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探寻:从享堂到元明,再探江津区与九龙坡区3号界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政区地理探寻 Author 天地舆图
自重庆轨道交通江(津)跳(磴)线开通运营后,由重庆主城前往江津区就便捷了很多。江津北部的双福、津福、享堂等街镇聚落目前仍有一定乡土旧貌留存,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人文味道则显得非常珍贵。趁此机会,可对沿线车站与周边区域进行探访。此行选择前往享堂老街,再经冬九公路跨江津/九龙坡的三号界桩,到九龙坡区元明场,最后从西彭经过铜罐驿返回。
轨道交通江跳线享堂车站西侧的缙云山脉。山前坡麓已被楼盘占据,空地正待开发。周边还分布着厂房、仓库等多处城市生产储备型功能点。
距轨道享堂站南侧约1公里,就是享堂老街,原江津市享堂镇所在地。享堂原称“九龙铺”,长江一级支流“大溪河”旁支小水系穿场而过,场内跨河处修筑有一座九墩石桥,每墩顶端均刻有龙头,一共九个,此又地当江津通达巴县(重庆城)之铺驿,俗称“九龙铺”。这里于明代兴盛场集,时为明廷工部尚书江渊故里(江渊,字世用,明宣宗宣德五年进士。由侍讲擢升刑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军机,官至工部尚书)。公元1449年(明代英宗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亲征瓦剌被俘,北军进逼,京师危矣。江渊与朝中众臣力排众议,拥戴郕王朱祁钰(也是监国)登基称帝,时为明代宗,最终稳定局势,转危为安。所以在公元1452年(明代宗景泰三年),江渊父亲江英病故时,明代宗便钦定御祭,赐地60石作春秋二祭和教育费用,于九龙场三河口一座浅丘山体(旺龙山)上竖玉石碑,并修造“江英享堂”,以供后世祭拜。1958年因修建团结水库,享堂及坟园被淹没,遗址无存。
享堂聚落的道路分为两段,北段叫“九龙街”(与老街平行),南段称“享堂路”,全长约850米。以前曾是渝(重庆)东(胜场)公路的组成部分,此路又称重庆107省道,后延伸为212国道。其中北段九龙街就是历史上的九龙铺(场),而南段享堂路为设立建置后的政府机关驻地。
民国版《江津县志》(聂述文 编修)中对时属该县第二区的九龙铺(场)所做信息标注。明代正德《四川志》卷13:“江津县有九龙铺”。清代嘉庆《四川通志》卷89江津县:九龙铺“在县东二十里”。
九龙铺(场)后设九龙乡、公社,1980年地名普查时,又更名为“享堂公社”,1984年改设享堂乡,1993年撤乡升镇,2001年与附近津福、双溪合并为双福镇。
轨道江跳线从享堂老街西侧沿着南北(九江)大道途经,开通后便捷了这里的出行方式。场口处的中建八局施工方正在承接对享堂小学的扩建改造,今后还将作为周边新开发楼盘的“学区”范围。
位于享堂聚落(九龙街)北场口的享堂社区办公点。2008年双福撤镇设街(道)后,享堂作为基层社区仍从属。2017年8月,江津在长江北岸新成立圣泉街道,遂从双福街道划入享堂、长岭、土堡三个社区转属辖隶。
享堂聚落全景,主体沿公路呈线状分布。这里有一座建于七十年代的公路桥,现在也是九龙街与享堂路的分界点。
清代光绪版《江津县志.卷一.市镇》(王煌 编撰)中,对县境部分乡镇的简述,其中便包括了九龙场。
享堂聚落南侧,享堂路与石坝街的交汇口。石坝街一带呈方块状,撤并之前,享堂镇政府就设在这里,算是以前享堂的“行政中心”吧。
原享堂镇政府办公大楼旧址。享堂镇撤并之前,属于县级江津市管辖。现在旧址为圣泉街道长岭社区办公室,而对面一街之隔则是土堡社区办公室。目前享堂聚落一共驻有三个社区(享堂、长岭、土堡),均是在2017年由双福划入圣泉的。
从“行政中心”步行约150米来到老街探访,这里就是原“九龙墩石桥”所处位置。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九龙老桥早已消失,如今却被这座极其普通的水泥新桥替代了。桥下为大溪河旁系分支小河沟,周边是密集的棚户住宅。
九龙老桥原址旁边的公路桥,为三拱横跨。此桥就是上文提到过“那座建于七十年代的公路桥”,并分界着九龙街与享堂路。
从九龙老桥进入享堂老街(九龙铺),南场口仅存有一小段石板路。左侧那棵高大的黄桷树下,为老食品站(屠宰场)旧址。
享堂(九龙铺)老街全长约300米,但老建筑几乎所剩无几。
前方是位于老街北场口的享堂小学,老街上居民较少,午后显得非常安静。
九龙铺因“江英享堂”(纪念江渊父亲)而更称今名。五十年代修建团结水库,原貌建筑被消失,仅剩地名留存。江渊本人于暮年辞官返乡后,寓住江津城内,明宪宗朱见深还御批江宅建造“御书楼”,并钦此楹联,表彰勋臣贡献。江渊辞世后,其江宅亦称“江公享堂”,现属重庆市级文保单位,可供游览参观。
老街上的一家杂货铺,坛坛罐罐与铁锅碗盆,充满传统商业交易下的年代感。
老街上的原“享堂信用社”旧址,斑驳字体,印刻着小镇老场所之情怀旧记忆。
享堂聚落南侧,享堂路与南北大道的交汇口。路口处现在建有农贸市场,当地赶场交易(逢每月新历369日)便在这里进行。之前探寻了享堂(九龙铺)老街,而一下子又穿越回到了现代化的城市空间里,顿感发展变迁之迅速。右侧是享堂公交车站,江津公交301路、312路会在这里停靠。
我在享堂站乘坐江津312路公交车前往三教堂,这里位于江津与九龙坡的政区交界点,两区之间的三号界桩也设在这里。三教堂是312路的终点站,这趟车从巴福开过来。
站在三教堂公交站朝西侧回望,最远处是绵延起伏的缙云山脉。这条公路叫做“冬九路”,呈东西走向,起于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冬笋坝,经帽合、元明,止于江津区享堂聚落(九龙铺),全长约18公里。江津境内现已将此路进行了市政化改造,江津一侧道路两旁主要分布着许多制造类工厂以及配套仓库。还有一家驾校考场。
马上进入九龙坡区,由于防疫特殊原因,冬九路两区边界处暂时处于封闭状态(摄于2022年8月27日,不知目前是否已经解封),车辆虽不能通行,但行人可以穿过。
这里矗立着江津与九龙坡之间的三号界桩,一共有两块,旧桩立于2004年,新桩立于2019年,相隔15年。
2019新界桩两面,桩面地名分别朝着各自所辖政区。
十年前(2012年11月)曾骑行到此,那会这一带还是原生态的乡野风貌,尚无城市化开发痕迹,现如今这里已成为了主城西槽拓建开发的一片热土。
津九三号界桩这里的小地名叫做“小屋基”,以前九龙坡区还曾设有一座“元明收费站”(后拆迁),当地人便将收费站作为此处地名专称,就连公交车站牌也是。
冬九路在九龙坡区境内(除帽合靠近西彭镇北那段路网外)仍保持着乡野道路的空间特点——“双向两车道、无人行道、无路灯”。目前也还没有进行市政化改造。
1990年版《重庆市地图集》中对江津/九龙坡(当时属巴县)“小屋基”边界的信息标注(蓝圈位置)。
西彭城西家园公租房到小屋基(元明收费站)有437路公交车通达,这里与三教堂仅相距约300米,可步行经三号界桩处,与江津312路公交零距离换乘。437路公交车约半小时一班。
元明收费站到元明场正街约2公里,437路公交车站点。
民国版《巴县志》(朱之洪、向楚 编修)中对圆明场的信息标注,道路如同网络触角,向四周延伸。明代洪武年间,在此修建“圆明寺”,恰逢中秋佳节寺庙竣工,寓意“圆月高照,寺成神明”,取称“圆明寺”。明清之际寺庙周边兴盛场集,故为“圆明场”,1930年设立“圆明乡”。1952年,以“元、圆”同音,简化改称“元明”。1958年组建公社,1984年复改乡治,1993年撤乡并入西彭镇,现为西彭镇所辖行政村。
民国版《巴县志》(朱之洪 向楚 撰修)中对当时巴县圆明乡的文字解析,并还提到了从圆明乡到周边西彭、陶家、铜罐驿、福寿场的里程信息,且具有一定路引指向。
元明老街位于元明正街(冬九路)西南侧的一处浅丘坡台上,呈T型块状聚落,内部道路则略显错落起伏。这里有一家酿酒作坊,左边的“酒”字属什么字体呢?
元明老街上的供销社旧址,计划经济年代的核心商业交易场所,现在已被理发店和麻将馆占据。
供销社背后是一条起伏坡道,这里有元明老街现存的小段石板路(约20米)。
石板路与供销社大楼相对应,衬托出了老街的年代感。供销社大楼二、三层也一度作为了旅馆在使用,现为普通居民住户。
沿着石板路步行约50米,在一处池塘畔看到了这座圆拱小石桥,应该是某座文物类古桥吧,但未查阅到相关资料信息,如有熟悉的爱好者可以补充解释下。
老街上的一家照相馆,曾有无数人在这里留下过影像。那座曲形拱门非常有特色,以前餐厅、公园等场所多会采用这样的构筑方式。
元明老街转盘位置,建有一座英雄纪念碑,主要是为纪念五十年代初在此剿匪牺牲的解放军士兵。元明场地处城乡僻野,又是县际相邻,在新旧政权交替的时代,难免会出现一些复杂难控的局势,只待逐步清理稳定。
距元明老场集东侧约600米的地方是元明新街,元明村委会也从老街搬了过来。这里为拆迁征地后的农民修有一些安置住房(附近园区的工厂还能为他们解决就业),居住环境比老街那边还是要好不少。
结束了元明场的探寻后,我乘坐437路前往西彭,再转乘433路到铜罐驿换乘火车5611次(内江-重庆南)返回市区。自轨道江跳线开通后,个人利用半个月时间,分别对地处九龙坡与江津两区交界处的几座场镇聚落进行了探寻(即西南槽之津福、巴福、双福、享堂、元明、西彭等),记录边界划分与驻治变迁,并感受了城市化新区的拓建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