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考道法热点:禁手机、圈养、惩戒、劳动

中考政治 2023-02-12
热点推荐   

九上道法微课(全册)

2020-2021年初中道法资料汇总

七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精品提纲

八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精品提纲

2021年中考道法终极押题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原创】2021中考时政终极冲刺60题

【原创】2021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精华版

2021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精炼试题

2021中考道法答题公式+万能答题模板 




中考道法热点:禁手机、圈养、惩戒、劳动


1.家长认为禁止带手机可以有效解决沉迷手机、影响学业问题,学生则认为带手机入校是学生应有的权利,只要课堂上不玩,就不会影响学习。辨析这种观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利用手机可以搜索信息,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但是部分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容易沉迷于手机、影响学业。

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学生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加强对学生手机管理,可以防止学生不合理使用手机,沉迷手机游戏和娱乐,影响学业。学生有权利携带手机入校,但是应该服从学校对手机的管理和规定,遵守法律规定;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应该认真履行学习的义务。

为减少手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管理,也需要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更需要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合理使用手机,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的强制报告制度。为什么要增设强制报告制度?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增设强制报告制度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增设强制报告制度入法有利于规范国家机关、居委会、村委会等人员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需要营造全民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3.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政府保护、网络保护,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强化政府保护说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行政,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新增网络保护说明网络服务商应当依法经营,做到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未成年学生在享受各种保护的同时,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运用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加的“网络保护”专章是本次法律修订的最大创新。你怎样认识?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未成年人年龄小,明辨是非能力不强;当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网络不良信息、网络不良社交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未成年身心健康;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非常重视,新增加“网络保护”,有利于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网络空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5.请从“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的角度,对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提两点建议。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人;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利益。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6.为什么要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善法律制度,根据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适时做出修改,与时俱进。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需要给予特殊保护。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7.法治与未成年人的关系。

通过立法更加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明确相关法律责任,有利于厉行法治。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让未成年人安全、有尊严的生活。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并吸纳未成年人的意见,反映未成年人的意志和利益,符合良法要求,体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青少年要养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推动法治建设。

8.组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青少年正处在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是培养懂法、守法、护法、用法合格公民的需要。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提升学生预防违法犯罪的自觉性,自觉防范不良行为。提升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9.凌晨3点了,再玩一会儿,“作业不作,成绩越来越差,精神越来越不好”“父母?学习?身体?手机?我该怎么办?运用生命和亲情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手机的诱惑”设计一个结局,并谈谈理由。

结局1:与父母沟通,上交手机,认真学习,按时睡觉锻炼身体。理由:珍惜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增强生命的韧性;滋养精神,充盈生命。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积极与父母沟通。

结局2:学生与父母冷战,继续熬夜玩手机,学习下降,身体变差。理由:没有珍惜生命,没有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不能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没有积极与父母沟通。

10.“保证学生睡眠必然减少学习时间,赢得了健康,却输掉了成绩。”请你辨析。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给生命增加养料,为幸福生活奠基。教育部对初中学生睡眠时间进行规定不是忽视学生主业,而是保障学生睡眠,维护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的身体为个体学习和潜能发挥提供生理基础。牺牲睡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时间,但减少睡眠时间不一定能提高成绩,反而会影响注意力、影响身体健康。片面追求成绩,以牺牲休息时间为代价是错误的,可能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造成厌学、考试焦虑。同时违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生的健康事关个体发展、家庭幸福、民族未来。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睡眠时间,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按时睡眠休息,保持身心健康。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切实落实国家有关要求,保证孩子充足睡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1.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原因有哪些?

是贯彻落实好我国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遵循教育规律,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需要。是关注学生道德素质、身心健康、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12.中学生对考试分数和学习应持怎样的科学态度?

考试分数是对自己学习的阶段性检测,应理性认识考试分数,不要太在意分数,教育不仅仅只有分数。通过考试分数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端正学习态度,注重自身全面发展,让教育为人生幸福奠基。珍惜在校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好受 教育的义务,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13.为降低近视率提几点建议。

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是积极履行职责的表现,符合政府保护的要求,有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政府部门不仅要出台政策,还要加强监督管理,让政策落到实处。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细则,将教育部印发的行动工作方案落到实处,防止学生近视,降低近视率。降低近视率,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政策,需要学校执行政策,还需要儿童青少年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爱护自己的眼睛;积极参加锻炼,保护自己的眼睛;合理用眼,防止眼睛近视。

14.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此你有哪些看法?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其年龄小,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特殊保护。

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存在着低龄化、暴力化等特征。降低刑责年龄,有利于震慑青少年违法犯罪,避免误入歧途;有利于未成年人明辨是非,增强法律意识,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未成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降低刑责年龄与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并不冲突,且势在必行。

青少年要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不要有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不免沾染不良习气,预防违法犯罪。

15.违了法没关系,只要不犯罪,又不会被判刑。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尽管法律规定到了一定年龄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但并不意味年龄小实施违法行为没关系。任何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和犯罪虽然有严格的界限,但违法和犯罪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可能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6.只允许学生喝水和上厕所,课间学生该被“圈养”还是“散养”,谈谈你的看法。

课间、午休不许出教室,这是违背学校保护且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圈养”看似利于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实则会导致学生视力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更易近视;使学生不能劳逸结合,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间学生嬉戏打闹可能增加意外发生几率。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学会交往。课间“散养”可以让学生更加快乐,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结交朋友、锻炼身体。

为了使课间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不应限制学生的课间自由活动,同时应努力做好各种防护措施防止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过失要有一定容忍度,特别是对于在校园管理规范、校内设施安全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意外;学生自身也应该增加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17.教育惩戒将产生哪些社会影响?

教育惩戒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成长。回应社会对教育惩戒的现实诉求,发挥教育惩戒的育人功能。细化教育惩戒方式并划出红线,有利于摆正教育行为、把握惩戒尺度,合法有效应对青少年发展问题。有利于树立教育者的威信,解决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的历史问题。教育惩戒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到有错必纠、及时止损,形成自觉自律自主的良好品行。既是正常的教育活动,更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6.怎样用好教育惩戒这把“尺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提建议。 )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自主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拥有把控意识和社交空间,出现一些失范行为难以完全避免,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需要教育工作者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惩戒了之,要引导学生自律自主纠正自身错误。注意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尽量以口头批评教育为主,不能把惩戒教育的作用无限夸大。与表扬、鼓励等其他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结合起来。

18.如果你违反了学校纪律,受到老师的教育惩戒,你会怎么办?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帮助学生反省自己,改进不足。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19.你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有的合理惩戒权的方式有哪些?

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20.有人认为,教育惩戒是对学校和老师的单向保护,不利于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谈看法。

教育惩戒是学校、老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是一种教育方式,赋予中小学教师一定的惩戒权,是有必要的。《教育惩戒规则》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将教育惩戒纳入法制轨道,使教育惩戒有章可依,教师依法实施惩戒权,既可以矫正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又能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这不会改变在法律面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免除了部分教师实施惩戒的后顾之忧,避免惩戒权被滥用,维护了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是对教师和学校的双向保护。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就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21.怎样认识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惩戒?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特殊保护。

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惩戒,是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破解学校管理难题、促进教育发展。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勇于承担责任。

合理合法的教育惩戒有利于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维护学校教学管理秩序。耐心说服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但一味的口头教育缺乏惩戒可能起不到教育效果。对待学生的错误应当做到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教师要遵守惩戒规则,把握惩戒尺度,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或老师工作,教育子女纠正不良行为。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惩戒,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

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目的有哪些?(有哪些价值?)

(时代价值)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涵养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有利于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以强大精神动力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筑造全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教育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为铸魂育人提供重要支撑,有利于帮助学生立德修身,提升素养,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中汲取智慧,铸魂育人。

23.学校应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教师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考评体系,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探索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核。

24.为什么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

青少年代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少年勇敢肩负起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有利于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5.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关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青少年充满激情,富有梦想,是民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体质下降必将影响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人口质量,阻碍社会进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努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快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6.怎样理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强健的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更应通过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培养顽强的毅力和进取精神,养成自信乐观的个性品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人的精神成长。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竞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强健体魄,减少疾病,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丰富青少年培养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

27.学校应怎样加强体育教学?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结合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制定体育教育计划。学校要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每天安排指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专时专用。

28.劳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发挥劳动教育中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利于学生树立崇尚劳动的风尚,磨炼意志,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学生传承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增进社会责任担当,促进身心健康。

29.怎样践行正确的劳动观?

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劳动意识,主动承担家务;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诚实劳动,勤劳致富;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劳动实践,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奉献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观念。要培养艰苦奋斗、创新精神,发扬实干精神,担当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30.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有哪些意义?

走进不同职业,认识到每一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中国梦的实现,美好生活的创造,需要每个人在工作岗位发扬实干精神,不懈奋斗;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在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31.在家庭中培养哪种劳动技能?阐述理由和你的劳动计划。

做早餐的技能。理由:早上需要起早上学,自己掌握做早餐的技能。可以减轻父母的劳动负担,加强亲情交流,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计划:首先,观看父母做早餐的技能演示,听从父母的安全教育注意事项,其次,在父母的监督下独立常识完成,最后,自己独立完成早餐的制作。

32.搜集或撰写一句劳动箴言。

《孟子》:“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教育家陶行知: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勤劳创业、耕读传家久。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

33.为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提几点建议。

家庭:父母应鼓励孩子在衣食住行中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培养劳动习惯。

学校:应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科学设计劳动项目,激发学生劳动的需求和动力。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学校应注重规范化劳动教育,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要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

34.当前青少年中存在哪些轻视劳动的现象?(浪费现象)

花钱大手大脚,缺乏节约意识。随意乱扔馍饭,不爱惜粮食。不愿认真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愿干脏活、重活、累活。一切靠父母的劳动生存。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鄙视劳动、鄙视普通劳动者。

35.学校教育为什么坚持德育优先、立德树人?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主义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民族认同感及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2021年中考道法多考30分


扫码立即购买 

👇👇👇

 

 

2021年中考历史最新提分资料

2021年中考道法最新时政热点


中考历史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学语文英语课堂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学数学地理课堂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初中理化生课堂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因材初中课堂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因材高中课堂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学名校资料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考政治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资料分享


2021年中考:孩子政史太差,有救了!
2021年中考道法最后冲刺时政热点大汇总12021年中考道法最后冲刺时政热点大汇总22021中考道法最后冲刺20类知识点(复制)
2021年中考道法:“青少年怎么做”23类汇总
中考道德与法治最容易混淆的84个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中考历史原创押题:中华民族的觉醒
2021中考道法解题思路和答题模板(非常实用)
初中道法微课合辑(2.5)2021年中考道法复习提纲汇总初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

点击底部原文链接,可以购买 

2021年中考道法书奇制胜速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