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地探寻:再探川渝界上的石桥铺

方舆论坛 2023-03-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政区地理探寻 Author 天地舆图

四川省大竹县石桥铺镇,位居县城东侧约31公里的川渝省际交界。地处盆东平行岭谷—明月、铜锣两段山脉之间的缓槽中,并沿川鄂公路(今318国道)扼控达州东南门户。石桥铺也是318国道进入四川省的第一座建置场镇,由此一直到甘孜州巴塘县金沙江大桥,这条公路横穿了巴山蜀水与藏羌高原,在中国第一、二阶梯的过渡带上延伸着一段景观走廊。6年前(2015)的冬天,个人曾前往石桥铺镇进行过首次探寻,当时简单拍摄了部分照片作为初始记录,相关内容发在了本公众号2018年9月12日的更新中,文章标题为—《318国道入川第一镇—石桥铺》,大家可搜索浏览。



时隔6年后,再次来到石桥铺镇,一方面对之前的行程做些补充,同时扩大探访范围,亦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政区边界现象,将完善上次的某些遗漏点。6年前我是先从梁平乘坐班车至袁驿镇,再转车到碧山镇,从碧山徒步约3公里进入石桥铺场集。当时对边界仅拍摄了矗立在国道旁的那块官方界桩,而这次我们却发现了镇政府与省界线在空间距离上的“一步之遥”,极具政区划界中的标识特色。2017年初,G5515线张(家界)南(充)高速公路的“大竹-梁平”段开通,石桥铺也设立了出入口,这里的交通出行则更为便捷了。

大竹县石桥铺镇南场口,318国道进入四川省的交界处。图中右下角为官方所设立的正式界桩。与6年前相比,国道这处边界有点小变化,当时大竹境内宣传栏框上的标语为——“开放的大竹欢迎您”,虽简单明了,但缺乏人文底蕴。如今栏框上的标语已换成了“大道至简、虚怀若竹”,将哲学理念与成语典故合而为一,即取首尾二字,衍称“大竹”之专名。这句话应该是近些年大竹提出的口号,瞬间便有了文化氛围上的提升感,更代表了这里的城市精神——大竹境域“三山两槽”,看似简单的“川”字地貌,却揽天地日月之风物,融千年历史之精髓;“华蓥、铜锣、明月”貌似阻隔之屏障,三山之间却敞开宽阔之胸怀,接五湖四海之风,纳大江南北之雨。



国道交界处的重庆端,今属梁平区碧山镇,路面变化非常明显,此距碧山场镇约3公里。虽然界桩、标牌都在此设立,但这附近的房屋、田土等归属仍存在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插花地(也是政区边界上的常有情况),如重庆梁平与四川大竹的房屋依循边界呈线状交错延伸,互插隶属,且造成了行政管理上的诸多不便。图中左下角的界桩是2018年勘界后所新换的,以前的老界桩上被一些骑行者签满了名字涂鸦。这也是318国道上的特色现象,尽管此地距离西藏还挺远,却已有了远辐效应。



据1988年版《四川省梁平县地名录》中“袁驿区.碧山公社”章节里的词条介绍:明朝时,附近某处小山头上建有一座寨子,因“孤峰峭直,色碧如玉”故得名“碧山寨”,后设乡治与保甲。民国时曾与清平、七星两个乡合并为“三民乡”。三民乡在梁平(时称‘梁山’)一侧聚落依大竹石桥场镇而逐渐发展,形成了县际“跨界场镇”。1950年又将原属梁平(山)县三民(碧山)乡的半个保甲基层点(同街插邻模式)划归了大竹县石桥乡。《四川省行政区划沿革 1949-1985》一书中,将当年的调整概况与批复信息做了简要记述。



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版《梁山县舆图》,此图上端清晰标注了梁山县域在西侧石桥铺“交大竹县界”。梁山于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所置,取境内高梁山为名。1952年因与山东省梁山县重名,遂以县境多平坝而更定为梁平县。虽然历史建置早于山东梁山,但因《水浒传》名气所致,使山东“水泊梁山”的大众影响更广。



回到本期主题地点,截选自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版《大竹县志》卷十一“关隘”中(含场镇)对石桥铺的方位里程记述。“石桥”于清代兴场,以桥名场,铺驿行途。



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版《大竹县志》卷二“舆图”中对石桥铺的位置标注。图中提到了“分县”,按照现在的概念,称为“副县级政区”。“分县”主要设置在“交通繁忙、经济发达、边界要隘”等几大区域。官员为“佐贰官”(具有辅佐性质的副职官员)派驻于县域各要地。基层县级一般多称为“县丞”或“主簿”,不与知县同城办公,但需掌理知县委办的各项事务。衍生至民国后,又更称为“县佐”。大竹县石桥铺因所处县域间的交界位置,又是交通行途上的物贸集散中心,故设分县管理,对其周边乡野山林拥有较高的辐射影响地位。



所以在清代县志的这幅舆图中,还单列出了石桥铺“分县”的图画要素,详细且直观。带有一丝古代山水画卷的立体美感。



民国1928年,由郑国翰、陈步武主编的《大竹县志》对县境辖域的卷章中,所提到与梁山(平)县的交界表述。



唐代初年曾设置过一座“太平县”,但仅存8年,驻地即在石桥铺镇。所以早在清代设分县前,这里早已做过县域治所。截阅自《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一书   蒲孝荣 主编



大竹县石桥铺镇北侧的“铜钵河桥”,此桥跨越川渝省际(图中右侧立有‘重庆界’的牌子),桥南端为重庆市梁平区碧山镇的华滩坝商业开发区。铜钵河属长江4级支流,是重庆与四川达州两地联系最为紧密、水系错综复杂的河流,发源于大竹县观音镇共和村(原白坝镇),由大竹县观音镇进入梁平区七星镇,流经梁平区碧山镇后再次进入大竹县,最后在达川区金垭镇汇入州河。流域面积916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为628平方公里,重庆市为288平方公里;干流长度95公里,四川省为65公里,重庆市为16公里,共同河界为14公里。



根据百度地图所标注的界线示意,大竹石桥铺与梁平碧山的主体场镇呈穿插交错之势,而在华滩坝的边界大致以铜钵河划分,也算沾边了“山川形便”的原则概念。



铜钵河的河长制公示牌,由重庆市梁平区政府及所属水务部门所设立。对这条小溪流可做基础了解。



位于梁平华滩坝商业开发区中心的广场,当时值逢处暑秋收,农民们利用广场宽阔的空间与下午强烈的日照,正在晾晒收割后的稻米。广场石碑上写有“将军故里”,实为民国川军将领孟浩然(梁平碧山人,与唐代诗人同名同姓,为范绍增的部将),因这里紧邻范绍增的故里大竹县,如果不注意,还真会误认此“将军”也指的是范某人。但结合区划归属一想,则又会产生另一个故事了。远处的“石桥阳光印象”楼盘,已在大竹县石桥铺镇的主街上了。



华滩坝广场距离川渝边界仅20米,而且边界四川境内就是石桥铺镇政府大门及一系列行政、文化机构的办公点。



边界重庆境内的这家房地产公司,就是华滩坝商业区的开发企业。玻璃门内为售房部,挂有华滩坝的多幅规划图与沙盘模型。华滩坝商业区的楼盘为“中层住宅+底商店铺”形态,目前一期已建成入住,部分餐饮、休闲、商业类场所也都相继开设,不断完善生活配套功能。今后与石桥铺老街区共同构筑一座规模化的乡镇大聚落。



位于石桥铺镇司法所的“大竹县.梁平区”边界调解中心,这类省际/县际边界,插花地繁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一旦涉及利益纠纷,就有矛盾争执产生,对当地社会稳定,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由司法部门为主导设立边界调解机构,非常有必要,可切实、合理的解决相应争端及问题。




伪广角镜头下,石桥铺镇政府与川渝边界的空间对应关系。镇政府以这种“一步之遥”的方式毗邻省际边界,确实不多见(至少个人目前了解如此)。石桥铺与碧山的跨界场镇形态,不仅体现在国道上,场镇僻街巷尾均有相互插跨。



坐落在石桥铺镇政府大院里的省级文保——大竹孟氏公馆,一座民国风格的旧式楼宇,目前镇政府有部分单位在做办公场所使用。之前提到过梁平碧山籍川军将领孟浩然,作为同场近邻,那么应该是他们家族的产物。



两幅现当代地图对碧山.石桥铺一带的要素信息标注,上图为1981年版《四川省地图集》,下图为2020年版《重庆城市地图集》


主要参考资料——

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版《大竹县志》 翟瑔等编著

民国十七年(1928年)版《大竹县志》  郑国翰、陈步武主编

《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一书   蒲孝荣 主编

《四川省行政区划沿革 1949-1985》 四川省民政厅 编印

《四川省梁平县地名录》 198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省卷.达县地区.大竹县》 1993年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