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地探寻:邻靠梁平的万州分水场集

方舆论坛 2023-03-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政区地理探寻 Author 天地舆图

古时候,沿着长江一路西行,待穿溯三峡,舟涌夔门后,即进入了岭谷纵亘下的四川盆地东部。如需前往四川政治文化中心区域——成都及川盆腹地,则船至万县,再由水路换乘陆路,并徒越“铁峰、明月、铜锣、华蓥”等诸段峻岭,进而可便捷通抵。这段衔系川东长江沿岸与川中/西广袤境域的交通路线,在历史上称为“小川北路”(亦称‘小北路’、‘川中大路’),形成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历来颇受重用。不仅作为本国官员、商旅的通行要道,清末有一些外国旅行者,也多走此路出入川盆,如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英国女地理学者伊莎贝拉·伯德、日本学者山川早水等,他们均在“小川北路”沿途留下了大量图文信息,很值得现代人参考了解。后来修建川鄂公路(今318国道)、G42沪蓉高速公路、达万铁路、渝万高铁等现代化交通,都大致依循小川北路的基础走向,带来了择线理念上的延续性。


“小川北道”在万县的地方文献中,因通达方位又被称为“西大路”:从万县城出发向西,经“西溪、高梁、普安、佛寺、七里、三正“等铺驿,行至分水(铺),接梁山(平)界,民间对此也以“万梁驿道”俗称此段。我们这次的探访地点,是位于万县(州)与梁平交界处的分水镇,而对“小川北道”概况仅做简要提及。

“小川北道”万梁段行至分水后,又分支为了南北两线(如上图所示)。南线经曲水、葫芦(福禄)、蟠龙至梁山(平)县城,北线经花岩、孙家、亭子至梁山(平)县城。其中南线形成的历史悠久,但比北线要更绕,沿途多越岭山脊,缺乏便捷通达度。所以早在明代行途于万梁之间就多改走北线,待到清代中叶时,北线商旅繁盛,并成为了传统走向。如今的几条现代交通线,318国道仍沿南线路径,达万铁路、G42沪蓉高速公路、渝万高铁都已走循北线路径。北线尤以花岩-马王槽临崖路段最为险峻。此图由“重庆古道”社群2018年邀约徒步活动时所绘制使用。



分水镇,位于今重庆市万州区西部,邻靠梁平区境,民国已设立了建置。摘录自1988年版《四川省万县地名录》中,关于“分水镇”的概况介绍。这里的地名来历均与山水相关,此为一座山岭,岭上有水系发源,分别往南北方向流入汝溪河与瀼渡河,在聚落与建置形成前,故以“岭”之通名而冠称。



清代同治版《增修万县志.卷三.疆域》中对万梁边界的简句描述。正好也与“小川北道”万梁段的路径走向相吻合。



从字面释义结合地理要素,其“分”字便代表了这里重要的一大空间现象——即是山岭与水系源头上的自然“分界”,也是万、梁两座县域之间的政区交界。又因地当古道要隘,历史地位愈显突出。如明初弘治年间,就在此建立了驿馆——分水公馆。清代绿营制度下,作为“万梁界口”上的分水驿铺,自然少不了驻扎兵丁,如基层塘汛(房)在分水的设置,首以防戍地方、维护乡野安全稳定为基本功能,同时还负责接/传递“军报”信息、紧急奏章等相关公文,在此重要交通路线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驿传系统。

清代同治版《增修万县志 卷二十三 职官志 仪制》中对“分水铺”塘汛的记载描述。



明代设铺驿,清代兴场集,以岭分水,依梁划界—这段介绍较为完整介绍了分水的聚落特征。摘自《清代万县场集考论》 何仁刚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川鄂公路升级为318国道,全程自然加长,位于分水场镇南端的318国道里程碑,这里距上海人民广场1893KM。我们对分水的实地探寻,也从此点开始。前方的地名指向牌,按由近到远顺序,分别标注为曲水、梁平、南充。



因分水与小川北道万梁段有着非常紧密的渊源,我们选择了从古道方向进入分水场镇,也感受了“分水岭”的地貌落差。如图所示,分水场镇建在山梁上,梁上属于万州,梁下坡坎属于梁平,两区以梁上垭口为界。图中右侧的石板路就是小川北道万梁段。



登行古道上,仰望分水场。绿意田野与蔚蓝天空呈现出完美对应。



古道依崖线攀升,正好中间有几处平台视野可回望西边的曲水槽谷。右侧是从万州延亘到此的铁峰山岭脉,南延则称为“精华山”(另有一段分支高梁山),作为梁平、忠县、垫江三县(区)的界山,最后倾没在了垫江东部的杠家镇,也是盆东平行岭在重庆境内的重要一脉。



呈U形状态的“曲水槽谷”,槽内聚落建置为梁平区曲水镇,一座曾经小川北道万梁段的铺驿,距分水场镇仅5公里。



从古道登步上至分水岭垭口,果然地如其名,这里面朝西侧,被称为“梁平垭口”。垭口处已属万州所辖,左侧警示牌里有负责单位的落款。



“梁平垭口”居处陡坡崖线上,加上盆东岭谷一带潮湿多雨的气候,非常容易发生滑坡、塌陷等自然灾害,并使沉积物堆覆掩埋崖线下方的农田、房屋等设施。此图用实景示意的方式,直观说明了遇到自然时,垭口一带居民点的撤离线路及方位。



梁平垭口内是分水场老街的“梁山巷子”。根据1988年版《四川省万县地名录》对“分水镇”的词条解释,梁山巷子为万县、梁平各拥一半而故名。后来经过细节微调,现已划入万州。不过应该还存在着插花地等现象。因为如今万州与梁平的实际分界线位于分水场镇南侧最密集的建成区,那片房屋多数交杂,地籍、产权等归属范围也很混乱(尤其是涉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分水场老街保存已不完整,瓷砖建筑临街搭建。老旧的青砖房屋、穿斗木屋多被坍塌。这处饮食店是老街上仅存的旧式场所,见证了分水的繁荣变迁。



分水场镇南侧,万州与梁平的实际分界线位置。经当地居民指点获知(特别是两端路面变化),但没有看到官方所设立的正式界桩。这类政区边界,插花地肯定多且复杂。图中肉色与白色大楼上贴写着“分水总店”字样,可以看出这里仍在延续大镇繁荣的商业氛围。



分水场镇南侧(梁平方向)。梁平境内的房屋为曲水镇中丰村(街道门牌上的指向)。按照这个框架标准,邻县(区)聚落插花契入,那么分水也算半个“跨界场镇”了。曲水到梁平暂无直达班车,需在福禄镇转乘。从曲水到分水则开行有班车,终到/发车点位于分水场镇南侧的万、梁政区交界线之梁平端。而交界线万州端也停放有客运面包车(见上图),便于双方换乘。



某版民国老地图中对“分水场”标注示意,为县际跨界形态。图中对以分水场作为小川北道的分叉点路径也有清晰展现。感谢地图提供者张阳可先生。



另一个版本的民国交通图,摘自《重庆古旧地图研究,上卷》。图中不仅标注了交通路线,还带有地形渲染。分水在此图以地貌形态专名—“岭”而出现。



分水在清代的“里甲”制度中(形成于明代,完善于清代的农村户册管理制度),划属为“大周里二甲”的辖域范围。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里甲建乡镇时属分水乡,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分乡镇自治区时设分水镇。此表摘录自《晚清夔府各县界线研究》 沈桂钊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2018年版《重庆市地图册》中对分水镇(岭)的要素标注。当年修建达万铁路时,还在分水镇设立了一座火车站,不过是小站,曾停靠过达州—万州的绿皮慢车。后来铁路改造,一直到现在,都再没有客车停靠,只有货运功能。



最后回到分水场镇乘车前往万州。分水场新街的主干道——分水西路。图中左侧那家“分水饭店”早已没落关闭,仅存一丝旧式地标气场。而从这块交通地名指向牌以及旁边的国道/省道编号牌来看,分水作为公路枢纽与农副商品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在川渝东北一带仍优势凸显。



主要参考资料——

清代同治版《增修万县志 卷三 疆域》  清. 张琴、范泰衡、王玉鲸

清代同治版《增修万县志 卷二十三 职官志 仪制》  清.张琴、范泰衡、王玉鲸

《晚清夔府各县界线研究》 沈桂钊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小川北路、川东路与万梁古道》 张颖 重庆自然博物馆 
《清代万县场集考论》 何仁刚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四川省万县地名录》 1988年版  赖兴明编著

打造区划地理旗舰公众号,感谢各位支持,请点个在看或者「分享给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