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欠袁隆平的大米,终于有机会还上了!
“现在国家还有钱买粮食(我们能吃饱饭),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了,要饿肚子的。这个是问题!是大问题 !”
——2019年央视《面对面》专访袁隆平
- 1 -
北纬45°,东经121°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
兴安盟
这里是
东北大米的产地上游
水源丰沛
(大小河流200多条)
昼夜温差10℃以上
具备水稻生长的各种优质条件
2012年,一位老人
指着地图上的这片土地感慨道
“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土地还有很多,
如果上面能种植稻米,
不用几年
就会成为中国的大粮仓”
但事实上,几百年来
兴安盟的这片土地
鲜有耕种
与蓝天、夕阳融为一体的大地
荒芜了好久好久
只因为
这里大部分土地
都是盐碱地
土地呈碱性
PH值接近9
盐度高于千分之六
这就是“盐碱地”
夏季的时候,雨水多
盐会随水渗到下层
土壤和其他地区差别不大
(西北地区除外,因为夏季降水也很少)
可到了春季
地表水分蒸发快,盐分上升
别说水稻了
连杂草都会一茬茬死掉
作为生活在21世纪
没经历过自然灾害、计划经济的一代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认识:
中国是“农业大国”
江南、东北两大粮仓供应全国
再加上“超级水稻”,亩产千斤
吃饭问题早就不用担心了
然而
数据给了我们重重一击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没错
但更是消耗大国
每天14亿张嘴巴等着吃饭
千万家饭店、餐厅通宵营业
不同花样的美食推陈出新
粮食,国之根基
粮价,关乎民生
以2017年的一份数据看
为了维持米价平稳
当年
我国水稻进出口逆差12亿美元
排名世界第一位!
(相比2013年进出口逆差增长93.8%)
更让人无奈的是
我国面积虽大
但耕地资源却不多
中国14亿人口
耕地18亿亩左右
人均耕地仅1.43亩
里面还有不少沼泽地、高寒地、干旱地
没办法种农作物
再加上城市化的扩张
现代工业的发展、气候条件的变化
目前为止
全国约1.5亿亩耕地受污染
(这个数字每年还在快速增长)
于是,盐碱地的开发
成了我们的希望
为什么?
因为像兴安盟这样的盐碱地
中国就有15亿亩
其中能够种水稻的有2亿亩
全世界盐碱地更是高达6亿公顷
可以说
只要搞定了盐碱地
我们就能多出2亿亩耕地!
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更掌握了世界粮食问题上的话语权
但盐碱地的开发
这不仅是中国的难题
更是世界难题
无数农业学家投入研究
几十年来却收获寥寥
再加上农业研究的特殊性
导致敢选择这个方向的学者越来越少
可文章开头的那位老人
却偏不信邪
60年前
他刚刚开启杂交水稻的研究
曾许下两个梦想
“禾下乘凉梦”
“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如今一一实现
2019年
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1046.3公斤
全球有数十个国家大面试生产
解决了上亿人的吃饭问题
60年后,人们都以为
90岁的他该安享晚年了
他却许下了
他生平的第三个梦想
“攻克中国的盐碱地,
彻底解决中国在粮食上的后顾之忧”
带领着他的团队
来到了这片土地
他就是袁隆平院士
袁老说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
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这是粮食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必备物资
如果粮食还要依靠进口,
一旦战事发生
粮食安全可有保障?
于是
2019年接受央视采访时
他说出了那样一段话
于是
已经耄耋之年的他
开启了“袁梦计划”
立志用余生精力
“改造”1亿亩的盐碱地
解决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
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
种出海水稻来
- 2 -
“海水稻”
并不是“能种在海水里的稻子”
而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
传统的水稻比较娇气
在含有一定盐、碱成分的耕地上
无法正常生长
而海水稻
能够在高盐分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靠海水滴灌也能生长
堪称荒漠、沿海地区的生命之舟
更厉害的是
海水稻有“化滩涂为良田”的作用
种植成功后
可以持续调节土壤的酸碱平衡
让盐碱地恢复正常的土壤质量
1930年
东南亚一些国家就开启了相关研究
1950年我国才开始起步
期间断断续续有一些成果
但截止到21世纪初
这些海水稻
只能在程度较轻的盐碱地种植
(含盐量0.3%左右)
仍然无法在大部分盐碱地上生存
千分之六的盐分
让幼苗一茬茬死掉
就在这种背景下
袁隆平院士带领着他的团队
开启这个“不太可能”的梦想
第一步
改良水稻种子
利用水稻的杂交优势
通过育种技术
选育出具备耐盐、耐碱、抗病、高产等
多种优势的新型水稻
仅仅种活水稻还不够
还要提高亩产量
让水稻长得又多又好
第二步
栽培环境改良
海水稻栽培领域主要涉及土壤改良
生长调节剂、施肥技术
栽培设备和栽培方法等方面
步骤说起来很简单
世界各地方法都差不多
但
和当初研发杂交水稻一样
这是一场对毅力、运气、耐心的考验
1.
改良办法要一种种尝试
再要因地制宜,加以创新
充满不确定性
2.
而种子一种下去
就需要等数月、1年、2年
才能看到结果
3.
育种有成效后
更要时刻呵护
避免因为一场暴风、大雨摧毁
数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对很多科研项目来说
搞研究要争分夺秒
做一个实验,结果立马就出来了
但对于袁老和很多农业学家
搞研究,是怀着忐忑和期待
抱着可能虚度数年的后果
度日如年
幸运的是
在和土地相关的事情上
中国人始终有着好运气
在历时4年时间
经过1162次田间试验
875组配组试验后
海南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
诞生了上千份优良品种
(这里也是杂交水稻的诞生地
可以说是袁老的福地)
2017年
袁隆平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工作站
正式测产
在千分之六盐分的土地上
实现了亩产300斤优质水稻!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大篇幅报道
我国实现了海水稻研究的国际领先
到2019年9月
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
完成试种测产
以亩产达到508.8公斤的海水稻
最高(亩)产量达到了800公斤!
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奇迹
袁老激动地说
“这不简单!
我原来都没想象有这么高的产量
耐盐碱的水稻
我们原来保守的估计亩产300公斤
一亿亩一年增产粮食300亿公斤
可以多养活一亿人口
现在看比较保守
我想我们的“袁梦”计划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全能够实现
为中国的粮食自给作出贡献
为脱贫致富作出作用”
(视频:37秒~1分07秒)
亲自尝过海水稻
袁老为它命名为“袁蒙稻”
音译为圆梦
因为盐碱地从未被开垦过
海水稻大米也是
真正的安全无污染
再加上盐碱地少病虫害
所以在这片土地种植的海水稻
也从未打过药
土壤里的硒、锌、镁、铜、铁、钼、锰
等微量元素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这些微量元素都会被输送到海稻米中
米质会更加紧实
吃起来口感Q弹比泰国米还要香甜
袁老试吃袁蒙海水稻
经过专业检测
人工种植呵护下长大的袁蒙稻
达到了国际一级优质粳稻的标准
据农业农村部稻米检测中心检测
“袁蒙大米”的食味值达到90分
普通五常大米,通常也只有85分
(大米食味值是对食用大米
的外观、香味、口感的综合打分)
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真心感谢像袁老这样
90岁还在岗位默默付出的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
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水稻
来源:酷玩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