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能源公交车充电原理(二)
新能源公交车充电原理(二)
充电是否是简单的将充电枪插到充电口上呢?表面上简单,但底层逻辑不简单,今天小编尽可能用一期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充电原理(物理连接)
图1:充电原理图(充电枪已插入充电口)
充电总体可以分六个阶段:
1、物理连接;
2、低压辅助上电;
3、充电握手;
4、充电参数配置;
5、充电;
6、充电结束。
图2:充电原理图(充电枪未插入充电口)
充电枪是否正确连接,是通过检测“检测点1”电压的变化来确定的。
假设充电机提供U1的电压是12V,R1=R2=1KΩ,在充电枪未插入充电口时,R1和R2电阻串联,检测点1处的对地电压应该是6V。
图3:充电原理图(充电枪插入充电口)
在充电枪未插入充电口时,R2电阻两端并联了一个R4电阻,假设R4电阻的阻值也是1KΩ,则R2、R4并联后的等效阻值降为0.5KΩ,相应的检测点1处的对地电压应该是4V。当充电机检测到电阻值为4V时,说明充电枪与充电口正确连接。
这里要说明的是,CC1就是检测点1,是充电机对充电枪状态的检测;CC2是车辆对充电枪状态的检测,由于检测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充电原理(CAN连接)
图4:低压辅助上电
根据上期所述,申沃9系纯电动车在充电时需要切断总电源,故在充电机和车辆上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完成后(CC1和CC2信号得到相互确认),需要充电枪提供12V直流电源,为车辆上的控制装置实现低压辅助上电,从而为充电软件层面的对接做准备。此时仪表被唤醒,并显示
图5:充电口位置图
充电握手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一是发送握手报文;二是对DC+和DC-进行绝缘检测,如果绝缘检测通过,就进入第三阶段,双方发送辨识报文,确定电池和充电机的必要信息。
充电握手阶段完成后,充电机和BMS进入充电参数配置阶段。在此阶段,充电机向BMS发送充电最大输出能力的报文,BMS根据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充电。
充电配置阶段完成后,充电机和BMS进入充电阶段。在整个充电阶段,BMS实时向充电机发送电池充电需求,充电机根据电池充电需求来调整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以保证充电过程正常进行。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机和BMS相互发送各自的充电状态。除此之外,BMS根据要求向充电机发送动力电池具体状态信息及电压、温度等信息,同时,仪表亮充电中指标灯。
BMS根据充电过程是否正常、电池状态是否达到BMS自身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以及是否收到充电机终止充电报文来判断是否结束充电。充电机则根据是否收到停止充电指令、充电过程是否正常、是否达到人为设定的充电参数值,或者是否收到BMS终止充电报文,来判断是否结束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