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日徒步 | 在周末里绕行白云,在行走中活得认真

究径止语徒步 究径止语徒步 2022-04-07


大家好,【究径】又出发啦。


这个周末,我们一行22人,环绕白云山徒步24公里,耗时6.5小时,累计爬升410米,经过明珠湖、摩星岭、鸣春谷3个游览区。


这一路上,我们走过铺满枯黄落叶的林间小道,岩石和沙砾相间的无人幽径,宽广平正的水泥路面,还有令人腿抖的山路……在观景台上,我们静站远眺广州市区,看群山起伏,高楼林立,都消失在云烟之中。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一起走过海珠湿地的小伙伴容与,也参加了本次白云山徒步。这一程,她写下了一篇游记(以下为选录,有修改):


喜欢止语徒步原因有二,一是不需要和别人解释太多(你为什么走得快或者走得慢),不需要攀缘(和同行的人找话题),时刻和自己的身心在一起,又不失与外界的交流。二是有领队,有一帮同好的伙伴,让行走非常安心、踏实。



这次走完下来,感受还是挺多的。首先非常感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让我们有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这次参加止语徒步与上次作对比:上次大多数时间都在与脚痛作战;而这一次是遗忘了脚痛。


就像《桃花源记》里的渔人那样“忘路之远近”到底是什么让我“忘痛”呢?是行走在云山,一路上所遇见的美好。



白云山的山路都被浓密的绿色树木所覆盖,小草青葱,花朵艳丽,蝴蝶飞舞,鸟儿鸣唱,人们友好,笑脸相迎。
自然而然地涌出快乐和喜悦的感觉,心情非常地自由开放。欣赏自然的同时,我也在欣赏自己。


记得德国的哲学家康德说过:美是没有目的的愉悦。在这轻松、自然,没有目的和期待的行走中,一切皆美的所见,足以让我忘却脚痛。



一路穿行在阳光斑驳的树林间,我脑海里忽然记起三毛的诗《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我想做一棵树,站成永恒。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看似说的是树,何尝不是对生命的赞美。


在这过程中,我还发现“物可以印心”。当我看到大自然的美和它的千姿百态,都可以“印”到自己的心里去,让我觉得自己也是美的,也是值得欣赏和珍惜的。


我也好像逐渐明白,为何中国古代的文人不断地通过书法、绘画、古琴、诗歌等多种形式来讴歌“山水之美”



从晋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初李道昭父子创立的青绿山水画(现存敦煌莫高窟的石壁上),宋徽宗让王希孟画的让世人叹为观止的《千里江山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清代雍正时期首创的墨彩瓷器,岭南派的古琴曲《仙翁操》等,都是希望将历朝历代人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山水之美记录下来。



因为山水所具有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土地的力量,是大地母亲的力量,是让我们感到温暖、安全、踏实的力量,是让我们感受和领悟人生的力量,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力量,是让我们“降服心”的力量。


《金刚经》里佛祖告诉须菩提,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当我们止语行走在云山中,认真地感受自己的每一步,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一种静与定的力量,让心安住下来。



行程快结束了,我们走在上坑水库边青青的渚上,两旁是摇曳的白花鬼针草,偶尔还藏着一些含羞草,本想停下来好好把玩一番。但是因为要跟上队伍,只能匆匆地和它们告别。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止语,反而可以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拉近一些。映入眼帘的都是大家的笑脸,让我倍感温暖和亲切。


香香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快乐地和大家分享着她的小番茄;不停地追赶着电瓶车,希望掉下的水瓶子能找回主人;将白花鬼针草插在自己鬓角上。浑身散发着可爱、朝气和率真。



纪元是一位可爱的、风趣幽默的小伙子。是他拿着塑料袋,用手捡起游人随手扔掉,遗落在道路两旁的垃圾。我看到一个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觉得他的背影在发光,而这些光会散发出去,传递开来。


朝伟引路、宇灏押后,让我们这些走在后面的人不致彷徨。感谢这群朝气蓬勃、暖心、充满善念的年轻人。



虽说人生一切如梦幻,虚幻无实,就像今天如此难忘的止语徒步之旅,终也留不住。但正如人来世间一趟,是要找回完整的自己。
虽然不知何年何月可以和另外的自己相会。但能和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玩耍经历,也是非常可贵的。


既然来了这世上,就认真活,认真走好每一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