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探寻:三块石垭口的江津-永川2号界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政区地理探寻 Author 天地舆图
前两周与几位交通爱好者前往重庆市江津区西部,探寻了一座位于长江岸边的水陆转口小镇—朱杨溪。成渝铁路也在这里设有站点,普速铁路的繁盛年代,朱杨溪即承担着(江)津西、永(川)南、合江等附近城乡旅客的火车出行功能,且具备重要的交通中转作用。
朱杨溪(政区专名:朱杨镇)全貌,航拍人:李璜
朱杨溪,原称“周杨碛”,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西缘,与永川区毗邻;后以长江支流朱杨溪(又名临江河)流经到此灌涌干流而改定今名。朱杨溪(镇)场集聚落为“主街+南端两段僻街并列”,呈工字形块状。图中临江河口左侧(西岸)分别设有人行客运渡口与汽车轮渡码头,开设了通航至长江南岸江津区石蟆镇二溪场的渡船。朱杨溪(镇)附近地貌均为四川盆地岭谷浅丘,水量充沛,潮湿温润,蔬果类农贸物产丰庶。春日好时节,金黄的油菜花开满映衬着河滩田园。
从朱杨溪(镇)前往相邻的永川区松溉镇沿长江没有直通公路,需绕行北侧的浅丘与低山才能到达,不过距离也仅8公里。双方镇际间的人文往来联系非常紧密。
朱杨溪至松溉的公路,在导航类地图上的标注为“朱松道”,原属县乡级道路,现升级为了547省道,路面已全部沥青硬化,自驾车行非常方便。从场镇北侧的朱杨大桥始出,至朱杨初级中学再折转向西,约3公里后到达小地名—三块石,这里便为江津与永川的政区交界处。
津永两区分别用不同形式的招牌对各自境内的所辖资源进行宣传。去年夏天曾前往云雾山碑槽探寻过江津与永川的1号界桩,在那处边界上,江津境内还设置了刻有二维码的长方形立牌(类似图中永川的),以便进入津域的人们,通过扫码,就能迅速了解该区在旅游、物产等方面的众多信息,使其政区边界标识,搭上了智能化快车。但江津在这里仅设置了吊牌,配上简略的宣传标语,略显单调。而永川境内的长方形立牌上也没有二维码之类,仍旧采用基础图文介绍大概。
站在永川境内回望江津端。由于朱杨溪到永川的客运班车很少,时间也不凑巧,我们只好先搭乘摩托车前往松溉,再转客车去往永川城区。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让摩托车暂时停靠,对这处政区边界进行了秒拍记录(前后共呆了不到五分钟,摩托车司机更在一直催促,不便久停)。
津永边界处的垭口小地名—三块石全貌。这里属属盆东平行岭—云雾山余脉延伸,公路(朱松道)亦是一段缓绕的上坡,与东侧的朱杨溪,西端的松溉镇都有一定地势落差。这点通过影像图或带有地形渲染的图会相对直观了然。
江津与永川的2号政区界桩,立于2016年。两区1号界桩位于云雾山中段的碑槽垭口,那边也是从江津到永川如走老路的一处必经之地。
这块永川界桩背后的竹栅栏,为当地村民的家禽饲养场。耕植与养殖,是农村最普遍的生产现象,方式多零散型。
1981年版《四川省地图集》与1990年版《重庆市地图集》中,对朱杨溪与永川之间或附近范围的要素信息标注。这两幅地图,都带有地形渲染版,可以通过纸质角度,关注地形对“政区边界划分、区域聚落分布、交通路线走向”等综合影响。其中81版川图,对朱杨溪的聚落专名标注为了“朱羊”,在朱杨溪火车站西侧一家旅馆的字体中,也是为“羊”,那么是否会与当年水码头上的的牲畜交易等方面有关联呢?
下方90版渝图,朱杨溪北侧还标注了地处于云雾山脉南尾的石笋山景区(其中永川境内的‘男石笋’海拔694.4米),然后云雾山脉又向南短暂延伸,不久即顷没在了长江北岸的丘陵中。但有余脉仍在北岸呈凸状起伏,所以朱松道有盘旋上坡,三块石会形成小垭口,而津永两区就以这座低山垭口为分界——这些现象都是基于地貌空间所致,运用了行政区域调划中的“山川形便”概念。
影像示意图中的朱杨溪与松溉镇之间,对津永边界一段的信息标注。结合川渝两个版本的地形渲染图,两镇中间有非常明显的山丘凸状要素,公路则北行盘绕,整体图影显得直观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