凸显。鉴于社区规划是一种动态规划,为扩大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需要探索相应的实施跟踪机制,设置如社区规划师这类能负责长效管理的角色,这对于推进社区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普陀区万里街道进行了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上海实践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即着眼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希望通过对社区管理机制的变革来缓解社会矛盾。同年,在举办第一个世界城市日时,上海市率先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并在此后通过制定《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将概念转化为实施管理工具,在全市居住社区规划更新工作中推广。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及《导则》为指引,上海市开展了渐进式、由点及面的社区规划探索及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2016年,结合《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推出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即共享社区计划、创新园区计划、魅力风貌计划、休闲网络计划。2019年,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社区生活圈的整体更新,各区选取15个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街镇开展社区规划工作。期间,部分区开始在区级层面形成社区规划师制度,“一对一”为街镇选聘社区规划师,实现由散点条线更新向区域系统实践、由单一方式单个项目向多方式多项目的转变。在上海市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建设工作中,社区规划师的聘任方式往往是自上而下委派和自下而上委托两种类型的结合。前者主要是区政府以及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挑选社区规划专家,对社区进行特征挖掘和问题判读,并对规划设计质量进行把关;后者主要是街镇或居委会选取设计团队,代表居民设计方案,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不仅兼顾了政府发展引导和社区居民意愿,也符合当下社区治理的阶段特征。万里社区的规划变迁万里街道(原长征镇万里地区)是上海市西北部人口较为集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依规划设计启动相关建设,是全市四大跨世纪示范居住区之一。这一时期的规划建设突出人本关怀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绿化、水系相融合,实施公建设施分级配置。2014年,万里地区从长征镇析出,新成立的万里街道亟待对社区服务要素进行梳理评估,促进公共资源配置的精准化落实。这一时期的社区规划突出“找短板、定任务、推行动”三大环节,形成由“区域评估—发展规划—行动计划”构成的系统性工作框架,并关注建设动态更新及行动反馈,实现及时、长效治理。万里公园2018年编制的《普陀区社区发展规划导则—街道指引》提出分街镇的差异化指引策略,最后在区级层面进行统筹协调,以点连线、以线连面,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推动整体品质的提升。2021年7月实施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对社区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补短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社区的品质和特色。这一时期,万里街道在评估原有规划实施成效的基础上,对标更高要求,强调社区服务向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转变,提高设计、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对所有潜力空间进行激活、提质和赋能,实现社区规划管理向高效复合共享转变。通过提取社区在自然环境、风貌资源等方面的特色要素,该街道构建以富平路、新村路作为横向脊梁,以中央绿地、滨水绿地作为纵向骨架,嵌入江南水乡、法式园林特色基因,构造了社区美好生活的“万里画卷”。规划师打造社区“微城市”万里街道作为上海市“共享社区计划”试点,近年来形成了规划与实施一体化、具有较强普适性和推广意义的规划成果,并探索了以街道为主体聘任社区规划师的工作方式,系统性跟踪指导社区发展和规划工作,强调公众参与和规划的前瞻性,引领高品质生活方式革新。在长期跟踪万里社区规划的过程中,社区规划师在社区规划过程中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既是社区规划的设计者,又是社区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实施规划的参与者。他们逐渐从聚焦于物质空间层面提升的技术服务角色,适度向社会性乃至经济层面拓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关注问题与需求导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初入社区,规划师通常通过人口特征及预测、居民需求征集、社区物质空间要素评估等方式,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全面调查社区的各类存量空间资源,并对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进行排摸梳理,建立社区公共资源库,为下一步盘活资源、形成弹性高效的空间供给策略提供扎实基础。万里社区中心在遵循方便居民、利于慢行、相对集中、适度均衡等原则下,社区规划师合理安排各类功能,使居民需求与公共资源相匹配,并考虑服务设施空间的动态适应与弹性预留,形成面向政府的“一张蓝图”,以及面向居民的“一张导览图”,实现从单项目的散点更新到多维度的系统规划,既保障居民便利,又有针对性地利用社区资源。在衔接现行规划体系方面,万里社区规划结合城市更新政策,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补全基础保障型的社区级服务设施。同时,在不修改法定规划的前提下,通过空间挖潜、功能转换、环境提升等微更新的方式改善品质。这一过程,社区规划强调规划先行、设计引领,通过“1+X”的形式,搭建由“社区规划师+联合设计师”组成的专业技术平台。具体更新项目采用设计师负责制,强化社区规划师在跟踪指导社区系统性评估和顶层规划的作用。在社区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和居民始终是两个核心主体,其宗旨就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与居民共同谋划社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将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公众自下而上的自主行动相结合,有助于实现政府为社区提供资源和指引,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万里四季苑小区的儿童游乐设施基于此,万里社区规划探索出“社区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动态】聚焦转型探索 焕发城市新生——宝山区举办“城市更新”专题培训班

9月26日至9月27日,2022年宝山区“城市更新”专题培训班在区委党校举行,来自全区经济发展领域、城市建设领域等共50余人参加培训。副区长朱众伟为本次培训班进行开班动员。朱众伟副区长在开班式上强调:一是希望全体学员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当前宝山正处于城市更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要充分认识城市更新转型的必要性、城市更新工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锚定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坚定不移地去完成任务。二是希望全体学员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落地见效,近期重点推进堆场整治、国资国企转型等工作,要有必胜信念并形成清晰的工作路线图。三是寄语全体学员珍惜培训机会,圆满完成两天培训,确保学有所获。本次培训设置了城市更新政策解读、“两旧一村”实施意见解读、社区微更新及社区营造、产业发展与城市更新等专业课程,并组织开展了城市更新案例现场教学及现场交流,从实际工作出发,通过集中培训,切实提升干部对城市更新工作的认识,为后续工作推进奠定良好基础。聚焦培训重点,精心设置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聚焦“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围绕《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落地实施,邀请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市、区专家领导,为学员们带来《上海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和“两旧一村”实施意见介绍》《城市微更新及社区营造》《关于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思考》等具有实战性、实操性的精彩课程。选取成功案例,精心安排现场教学为深入了解城市更新工作,此次培训组织学员们赴闵行区华谊万创新所、1987力波啤酒改造项目开展分组现场教学活动,重点学习转型项目的规划设计理念、运营机制等情况,开阔学员视野,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学员参观华谊万创新所学员参观1987力波啤酒改造项目围绕工作实际,精心组织研讨交流结合现场教学在实地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围绕加快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两旧一村”更新改造、城市微更新,聚焦实践工作中的瓶颈问题,组织学员开展了专题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城市更新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息息相关,要坚守为民初心、认清历史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特别是在宝山北转型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开创宝山转型发展新局面,走出一条符合宝山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学员分组讨论(来源:宝山区规划资源局)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规划】快来看!新场镇即将新建一条道路,出行将更加方便~

新场镇即将新建一条道路——庆元桥路(坤珍路-航三路)更加方便居民出行更多建设工程方案详情一起来了解吧项目名称庆元桥路(坤珍路-航三路)新建工程建设单位上海浦东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内容规划道路红线宽20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项目公示图即将新建的庆元桥路将进一步完善交通道路网附近工作、居住的市民出行将更便利~(来源: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局)
2022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