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探寻:云雾山古道界牌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政区地理探寻 Author 天地舆图
川东平行岭脉之云雾山系,呈南北向纵亘,并作为璧山、铜梁、永川、江津各渝西区县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在今璧山区丁家街道与永川区大安街道交界点,云雾山出现了一处宽缓的小豁口,璧南河上游九龙河(马坊溪)穿口流经。连接成渝两座都市的古道,也行越此口。1990年版《重庆市地图集》,对永川、璧山交界点的“云雾山豁口”信息标注。当时成渝老公路(南通道)已从豁口穿过,而双线图例代表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成渝高速公路,由于该豁口南北宽缓,使高速工程在此未凿筑隧道穿过,循沿浅丘西进。
在大规模撤乡并镇以前的九十年代,璧山西南端(与云雾山豁口相邻)的基层建制单位是马坊乡(后改镇)。这里以建于清代雍正八年的“马坊古桥”而得称场名。马坊聚落沿成渝公路南通道列展线状分布,同时以梅江河(璧南河支流)划分,点聚“河东、河西、桥南、中心”等街区巷尾。马坊场集上拥有酿酒、茶馆、粮油加工、机械制造、汽摩配件等商业功能,主导生产与交易。图为马坊河东老街,这座早已停产废弃的农具工厂,反映出当地产业类基础以及针对周边所面临的服务对象。2003年马坊镇撤销,合并至丁家镇(后改街道)。
清代马坊桥旧址。此桥现在已经变为了成渝公路上一座普通的人车混行桥梁。桥下流淌着璧南河支流—梅江河。
马坊桥原貌,只能从西方旅行家拍摄于清末的照片旧影中来做追寻回顾了。根据查阅记载资料: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始筑马坊桥,木质结构;因桥头有明代马氏节孝牌坊,故名(此牌坊按信息表述现在马坊桥南侧,梅江河下游约200米处,但未实际前往探寻)。桥长59.6米,高11米,宽10.6米。由于木桥年久失修,又经洪水冲袭,几度损毁,到清末已是危桥。经当地士绅、官员遂决定在原址重修新桥,主体结构则采取石质五孔,以求稳固。石质马坊桥修筑于1909—1910年间,建成后桥上开设商铺,与场集聚落融为一体,每逢赶场,交易热闹。另有散木结构邻街凉棚,可为行人遮风挡雨。后来成渝公路也从桥面通过,极易造成交通堵塞。在1959年左右就将桥上建筑商铺全部拆除,使公路能双向通车,保障运输便捷,却牺牲了历史精髓与人文价值。在那个经济匮乏的特殊年代下,也算是必要举措。如果延续到现在,公路则会在老桥旁边另修新桥,并对老桥采取相关保护性措施。
清代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 寇用平、彭际瀛 编撰《璧山县志》中,对马坊桥的文字记载。同治三年也进行过修复。
马坊桥西侧约3公里,就来到了界牌铺,即云雾山宽缓豁口处,这里也是璧山与永川的政区交界点。当今政区界牌正好立在边界线上,路面变化较为明显。
回望界牌璧山一侧,图右还有公路交通部门设立的道路名称与政区分界标识。成渝公路北通道现为319国道,走青木关、璧山城区、铜梁、安岳、乐至一线,在铜梁西温泉盘越云雾山,借助原绵(阳)璧(山)公路。南通道则从璧山南端的青杠、来凤、丁家,至永川、大足邮亭、荣昌进入沱江干流,现划为105省道线。与成渝古道(东大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西段(永川—成都)的走向大致重合。
永川境内的道路一下子就变宽了。中间还设置了绿化带,如果安装上路灯,就跟市政道路无异了。前方聚落为永川区大安街道,2009年撤镇改设。现在是永川东郊的城市拓展区,并建设有通用机场。永川设立的欢迎招牌(附带旅游信息)与交管政区分界标识设在了道路绿化带起点处,距实际边界线约50米。永川一侧的基层建置依山命名,称云雾山村(属大安街道)。
长江一级支流——璧南河上源水系九龙河(又称‘马坊溪’),从这里穿口流经,在两区交界点仍有河道缓冲区。岸畔为阔叶林植被与零散蔬菜种植。
从丁家场到官井坝的811路公交车会开行到边界点调头载客。官井坝为云雾山豁口璧山一侧的基层建置——八寿村驻地,间隔约半小时,会途经马坊桥。
清代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 寇用平、彭际瀛 编撰《璧山县志》中,对永璧交界点的文字记载。
该版县志所标配的《璧山县舆图》上,“界牌铺”位置示意。因扼控县际门户,又逢古道(东大路)途经,故设界牌铺递。
在界牌公路边的小树林里,官方于2019年新立界桩,编号为永璧之间第3处。此界桩由璧山、永川双方民政部门设立与共管。
官方界桩旁边,是一座由璧山马坊乡在九十年代所修筑的石碑,勘矗标识。
不过成渝古道(东大路)璧南关是在附近某乡野垭口位置(界牌铺东侧),并未在公路旁。这次未去探寻,今后如行走古道,再做补充。另根据地理方位概念,界牌此点所处璧山辖域西南端,只是有东大路主线途经,才定称“南向”。而实际方位上的“璧南”,在今广普镇,与江津区毗邻。
清末文人傅崇矩在1909年编著的《成都通览》一书中,便载列了成渝古道(东大路)沿途所有的“县、驿、街、铺”等地名信息,并标注了里程数据。红线勾画部分即为“界牌铺-璧南关-马坊桥”段。
由古道爱好者宗培强先生绘制的成渝东大路走向及沿途各地名要点示意图。云雾山豁口宽缓的空间环境,为碥道、公路、高速等古今交通越岭此山,避开了需凿洞穿隧的工程艰辛,创造行途通达川盆之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