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着目标 勇敢向前

全媒体中心 宁波工程学院 2022-05-17


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

是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吹响的号角

实现目标需要

出实策  施实招  鼓实劲  行实干

    这里我们刊发了四个学院的思路、举措和落实办法,意在促成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建设局面,使宏伟目标早日成为学校的美好现实。






深化教学改革 促思政教育新鲜活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作为全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主体,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及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加快理论创新。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就要率先深入学习领会新思想新理论。马院通过组织党课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等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学院还通过鼓励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充分提高思政育人理论水平。

提升教学能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培养。马院积极组织思政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在教学展示中彰显思政光辉。2020年学院思政教学成果丰硕,获得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市党课比赛三等奖,1个浙江省高校思政教学名师工作室获批,1人入选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中青年骨干教师。学院稳步推进实践教学,联合团委开展大学生创新社会实践,1个团队获浙江省优秀团队。推进学院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培训。依托“风华宣讲团”,鼓励教师走出去开展理论宣讲,在服务地方的同时,提高理论修养和宣讲教学能力。与其他二级学院协同开展《形势与政策》空中课堂,广泛动员组织学生参与“卡尔·马克思杯”理论知识竞赛,深化思政知识“入头脑”。

更新教学内容。马院教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内容为王,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编写《形势与政策》新形态教材,编写宁波市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持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把战“疫”史诗作为最新鲜活教材,组织教师开设“战疫思政小课堂”,凝聚师生共同战疫力量,更加坚定中国制度自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学院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倡导开展研究性教学,努力打造思政“金课”。通过探究性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理性审视、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以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政课。

(马  原)



//////////




加快队伍建设 让人才强校生根展叶


筑巢引凤,教师引进按下“加速键”。建交学院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培并举”。在“引”上下功夫,通过系统谋划、主动出击,全面发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团队负责人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对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一人一策、按需引进,计划“十四五”期间,引进优秀年轻博士50名,学科或学科方向带头人8名;在“培”上做文章,“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师资队伍建设关键在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学院以学科团队为基本单元进行重点扶持,支撑学科发展,统筹做好人、财、物、资源的整合和调配。依托浙江省土木工程工业化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两大省级平台,凝聚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向业绩突出团队、优秀人才和重点团队倾斜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学科团队的积极性和整体水平。

百舸争流,教师成长踏上“高速路”。学院坚持多途径、多渠道引进人才的同时,多形式、多举措培养人才。给青年教师“架梯子”,利用“老带新”“行业工程师进课堂”“挂职锻炼”等方式丰富青年教师实际工程经验,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堂改革、编制教材等提供资金资助,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交流、研讨及评比等活动;给新进博士“压担子”,出台《建交学院新引进优秀博士首聘期考核业绩基本要求(试行)》,给予优等待遇的同时,加强业绩考核,提升新进优秀博士的工作积极性;给教师互助“组团队”,全面推进结构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地下空间工程、建筑材料、建筑环境、建筑学等七个科研团队的建设与考核工作,通过项目倾斜、经费支持、进修培训、科研办公场地保障等有效措施,将有干劲有能力的教师培养成学科、技术带头人,激励普通教师在团队中迅速成长。

博观约取,教师历练迈向“实战场”。建交学院始终坚持“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师资队伍。近五年来,学院积极推进“双百工程”建设,输送10名博士(教授)进企业挂职锻炼,并主动承接服务地方建设的各类横向项目,坚持“做实做精”,横向到账经费达一亿元,在地方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实体化、团队化的运作加快了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同时,教师以“项目化”为驱动,以实际工程应用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实现了实践课程“真题真做”;将实际项目贯穿“课程设计——学年设计——毕业设计”,引导教师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

(张水潮)



//////////



优化育人环境 叫学风文章愈发精彩


“9支参赛队伍全获奖,喜提全国三等奖2项、省二等奖3项、省三等奖4项,这是2020年理学院首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交出的靓丽答卷。近年来,理学院学风、教风建设积淀深厚,上下一心,紧盯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连续多年蝉联学风建设先进集体,考研升学率由2015年的2.7%提升到近25%,录取人数也从个位数快速增加到50人,成为学校的考研强院,优秀学生培养成效显著。

科研作风带学风。作为全校公共数学的授课单位,理学院在教学资源紧张、教学任务重的双重压力下,坚持教学强院的理念。广大师生夯实专业,科研拼搏有韧劲,满心投入不服输,竭力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国家产教融合工程数据工程中心投入使用,玻璃球、云朵数据科学实验室、阿库等学生工作室日渐成熟,师生机器学习讨论班热烈开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兴趣愈发浓厚,成果日益凸显。《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刚实施一个多月时,数据工程中心师生紧跟社会热点,共同研发了国内首款多源标注数据生活垃圾分类人工智能APP“阿拉去分类”并登陆安卓应用市场,微信小程序同步推出。类似这样师生共创的科研成果在理学院并不是特例,学院建载体,教师找项目,师生齐参与,已成为理学院科研作风带学风的有力抓手。

学科竞赛搭平台。近三年理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参加近10项学科(技能)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30余项。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金融工程、公共数学四大教研室分别组织牵头数学建模、市场调查与分析、统计调查方案设计、数学等四大赛事,硕果累累。学院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优良学风教风体系,发挥专业优势,推进各专业学科赛事协同并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大学生数学竞赛成绩在全省40余所本科院校中稳居前六甲,学生科创之花在学院盛放。

全员融入出实效。2016年起,学院开始严格实施严格《教风学风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对学院系主任、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监考教师以及教务办、学工办、学生会等提出一系列可落实、可监督、可考核的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全方位强化教书育人的示范作用,真正触及教师敷衍教书育人和学生不认真学习的痛处,力求堵死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漏洞,从根本上扭转教风、学风,并形成持续效应和自觉。2020年实施组织“清新学风再提升”系列活动方案,规范第一课堂,充实第二课堂,实现课上课下双循环,进一步巩固提升学风建设成果。

(陈淑娇)




//////////




搭建各类平台 为服务社会增添动能

一座桥,联通南北;一个湾,孕育一个学院,也撬动一个产业的经济圈。作为浙江省第一批高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宁波市十大试点特色学院,汽车学院坚决贯彻落实校党委工作部署,主动对接区域和产业需要,努力朝着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的国内一流的汽车行业特色学院不断奋进。

依社会需求建平台。汽车产业作为杭州湾新区高速发展的主引擎,学院紧紧依托新区的区位优势与战略定位,搭建了杭州湾汽车研究院、汽车安全碰撞及轻量化研究所、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所三大高端科研服务平台。与吉利集团合作共建国内领先的汽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研究所和CAE(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研究中心,打造“一所一中心”高端研发平台。联合澳汰尔工程软件有限公司,共建汽车工程虚拟仿真联合实验室。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在虚拟仿真的研究开发、虚拟教学实验项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

瞄学科前沿争创新。高水平研究团队是学院科研发展的核心,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NVH专家组成员郝志勇教授等多位学科带头人领导的科研团队,对标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为宁波智能制造和汽车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近年来,共计获得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科研到账经费3000多万元,多项技术成果得到了产业化应用,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协助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企业累计新增产值3.1亿元,新增利润1.5亿元。学院连续三年举办国际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安全研讨会、“一带一路”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会议、国际NVH会议等大型会议,来自国内外100多所著名高校与大型公司的专家共话汽车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

协产学研用育人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产业对接服务能力,是汽车学院搭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成长成才平台的初心。近年来,汽车学院着力推动专业教学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抓住产业发展“新需求”和人才培养“新质量”两个关键点,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五年来,学生共计获得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一等奖在内的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35项。2019届毕业生陈美佳,作为全省仅4人、宁波唯一的入选《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百名获奖优秀代表。

(陈晓平)




图片:严子期

编辑:王艺华

责编:张晴


精彩推荐

1.@全体宁工人,冬春季和寒假期间疫情防控不能松

2.校八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3.好习惯也是免疫力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