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自己做个淘宝店或做微商,该如何挣钱?
从2011年底,到2015年底。
转眼做电商也已经五年了。
2011年阿里办了第一次双11,从此网路上多了一个网购狂欢节。
等到2013年开始,微信也逐渐火了起来。很多人又转去做了微商。
电商逐渐被所有人认可。给大家的感觉也是,很多人都因为电商挣了钱。
不得不说,任何一次新机会,第一批尝鲜的人是有风险的
但也同时,里面一批人还是有眼光的。
二八原则来说,80%的尝鲜者都是懵了吧唧就开始行动。炮灰算是好听的。
有眼光才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算,才会在浪潮中想方设法挣到钱。
即便是淘宝和微商火遍了刷遍了整个朋友圈的时候,我也几乎没有任何想去做的欲望。
一方面在于有自知之明,自己的条件不足以做这件事,那么就不要因为着急去做错误的决定。
一方面就是,80%的淘宝店真的不挣钱。微商火了那么久也同样都是类似传销一样的金字塔结构,顶尖儿挣钱。
眼光又是经验,你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商业逻辑
你需要知道做生意的几个重要数据和一些公式。
不仅仅是成本价和售价的一个差额。
要知道销售额=客单价×流量×转化率。
同时也要知道现金流、收益率(周转率、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增长等等重要数据。
收益率=周转率×利润率。
文科生都怕数学,这些数据看上去就让人没啥好感。
我也同样如此,高中的数学从来没及过格。
但是,但是,做生意的一大重要性就在于数据的魅力。
而数据却并不是数学。
很多文科生又说了,这些数据不是财务和会计需要去做的么?!
这又让大家产生了推脱责任和义务的一个理由。
但是。不说创业前期你根本雇不起一个会计,而即便雇得起,会计也不是运营,更不是老板,又哪里能够帮你全部解决。
所以归根到底,这几个数字对应的,就是挣钱还是不挣钱的标杆,你讨厌它,钱就讨厌你。
何况这几组数据真心不太难理解。
简单讲讲。
现金流意味着你手头有现钱。现钱干啥用?
办公用品、人员工资、房租水电;
扩大规模、进货还账、团队联欢~
从大到小,做个生意处处用钱。何况还没举例工商投诉,假一赔三。
收益率意味着你是否挣钱。包含两个重要的逻辑,第一是周转率,第二就是利润率。
都相对简单。周转越快,意味着你卖的越快,你卖的多卖的快,你手头的现金就慢慢多起来。
无论是库存周转,还是销量周转。
而利润率呢,你的毛利和净利有多少?
网路上多得是周转90%,利润为负的店铺。卖的越多,亏得越狠。
再加上很多人对于定价没概念,对于盈亏平衡点也不计算。
更是造成了淘宝C店和所谓微商的虚假繁荣。
很多人在探讨做生意的时候都直接忽略了上面的逻辑。
最初我在做电商的几年,也对此只字不提。
一方面自己不懂,但好像大家都懂,于是我寻思,这不是最基础的么,不挣钱谁还做这些事。
于是我也先眯着,看着大家忽略这一点干谈营销。
后来再过了几年。我开始意识到好像并不如我所想。
大部分做运营的和营销的,好像真的不太懂这些信息。
一些借着淘宝起来的早期C店,也因为不看重以上的一些基础数据,而逐步淡出公共视野。
比如西溪漫步。
再往大了看,凡客亦如是……
2,营销能力
营销是个大概念。
很多人却更注意“销”这个字。
忽略了“销售”的基础是“经营”和“运营”。
说到运营。
在拉勾或猎聘上填过信息的都会看到这样几个名词。
用户运营,会员运营,社区运营,电商运营,渠道运营,内容运营……
一大堆名词,让你觉得这年头你不是运营面试都不好意思开口。
抛弃专业名词不谈。我们看看这几件事都说的是啥。
用户运营,简单说,就是引流和留存。
落到商业逻辑里,就是,吸引大家的关注,对产品有好感,通过各个渠道来了解一下,说白了是新用户,有可能会买点试试。
在这个品牌忠诚度不断下降的时代,如果想让消费者对你有好感,还是要有点特色。而且老用户的返单转化,可比新用户的获取成本低得多。
那么有个专人来维护一下老用户的关系,就显得投入产出比相当合理。
那么内容运营,简单理解就是编辑。
想把用户聚集起来,或者想要让新用户对你有了解。
关键的信息是你需要提供的。
我想买产品。
那么产品从哪来?我自己做的,还是从厂家进的?
这东西是干啥的?能有啥用?对哪些人有用?旱冰鞋就不要圈残疾人的粉儿对吧。
这东西为啥好?跟市场上去比比人家便宜还是贵?效果哪里不一样?
谁都不是傻子,你总得拿出点证据来对吧。
这个后面我们再说。
渠道运营相对复杂,但逻辑上理解很容易。
每个渠道有每个渠道的规则,有些渠道有健全的规则,比如天猫和京东。
有些渠道刚刚兴起,还没有完整的健全的监管规则,比如私家车接活,电动车上牌和微商。
这些行业很多乱象,做起来算是群雄逐鹿。
渠道运营呢,就是把你的产品和卖点,以符合规则的方式放到平台上去销售。
为了获取流量,你需要去报名活动。为了获得好的资源,你需要跟小二去套关系。
为了让消费者喜欢,拉高客单价和转化率。
你需要请摄影,模特和设计师,文案策划,在线客服等职位,帮你优化整体的视觉呈现和购买体验。
当然,与上面做呼应的就是,所有这些花销都需要你自己规划好这些事儿都咋做,以及你得有钱来做这事。
运营的事儿,大抵如此,细节海了去了。暂时略过。
除了眼光和能力外,我们说回正题。
前面光是说问题,然后吐槽,可能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但是,既然一件事儿火了,你碰巧也有些资源、渠道和能力来承接这件事儿。
应该如何开始呢?
我们来说说企业和个人的不同。
企业做这件事。力求专业。那么方方面面都要体现专业和差异化,品牌联想和质感。
这里有两本书,火了几十年,现在依然有指导意义。
《定位》和《创建强势品牌》。两套战略层的品牌打造方案。
变着法的帮你成就独树一帜的品牌。
这里面讲到品牌资产,就会涉及到这几个品牌建设方面的模块。
品牌忠诚度(建立用户信心,建立交易杠杆,知名度有助于为自己赢得竞争所需时间)
品牌知名度(知名品牌能够赢得用户的倾向,体现实力,同样需要建立信心)
感知质量(提供消费者购买理由,质感好更赢得消费者喜爱,可以以高价获得更高利润,建立渠道的成本更容易摊平)
品牌联想(帮助实现品牌差异化,制造购买理由,任何流行都是从小众扩展到大众的,帮助处理和检索信息)
以及,考虑到品牌不仅是产品和相关的功能利益点。
更是考虑到作为个人的品牌,作为组织的品牌和作为符号的品牌。
好吧,这又涉及到整体的品牌建设了。战略和细节同样重要。
当然,如果是公司的话,我极力推荐按上面的逻辑步步为营。
再有钱点,更可以通过产业链上溯到价值链,不断寻找、巩固和创造核心价值链。
最终变成真正的强势品牌。
下面说说个人如何做C店或微商呢。
我传授不了复杂的致富经,也讨厌深奥的庞氏骗局(传销)。
那么只说说如果我要自己卖点东西,可能会从哪里开始。
既然是“个人”为主体,那么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了。
你提供的信息,不论是给熟人,抑或是生人。
都需要建立信任。
网路上卖的就是图和文。你的图文是否能够让你的受众感受到信任?
我周围有几位朋友也在朋友圈卖东西。
虽然我也没买过,但确实做得细节非常好,没买过的原因在于不需要。
一位是卖特产的,姑娘的花名叫忘返,同时做面膜生意。
买特产呢,就真的是给出了相当多的照片,自己在山里采摘和劳作的照片。
并把整套制作流程都PO出来,相当细致。
大家看上去也能感知到一种用心的态度。
再加上页面做的相当精致。真真感受到了一股美好的生活态度。
这个店铺叫做【乡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淘宝直接搜索。
抛开是不是挣钱不说,这家做的态度真的诚意满满。
真心适合做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做C店的参考。
链接在这里:https://yixiangyao.taobao.com/
另外一位同事呢,因为真的很爱服装搭配,而且也穿出了自己的一套风格。
于是也毅然追梦,独自经营起了一家C店—— BIGFISH 大鱼(淘宝搜索即可)。
当然,在开始做自己的产品之前,大鱼就已经是微博上小有名气的搭配红人了。
服装风格有点民族风,带着浓浓的大鱼风格。
页面也同样相当精致,美好的一塌糊涂。
大鱼店铺链接:bigfishdayu.taobao.com
以上两位美女同事做的店铺呢,都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和喜好,于是做了这么一件事。
挣钱是目的么?也是,但是这年头,直接说钱多让人难为情。你没看中国好声音一个纯粹的选秀节目,汪老师每次不厌其烦的逢人就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么。
包装一下,总是显得美好许多。何况,往根本来说,挣钱,还真的不是我们最纯粹的根本需求,不是么!
下面我们再说说,如果这个产品不是你自己做的,是你通过某个渠道获得的。
你原本的计划里,就是挣个差价。简单易懂。
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也需要用心操作。
既然是C店,那么依然有两个部分相当重要。
一个是信任,一个是基础的“术”(平台普遍规则)
对于信任来说,大家最好奇的是你的进货渠道是哪里,这个渠道是否可靠?比如质量和价钱是否合适?
你做这个是偶尔挣一炮,还是打算长期做?你啥都卖还是专注某个品类?
在时下这个高度信息化时代。谁工作几年还没个渠道啥的。
但你太多渠道,今儿卖面膜,明儿卖辣条,后天卖四件套。
抛开微商刷屏多闹心,您这开个C店也像是个百货商店,但百货商店为啥要买你的呢!?
你自己的经验,是否可以与你卖的产品有一个相互影响的促进的背书联系?
比如你从小生长在蒙古,小时候没事儿就跟家长去杀头牛。
手头掌握的杀牛技术,让你闭眼就能庖丁解牛。
牛身上什么位置怎么做好吃,都是啥味道,啥口感。
你叼一口小烟儿随口道出信手拈来……
然后你说你最初卖牛肉干,后来因为有出国经历,直接卖起了T骨牛排,过几天开始卖生吃和牛……
这都是你的经历本身带来的背书联系。
可你原本衣品很差,皮肤粗糙。
平日加班忙成狗,写代码写到后半夜。
指望经过个N手货源的微商卖面膜,半夜3点PO张自拍敷面膜然后就说这面膜简直神了。
让你年轻瓷肌润滑逆龄焕活俏十岁……
你们村里广场舞热门人物刘大妈和隔壁老王用过都说好,现在货源充足1折就卖云云就指望周围熟人十传百的抢购……
拜托你这是在蔑视大家没上过网逛过阿里巴巴么……
这样的营销侮辱的是自己的智商,以及毁的是自己的信誉。
那么我们依然回到淘宝店最常用的逻辑。
销售额=客单价×流量×转化率
普及一下基础知识:
更全的版本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323935295/
【什么是流量?】
流量即是访客数,也称UV,简单解释,就是你的店有多少人来了。
这些流量看过多少页面呢,称为浏览量,叫PV。
还有一个成交用户数,可以简单计算下,多少人来了,多少人买了。
如果比例差的太多,那你就知道了,我的店铺有问题。
这么多人来了,只有个别人买了。
淘宝的流量呢,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
其实跟线下的逻辑很像,有路过进店的,也有看见广告进店的一样。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拉高某些渠道的进店比率。
对于免费的流量来说,为什么很多年里都挂着“收藏有礼”,“五分好评”和“教你下次怎么找到我”,因为只需要商家一个简单的奖励激励,买家的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方便一部分做了该动作的买家通过更简单的办法进入到你的店铺。
这部分“直接访问”的用户,就是下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免费流量。
免费流量和付费流量都可以细分成很多种的流量来源入口,那么如果我们能让每一个流量入口的人进到店铺后都产生购买欲,都买的很多,都觉得买完之后以后还会来,还打算介绍给朋友一起来!那么无疑,你的店或者你的品牌,都是要火的节奏。
【客单价】
流量购买的单笔均值,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每次花多少钱就是客单价。
一个店一共4个流量,第一个人买了50,其余分别是36,47,70。
平均值就是50.75,这就是客单价。
客单价主要在于你店铺的产品,
1)产品结构:是不是品类很多,而且不同产品还能分出个主推和次推;
2)产品组合形式:A+B、B+C还是A+C;
3)针对客单价的促销方式:满额赠或者满额减的形式都比较容易刺激部分销费者为了凑单,买的更多点儿;
在商家看来,客单价当然越高越好。客单价越高,说明客户买的东西越多,越贵,商家当然挣得越多。
【转化率】
简单说,消费者为啥来了不买,这就是这个数儿背后所需要研究的东西。
转化率既可作为一个虚值,与一切皆相关。又可以落到两种简单的数据参考来看。
一个是咨询转化率,一个是静默下单率。
咨询转化率主要跟客服相关,主要考察客服的反应时间,接客量,咨询后的下单率,推荐的顺序,客服的话术是不是给力……
静默下单呢,主要考察店铺页面的引导力。
涉及到店铺的购物路径,即流量从什么入口进到了你的店铺后,继而是引导到了什么位置。是首页直接到详情页下单?还是从首页,经过了活动二级页和分类导航页再到宝贝详情页?
通过各个路径进行购买的流量比例有多大?哪种方式消费者花的钱比较多?
再举举例,行业竞争对手在包裹里送了个娃娃,那么我也送,或者我送个更给力的,能不能拉高转化?没准。
转化率甚至整个店铺的营销,都有这样一个逻辑:
不知道有没有效,可以试试。
OK,再说回转化率这件事。
顾客来了为什么不买?是我的产品不给力?折扣不给力?页面引导不给力?模特不给力?设计很难看?文案风格他不喜欢?还是我送的礼物没人喜欢?或者是包裹里我没放礼物,顾客不开心?或者是有什么用户体验违背了用户的操作习惯?也许是引导的文案不清晰?或者是照片不清楚,燥点多?或者是我的店铺名儿不给力?
又或者是或者,跟我没啥关系,纯粹是类目问题?行业问题?或者是竞争对手太过强势?
基础知识讲完。
其实最关键是与知识无关。
这种品质叫做坚持。
我有位表姐做的是服装生意。
简单说,就是从北京动物园自己进货,然后PO到淘宝上卖。
一开始也没什么人。后来大家觉得她进的货质感也还不错,价格也合理。
做事儿聊天都蛮好。于是回头客也渐渐多了起来。
在所有行动派从最初的冲动开起了C店运营了很短时间激情褪去后。
表姐依然坚持不打折,坚持维护回头客。
在我月薪只有8K的情况下,表姐已经流水毛利2W了。
当然这里面只有她和老公两个人,听上去钱蛮多的,算净利润和精力来说,也是真辛苦。
毕竟在我了解的电商工作里,活儿真的不少。
但坚持的品质和态度,带来的收益,也确实让人有另一番感触。
最后,如果你确实有个不错的货源,打算长期好好做。
自己又没啥经验,也不打算招人来做。
找个小点的代运营,也算是省心省力。
那么在结尾,照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