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00

其他

Nature: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后遗症

新冠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并造成呼吸系统和人体各个器官的损伤。自2019年底首次爆发至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对世界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疫情两年多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不只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会影响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常见的后遗症有:嗅觉失灵、疲劳、呼吸困难、认知能力下降、甚至是抑郁症。2022年10月12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脱水与水盐调节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机体脱水,总体表现为体液容量明显减少,机体失水。导致机体脱水的原因有很多种。按照脱水时失水和失Na+的比例,可以将脱水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多于失Na+,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低渗性脱水表现为Na+多于失水,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等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同时伴有失Na+,且两者丢失的比例相同或大体相同,一般不会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渗性脱水主要是由饮水不足或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肾等器官失水过多导致。发生高渗性脱水时,机体会采用教科书中所描述的水平衡的调节过程来进行调节,以维持稳态。低渗性脱水可能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高效能利尿药,或由于肾实质性疾病,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Na+持续丢失;也可能由于输液时未考虑患者是否丢失大量Na+,而只补充了水(如5%葡萄糖溶液),引发低钠血症。等渗性脱水可能是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等;也可能是体液的丧失,如大面积烧伤等;还可能是由某些肾疾病造成,如急性肾衰竭导致多尿后引起。因此,考虑水平衡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盐平衡的问题,必须弄清楚机体脱水的真正原因才能正确调节机体的水盐平衡。来源:人教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教师用书相关阅读: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组织水肿的成因有哪些?
2021年1月30日
其他

条件反射的新类型?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射来完成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具有的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后建立起来的反射称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大大增强了机体活动的预见性、灵活性和精确性,使机体对环境具有更加广阔和完善的适应能力。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P.Pavlov,1849—1936)进行了这样的实验:让狗看见一块肉(这个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狗就会做出反应:分泌唾液;但如果向狗摇铃,它就不会分泌唾液,这时候铃声属于无关刺激。如果反复将铃声和肉配对,那么经过多次强化后,狗只要听见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也就是说,狗学会了将铃声(无关刺激)和肉的给予(非条件刺激)相联系,懂得了铃声预预示着肉的出现。这个时候铃声就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后来,哥伦比亚大学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发现并研究了另一种条件反射。他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在一个箱子中,箱子内有一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的过程中,大鼠碰上了杠杆,一份食物意外地出现了。这种愉快的意外多次发生后,大鼠懂得了按压杠杆儿就能带来实物奖励。于是大鼠会有意识地按压杠杆以获取食物,直到吃饱。如果把食物换成其他奖励性刺激(如可卡因)或伤害性刺激(如电击),这种条件反射也能形成。这就是一种操作式条件反射(也称工具性条件反射)。在这种反射中,动物懂得了特定的行为反应预示着特定的结果。相关阅读:1.感觉属不属于反射?(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2.高考姊妹题赏析(9)——不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就不叫反射!——10江苏、10全国Ⅰ、11天津、12全国、14海南3.如何区分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4.单突触反射
2021年1月19日
其他

单突触反射

如果反射弧中仅包括两个神经元,即一个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那么,由这二者参与的、只经过一次突触传递的反射就称为单突触反射(monosynaptic
2021年1月18日
其他

神经胶质细胞有哪些?长啥样?

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存在三种神经胶质细胞,即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还存在卫星细胞、施旺细胞和肠胶质细胞三种。神经胶质细胞虽具有许多突起,但没有轴突。神经胶质细胞之间没有特殊的突触连接,只有宽2~3nm的窄隙,称为缝隙连接。这种缝隙连接的阻抗很低,极有利于离子通透;但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却没有低阻抗区域。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是神经元的10~50倍,终身具有更新能力。神经胶质细胞虽然并不直接参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信息传递,但它们对维持神经元周围局部微环境的稳定、实现神经元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主要功能包括:参与免疫应答;支持、营养及保护神经元;调节神经递质、影响突触功能及保护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能通过膜上的钠泵主动转运,将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过多的细胞外K+泵入胞内,以维持胞外正常的离子浓度;它们还能增强突触的形成和强化突触传递,能够在调节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突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体脑中所有糖原都储存在星形胶质细胞中。少突胶质细胞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围绕神经轴突形成绝缘的髓鞘。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防御细胞,静息状态下能够释放少量生长因子。来源:人教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教师用书P55相关阅读:1.动画:看得见的神经元2.自主神经系统简介3.新教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知识整理4.新教材神经调节思维导图,拿去5.教材补充
2021年1月17日
其他

如何区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为了研究脑细胞的结构,科学家们克服了许多困难。脑细胞非常小,大部分细胞的直径为0.01~0.05mm;复式光学显微镜以及切片机的发明使得观察脑细胞成为可能。但是新鲜制备的脑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看,是均一的奶油色,组织细胞之间没有色差,无法单个观察。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尼斯尔(F.Nissl,1860—1919)发现了一种碱性染料可以染所有神经元的核及核周的斑块物质,这些斑块称为尼氏小体,而这种染色方法称为尼氏染色法。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区分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还可以研究不同脑区神经元的排列特征等。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高尔基(C.Golgi,1843—1926,就是发现高尔基体的那位科学家)发现,将大脑组织侵润在铬酸银溶液(现称高尔基染液)中,神经元可以被完整地染成黑色,同时说明了尼氏染色出现的有核区域,实际上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部分。现在可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一些特异性抗体来标记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例如,NeuN(Neuronal
2021年1月14日
其他

郎飞氏结

根据神经纤维上是否具有髓鞘,可以将神经纤维分为两种类型: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髓神经纤维被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多层髓板所旋绕,并且是不连续的,每间隔0.2~2nm距离就有宽度约为1μm的无髓鞘包裹的裸露纤维,此处称为郎飞氏结(nodes
2021年1月13日
其他

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18世纪,科学家发现如果空气干燥,人在很高的室温下体温仍然可以保持稳定;还有科学家通过测量不同动物的体温发现高等动物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这些都是人们对内环境保持稳定的早期认识,但在当时并没有人提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C.
2021年1月11日
其他

自主神经系统简介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2021年1月11日
其他

新教材:人脑的高级功能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点(一)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1.功能:除了感知外部世界(如产生感觉)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与记忆、思维、情绪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意义:脑的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二)语言功能1.言语区:(1)概念:与人类的语言活动相关的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2)分布: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再大脑皮层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左半球负责。2.言语区功能障碍症状:(1)S区受损的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能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2)V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看懂文字。(3)H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听懂人说话。(4)W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随心书写。(三)学习和记忆1.
2020年12月27日
其他

新教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点(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大脑皮层。2.人的大脑皮层有着丰富的沟回,这使得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可以具有更大的面积。3.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4.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5.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6.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无关,与而与躯体运动的灵活性和精细程度呈正相关。7.大脑皮层运动区与躯体呈现颠倒的关系。(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
2020年12月26日
其他

新教材: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整理

一、知识点(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产生神经受刺激后,由静息转为兴奋。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表明,兴奋的本质就是可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1)静息时,膜电位表现内负外正。原因是: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质就是神经纤维表面从兴奋处开始,由近及远不断产生电位变化(内负外正→内正外负)的过程。它包括以下两个相继发生的过程:(1)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就是所谓“局部电流”。(2)局部电流刺激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兴奋由胞体传导到轴突末梢,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3.兴奋的传导方向:在动物体外实验中,刺激神经纤维某处,兴奋由刺激点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信息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到后一个神经元就是依靠突触实现的。(1)图2中a-e分别表示:a.突触小泡;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突触后膜;e.受体。(2)突触类型:由上图1可知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等。(3)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2.兴奋传递的基本过程——信号转变(1)电信号在突触前膜转换成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再转换为电信号。所以突触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以胞吐的运输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3.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
2020年12月24日
其他

还以为精子是像蝌蚪那样游动?科学家们弄错了300多年!

人类精子是怎样游动的?三百多年来,科学家也可能被2D显微镜下的这类视野给欺骗。学界一直以为精子像蝌蚪或鳗鱼那样摆动尾巴前进。最近一项研究借助先进的高速摄影技术,发现这种印象其实是一种视错觉,精子的运动方式实际上要更加复杂:它们的尾巴朝向一侧摆动,头部旋转前进,平衡了尾部运动的不对称。三百多年前,还没有人知道精液中存在什么,又为什么精液能够让女性怀孕。直到最早的复式显微镜出现后,人类才第一次见到精液中精子这种成分的存在。1677年,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到精液中有一些运动着的“微生物”。他当时如此描述:它们每一只都有一个钝的头,身体很长,拖着一条几乎几乎透明的尾巴。它们各自推动着自己前进,像一条蛇在移动,或者是一条泥鳅在水里游泳。1677年一个秋日的夜晚,列文虎克和妻子正在做爱。他“高潮射精后不足几秒便立刻”跳起身来,带着精液样本直奔自己的显微镜。在显微镜下列文虎克看到“数以千计沙粒般大小的活体微型动物正在游动”。他并没有告知英国皇家学会他的妻子对这项惊人发现做何感想。一向高调发布研究成果的列文虎克,这次却选择低调行事。他提醒皇家学会这是他们的授意,而非他自己的本意。他还很反常地专门指出,这次实验样本是通过“正常夫妻性交”而非“不道德的自慰”获得的。除了这些预防措施,列文虎克在信中写道,他承认自己的观察可能会让人感到“恶心或伤风败俗”。他让皇家学会全权决定是公布还是销毁这次研究结果。安东尼·凡·列文虎克(1632-1723)当然,在数百年间,生物学家对精子的认识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从一开始精子头部自带着新生儿的荒诞想法,到后来确定其携带了一半遗传物质并且会与卵子结合,再到如今确定动力蛋白能够给精子尾巴提供动力,激素能影响精子活动性等各种分子机制。人类探索到了越来越多关于这种“微生物”的秘密。尽管一些细胞和分子层面的知识在不断被刷新,但有一点,似乎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很少怀疑过,那就是最简单的形态学知识——精子能够通过摆动尾巴获得前进的动力,并且尾巴的对称性摆动方式类似于鳗鱼,也就是左右对称摆动前进。这一点,只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过精子的科学家都不会质疑。并且,由于2D显微镜下观察到人类精子游动时,尾部摆动产生的波形是对称的,科学家曾推测在理想化的3D条件下,精子尾部的运行轨迹产生的波形应该也是对称的,就像我们平时开葡萄酒瓶的开瓶器一样。过去科学家认为,3D条件下精子的游动应该是这种很对称的螺旋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2020年12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新教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整理

一、知识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结构基础: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3.反射的过程:在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感受器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例如,兴奋可以从脊髓传导至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感觉。(二)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1.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新教材+实验版教材(3+6)及课本答案(含培训和教师用书资料)

点击下方的文字或图片进入相应的课本人教2019版新教材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本及答案)人教2019版新教材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及答案)人教2019版新教材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环境(课本及答案)人教课标版实验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本及答案)人教课标实验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本及答案)人教课标实验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本及答案)人教课标实验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本及答案)人教课标实验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本及答案)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电子课本相关阅读:1.新教材高中生物学网络培训、答疑、解读汇总2.收藏丨新教材教师用书背景资料(必修1全)3.收藏丨新教材教师用书背景资料(必修2全)4.新教材必修1、必修2实验视频关注并标星每天都有精彩内容↑
2020年12月23日
其他

新教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知识整理

一、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2.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1)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2)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3)大脑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4)小脑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5)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3.外周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功能(1)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内脏神经(又称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瞳孔扩张等;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呼吸平稳、瞳孔收缩等。(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机能影响往往表现为拮抗性质。(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
2020年12月22日
其他

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20个问题答疑(文字稿)

2020年秋季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网络答疑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遗传与进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包春莹主讲。她将老师们最关心的20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有细心网友将她的解疑过程整理成文字稿,分享于此供大家收藏学习。
2020年12月14日
其他

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20个问题答疑(文字稿)

2020年秋季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网络答疑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吴成军主讲。他将老师们最关心的20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有细心网友将他的解疑过程整理成文字稿,分享于此供大家收藏学习。文末有视频版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吴成军,是《分子与细胞》这个模块教材的责任编辑。这本教材已经使用了两年时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针对教材和教学有很多的问题,我平时也回答了很多问题。今天我所收集到的问题,可能有的老师已经知道(答案)了,但有些问题我们还可以进行探讨。所以今天针对这些问题,我是以一种研讨的心态跟各位老师交流。因为在我们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回答并不是绝对的,不是我说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生物学科的一些概念、定理、原理,往往有很多的一些特例,或者在不同这个学习阶段,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可能都是有不同的。所以今天的一些问题的解答是有着我跟大家一起研讨的一个味道。我一共收集了20个问题,有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各省的一些老师反馈过来的,也有我在一些地方进行回访活动时他们当面向我提出来的。那我现在就开始了。一、糖类和脂质是生物大分子吗?首先,我们谈第一个问题。糖类和脂质是不是生物大分子?为什么有这个问题产生呢?是因为我们发现有不同的版本的教材,把糖类、脂质也看成了生物大分子,还有就是有的大学教材有可能提到糖类、脂质是生物大分子的问题,所以,老师们经常问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看教材是怎么说的。我们教材说的是,“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句话,由很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下面教材讲到的多糖、蛋白质、核酸,它们都是生物大分子。我们先来分析下这个糖类。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单糖肯定不是生物大分子,这个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二糖也不是的,多糖为什么是生物大分子?因为它是由很多的单体构成的。如果再演示一下什么是生物大分子啊,实际上我们从分子量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是5000~1万左右的分子量,不同的大学教材讲的都不一样,有的说是5000,有的说是1万。不管是5000还是1万,如果以5000为标准的话,那当然糖类中的单糖、二糖肯定就不是生物大分子。脂质是不是呢?脂质包括磷脂、固醇还有脂肪。在这里,脂肪相对来说,大家可能会有争议,它究竟是不是生物大分子呢?按照生物大分子由单体构成的(这个概念),那脂肪……它不是由很多单体构成的。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它不是由很多的单体一个一个地共同连接成的。为什么有时会认为脂肪是生物大分子?会产生这种错觉呢?是因为平时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脂肪容易凝集成团,比如说动物脂肪,是油脂,是固体的,还有植物的油滴,都以为它是一个生物大分子。实际上,它的分子量远远不够5000~1万,所以以这个标准(分子量)来看,“糖类和脂质是生物大分子”这个表述不是特别严谨。我们通常认为是多糖、蛋白质、核酸是生物大分子。那么老师如果碰到相关的试题、练习题,应该以我们教材的讲法为准,这样就能避免给自己的教学造成困惑。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二、在“蛋白质”一节,教材上“与生活的联系”把蛋白质盐析的相关内容删除,为什么?第二个问题。“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栏目中把蛋白质盐析的相关内容删除了,为什么?我们来看看教材是怎么说的。教材在讲到蛋白质的时候,有一个“与社会的联系”,里面讲到蛋白质变性的内容,涉及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构象,以及它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现象。里面讲到了哪些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有加热、加酸、加酒精,引起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达到消毒、灭菌目的。老师们就觉得,盐析是高考中考过的,为什么要把它删除呢?我首先想厘清一个要点,高考考过了,是针对我们的旧教材来考试的,那新教材把它删除了,那么高考肯定就会考虑考不考这个问题。所以不能拿高考为标准来判断新教材它的删除还是增减这个标准的。为什么删除这个盐析呢?是因为从与社会的联系这个方面看,盐析在生活中用得比较少,它没有与生活、与社会这些方面很好地联系起来。比如我们讲的加热、加酸、加酒精等等的使蛋白质变性,这个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而盐析相对来说就用得很少了,因为很少,所以它删除了,这个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而且在讲化学的时候,化学课肯定还讲盐析的,所以你不用担心学生不知道盐析。可以说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功能等很多方面,在化学课里面也会讲得更加详细。生物学科中只选取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内容来讲解,我们要理解生物学的有限责任,有限社会责任这种观点、这个表述,这是我们谈到的第二个问题。三、新教材融入较多的化学知识,如氨基、羧基、水、脂肪等的化学结构式,学生学起来由于化学知识不够,难度很大,应该如何处理?第三个问题啊,就是刚才谭(永平)老师讲到的一个问题,新教材融入了很多的化学知识,我们学生学起来感觉难度很大,这个怎么处理?谭老师回答得很好,我只想补充一点,我也没删除这个问题。这是因为,这是一个老问题,这个老问题问了十几年了,有高中生物教材以来,就一直有这个问题了。那么今天还在问这个问题,那是不是能解决呢?那肯定是难以根本解决问题的。因为我们的模块就叫分子与细胞,那肯定要讲分子。那讲分子,肯定会讲构成生命的或者细胞的重要的大分子物质,那肯定要讲很多的化学物质,如化学键、化学基团,还有化学结构。我们学生刚从初三进入到高一,学习起来肯定没有这种知识,所以学起来肯定是有困难,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避不开的一种现象,怎么样处理我们都会存在问题。但是我想说的一点是,我跟谭老师的观点是一样的。我们在学习这个化学知识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把这个化学键、化学结构讲得非常清楚。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它,比如说,把氨基、羧基作为一个单位来讲它,是吧?我们不要讲里面的形成一些化学键的名称,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很多的学习负担,这是我的一个建议。比如说,我们可以以甲基,一个最简单的基团为例。甲基,它有一个碳、四个氢。四个氢,我们可以用氨基或者羧基,或者R基去替代它,我们以一个整体来看待它,这样氨基酸的结构就相对好理解它了。包括脂肪的分子也是一样的,呈现(结构式)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些有机分子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是由碳链构成的,具有这样的分子结构特点。这是我们的处理方法,要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基团,而不要涉及具体的细节。等以后我们学了有机化学了,或者是到高二高三我们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我们回头再看这些化学键、化学知识,就会觉得非常简单了,所以老师们不要一上来就把这些概念讲得特别深入。这个往往是高三老师容易出现的一个弊端,上了高三之后回来再上高一,总想把一个知识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这个是违背我们的教育规律的,也违背我们学生学习概念的渐进性。我们要理解这样的一个规律,希望老师们不要为这个事情来操心。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讲这些结构式、化学结构,其实也跟我们的这次落实生命观念这个教育是有关系的。因为结构决定功能,如果不讲结构,我们直接说它的一些功能特点,那这个就更加微观了,其实更不好理解了。所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观,自然而然就增加了相应的一些分子结构的特点的一些讲授。这个是与当前的教育理念有关系的,所以老师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希望从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或者是在具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而不要过分地加深加大难度,这是我想补充的观点。四、细胞核是不是细胞器?细胞骨架是细胞器吗?是细胞质的部分内容吗?第四个问题是,细胞核是不是细胞器?还有,细胞骨架是细胞器吗?细胞骨架是细胞质的部分内容吗?这个问题是我在安徽回访的时候老师们不断问的一个问题。首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为什么问细胞核是不是细胞器呢?我想这也是一个老问题。因为有的大学教材认为,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因为大学教材里给细胞器下的定义就是,具有膜结构的这样的一个功能单位。如果是具有膜结构的一个功能单位,那细胞核当然就是一个细胞器了。但是,拿这个定义在中学里面套用的话,就会造成混乱。比如,核糖体就没有膜结构,那它就不是细胞器了?如果我说,根据这个定义,核糖体因为没有膜结构,它就不是细胞器,你肯定不干,你肯定不同意,是不是?这样,相互之间就有矛盾。在中学里,我们认为,细胞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如果细胞核是细胞器,那么细胞只分为两部分了,就是细胞膜和细胞质了,这个与我们的传统认知不符。所以说不要纠结细胞核是不是细胞器。它就算是细胞器,它能对我们的学习造成困惑吗?不会。所以这点我们要注意,在中学层面上,我们认为细胞核不是细胞器,这点我们要注意(将二者)区分开。那细胞骨架是细胞器吗?好多老师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产生这个疑问呢?是因为教材中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图中都没有标出细胞骨架。其实,细胞骨架在细胞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细胞的大小、细胞中的一些通讯、物质的传递等等,都跟细胞骨架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到底什么是细胞器呢?我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定义,来(帮助大家)做出判断的。细胞器是指能够行使一定功能的细胞结构。我觉得这样说细胞器可能比较好一点。它有一定的结构,能够行使一定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这样可以称之为细胞器。这样呢,核糖体就可以认为它是细胞器,细胞骨架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细胞器,它也是细胞质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圆满地解决了我们的问题。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的。细胞质又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这两部分。这样,我就觉得这个概念相对在中学层面上可以解释得通。另外,我还想给老师们提供一个想法,就是我们来纠结某种结构是不是细胞器,其实在我看来意义都不大。你说它是细胞器,那么就有真理了吗?就到了真理的位置吗?也不一定,生物学科的很多东西很复杂,我们不要太过分纠结这些是不是细胞器。那考试中考不考呢?我相信,没有一门考试,不管是会考还是高考,绝对不会说:下列有关细胞结构是细胞器的是(
2020年12月12日
其他

新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9个问题答疑(文字稿)

esterase),而不是磷脂酶(phospholipase)或脂肪酶(lipase)。酯(ester)和脂有什么区别?
2020年12月12日
其他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电子课本及答案)

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目录和科学家访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电子课本和答案)1.2内环境的稳态(电子课本和答案)第2章:神经调节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电子课本和答案)2.2
2020年12月11日
其他

5.4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5.4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种子萌发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如果将幼苗横过来,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则弯曲向下生长。讨论1.茎和根的生长是受哪种因素调节的?答案:是由重力因素调节的。2.如果将该幼苗横放在太空中的“天宫二号”內,它的根、茎可能会怎样生长?为什么?答案:根和茎很可能会继续横向生长,因为太空中几乎没有重力。(二)思考•讨论: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讨论1.
2020年12月10日
其他

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在玫瑰葡萄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可以提高葡萄结果率和单果质量,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但如果施用不合理,可能会造成果实空心等问题。讨论葡萄植株里有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为什么还要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呢?提示:仅靠葡萄植株自身合成的植物激素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对葡萄产量或品质的需要。适当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或提升产品品质。(二)思考•讨论讨论1.
2020年12月10日
其他

5.2其他植物激素(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5.2其他植物激素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在我国宋元时期某著作中写道:“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究竟是什么呢?人们一直不明白,到20世纪60年代,气相层析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终于弄清楚,是成熟果实释放出的乙烯促进了其他果实的成熟。讨论1.
2020年12月10日
其他

5.1植物生长素(电子课本和答案)

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应该如何改进实验方案?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输到形态学上端。(九)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
2020年12月10日
其他

4.4免疫学的应用(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4.4免疫学的应用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讨论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提示: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她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没有起到预防作用。(二)思考•讨论: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疫苗接种经历,讨论以下问题。1.
2020年12月10日
其他

2.5 人脑的高级功能(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2.5人脑的高级功能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如迷路),情绪不稳定。研究发现,该病是由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讨论1.上述资料可以说明人的大脑有哪些区别于髓的高级功能?答案:人脑具有记忆、语言、思维、情绪等功能。2.人的大脑有哪些区别于动物大脑的高级功能?答案:人脑大脑皮层具有言语区,具有语言功能。利用语言,人类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有意识。有些动物也能对语言刺激作出反应,那是人类训练的结果,是简单的模仿和强化记忆的结果。(二)思考·讨论1.W区与S区接近躯体的运动中根,V区接近视觉中枢,H区接近听觉中枢,这样的分布能给你什么联想?答案:言语区中的W区与书泻有关,S区与讲话相关,这两个区都与运动中枢接近;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4.2特异性免疫(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4.2特异性免疫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感冒。身边的好朋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去,说: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右图所示是我们在医院里常见的情景。讨论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答案: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患病情况。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扁桃体有炎症,患者可能被病菌感染了。2.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呢?提示:一方面,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同时它作为易被观察的免疫器官,肿大后可以起到指示机体是否被病菌感染的作用,能用于判断疾病状况;另一方面,扁桃体作为人体的器官,充血肿大后易形成脓肿,表现出吞咽食物时有疼痛感等症状,同时引发其他并发症状。(二)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3.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讨论1.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3.2激素调节的过程(电子课本和答案)

(C)A.需借助体液运输B.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C.在代谢时发挥催化作用D.作用于特定的细胞、器官2.机体内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电子课本和答案)

1937年,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合理。(1)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1.2内环境的稳态(电子课本和答案)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3.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电子课本和答案)

一、电子课本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二、答案与提示(一)问题探讨当一位同学在你面前挥一下手,你会不自觉地眨眼;而经过训练的人,却能做到不为所动。讨论1.为什么眼前有东西飞来时,眼睛会不受控制地眨一下?答案:因为这一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电子课本和答案)

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C)A.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电子课本和答案)

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填“能”或”不能”)。答案:(1)感受器(趾部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后肢肌肉)。(2)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电子课本和答案)

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这是为什么呢?答案:躯体的运动如“跑开”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可以受意识的支配;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控制。2.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收藏丨新教材教师用书背景资料(必修2全)

一、新教材必修2教师用书背景资料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成功地发现了遗传规律也存在“巧合”的因素:7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7对同源染色体上吗(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背景资料)2.正交、反交、杂交、自交的实验有哪些应用3.孟德尔测交实验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4.还有那些发现采用了:假说-演绎法5.模拟实验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6.重新发现孟德尔规律的三位科学家的有关工作7.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8.基因的多效性9.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10.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9:3:3:1变式的理论依据)11.人类性状遗传分析举例12.遗传学计算中需要知道的概率知识13.概率在遗传学上的应用及人类遗传分析中的概率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发现历程2.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不同时期的图像特征3.被子植物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4.哺乳动物受精作用的具体过程(以人为例)5.制作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方法6.分析与综介的科法介绍7.萨顿假说为什么叫:萨顿--鲍维里染色体遗传学说8.实验室里的明星模式生物一一果蝇9.性染色体的发现有段传奇故事10.摩尔根定位果蝇染色体上基因的方法11.现代基因定位技术有哪些12.血友病A、B、C的发病率和遗传规律13.人类Y染色体连锁遗传14.千奇百怪的性别决定方式15.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第3章:基因的本质1.作为遗传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特点2.肺炎链球菌及其转化实验的实质3.艾弗里实验过程及不被接受的原因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5.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是怎么做的(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6.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7.查哥夫研究DNA碱基组成的实验数据8.核酸与核苷酸的化学组成9.DNA的双螺旋结构10.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11.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DNA结构的方法介绍12.关于DNA复制的早期推测13.DNA的复制14.科恩伯格所做的体外合成DNA的实验15.“基因”概念的演变16.基因的结构和数量17.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及其特点18.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9.C值矛盾20.生物信息学的最新进展21.阮病毒(Prion
2020年12月7日
其他

渐变论与骤变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自的论据是什么?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渐变论与骤变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自的论据是什么?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是在长期的、连续的渐变中进化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来源于微小的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综合进化理论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对渐变的机制做出了更深入的阐述。骤变论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生物的新种是骤变产生的。骤变论的系统提出者是德弗里斯(H.
2020年12月6日
其他

什么是中性学说?怎么评价中性学说?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什么是中性学说?怎么评价中性学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于对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的进化改变的研究,分子进化论这门新兴学科开始兴起。最早提出分子进化中性学说(neutral
2020年12月6日
其他

最早登陆的植物和动物你见过?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最早登陆的植物和动物哪一类生物最早从海洋移居到陆地上?现在一般认为,蓝细菌,也称蓝菌,是最早移居到陆地上的生物。蓝细菌曾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现代的蓝细菌生活在淡水和地表,可以在干旱的陆地表面形成披壳。绿藻也可能是最早登陆的生物。随后是真菌和地衣。根据细胞结构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相似性,人们推测,可能古生代的某些轮藻(绿藻的类群之一)是现有陆生绿色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祖先。目前已经发现的早期陆生动物化石,大多是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等,它们出现的年代大约在4亿年之前。大约在泥盆纪晚期,四足的脊椎动物也迁移到陆地环境中。摘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教师用书相关阅读:1.通过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研究人类的起源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3.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4.关于人类起源的10大神话5.【起源】普通六倍体小麦、八倍体小黑麦、黑麦都啥关系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7.生物进化论的内容及研究意义8.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历史的局限性?9.协同进化的理论是怎样提出的?10.说起进化论他比达尔文牛逼,他的名字不该被遗忘1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要点及其评价12.熊猫有几根手指?——进化等于进步吗?
2020年12月6日
其他

寒武纪大爆发及其成因探讨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处于5.44亿〜4.85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约是在38亿年前出现的。在从38亿年前到6亿年前这长达32亿年的时间里,生物进化的速率是十分缓慢的。最早的原核生物可能出现在35亿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可能出现在20亿年前,从那时直至6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是单细胞生物。从寒武纪开始,地球上突然出现种类繁多的多细胞动物,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
2020年12月6日
其他

表观遗传学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冲击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表观遗传学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冲击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产生可遗传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由于后天环境等影响带来的性状变化是能够遗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岀现了大面积的饥荒。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母亲生出的孩子更容易岀现肥胖和其他代谢紊乱疾病。通过对这部分人群DNA甲基化水平的研究,科学家揭示饥荒可能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当代人及其后代的身心健康的。后续以小鼠为模型的实验也支持了这一观点。2014年,另一项研究表明,当通过电击等手段使实验鼠对苯乙酮的气味产生恐惧后,这些小鼠所生的后代成年后,大多对苯乙酮的气味非常敏感,即便是第三代小鼠也有这样的反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实验鼠的苯乙酮受体基因某个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使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增强了实验鼠对这种气味的敏感性,而这种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但以上实例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观点。那么获得性性状可以稳定遗传吗?这是否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新挑战呢?目前的研究表明,影响表观遗传的DNA甲基化等模式是不能像基因的碱基序列那样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它们在遗传几代之后就会消失或改变。上述研究也只能局限于诱导处理后的二到三代。也就是说,所谓的获得性性状可能只维持一段时间,并不能稳定地遗传下去,更不足以支持“获得性遗传”的观点。此外,科学家评估了拟南芥中DNA甲基化模式自然的变化(出现或消失的频率),结果表明,几乎所有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频率都比DNA序列的突变频率要高。那么,这种突变频率高、维持时间短的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对生物是否有价值呢?自然选择通过调节基因频率影响表型,一般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表观遗传的改变反映在表型上是相对迅速的,“随时”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乃至物种的外在性状。科学家在对加拿大永冻土区域发现的3万年前古野牛骨骸的DNA分析中发现,这些野牛DNA甲基化的程度发生了改变。末次冰期(7.5万〜1万年前)的气候变化非常剧烈,在强烈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它们需要迅速作出反应才能够生存下来。科学家推测,表观遗传的改变对这些野牛适应多变的环境很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早些年,人们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就是生物的某一个表型是由先天(基因)还是后天(生活
2020年12月6日
其他

真核细胞是怎样起源的?多细胞生物是何时出现的?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真核细胞是怎样起源的?多细胞生物是何时出现的?真核生物是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的,这在学术界已无异议。但是,原核细胞是如何进化成真核细胞的,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主要有两种观点:直接演化和内共生起源。不少人认为真核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步地由原核生物演化而来的。他们认为自然界仍存在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过渡的类群,如蓝藻比细菌更接近真核细胞,能够进行释放氧气的光合作用,具有某些与真核植物细胞共同的色素成分,具有简单的膜结构——囊泡系统。又如,原绿藻具有与绿藻和高等植物相同的色素,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而没有蓝藻所特有的藻胆素蛋白,但其细胞结构与蓝藻相似,属于原核生物。直接演化说的最大难点在于解释真核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细胞核和细胞器的起源。内共生学说认为,真核细胞是通过若干不同种类的原核细胞生物结合共生而造成的。最早提出这一学说的是希梅普(A.W.Schimper),他于1883年观察到绿藻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能够自行进行分裂,并发现这些叶绿体在形态上与蓝藻相似,由此提出叶绿体起源于寄生在细胞内的蓝藻的说法。后来又有科学家提出线粒体起源于在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人们更深入地观察到叶绿体与蓝藻结构的相似性,加上在自然界发现的共生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内共生起源说。但是,这一学说还不能很好地解释细胞核的起源。关于最早的真核生物的化石证据,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真核细胞只能出现在大气圈中氧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这是因为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而且不能抵御强烈紫外线的辐射,只有当臭氧层形成以后,真核生物才能生存。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真核生物的化石是大约形成于19亿年前的一种球形微生物。关于多细胞生物的起源,目前已知的比较可信的多细胞植物化石,大约形成于距今6.5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晚期,多细胞动物的化石记录是从最早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化石开始的,约在距今5.6亿~6亿年前,也属于前寒武纪晚期,不过对此仍有争论。摘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教师用书相关阅读:1.通过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研究人类的起源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3.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4.关于人类起源的10大神话5.【起源】普通六倍体小麦、八倍体小黑麦、黑麦都啥关系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氧化性大气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氧化性大气出现的意义自养型生物产生的氧,使大气的组成发生了变化,由还原性大气转变成了氧化性大气。氧气性大气的出现,又导致了臭氧层的形成和有氧呼吸的产生,这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组成。在紫外线、雷电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就会形成臭氧。在生命起源的早期,紫外线是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的主要能源。但在生物大分子产生之后,由于紫外线能够促使生物大分子的分解,而成为破坏因素。臭氧层的出现,阻止了紫外线对地面的直接辐射,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并使它们能够进一步发展。2.有氧呼吸的产生最初的原始生命在无氧条件下,是通过分解氨基酸、糖类及脂肪获取能量的(即进行无氧呼吸),或者依靠无机氧化物的还原获取能量。但这两个过程释放的能量都比较少。在大气层中有了氧气以后,一些原始的生物,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产生了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类型。1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协同进化的理论是怎样提出的?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协同进化的理论是怎样提出的?20世纪初,俄国学者克鲁泡特金(P.A.Kropotkin,1842—1921)为了反驳达尔文的生存竞争说,写了一本叫做《互助论》的书,书中列举了许多种间互助互利的事实。例如,蚂蚁能保护蚜虫,蚜虫分泌的汁液给蚂蚁提供营养物质;蜜蜂与开花植物的关系不仅是互利的,也是相互适应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达尔文生存竞争说的一种补充。20世纪70年代,协同进化(也称共同进化)一词开始使用,但是定义并不一致。有人将它定义为“在进化过程中,每种基因型的适合度依赖于群体密度和物种本身的遗传组成以及与之相作用的物种。”又有人更明确地指出,协同进化应该是在两个或多个物种中,每一物种遗传组成的改变是对另一物种遗传改变的回应。意思是两个或多个物种彼此作为回应而特异地、相互依赖地发生演化。不久人们便认识到,上述观点是针对单独的一对物种来说的,而在自然界,大多数物种要与各种各样的猎物或捕食者发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情形要比最初定义的情形复杂得多。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任何物种的进化都不可能脱离生态系统这个背景。环境的变迁并不完全是来自环境自身的原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种进化的影响;随着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也在进化。这样,协同进化这一概念就不再局限在物种之间,也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摘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教师用书相关阅读:1.什么是遗传漂变?它在生物的进化中起什么作用?2.趋同进化与同功器官3.生物进化的证据:基因水平的证据4.生物进化的证据:蛋白质水平的证据5.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和重演论6.熊猫有几根手指?——进化等于进步吗?7.【珍贵视频】达尔文预测的那个兰花和天蛾找到了,他们叫什么名字?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目前,人类经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种。但是,随着抗生素在医学、农牧业等领域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及残留有抗生素的废弃物向环境中的排放等,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来源可以分为“体外形成”和“体内形成”。前者是通过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使细菌获得了耐药性,或者是细菌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与细菌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并且这种耐药性是可以遗传的;后者则是细菌在接触抗生素的过程中,为了抵抗抗生素的杀伤作用,而在体内产生的耐药性,这往往是临床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论哪种来源,耐药基因最初大多是因细菌发生突变而产生的,其耐药机制包括产生蛋白酶直接降解抗生素;使细菌细胞壁的渗透性发生改变,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对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进行修饰以抑制抗生素的作用;等等。例如,最早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的耐药基因blaTEM-1、blaTEM-2和blaSHV-1,通过表达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对其产生耐药性。2010年8月,医学杂志《柳叶刀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实例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实例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彼此分离,各自独立进化并形成生殖隔离机制,从而产生新种的方式称为异域物种形成。除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种的地雀,科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因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的实例。例如,科学家研究了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不同地点的无肺螈科某动物之间的生殖隔离。他们将来自不同种群的雄性和雌性(异型对)个体与来自同一种群的雄性和雌性(同型对)个体分别放在一起,记录交配的比例。结果显示,不同组合的种群之间,生殖隔离强度指数呈连续变化,从几乎没有隔离到几乎完全不能交配。种群相举越远,其遗传差异越大,相互交配的可能性就越小。再例如,巴拿马地峡在上新世出现,它将许多海洋生物分割成太平洋种群和加勒比海种群,其中一些已经进化成不同的物种。在实验室条件下,鼓虾属(Alpheus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生物为什么以物种的形式存在?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生物为什么以物种的形式存在?物种之间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在生殖上有隔离现象。生物为什么以物种的形式存在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物种的分化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生物所处的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变化多样的,这就是环境的异质性。环境的异质性对生物起着不同的选择作用,导致生物适应性的差异。能飞的鸟跑不快,擅跑的鸟不善飞。生物圈在进化过程中歧异度的增长意味着生境的扩大。4.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空间和资源,处于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因此,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转移和转换的环节,是维持生态系统中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关键。摘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教师用书相关阅读:1.物种的概念及鉴定标准2.达尔义的《物种起源》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哪些反响?3.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文末超级福利)4.跨物种的“无果之恋”
2020年12月5日
其他

遗传平衡定律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遗传平衡定律由此可见,子一代基因型YY、Yy、yy的频率分别是0.25、0.50和0.25。那么,子一代中各基因的频率分别是:
2020年12月4日
其他

隔离的类型

点击上方“生物100”进入公众号,再点右上角三个点,将本公众号设为标星即可及时收到推送消息了。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隔离的类型隔离的种类很多,首先可以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如果发生在受精以前,就叫做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如果发生在受精以后,就叫做受精后的生殖隔离。1.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受精前的生殖隔离包括生态隔离、季节隔离、行为隔离、机械隔离、配子隔离等。(1)生态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生境内,而造成的不能交配。例如,体虱和头虱由于寄生场所不同,已经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性特征,虽然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也能够相互杂交,但后代中会出现不正常的个体。这表明经过生态隔离,二者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2)季节隔离是指因交配或开花时期发生在不同的季节而引起的隔离。例如,大西洋鲱鱼形成了分布区域很广的几个种群,有些在春季产卵,有些则在秋季产卵,因此,这些种群之间不能杂交。(3)行为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由于两性间求偶或交配等行为不同,而阻止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交配。例如,鸟类、蛙、昆虫等在求偶季节发出一定的鸣叫声,同种的雌性动物会应声前来,而异种的雌性动物则无反应。关于行为隔离,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10只雄果蝇和10只雌果蝇放在一起培养若干天,如果雌、雄果蝇是同一物种,大部分雌蝇就会受精;如果是不同物种,则只有极少数受精。在求偶过程中,导致同一物种雌、雄果蝇相互识别的刺激,既有化学的、视觉的,也有听觉和触(触须)觉的。这在哺乳动物等也是一样的。(4)机械隔离也称形态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生物因生殖器官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使交配无法进行。例如,一些植物因花的形态不同,而造成它们之间不能受粉。(5)配子隔离是指个体之间可以交配或受粉,但是不能发生受精作用。例如,有些动物虽然交配成功,但精子在异种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会失去功能。在植物中,一种植物的花粉在另一种植物的柱头上不能萌发,或萌发后花粉管生长缓慢等,结果也不能受精。2.受精后的生殖隔离受精后的生殖隔离包括杂种不活、杂种不育、杂种败育等。(1)杂种不活是指不同种生物间交配、受精后,形成的杂种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或杂种后代出生后,能够生活一段时间,但在生育年龄以前就会死去。例如,山羊和绵羊的杂种,胚胎早期生长正常,但多数在出生前就会死去。(2)杂种不育是指交配后能够产生正常、成熟的杂种后代,但杂种后代却不能生育。造成杂种不育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性腺发育不全,有的则是因为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等。例如,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能够正常发育,但骡不能生育。这是因为马的染色体数目是64,驴的是62,那么,骡的染色体数目就是63。这样,骡的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就不能形成成熟的配子。(3)杂种败育是指形成的杂种后代不育或生活力下降。例如,树棉和草棉之间能够杂交,并且形成健壮、可育的F1,但F2则十分少见。这是因为F2的种子通常不能萌发,或萌发后长出的幼苗很瘦弱,不久就会死亡。这就是说,F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了。以上这些生殖隔离机制在两个物种之间不一定同时发生,但是,物种间经常会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殖隔离,如既有生态隔离,又有行为隔离。摘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教师用书相关阅读:1.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文末超级福利)2.跨物种的“无果之恋”3.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4.【起源】普通六倍体小麦、八倍体小黑麦、黑麦都啥关系5.人类怀孕全程图!感受生命的神奇与母爱的伟大!6.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历史上,存在过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7.神奇:生命的动态美图!8.最新研究:受精卵或非“生命起始”网友“炸锅”9.生命简史(漫画版)
2020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