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宋城定增方案
昨天早上,老唐推送了关于宋城演艺的年报浅印象,晚上宋城就出了个拟定增公告,导致14日股价大跌。很多朋友后台发信息和留言问老唐关于此事的看法。由于在外旅游,老唐还是从这些信息和留言才知道这件事儿。
晚上抽空看了公告,简单聊几句老唐的看法,也算对浅印象12的补充。
首先要明白的是,公司已经铺开的项目,必定需要资金投入才能落成并产生效益,这个是铁的事实。企业投资人(炒代码之外的那拨人),都应该明白这个事儿。
要钱,无外乎三条路:挣、借债、发股。挣,太慢。公司2016年净利润八九亿,若是按这个速度攒钱投资,现有项目没有十年搞不定(周期拖的越长,成本越高)。
借债本是对股东最有利的筹资方案。按照公司做的项目财务预算,内部收益率基本都是18%以上,债务融资可以最大化股东利益。然而,对于宋城来说,借债的难度比较大。
难度大在哪儿呢?公司净资产只有64亿,其中还有24亿是商誉(请回忆浅印象12的资产负债简表)。我国债务融资偏重于看抵押品,靠着仅仅30亿左右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妄图(want to)融资40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只剩下股权融资的选择了。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1.9亿股,募集不超过40.17亿,认购对象限于基金、券商、信托、财务公司、保险公司、QFII、其它机构或自然人,总计不超过5 名对象。
发行价格有两种方式待选:一种是按照发行前一天的日成交均价认购,优势是发行完毕就是流通股,想卖就可以卖;另一种是发行前一天或者发行前20天日均价打九折,优点是便宜10%,缺点是要锁定至少一年。
我估摸着最终会按照打九折锁一年成交。因为这些投入几十亿的机构(或个人),不大可能是为了短炒来的,不会追求马上就可以卖出。否则,做个计划,请几个操盘手,花上一半个月在市场里化整为零,悄悄地进军、开枪的不要,可能到手的价格更低些,且卖出时也可悄悄撤退,无需履行公告义务裸奔。
募集的资金,约40%建设澳洲项目,约47%投向上海桂林张家界项目,约8%投入现有演艺及公园科技提升,约5%投入女团项目。
除了女团项目看不懂以外,其他项目都是必投+该投的高回报率项目。按照公司九寨项目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53%+,丽江项目营收三年复合增长率73%+,三亚项目营收四年复合增长率107%+的历史记录看,有理由对上海、桂林、张家界报以高度乐观期待。
至于澳洲项目,因为是首次试水海外,相比国内景区复制,确定性稍差。但这方面,老唐还是选择相信在演艺事业上滚打了20年的管理团队。他们能领导宋城成为拥有30个剧院、6.5万个座位,超过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伦敦西区、美国百老汇的全部座位数的“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十强”,在演艺项目上的判断力一定是比老唐高一点点的(——八戒: 论智慧跟武功呢,我一直比他高一点点,可是现在多了个紫霞仙子,他恐怕比我高一点点了。沙僧: 这边有我嘛! 八戒: 就是因为多了你这个累赘他才会高我一点点!)
至于女团,虽然不懂,但投入也就2亿多资金,对公司整体资金运用不会有核心影响,暂时忽略。
因此,就本次非公开发行而言,我个人认为是偏利好一些。但以3月14日股价表现看,似乎市场非常看淡且表现的非常出乎意料,这不太正常。
之所以说不太正常,是因为根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有大量市场机构到公司调研。这么大的融资项目,公司绝不可能是前天晚上八点二十决定的。仅仅非公开发行对象的意向沟通,项目资金需求及先后顺序确定,发行数量及融资总额确定,相关法律及财务资料准备,就是一个很大动静的事儿。而且,机构调研不可能不询问“公司最近三年计划投资那么多项目,资金来源是怎么安排的?”这类问题。
自筹和借债的现实难题,行业内人士都不难理解,顶多也就是增发数量和价格会是保密因素而已。而本次方案,是按照21.14元(40.17/1.9)的拟发行价格考虑的,跟市价几乎没有什么落差,绝不至于“大吃一惊,跳水出逃”。So……(此处省略阴谋论表述234字)
另外,本次拟非公开发行,仅仅还是公司的计划,后面还有两道坎:股东大会批准,证监会批准。按照证监会的“距离上次融资18个月”的再融资规定,最快也要6月以后才允许出董事会决议(上次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收购六间房,资金到位日是2015年12月1日)。按照公司文件的模拟,是推测2017年11月能完成本次发行。
若真是11月完成发行,11月增加的1.9亿股本,相对于现有股本14.53亿而言,对于2017年的业绩摊薄小到几乎可以忽略。真正有影响的是2018全年,因为2018年股本已经扩大,但收到的钱还没有全部产生效益。
所以,就这次非公开发行而言,我同意独董意见:“投资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有利于扩大公司经营规模,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项目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以及公司的表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净资产规模得以增加,资本实力得以提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产后,将极大提升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继续保留《年报浅印象12》的看法,由于线上业务无法理解——话说今晚老唐又打着研究的旗号,公然在领导眼皮底下去六间房看美女了。然而没看出新意,还是俩字“懵圈”——依然只能仅按照对线下业务的估值做决策。
大致上我是这么准备的:若能跌到240亿市值,老唐就准备给这个上市以来,营收年复合增长超过25%、净利润复合增速超过30%的公司一次机会,入场5%仓位;若能继续下挫,220亿和200亿位置各追加5%仓位;200亿以下,每下跌20亿,增加10%仓位,直至达到个人单只个股持仓上限40%为止。如果永远跌不到240亿,那老唐就只好抱着1000股观察仓哭——为了你的飙涨,颓废痛苦,也为了拒绝下跌,抱着你哭——张学友,预备,唱!
Over,时间紧急,不多说了,赶紧上床侍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