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长宁的这位“票痴”带你感受方寸之间的魅力
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
想必大家写信、寄信的机会少之又少。
然而杉杉最近隔三差五
收到家住江苏北路的一位居民来信。
信中除了有用一笔一划写下的手稿,
还总夹带着几张精致的藏书票。
.
.
.
什么是藏书票?
什么是藏书票?
说起藏书票,大多数人可能会感到陌生。它起源于欧洲,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是一种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是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藏书票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
藏书票是一种艺术,也像一种归属。和邮票一样,藏书票成为不少人收藏的对象。而这位华阳居民,则跟藏书票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他,就是张克勤老师。
古稀老人的“藏书票世界”
刚走进张克勤老师家就不禁感慨,这对上了年纪的夫妇的居所如此整洁有序、窗明几净。阳台上晒着被褥,阳光照进来,洒在张老师在阳台一隅的小小工作台上。透过窗户眺望,能望见华阳街道附近的房屋和道路。
张克勤今年已经是78岁的高龄,但眼神依然矍铄。1960年,还在上初中的他在一次青年画展中获得优秀奖,由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绘画道路。为了学画,他亲自登门请教美协专业画家邵克萍老师,从此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结识了邵克萍老师的儿子邵黎阳,在他的引导下,藏书票走进了张克勤的生命中。
1968年至今,张克勤制作了多少张藏书票,他自己都没有细细统计过。但清楚的是,藏书票几乎影响了他下半辈子的生活。
张老师的工作台就是阳台上的一张小桌子,桌上摆着各种制作藏书票的工具。藏书票有几种不同制作方式,通常是先画一幅画稿,将画稿印到木版或纸版上,按照画稿上的纹路雕刻出来,再通过油墨直接印到画纸上,最后可根据图案内容进行上色,签上制作者的名字和固定的拉丁文字,一张美观的藏书票就完成了,张老师一般需要花费1-2天的时间来完成制作。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却是令他安心的乐土。
说起藏书票的制作灵感,张老师说道:“这些画作,有的是记录心境,有的是有感而发,有的只是图个快乐。” 藏书票所呈现的内容简单、易于解读,一目了然。生活中的每个人、每件事,几乎都能成为张老师制作藏书票的素材,从高楼大厦到山水田园、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从垂髫儿童到古稀老人……甚至一个风筝,张老师都能画出一个系列,用斑斓的色彩塑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大多数藏书票制作者的作品以黑色为主,张老师制作的藏书票却是五彩斑斓的,放在其他作品中,一眼就能辨认出来。他眼里的生活,就是这样精彩纷呈。如今他已有好几本自己的作品集出版,几叠中外获奖奖状也被张老师好好保存着。
文化传播者的“精神世界”
既然热爱藏书票,自然也热爱书籍和文学。张老师的很多作品取材于已逝世的作者或者纪念日等,以此来表达对逝世作者的尊敬。
从学习绘画到制作藏书票,张老师几十年来一直在跟文化艺术“打交道”。他会提笔记录心得,拿起镜头摄影,闲暇之余他总爱穿梭在沪上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去捕捉精彩瞬间,对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所涉猎。大家对张克勤老师的印象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个勤奋的人。” 走过长宁大大小小的街巷,去过沪上各个主题的展览;在各个报刊投过稿,并继续参与到藏书票文化的制作和传播中。
张克勤相关藏书票作品集
张克勤摄影作品
张老师寄来的部分作品
张克勤投稿作品
70岁那年,张老师不幸罹患癌症,20多次的化疗后顽强地战胜了病魔,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但这并没有阻碍他追求艺术的脚步。晚年逸趣横生的生活,让他摆脱了烦闷,看到了更多生活美好的瞬间。他退休了,但他却很少有闲着的时候。
“人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不会闷得慌。”张老师认为。他找到了能够追求一生的爱好,让他不遗余力弘扬时代艺术,“我的暮年人生,内心一片阳光!”
张老师不擅长表达,总是多做少说或者只做不说,他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对家人的爱,对艺术的爱,对生命的爱,都融进一张张藏书票里了。
文字、摄影|岳敏
本文为中山公园周到原创编辑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违者必究
编辑|黄吉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消息哦!)
1,点击文章标题下方
“中山公园周到”
2,点击页面右上角
“…”符号
3,点击设为星标
就完成啦
4,进入订阅号消息
点击按钮等你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