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孵化小鸡的过程中,蛋黄是干嘛的?无壳孵化让你看到答案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
请大家根据自己毕生所学
或主观意识进行做题
你选对了吗?
不能确定?
就来看看视频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754ist7db&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无壳孵化,发育,看得见↑
2018年7月23日,央视综艺节目《加油!向未来》节目组与中国农业大学李赞东教授联合,第一次尝试“21天无壳孵化小鸡”计划,利用科技创新与环境控制,在无壳的状态下实验蛋黄慢慢成长为一只小鸡。
节目组通过视频展示了无壳小鸡从第1天到第10天的成长状态:从一颗普通的鸡蛋,慢慢开始有了心脏的跳动,出现静脉、动脉,再长出眼睛、尿囊……如今,孵化时间已过半,只见“小鸡腿”、“小翅膀”都已慢慢成型。
历时21天,无壳孵化的“小茶缸”终于和大家见面!这项实验可以制备人类疾病模型、心血管研究模型、药物筛选模型……为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天,它搬出蛋壳来到“新家”
第二天,小东西就出现了心跳
第四天,“睁开”眼睛
第七天,长出小翅膀
第十二天,各方面初步成型
第十四天,终于长出羽毛啦
第十九天&第二十天,
努力啄破尿囊膜并发出第一次叫声
第二十一天,成功出雏!
为期21天的实验,或者称之为“生命奇迹的挑战”,带来的是一场难忘的回忆,所以看到它破膜而出的那一刻,大家才会更震撼和感动。
小茶缸出生的背后不仅有大家热切的盼望,还有各位科研工作者艰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
孵化期间,网友们每天都会看到一条一分钟的视频,获知小茶缸成长的点点滴滴。不过,实验过程远比视频所呈现的要困难得多。“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顺利诞生的背后,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事”。
搬家也是个技术活
从给鸡蛋搬家那一刻开始,实验人员就要小心再小心,稍微损伤任何一个地方都会造成它日后发育不良。
因为蛋壳很尖,打开得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导致蛋黄碎掉,速度太慢甚至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说蛋黄已经下来了,系带却没有下来,拖着它。
能呼吸才是王道
据李赞东教授透露,整个实验过程最难的就是输氧的部分。在一个很密闭的小容器里面,氧气过多可能会中毒;氧气不足,它血液中会淤血或是水肿,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现。
所以实验人员会先用加湿的小容器对氧气做基础的加工,再让湿润的氧气进入到玻璃杯的下方,然后从下方的洞里慢慢进去,而不是直接碰到胚胎。
要“见世面”可不容易
就连最后快要出雏的阶段,都不能有一刻的放松。
李教授指出,小鸡快孵出的那一段时间非常微妙,绒毛膜上的血管正一点一点退化。如果是尚未退化的时候就帮助它出来,肚脐那还连着血管,小鸡可能会死掉;反之,如果太晚的话,小鸡在里面不断耗费体力也会出现问题。
因为是无壳孵化,在小鸡最后“出壳”的阶段塑料膜没有办法像蛋壳一样给小鸡反冲的力量。所以小茶缸可能需要比正常孵化的小鸡花费更大的能量,这会给心脏造成负担。
后来,胚胎被放到一个有硬壳的容器里,让它蹬的时候能碰到一个硬东西。一旦发现胚胎活力不强,他们就会把一只已经出生的小鸡放在它旁边,听着小鸡的叫声,它会像受到感应一样非常努力地保持睁眼的状态。
这次实验成功的概率,高于十五分之一。第21天,极其关键。实验的最后实验人员甚至会轮流照看,真的是一秒、一秒地看着,保证24小时都有人注意着小鸡的动态。他们耗费如此巨大的精力绝不只是因为好奇,只因为这实验背后承载的是重大的科研意义。
无壳孵化实验不仅能够让科学研究者直观地看到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还为探讨药物、放射线等外加因素对鸡胚胎发育的影响提供方便条件,可以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所以说,虽然小茶缸看起来软萌可爱,但实际上它可是非常金贵呢!
科学也是有温度的,就像这次的无壳孵化挑战,科学的温度和深度正是来自它对生命的关照和热爱。
祝我们的小茶缸未来健康成长,感谢各位科研工作者这段时间每分每秒都守在它的身边,也感谢生命科学带来的奇迹!
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限制自己那些“大开脑洞”的想法,说不定有一天就能通过科学将它实现哦!
日本都已经开展学生实验了,而我们还在实验室进行第一次实验,并且是重复,可见落后人家很多了。且看:日本学生实验:鸡蛋打在杯子里,全程盯着孵小鸡!
来源:央视网、生命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