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金门的漳州浯屿,福建海防五大水师营寨之一
作者:汉疆唐土
浯屿,是福建省漳州市东部沿海中的一个小岛,面积0.96平方公里。该地旧属泉州府同安县,今属漳州市龙海区港尾镇管辖。浯屿,北边距离厦门岛6海里,东北距离金门岛8.5海里,和金门所属的大担、二担岛仅有三四海里之遥。由于它处在厦门、漳州通向外海的航道要冲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浯屿的地理位置 |
浯屿和五个担岛的地理位置 |
浯屿岛上的碑刻图(图片源自网络) |
宋元时期,闽南的泉州港曾经是世界第一大港。当时属于泉州府所辖、位于泉州港西南不远的浯屿,即已成为南中国沿海一个重要的发舶港和收舶港。
元末明初,中国东南海疆不靖,浯屿岛的军事重要性逐渐显现。
明代,航海指南书籍《顺风相送》中记载:“太武山内浯屿,系漳州港外,二十托水”。福建的地方志记载:“浯屿在县(指同安县)极南,孤悬大海中,左达金门,右临岐尾,水道四通,为漳州海澄、泉州同安二邑门户。”《同邑海防论》也记载:“(浯屿)据海疆扼要,北连二浙,南接百粤,东望澎湖、台湾,外通九夷八蛮,风潮之所出入,商舶之所往来,非重兵以镇之不可。”
明初,为巩固东南海防,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命江夏侯周德兴于福建漳州的南太武山外置浯屿寨,控扼泉郡南境。
明代,浯屿与小埕、烽火、南日、铜山,构成福建水师的五大营寨,军事地位重要。现在的漳州(东山岛除外)、厦门、泉州、金门沿海,在明代都曾是浯屿水寨的巡防海域。
明代中期,大明王朝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尤其在“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势由盛转衰。很多沿海的卫所土地被豪强兼并,粮饷、武备不能及时供给;卫所水寨官员“多克减军粮入己;以致军士艰难,或相聚为盗贼,或兴贩私盐。”一些军士为求生计,相率逃亡,导致卫所水寨驻守的兵员逐年减少,兵力严重不足。即便是健在官军,为求生计,也常常纵容走私,甚至参与走私。于是明朝的海防藩篱渐失。故《海澄县志》有记载:“浯屿,在同安界海中,林木苍翠,上有天妃庙。国初置水寨于此。后迁厦门,又迁石湖。而此地为盗贼泊舟之所,出没无常。”
自正统年间,福建沿海五大水寨陆续内撤。其中浯屿水寨是在嘉靖初由浯屿内撤到厦门的。《筹海图编》卷四《福建事宜》云:“烽火、南日、浯屿三寨内迁,失去外险,议者以为尽失其藩篱……而奸商酿乱,勾引外夷。自潮州界之南澳及走马溪,旧浯屿、南日、三沙一带,皆为番舶所据。番舶北向,以南日为寄泊之地。番舶南来,以浯屿为巢穴。”
明代,倭寇袭扰中国沿海的主要范围(图片源自网络) |
据明代史料记载:“正德间,因佛郎机夷人(葡萄牙人)至广,犷悍不道,奉闻于朝,行令驱逐出境。……皆往福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于是利归于闽而广之市井皆萧然也。”正德年间(1506—1521年),漳州豪民“私造巨舶,扬帆他国以与夷市。”据《漳州简史》记载:“当时的月港、海沧、浯屿、梅岭一带,开始成为闻名全国的走私活动中心。外国商船为了躲避明朝政府的驱逐或重税,都集中到漳州沿海来经商。”
嘉靖初期,明朝政府认为浯屿水寨“孤悬海外”难于驻守管理,将其迁往厦门岛,依旧命名为浯屿寨。(1603年,明廷又将厦门岛的浯屿水寨再迁晋江石湖,依旧命名为浯屿水寨)但是真正的浯屿所在地,自嘉靖初年水师营寨迁走后,海防变得空虚,遂为倭寇海盗占据。
据《福建海防史》的记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葡萄牙人开始登陆并盘踞浯屿岛。”《中国志》记载:“再后,葡萄牙殖民者便霸占了九龙江口的浯屿,把它作为侵略福建的据点。” 据《漳州府志.卷四十七》记载:“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佛郎机番船泊浯屿,巡海道柯乔、知府卢璧、龙溪知县林松发兵攻船,不克。(时漳、泉月港贾人辄往贸易,官军还,通贩愈甚。总督闽浙都御史朱纨厉禁,获通贩者九十余人,行柯乔及都司卢镗就地斩之;番船乃去。)”《厦门志.纪兵》也有记载:“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佛郎机番船泊浯屿。巡海副使柯乔发兵攻之,不克。”显然,此次明军攻打浯屿,吃了败仗。这里的葡萄牙商人,并非只是商人,而是不折不扣的武装海盗。同一年,因接受葡萄牙人的贿赂而私纵其盘踞浯屿的明朝官员——浯屿指挥丁桐、巡海副使姚翔凤被明朝政府问罪。显然,葡萄牙人盘踞浯屿,使用了和盘踞澳门一样的手段。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明朝的浙江巡抚兼福建海道提督朱纨遣都指挥卢镗、副使魏一恭率领明军攻克了浙江舟山的双屿港,捣毁了葡萄牙人及中日走私商人在浙东沿海的走私巢穴。从双屿港逃出的葡萄牙走私商船、倭船被迫南迁,汇聚到浯屿。
葡人大批转移到浯屿后,建立居留地,构建港口和防御设施。又使得中国人对浯屿的地名称谓发生了变化,称之为“夷屿”。据朱纨的《甓余杂集》卷五《六报闽海捷音事》中说:“夷屿背倚东北,面向西南,北口用大木栅港,巨缆牵绊,南口乱礁戟列,止通西面一港”。这一年,聚集在浯屿的葡萄牙人已经不下五百人。《福建海防史》有记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盘踞在浙江双屿的倭寇被朱纨等击溃后,由许栋引领,逃至浯屿为巢,袭扰过往商船。”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十月,朱纨严令卢镗到漳州与柯乔会合,攻击浯屿。十月二十六日,卢镗亲督兵船出洋,断绝浯屿与外界联系,截击接济之船,并派兵船到浯屿外挑战。葡人坚壁不出,依仗浯屿地势险要,防守严密。明军正面攻击难以奏效,遂加强对浯屿的封锁,想困死葡萄牙人。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正月,恃险困守了3个月的葡萄牙人被迫放弃浯屿。明军虽收复浯屿,但未能及时在浯屿重建水师营寨,该地的海防依旧空虚。此后,浯屿又沦为倭寇巢穴。
据《明代倭寇考略》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二月,倭船再度驻泊浯屿。分掠南安、惠安、同安诸县。”
又据《福建海防史》记载:“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一月十三日,汉奸谢策、洪迪珍引倭两千余人自舟山搭船夜遁,移巢浯屿。”
另据《福建海防史》记载:“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正月,据浯屿的倭寇,由岛美渡浮宫,直捣月港。夺船,散劫八、九都,珠埔及官屿等处。”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三四月间,盘踞浯屿的倭寇,在漳州海贼林三显、谢万贵的引领下,陷浯洲(大金门岛),窜海沧、月港,袭镇海、屿仔尾等地。”
倭寇引众南犯,闽海疆域全面告急,也迫使明朝政府加速重建福建沿海的五大水师营寨,实施“御倭外海,莫使登岸”的战略。当时以“傅应嘉守小埕、魏宗翰守烽火门、罗继祖守南日、秦经国守浯屿、邓铨守铜山。”之后,明廷再调俞大猷、戚继光率明军主力入闽剿倭,福建倭患才逐渐平息。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福建倭患又起。当时“沿海郡邑戒严,(倭)贼扬帆海上,出没岛屿间,纵横亡敌。”当年仲夏,分守浯屿、铜山二寨的泉州都司佥事沈有容,率领战船从浯屿出发,在东碇岛附近海域,向入侵的倭寇船队“冲其尾,犁其柁,焚其樯,火铳、火箭、火桶乘风纵发……馘斩强倭甚众……倭贼始知漳泉有备,严不可犯。只得屯据东番(台湾)和彭山洋(澎湖列岛)。”
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殖民者的舰船以澎湖为基地,劫掠闽南沿海,且抛锚在浯屿水域。。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十月二十四日,新任“福建总兵官谢隆仪大破红夷于浯屿……擒其酋,火其舰,俘六十余人,焚溺无算。”十二月底,停留在澎湖风柜仔的荷兰战船依旧有11艘,且不时出没在“浯屿、白坑、东碇、莆头、古雷、洪屿、沙洲、甲洲间。”严重威胁着漳泉沿海的安全。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以后,明朝廷在浯屿建造了铳城。
崇祯年间,荷兰人曾来到浯屿岛谈判通商,对岛上的寨墙做了详细的考察,其结果记载在《热兰遮城日志》中记载:“今天长官普特曼斯(HansPutmans)阁下带着随从航往浯屿岛,即那个我们称之为‘有塔之岛’的地方,去从各方面观察该岛。看到立在该岛上的那个塔,完全没用木料,都用砍锉而成的石头建造,有 7 层楼台,高150 尺,下面周围 40步。岛上还有个堡垒,连接着两个四角形的碉堡,大部分都用砍锉而成的石头建造,周围有900 步,墙高达 11尺,墙有 4 尺高的胸墙,墙厚3~5 尺,墙的内外两面都用石头建造,中间用土和沙填满。那两个碉堡各造在一个高地上,但该塔所在的平地比这些高地的树木稀少,没有淡水,只有在该塔附近每边的底部有一口井。那里有几间房屋,但没有人居住……。”从荷兰人的描述中,可知浯屿岛上的水寨不仅有寨墙,其周围还建有石塔,石塔高达150 尺,可供士兵瞭望周边海上情势。塔的附近还有营房和水井,营房可供军士驻防,水井可为驻军及来往船只提供淡水补给。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复明,浯屿曾长期是明郑水师的重要屯戍基地。浯屿岛上,曾有一块“剑鼓石”,据说是郑成功的练兵处。
1660年,郑成功率军在厦门及周边海域击溃清军达素的三省联军。据《南明史.列传五十二.杨祖传》记载:“十四年(1660年)五月十日,诸军大破达素。午后南风做,杨祖与郑泰、黄元从浯屿入,清兵溃走。”
1663年十月,明郑水师与清军、荷兰人再度激战于金门、厦门海域。明郑军战败,厦门失守;明郑将领周全斌、黄廷被迫退守浯屿。
1664年三月,周全斌、黄廷降清,献出浯屿。清廷实施迁界禁海,浯屿水师营寨被毁。
清道光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曾在浯屿的西侧修筑炮台。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后,因旧式炮台对付西方列强的军舰无效,浯屿炮台废弃。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沿海遭到日本海军的封锁浯屿也经常遭受日军飞机的袭扰。
1938年5月,厦门失陷。6月,日寇占领浯屿。在一山洞中发现避难的中国居民23人,押到海滩上集体枪杀,暴尸海滩。以后的岁月中,日军将厦门、金门、浯屿三岛合并,成立“厦门特别市”,直到抗战结束。
1949年以后,由于国共双方隔金门、厦门的军事对峙,浯屿又成为大陆海防军事前沿,由解放军驻守。
1979年以后,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缓解,浯屿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美好时光。浯屿岛上原本风光旖旎,有闻名遐迩的浯屿八景:虎头探海、霞鞍望月、观音听潮、后江波练、仙洞钓鳌、烟墩决胜、延平炮垒、长礁远眺。
浯屿的天妃宫(图片源自网络) |
浯屿岛上的旧日痕迹(图片源自网络) |
近些年,由于浯屿当地侧重经济发展而忽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再加上欠缺环保意识,导致浯屿八景多已不存,只能成为当地老人们口中的回忆。浯屿岛的天妃宫处,有两块明代的碑刻,据传与沈有容抗倭有关。
当前的浯屿岛的经济来源以远洋捕捞业为主,海上养殖及造船产业为辅。
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福建唯一满族村 | 扼守闽江口的福州亭江炮台 | 航母福建舰出海,回望扼守厦门湾的漳州屿仔尾炮台 |
打造区划地理旗舰公众号,感谢各位支持,请点个「赞」「在看」或者「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