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投资8
接着上篇继续说网大为和小马哥的历史性会面
这位27岁的小帅哥网大为,背后代表的南非MIH集团,虽然是南非最大的付费电视运营商,且在纳斯达克和阿姆斯特丹两地上市,但对于那时的中国资本市场,还是很少有人听说过的,所以,网大为并不是IDG招来的,是自己在中国各大城市网吧调研(毕竟姓网里死盯
那时的小马哥,还没什么江湖知名度,当然也不会有那些纳头便拜公明哥哥的故事
没有资料说小马哥当时有没有给网大为介绍盈利前景,但常理推测,应该会做的。毕竟盈利模式已经有了,日日有钱进账,剩下的不过是憧憬一下每个用户每年发多少条短信的事儿了,就算PPT比贾总差99个档次,也完全能吹个框架了。现在回想,那天的网里死盯先生,双眼一定刷刷的闪过无数道光芒
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马哥当时怎么跟网先生畅谈未来几年盈利预期的,但现在已知的是2001年3月,移动QQ单月发送短信已经达到3000多万条,腾讯月收入200多万;5月QQ注册用户数量达到1亿;2001年6月,腾讯单月盈亏平衡;2001全年,腾讯获得净利润1022万元,成为中国最早盈利的互联网公司;2002年,腾讯净利润1.41亿,2003年净利润3.22亿——俩人初次见面是2001年1月,最终敲定投资是2001年6月
对于一个用户数量高速增长,盈利模式已经初步建立,明显具备越多人用越有价值的网络效应护城河的互联网企业,双方达成的估值是6000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不到5亿。如果按照当年净利润考虑,市盈率约50倍,如果按照第二年净利润考虑,市盈率约3.5倍——是的,3.5倍,不是多打了小数点
我打赌,当时小马哥和网兄弟,都没有想到腾讯能增长那么快。如果真要是知道第二年就能赚1.4亿,马化腾无论如何都会至少喊个20亿人民币估值的。
如果网兄弟能想到三年后腾讯净利润会达到3.22亿人民币,我想,20亿以下的估值水平,网兄弟应该能愉快地接受。因为20亿人民币,也基本确保三年后按照15倍市盈率卖出还可赚一倍的严苛要求了。
不过,由于这次MIH集团主要是收购IDG和小超人的股权,并不是直接给腾讯注资,估计小马哥也不是很上心,心说我来争论半天估值高低,钱是你们拿,关我P事——哈哈,心理阴暗一盘
这简直是价值和成长的完美结合。具备高速成长确定性的企业,只喊出个无增长企业的报价,这种机会在任何市场都是罕见的,一个字买买买。
我相信,只要大致能预测到腾讯次年净利润不会低于5000万,且未来大概率还会增长,那么给个5亿估值,是任何夹头都敢做的、有理有据有逻辑的事儿
区别仅仅在于能力圈的不同,导致是否具备知识,能够确信腾讯次年会赚到5000万以上——次年实际利润是1.4亿。这个5000万和1.4亿的差别,大约就是大师口中的「模糊的正确」了。
此时的6000万美元估值,相比一年多以前的550万估值,不仅不是贵了11倍,实际上是便宜了数十甚至数百倍。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年前,当IDG和小超人进入的时候,是企业随时可能死,随时可能价值归零——当年做免费软件,一直坚持到裤衩当掉也不够
而此时,企业已经干掉了行业对手,成为细分龙头,并且开始盈利了。开始盈利意味着具备了造血功能,即便没有外来资金输血,企业照样能茁壮成长,无外乎是或许有速度的差异而已。
吓破胆的IDG和小超人和赚几千倍的MIH,就在这曙光刚刚出现在地平线的一刻,擦肩而过。一个得意于找到接盘侠,获利十倍退出
在股市投资中,经常见用当前股价和历史高低点对比,从而得出便宜或贵的思维模式,这是我们大家有意无意自带的一个心理误区。这个错误不干掉,一不小心可能会坑杀我们不少财富,或者让我们错过不少财富。
一家企业便宜还是贵,跟它过去曾经到过多少市值完全没有关系,只跟它当前及以后的盈利能力有关。就好比曾经卖过3000元的寻呼机,曾经卖过数万元的大哥大,曾经价值一套房的286电脑,他们今天就是腰斩腰斩腰斩再腰斩,还是贵,贵,贵,因为它们的价值近于零。
一只垃圾股,即便历史高点超过200元,也并不意味着100或者50元或者20元是便宜的
而,6000万美元的腾讯,由于已经度过最危险的生存危机以及找到了盈利模式,反而可能比550万的腾讯便宜。2013年6000亿的腾讯,也可能由于多了一个微信,比随时可能被移动互联网颠覆的3000亿腾讯,更便宜。
——习惯从当前市值和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去思考贵贱,就算不能接住成长股持续创新高的黄金雨,但躲过那些抄底死在山腰上的悲剧,也能算是投资道路上巨大成就了
如何对成长进行估值,一直是习惯捡便宜货的夹头们头痛的难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错的企业,我说的不错的意思,一般至少包括三个标准:①净资产收益率高,②净利润含金量足,③维护原有盈利能力所需资本少,且新增资本投入也可获得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但很痛苦的是,市场绝大多数时候不傻,这些好企业,经常处于估值和股价的“高位”
大约是在2014年初的一次聚会上,酒桌上的@刘马克 兄分享给我一句话「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是巴神说的。可惜老唐渣英文,没见过原出处,但这句话给我的震撼非常大。
震撼在何处呢?以前我的认识是“成长是价值的组成部分”,简单的说,就是我给公司估值的时候,会考虑企业的成长因素。在估值区间出来后,打折以寻求安全边际,得到自己可以支付的买入区间。
“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这句话,突然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确认未来会有成长,大师的经验是出价可以触及当下估值的上限
什么是当下估值的上限呢,老唐在今年4月上旬的文章《像老板那样投资》一文里写过:
30倍市盈率是我认为的合理估值上沿……为什么是30倍市盈率?因为30倍市盈率代表着3.3%的年收益率,而这个收益率是存银行就可以获得的。
存一个3.3%利率的存款在工商银行,本息基本确定100%的概率可以拿到。而投资一家企业的股权,无论我们研究多么彻底,我们都无法得出100%确定的收益率,甚至不能保证本金的100%偿还。这个不确定的风险,必须靠股权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水平(即更低的市盈率)来补偿。
因此,当市盈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时,我会认为一家企业进入合理估值区间上沿,没有额外的便宜占,不再适合重仓持有了。注意,是不再适合“重仓”持有,不是“不再适合持有”。为什么呢?
道理也不难,企业收益会“成长”,而银行存款几乎没有“成长”。所以,合理估值的上沿,并不代表高估,只适合把捡二级市场便宜的重仓位降低,而不是清仓卖出。
我们再看一个巴菲特嘚瑟了无数回的案例,号称是帮助他自己从猩猩跨越成为人的一次飞跃:喜诗糖果。
1972年1月3日,伯克希尔买下了喜诗糖果。当时卖方的报价是4000万美元,但公司帐上的闲置资金就有1000万美元,因此真实的报价应该是3000万美元。
当时查理和我还不是很了解一家市场特许事业的真正价值。在看到公司帐上只有700万美元的有形资产净值后,向对方表示2500万美元是我们可以付出的最高上限——我们当时也确实是这样想的。
幸运的是,卖方接受了我们的报价。
巴菲特事后想起这件事,很庆幸自己运气好:“我们是幸运的,整个交易没有因为我们愚蠢地坚持2500万美元的价格上限而告吹”
这说明,巴菲特清楚地意识到,4000万美元买下这个1972年营收3133万美元,净利润208万美元(1971年营收约2900万,净利润数据没找到,估计略小于200万),净资产约1700万美元,其中1000万是现金的喜诗糖果,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而巴菲特和芒格所坚持的3500万出价(2500万是扣除过喜诗糖果公司账上闲余资金后的价格)则是差点错过宝的愚蠢行为。幸好运气不错,额外捡了500万美元
现在去回看历史,这就是一个具备成长能力,只需很少资本再投入,利润含金量高,净资产收益率高(208/700≈30%,巴神买下后拿走闲余现金,不影响喜诗的获利能力)的企业。巴神认为,20倍市盈率买下这样的企业,是捡了大便宜,可以拿来嘚瑟一辈子
他也真嘚瑟了一辈子,每年致股东信,没少过吹喜诗糖果。
这句酒桌上的分享,奠定了老唐会去买海康腾讯这类企业的理论基础。后面聊到买入决策和思考的时候,还会翻出来说。今天就到此打住了。
惊堂木被某位读者偷了,摸不出来了
①腾讯发展过程中几次危机,以及在不知未来的前提下,夹头能做的合理应对是什么;
②老唐如何因与书房读者黄济强之间的一次互动开始学习腾讯,并根据什么做出买入决策;
③未来腾讯继续持有或卖出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
会写几篇,老唐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写,老唐也不知道。恳请各位别催,驾校除名,越催越慢
由于老唐不是打算写腾讯简史,所以,有很多企业史资料我会跳过去,建议有兴趣的朋友还是阅读吴晓波的《腾讯传》。不想花钱的,网易蜗牛读书上有免费的全本,只是限制每天只能看一小时。不想被约束,或者乐意花几十元看纸质以保护视力的,就买本纸书吧,不会后悔的——这免费广告,杠杠热心了
提醒:发送关键词“书”给唐书房,系统会自动回复老唐推荐过的精品图书链接,包括这本。但是,可是,但可是,不是在文章下面留言区写“书”,是在和唐书房聊天的界面发送信息“书”
听评书的茶钱,直接丢过来就是了,嘿嘿嘿,别那么客气!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