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探寻:探青居古城,寻治所变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政区地理探寻 Author 天地舆图
嘉陵江自广元到重庆约500公里的河段两侧,地貌多以低山丘陵为主,并受“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沉积)”两大原理之影响,蜿蜒分布着众多深切曲流,进而便造就了这类特殊的河道形态。当嘉陵江流经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时,呈态出一段‘Ω’形大曲流,江水顺循河岸蜒淌,环绕这座半岛丘坝。航程方式也与众不同,更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长久的生活出行方式。在青居镇‘Ω’半岛连接陆地(东侧)的颈喉位置,是一座坡状山丘,地势凸出,起伏明显,站在丘顶瞰望嘉陵蜿流,拥有极为开阔的远眺视野。而此处相对高峻的位置落差,亦能发挥着重要的军事防守作用。八百多年前的宋蒙战争史,青居雄据险隘,成为了一座知名防御堡垒,征战兵戈,载迹于巴蜀历史岁月中!
中学地理教材(七年级.湘教版)对嘉陵江青居段曲流的课题解读。能够进入地理教材,足以说明这儿在地理风貌与空间环境上的某些独特性。
我们此行对青居城的探访,仍结合于政区边界与治所迁移两大主题进行。我们由重庆出发,沿G75兰海高速北行,在南充市高坪区境内的阙家收费站下道后,即是广安与南充的政区边界。公路为省道206线(广南路),南充端属南坪区阙家镇(原为南充县),广安端属岳池县同兴镇。两市(县/区)以这里附近的清溪河道与丘陵田坎为大致分界,但在界牌处却没有看到官方正式界桩。只有这座广安特有的跨栏标识,说明已将跨属政区。
位于高速公路收费口的广南鱼庄,店堂因地处广安、南充交界点,便取两市专名头字为称,使得第一印象就反映了商业+区位的要素信息。
穿过阙家镇,沿206省道直奔青居镇,已是中午,利用午餐间隙,转转这座因嘉陵江曲流而出名的小镇。青居镇位于南充市高坪区西南部,距市区12公里。南北朝西魏时,曾为清居郡/清居县治所。明清集市渐趋兴盛。为高坪区的农牧果等产品集散地。青居分为新、老两处场集,原老街位于嘉陵江东岸,也是‘Ω’形曲流的颈喉端,临江呈带状聚落。目前青居镇已将治所西迁至曲流所环绕的牛肚坝冲积滩上,地势更加平缓,便于利用毗靠江河的自然条件,发展农耕种植。
位于青居老街的原镇政府旧址,上方门额还是“南充县”的旧区划。1993年南充县撤销,原南充县辖域分别划属顺庆、嘉陵、高坪三区。
高坪镇治所西迁牛肚坝后,老街渐渐衰落。目前老街上还留存着大量穿斗瓦房及木屋等,还有粮站、供销社等遗迹旧址。
在老街外侧一处高台上瞰望聚落全貌。老街除了少量留守居民外,还有咸菜、面条等加工厂,维系着生活所需的作坊式产业。
离开老街后,我们又来到青居电站。嘉陵江曲流虽然景观震撼,但对于船舶航行来说,就非常不便。前文的地理教材也提到了曲流航程的缓慢特点,为了提高效率,打破因河流地貌带来的困阻,所以就在‘Ω‘形喉颈处修凿了水电站,使南北流向的嘉陵江水径直贯通,船舶则无需再向西依曲流而绕行曲水镇了。使青居段的航程距离缩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曲流地貌也仍然存在。“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的人为束缚被现代化的电站设施所打破。
青居老街经电站前往牛肚坝新街的方向(西北),摄于青居古城的观景平台上。电站建成后,Ω形喉颈处已形成了一座小岛,并通过桥梁通连青居新老场集聚落。
从老街沿盘山公路登至青居山顶,在探寻青居古城之前,先看嘉陵江曲流的风貌景观。此为曲流西南侧,河道中间那座自然岛滩,经过人工圈地后,叫做“钻石岛”,计划利用岛上肥沃的土壤资源(都是河流冲积土堆覆)与丰水的自然环境,打造生态农场,即有传统作物种植,也做农耕旅游体验项目。
嘉陵江曲流的正西方向,此刻为下午三点左右,太阳处在正南偏西的方向,其光影已逐步朝西在映射。
嘉陵江此刻已过曲流范围,继续朝南涌流,终至重庆朝天门汇集大河。远处隐约模糊的铁路桥是南充河西化工园区的专用线桥梁,此线从达成铁路南充东站引出,由北往南通至河西化工园。
通过影像图的直观视觉,平面瞰揽嘉陵江青居段曲流走向。
1981年版《四川省地图集》,对嘉陵江青居段曲流及附近区域的要素信息标注。当时青居还没有修建电站船闸,青居电站修建于2001-2004年。
结束了曲流景观的远瞰,便直奔下一个主题,也是青居山的人文核心—青居城,即南宋淳祐故城遗址。淳祐故城遗址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烟山村,建于南宋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为南宋蜀地著名的抗蒙军事要地。我们之所以探寻这里,是因为淳祐故城(青居城)因抗蒙战事需要,将顺庆府治所迁移到了这里临时驻扎,便于依托行政力量,指挥战争。目前关于宋蒙战争与巴蜀古城堡方面的研究文章、探寻游记有很多内容,在此就不做重点解述了,只记录顺庆府临时迁驻的基本情况,这类治所迁移,也属于区划内容,便在本号的关中之列。
南宋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徙顺庆府治及南充县治于青居城,并将沔州(今陕西沔县)军队调集于此,与钓鱼、大良、运山等城成为掎角之势,成为“防蒙八柱”中之坚城。但是,在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哥率军大举入蜀,蒙军攻至青居时,裨将刘渊杀主将段元鉴以城降。蒙军占领青居城后,将其作为了攻打南宋钓鱼城、重庆等据点城池的阵沿前哨。后又在青居城设置“东川帅府”的军政机构,使青居城由南宋的抗蒙要隘一跃变成了蒙军重要的后方基地。历史所开的玩笑,让人永远无法弥补。
淳祐故城遗址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筑城时,在山顶因岩就势,斜筑高4.3~6.3米、厚1.1米的石头墙与东岩相接,为城之外障,又在津上筑起石头墙及城门(人称城门洞),城居其中,嘉陵江堑设于前,层崖峭壁立于后,左右诸山棋布星列,趋伏于下,如有所听命,随时准备攻击来犯之敌之势,具有“一将把关,万夫莫开”的险隘特征。
青居(淳祐)古城平面示意图,摘自西华师范大学论文:《四川南充青居城遗址调查与初步研究》 符永利、罗洪兵、唐鹏 著
从公路边的淳祐古城文保碑到灵迹寺,有现存约200米长的东岩段城墙。墙体高约3-5米,厚约2-3米,顺山脊而建。
根据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古城堡研究中心”的考证发现,东岩城墙的砌筑方式以及从石砖规格,纹路等方面来看,东岩段城墙分为上下两层,并分别建造于不同的年代:其下层为宋代遗迹,上层则是清代中后期之民国年间所修筑。
城墙与国旗,穿越时空的交融对应。
东岸城墙切面呈梯形,外层由规格相近、加工精细的砂岩质巨型条石垒砌而成。中填夯土,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了碎石砖块等材料,做到层层夯实,以保证城墙的坚固性。
从青居(淳祐)古城平面示意图中所标注的信息来看,东岩城墙遗址应属于内城的城门和城墙。
结束对东岩城墙的探寻后,又来到位于古城东南侧的“水城门”遗址处。根据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水城门已在前两年的一次暴雨侵袭中垮塌,城门无存,墙体砖石也作为了田坎垒砌的最佳材料,另有部分残砖随地丢弃。
青居城之“水城门”的遗址,位于古城南侧。暴雨侵袭导致垮塌后的现状。
青居城南侧之缓坡地带则依山势广筑城墙,并接于东岩以为外障。从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古城堡研究中心”的调查情况来看,青居城主要的城防设施分布在城南,且可能存在多重城墙及瓮城。青居山三座山峰被城墙连为一体,形成了完备而坚固的城防工事。
水城门遗址上方的砖石留存。这位农户老人非常热情的为我们进行了指点,并讲述了一些关于青居城的人文故事。但对于城门因自然灾害而垮塌,他也表示惋惜,而且几乎无重建的可能了。
既然青居城作为了南宋顺庆府(南充县)的临时迁驻治所,那么在此就从相关文献中对顺庆府与青居城(山)做个基本了解。
清代嘉庆12年(公元1807年)的《顺庆府志》(李成林 撰),对顺庆府、青居山(城)的文字记述。
蒲孝荣主编《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中,对顺庆府的记述。
顺庆府,本果州南充郡,宝庆三年,以宋理宗初潜之地,升府,隶剑南东路。端平三年,兵乱。淳祐九年,徙治青居山。领县三:南充县、西充县、流溪县(治今南充市嘉陵区金凤镇)。
最后我们来到青居古城北端,在这里可以隐约看到北边的南充市区。下方右侧(嘉陵江东岸)是一块平缓肥沃的河畔坝子,根据地图上的标注,地名叫“宁馨坝”,政区属高坪区永安镇青林村。从村户聚落的分布来看,人口应不少,再结合周边大环境,生存承载力亦较强。这里拥有着大规模的柑橘林,并以此发展果品农经产业,同时还打造了采摘体验等休闲旅游。宁馨坝原为传统农耕区,耕植水稻、蔬菜,后来通过果树种植,由粗放式的传统农业向精细化的集约农经转型,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新农村打造出一条循环经济链,扶协乡邻,造福民众!
主要参考资料——
1、蒲孝荣主编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
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青居城遗址调查与初步研究》 符永利、罗洪兵、唐鹏 著
3、西华师范大学《宋蒙战争中的青居城》 罗洪彬、王杰 著
4、《南充日报》 2017年2月10日 :《高坪青居城:从南宋走来的古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