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圈丨倪红福、徐金海:中国如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

中国政治经济学 社科大数据 2022-12-31

企研观察每天18:00准时与您见面!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管理世界杂志,来源:《半月谈》2020年6月11日





人物介绍:倪红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在《管理世界》2018年第7期上的《全球价值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理论、测度及结构解析》获得2018年度(第二届)“中国社科出版社·经济研究所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人物介绍:徐金海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讲师。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未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增加了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有效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是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之举,也是确保国家安全与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或供应链)是指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等所有参与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的经济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要素流动和经济活动的链条。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性特点,进入生产过程日益碎片化和分散化的全球价值链时代。生产者在生产链序列生产过程中附加价值,以中间品形式传递到下一个生产者,经过多阶段生产和多次跨境交易,最后到达最终需求者,促成了全球乃至一国之内的大量中间品贸易,据统计全球贸易中近2/3属于中间品贸易。

全球产业链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风险。一旦某一生产环节出现危险将会产生连锁反应,整个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都会遭到破坏。过去30年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越来越深。全球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率(DVAR)从2000年到2008年呈快速下降趋势,全球分工越来越细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DVAR快速上升,而后2年又出现快速下降;到2012年后,DVAR几乎处于平稳阶段。同时,企业运作、贸易政策、地缘政治、自然灾害和疫情等引起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给节点企业和社会均带来了巨大损失。如2018年美国对中兴通讯的芯片供应禁运,使得中兴通讯陷入困境;2011年日本东北发生地震继而引起海啸,由于当地是日本重要的中间产品生产基地,导致日本汽车产业遭受重创。


理性认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因素

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应理性识别当前及今后可能会影响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风险因素。从目前来看,以下几个重要因素会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的风险。

(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容忽视

虽然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抗疫,各行各业已经陆续复工复产,经济社会也在逐渐恢复,但是也应看到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受海外疫情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当前会受到较大影响。一般来说,新冠疫情将从企业倒闭、产业外迁和中间品进出口中断三个维度对产业供应链产生影响。一是,在疫情影响下,全球供应链中以代工制造商为代表的我国企业面临生产资料、劳动力、物流等因素导致的生产中断风险、订单延期的违约风险、资金链断裂、国际流动受阻等多重压力,叠加效应下将极大影响企业生存和稳定经营。二是,受这次疫情的影响,一些国家的政界和企业家认为,全球供应链存在外部突发风险,即便存在中国这样稳定的“世界工厂”和超大的市场规模,仍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三是,疫情全球蔓延将导致我国中间品进出口大幅下降甚至中断。一方面,受疫情的影响,中国企业停工停产,中国的中间品供给能力下降,从国外进口中间品的需求也会下降。另一方面,国外疫情的蔓延,国外企业的停产和停工,可能导致国外对中国的中间品需求下降,同时国外企业向中国提供中间品的供给能力也会下降。

(二)逆全球化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逆全球化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尤其是自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逆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单边利益,采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很大影响。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威胁,也会波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欧美各国政府越来越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和“重振制造业”计划。比如,奥巴马政府就想利用刺激经济计划,鼓励制造业回流,以重振美国制造业。特朗普上台以来,公然撕毁协议(TPP、巴黎气候协议等),高调退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重要国际组织),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以经济民族主义对抗经济全球化潮流,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抗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作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进口国和出口国,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势头会对我国的进出口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影响到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关键核心技术有待提升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一个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没有主导权和控制力,直接关乎一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来重视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整体而言,中国目前一些关键核心产品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如高端数控机床、芯片、光刻机、操作系统、医疗器械、发动机、高端传感器等等,存在卡脖子的问题,中国制造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依然存在亟需攻破的技术难关。中兴华为事件带来的启发,不仅仅在于让国人充分认识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决心。如果没有关键核心技术,国家的命门就捏在别国手里,可能因为贸易摩擦或者其他外在风险因素造成产业链供应链的断裂,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准确把握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的风险,应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竞争力。

(一)积极培育国内产业链,发展区域价值链

世界产品的产业链主要以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等大国为核心,边缘国家主动嵌入到这些核心产业链,并逐渐形成了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区域价值链。近年来,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被迫调整,疫情将进一步加速中美之间的经济脱钩。全球价值链呈缩短趋势,而区域价值链则在加强。我国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形成区域价值链。积极培育本土企业成为价值链的“链主”,成为国内产业转移的组织者和治理者。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从事研发、销售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和配置,这既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实现产业升级,又为中西部地区腾出了产业发展的市场和增长空间。

(二)加强全球防疫和供应链安全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落实G20领导人峰会联合抗疫声明,全球各国共同抗击疫情;加强与全球各国的防疫合作,加快疫苗的研发与攻关,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携手建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长效机制;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避免疫情第二次爆发。推动供应链安全领域国际合作,与主要贸易伙伴形成供应链安全联合声明,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供应链安全体系,探索“供应链反恐伙伴计划”“供应链自然灾害应对计划”等合作形式,协作处理潜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与国际海关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国际组织合作,在海事、航运、邮政等领域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共建跨区域甚至全球性的富有弹性供应链。鼓励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围布局供应链不同环节,高效配置全球资源,实现全球化的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和运输分销。支持行业协会、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共享供应链风险信息,通过建立后备供应商信息库、提高关键零部件标准化程度等措施,协同增强供应链弹性,提升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能力。

(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施全球供应链国家战略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营造优良科研与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形成优良创新生态,强化创新自信;以国家战略发展为核心,选准研发攻关方向,实现动态优化布局,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财税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研究,多途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推动我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我国产业进入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进一步推动制定中国《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构建能够承受外部冲击并从中迅速恢复的全球供应链系统,形成中国供应链国家战略的主要框架结构、区域布局、突破重点,保持中国产业链的完备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CCAD数据库




·END·



星标⭐我们不迷路!

想要文章及时到,文末“在看”少不了!


点击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吧

往期推荐


陆铭:在中南海的座谈会上,我注意到了这些政策风向

学术圈丨江小涓教授谈数字经济

CCAD | 距离发C刊还有多远?这近千万商品信息+企业数据表为你匹配好了

客户动态丨稿主实探CCAD,get数据使用正确姿势

CCAD | 区域与空间经济学研究?就差这份企业级地理坐标数据了

学术圈丨树根互联黄路川:构建国内的大循环,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链转型升级

理论周刊丨智能经济有望实现我国数字经济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文丨中国政治经济学智库
推荐丨杨奇明




阅读原文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