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12:种群和群落
一、网络构建填空
点击图片可放大↑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
①“S”②次生③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④物种组成(丰富度)⑤水平结构
二、基础必备
1.种群
(1)判断种群的三要素
a.同一地点:个体间不存在地理隔离。
b.同种生物:个体间没有生殖隔离。
以上两个要素保证了种群内个体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具有同一个基因库。
c.全部个体: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3)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和空间特征(集群型分布、随机型分布和均匀型分布等)。
(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对于数量少的种群可以采取直接计数法,对于数量很多的种群可以采取估算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估算法,得出的不是真实值。
(5)不是所有种群都有全部的五大数量特征,如:没有性别分化的生物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特征;封闭的海岛上的生物种群不具有迁入(出)率特征。
(6)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和下降等多种形式,其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包括不受密度制约的“J”型增长和受密度制约的“S”型增长。
2.群落
(1)判断群落的三要素: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全部生物。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物种组成(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优势种是群落命名的重要依据。
(4)群落内的各种生物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种间关系包括种间斗争(寄生、竞争、捕食等)和种间互助(互利共生等)。
(5)群落的垂直结构是不同垂直方向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种群,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水平结构是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种群呈镶嵌分布。
(6)群落的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7)群落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虽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3.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1)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
(2)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4.几种调查方法的比较
三、判断正误
1.用样方法调查估算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而且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
2.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
3.从理论上讲,第二次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 )
4.环境条件适宜时,物种入侵后的初期,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类似于“J”型增长( )
5.“J”型增长中,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在“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6.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
7.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
8.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9.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10.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1、4、5、9正确
四、长句默写
1.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五、典例
1.(2018·全国Ⅰ,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D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逐渐增强,D错误。
2.(2019·全国Ⅲ,31)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答案:
(1)S;a/2
(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解析:由题意可知,试管中该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a(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不再增加,因此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即K/2)时,种群增长最快。
该种菌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变空间和营养条件等会使其K值发生变化,培养基的体积变小,该种菌的K值也减小。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
来源:步步高二轮复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