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和游学之外,孩子们还可以玩什么?
思辨 X 赋能 X 行动
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思辨教育的社会企业
欢迎戳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主创专栏
和你分享批判性思维、公民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叶明欣|文
阅读提示:啦啦啦,赶着六一儿童节,主创们终于回归啦~上周之所以没更新,是因为主创们分别去贵州和苏州搞大事情了(严肃脸)。那这周先推的第一篇文章,就和明欣在苏州搞的事情有关~呐,C计划正式加入了2017年的“群岛教育创新加速器”。群岛教育创新加速器,通过为教育创业团队和教育创新项目提供成长所需的专业辅导、种子资金和长期支持,推动社会化学习。C计划从800多家教育初创机构中脱颖而出,将与另外十九家教育创业团队共同成长。在太湖边的开营活动,明欣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这篇文章,就要来说说其中一些机构在做的社区教育。什么是社区教育?对孩子们有什么意义?读读下面的文字,你就明白啦~
本文共 1238 字,阅读需 2 分钟。
在普遍弥漫的升学焦虑之外,可能不少家长们还在进一步焦虑:所剩不多的闲暇时间里,该让孩子玩什么?
似乎总不能让孩子自己瞎玩,可家长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或者常常缺乏专长来引导孩子。这点玩的时间也弥足珍贵,不能只玩,还要学点实质性的东西吧……
越来越多的市场产品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亲子公众号开始推介各类短期活动,从游乐场、素质拓展、农家乐和采摘,到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等。寒暑假的夏令营、冬令营,包括到国内外的游学项目,也纷纷上马。
这些活动里面,有一部分富含人文色彩,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和开阔眼界;有一些强调团队合作,让孩子们学会社交;有一些侧重自然科学,让孩子们学会科学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
比起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或者完全的放养模式,这些活动无疑有着巨大的价值。然而, 面对这些活动,我总感觉还缺少些什么。
孩子们奔走于一个又一个智识加油站之间,升级个人素质。小伙伴们候鸟般聚了又散,不知道以后是否再相会。我们仍像一颗颗原子或是沙粒,各自用力生长,却没有真正的交集。
我们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国内的长途旅游,大洋彼岸的象牙塔尖。而身边的世界,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不过,在上周的群岛教育创新加速器训练营中,我遇到了几家从事教育创新的创业机构,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推动社区参与中的儿童教育。他们的活动,让孩子们开始认识自己的社区,了解自己的社区,进而去思考社区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
“北京工友之家-社区儿童之家”的“同心童子军”项目,旨在推动流动儿童教育公平。社区里的孩子成为他们的志愿者,和机构工作人员、成年人志愿者共同建立社区图书馆,并且执行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工作。
上海的“小路自然教育中心”,以社区为半径,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发现家门口的自然,了解身边的自然,并且认识到自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象,思考对策。
昆明的“悦行儿童发展中心”开展体验式的社区参与营,以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为出发点来实践品格、健康及社会融入等内容,通过儿童视角,发现、讨论和倡导社区的问题。上图就是“健康小卫士控烟大作战”的活动,孩子们走出家门去了解身边的吸烟现象,开展健康普及宣传。
孩子们不再是课程中被精心设计的客体,而是他们生活环境中的主人公。他们在社会化生活中实践和思考,主动攫取有用的知识,并且去创造。
孩子们也不再是看客。他们和当下发生了真实的关联,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参与可以真实地发挥作用,产生目前哪怕是微弱的影响。
我们已经见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基于对社区的关切而做出了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个人。
比如深圳中学的五名高中生为一个街区之隔的城中村的景象所震撼,进而完成了关于深圳外来务工人员所受的社会排斥的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并深入挖掘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问题。
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早日成长为有担当的人,那么可以做的,是从现在开始就让他们有所担当。
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拥有真正的学习热忱,那么可以做的,是让他们首先在身边的社区和场景中找到自己的热爱。
如果我们期待孩子有持久的幸福力,那么可以做的,是让他们把幸福建立在关切他人和社区的基础上,而非只在意自己的得失。
现在就是行动的时机,带着孩子认识自己的社区,和社区的居民发生更多互动,以及,发现和加入你身边的社区参与教育机构吧~
关于有担当的教育,或许你还想读
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画、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画、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C计划最新课程正在报名!
订阅号:PlanC-Edu
服务号:PlanC-Mall
微博:小C-C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