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六多运行框架下的合成谬误
公共交通六多运行框架下的合成谬误
前段时间写了篇解读政策《政策粗读:公交行业春天来了?》首次达到了10万+的阅读量,感谢大家阅读、点赞及转载,也说明公共交通依然被人关注关心。
后台留言很多,精选做了很多筛选。从内容看,留言多是公交一线驾驶员,主要观点是驾驶员岗位工作压力大,呼吁55岁退休;其次是企业管理要人性化,不能以罚代款;三是要让驾驶员成为驾驶员,回归到安全驾驶与文明服务,而不是各种功能职能叠加之上;四是认为待遇偏低。当然,还有部分留言认为政策是好,关键要落实。
一、公交行业发展问题日益复杂
公共交通发展至当前,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行业:
一是从行业定位看,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实行票价管制。
二是从营利能力看,当前服务水平的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叠加重资产特征,先天性亏损结构。
三是管理体制看,有行业垂直指导体系及属地的行政管理体系,从部委到地方,从地方政府到组成部门,交通、发改、财政、审计、国土、安全、工会、交警等部门都在职能范围影响公共交通发展。
四是从服务品质看,多种影响下,公交优先措施不足、吸引力不高,客流量下降。
五是从评价视角看,财政补贴绩效倾向负向评价,财政补贴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政策实施力度存在下降趋势;对缺乏吸引力的公交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用脚投票,越来越多人放弃公共交通;先天性亏损经营结构叠加补贴实施力度影响,公交企业员工对收入现状、社会地位及企业管理等不满意。
六是从数据看,大部分地方政府财政盈余状况不好,需要投入领域多更显捉襟见肘。
七是从机制效能看,市场无形之手失灵,价格不反映供需关系;政府有形之手失调,公交政策与行业手段未实现其“目的”。
八是从发展破解看,各种现象处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感觉无从下手。
二、公交行业的“六多”运行框架
(一)六多运行框架
多主体相关、多层级传导、多部门发力、多视角评价、多条件约束与多交通方式并存的现实(六多运行框架),共同形成了公共交通当下问题局面。
六多运行框架,本质是行业管理的碎片化状态。在缺乏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发展共同愿景与目标引领下,多部门发力可能立足其职能和职责,做基于部门视角“对”的事情(职能方向);但因价值视角部门化,这些部门“对”的事情是否有利于行业发展不一定;多部门“对”的事情,合在一起是不是“正确”的事情就更难判断了——共同目标可能形成更大合力,目标分散可能形成更大约束。
目前,公共交通就是更大约束中生存的环境。行业管理体制、财政评价视角、审计绩效视角、舆情治理视角、合规经营监管,有的规范行为,有的规范流程,有的引导价值,有的正向激励,有的负向激励,构建了一个丰富的、包含对立的视角体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公共交通领域特别适合。
(二)底层逻辑缺位下的管理失衡
公交客流是行业营运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底层逻辑是人口、社会经济活动、交通政策与公共交通吸引力合成的结果;而公共交通吸引力是公共交通便利性、快捷性、可靠性、安全性与舒适性的结果(本号启动了一个调查,欢迎并期待转发朋友圈《为交通畅通的共同梦想,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偏好调查》)。
财政补贴政策是解决公共交通公益性票价与市场化成本差的关键支撑政策,以让公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其制定逻辑,应该是基于建设一个什么水平的公共交通吸引力及什么样的城市交通目标而来:多少覆盖率、多久等到一辆车、出行时长的可靠性等等需要多大营运规模,进一步才有补贴额度的问题。
因为底层逻辑在公共交通六多运行框架中并不是共识,所以各种奇怪的管理现象也就不奇怪了:有些地方一边简单降规模降低吸引力,一边要求增加客流;有的地方一边降低财政补贴额度,一边要求增加公交吸引力;一些地方领导一边批评“空车浪费”要提高补贴绩效,一边要求降低补贴额度导致营运规模与公交吸引力下降。
(三)管理失衡下的评价谬误
因为不顾底层逻辑导致的管理谬误,以客流评价公共交通财政投入绩效、以单公里成本评价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也就存在可能了。
简单以补贴规模与客流挂钩评估公交补贴政策及财政补贴绩效,忽视了财政绩效提升需要一个高效的营运环境支撑:公交专用道缺失导致的可靠性不足、速度不快、(财政补贴额度不顾服务水平而算术计算事先确定的模式下)等车时间越来越长等问题导致公交吸引力持续下降,客流或许能增长,但碎片化管理及部门狭隘视角之下,客流下滑才是其终极命运。
以单公里成本评价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忽视了成本性态与营运规模之间的关系,把降规模导致单公里成本增加的必然,变成套在公交行业与企业的评价套索。
(四)评价谬误下的恶性循环
在上述两种可能评价框架之下,针对同样的一套指标,是否遵循底层逻辑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
一是遵循现象逻辑:根据客流及补贴计算的万元补贴客流(人次/万元补贴)下降,单公里成本持续增加,说明财政补贴资金效果低下,财政补贴政策不合理;
二是遵循底层逻辑:根据客流及补贴计算的万元补贴客流(人次/万元补贴)下降,单公里成本持续增加(深入分析单公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混合成本),说明公交吸引力持续下降,需要提高公交吸引力,财政补贴政策降规模导致公交投入资源使用效率较低(车辆折旧规模不变,营运里程下降,单公里固定成本增加);
在公交行业的六多运行框架下,多部门共同形成的意见往往不相同,导致决策逻辑往往是不遵循底层逻辑而是现象,然后做出更加谬误的管理安排,形成持续的恶性循环。
三、出路在何方?
目前的问题复杂,提出“旗帜立不住、战略带不动、基础撑不起”的行业管理问题《系统思维 重构框架 蝶变重生》,本质是期待“立得住、带得动、撑得起”的行业管理框架。
但路的尽头是各级领导格局与行业顶层设计、建设能力。
优化行业六多运行框架下的合成谬误路长且阻,还需上下左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以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畅通《“交通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重要论述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来源:虚无清秋斋)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