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全面提质扩容增效 切实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本文刊登于11月29日《新华日报》
“送餐路上的交通事故算不算工伤?劳资纠纷应该找谁要说法?被平台罚款能不能申诉?以后我在提供法律服务时,会讲得更全面、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体验了一天的外卖员工作,崇川区文峰街道社区法律顾问、律师杨双疆决定将原来的法律服务方式做一些改变。
杨律师告诉社区外卖小哥,在其服务范围内的物流园区、集散点、快递服务点及户外劳动者爱心服务站,均搭建了“法治蜂巢”,提供个性化、分类化的法律指引,打造法律援助港湾,让“赶时间的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温度。
“中心+”数字化
法律服务畅达基层
“小陈,不要急,生病期间被辞退,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南通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为前来法律咨询的陈某进行解答。
经了解,南通积极构建“大中心+小驿站+广布点”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依托全市113家“一站式”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69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点、远程公证服务联络点等支点,网格化张贴法律顾问公示牌,不断拓宽群众接待面,将法律服务下沉到家家户户。据统计,全市年均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超9万人次,群众诉求当场办结率超过90%。
“您不用回南通,只需要在微信上登录‘法润江海e服务’小程序,把基本信息、证据材料等按照规定要求一一上传,就可以线上申请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顾佳耐心为远在贵州的农民工蒋某解答讨薪法律援助问题。市司法局研发推广“法润江海e服务”微信小程序,充分运用科技力量,着力解决异地申请不便、材料流转不快、办理手续繁琐等问题,实现企业群众快速获取法律咨询、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援助申请等全闭环服务。
为进一步发挥数字赋能优势,市司法局还将小程序使用纳入站点联络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培训学习内容,以“线上站点”补充“线下站点”,实现站点法律援助当日申请、当日流转、当日审查。
“顾问+”规范化
法律资源配置升级
“我承包的土地流转了,但是补偿款没拿到,我该怎么办?”通州区东社镇东平村种植户王某向该村法律顾问瞿水平求助。
2023年3月,王某承包土地130亩,后因资金问题经营困难,将土地流转给某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该家庭农场许诺王某土地上播种的农作物按照市场价进行青苗费补偿,然而该家庭农场未能按照约定支付补偿,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了解到双方争议焦点后,瞿水平积极主动担任调解员,向双方当事人析法明理,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王某如约拿到补偿。
近年来,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接地气”“有经验”优势,聚焦民生需求、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细化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清单,严格落实公益服务重点要求,联合开展法律宣讲、政策引导等活动,引导村居法律顾问紧密对接村居法律事务等,大力提升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目前,全市1928个村居均配备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
村居法律顾问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服务提质量。对此,南通进一步优化村居法律服务资源配置,一方面,抓队伍素质、勤练内功,明确村居法律顾问服务规范和工作标准,定期开展全面化、技能化、多领域业务培训;另一方面,抓监督指导、强化考评,对村居法律顾问出勤率、满意率进行全方位考评,重点考评为村居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意见、参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处等内容,对工作质效长期不达标的,实行流动管理、限期调整。
“需求+”精准化
服务方式丰富多元
“你现在受伤已经满6个月,可以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建议整理证据材料到法院起诉并申请伤残鉴定,鉴定报告出来后,根据现实情况变更诉讼请求。”江苏国范律师事务所律师俞陈琴在海门区人民医院开展“公益法律服务门诊”,为因交通事故受伤的毛某解答医疗类法律问题。
海门区司法局局长高志雄介绍,“公益法律服务门诊”由执业经历丰富的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服务,每周三、六上午通过现场解答问题方式,主要围绕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常见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等内容,为民众“把脉问诊”,开出“法律处方”。除法律咨询外,门诊公益律师还可根据民众需求,代写法律文书,调解矛盾纠纷等,免费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民众的法律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市司法局积极吸纳、有效凝聚一切法律服务力量,充分发挥“基础细胞”作用,在全市公园、商场、办公楼宇、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场所设置100多个公益法律服务早市、午市、夜市“集市点”,专业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公益法律服务人员在此为周边企业、商圈、商户、群众免费提供“更亲更近更暖心”的专业法律服务,努力打造普惠高效的“一刻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不断满足全社会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来源:新华日报 南通司法行政在线)女儿拒养离婚父亲,二审维持原判
太嚣张!骗子上门拿钱,小周还真给了
如东法院:司法服务“硬”举措 优化营商“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