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

唐朝 唐书房
2024-09-20

昨天星期六,和十多年前居住的小区老邻居们团年,话题不知道怎么地聊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老唐一时兴起,口沫横飞地扯到了前两天刚看过的一份新股资料,一通鬼吹。事后觉得聊的东西好像还有点价值,记录分享给书房的朋友们。

 

新股是1月31日摇奖的养元饮品,发行价高达78.73元。陌生的名字、奇高的价格,驱动老唐随手翻了翻相关资料——很可惜,翻了也是白翻,人品值累积不够,大肥肉老唐没摇中

 

翻资料才发现,这家公司的名字虽然陌生,但说起他家产品「六个核桃」,估计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

 

老唐的习惯是新上市的股票,三四年内我基本不会关注,未满五年我不会投资(老唐有位线下好友,雪球@刘马克 更严格,上市满十年的公司才看)所以,这里不准备聊它是否有投资价值,而是由养元饮品的历史渊源,引发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伟大力量的感叹。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7年,原名河北元源保健饮品公司,是河北老白干集团下属的一家国有企业。从成立开始,这家企业就没有昌盛过,到2004年,企业已经濒临破产。2004年,老白干集团将公司作价309.49万元,整体转让给原管理层及员工共计58人,企业脱离国有身份,成为了一家私企。

 

企业还是那个企业,人还是那些人,也没引进什么海归海带海龙王,论说起来,没了国企身份,恐怕获取资金支持、政策支持还要困难一些了。但就是这班人,买下公司次年就搞出了明星产品六个核桃,硬是扛着原来濒临破产的公司,走到今天。

 

以IPO披露的经营数据看,2016年,养元饮品营业收入89亿元,净利润27.4亿元。27.4亿净利润水平,在整个A股的食品饮料行业里,可以排第七,仅次于茅台、五粮液、洋河、伊利、双汇、海天,已经超越老牌名酒企业泸州老窖(19.3亿)了。

 

而此时,原来老东家老白干旗下上市公司老白干酒(老白干集团的核心资产)2016年的营收才24.4亿,净利润仅1.1亿,营业收入总额还不及自己抛弃的养元饮品净利多。

 

再对比同行,同样主打植物蛋白饮料的老大哥承德露露,2016年营业收入也只有25.2亿,不及养元饮品的三成。净利润4.5亿,更是只有养元的16%左右。

 

要知道就在养元饮品前身濒临破产的时候,承德露露就已经是植物蛋白饮料的巨无霸了。2004年,养元还是一个价值0.03亿的包袱时,露露的营收已近10亿,净利润5000万,市值数十亿了。

 

当时的露露,一定是买下河北元源保健饮品公司的那58名员工心中神一样的存在。而今天,他们已经远远超越了心中曾经的神,开始挑战更高的梦想,这就是人的力量。这个案例的有趣之处在于,企业只是卖给了原来本就实际经营公司的管理层和职工,就带来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变量似乎只能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去找了

 

由此想到投资领域著名的船与船长谁更重要的问题。记得巴菲特好像表述过,首要是选行业选企业,要选那些白痴也能经营好的企业。但是,你看他投资的企业以及投资的理由,似乎船长(管理层)的重要性,一点儿也不会低于船(行业前景和企业竞争优势)。

 

有名的几个案例,比如著名的B夫人经营的家具商场。很明显这家企业的核心经营力就是来自人,来自这名个头矮矮的老太太。一个有力的例证就是,老太太把企业卖给巴菲特六七年以后,因为和孙子不和,一怒之下耍小孩脾气,在街对面开了一家竞争店。最终巴菲特不得不再次出钱收购了新店,然后学乖了,让97岁高龄的老太太签下禁止同业竞争协议,哈哈。这不是就证明收购主要冲着船长去的吗?

 

再比如巴菲特1986年收购的费切海默兄弟公司(海德曼家族经营的一家制服生产和销售企业),他在1988年致股东信里的原文写到:海德曼家族就像B太太的辛辛那提版。不管是家具制造业还是服装行业,它们都不是很有吸引力的产业,只有出色的管理者才能让股东获得良好回报。

 

再比如对赫尔兹伯格钻石商店的收购,巴神在1995年致股东信的原文说:杰弗里(杰弗里.考门特,赫尔兹伯格钻石商店的CEO)是我们喜欢的经理人。事实上,如果这项事业不是由杰弗里来管理,我们可能就不会买下它。

 

谈及对吉列的收购时,巴菲特写到:“无论怎样强调一个CEO对公司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在收购一家小型工具生产商艾斯卡公司的时候,巴菲特说“这项事业没有任何神奇之处,只有靠优秀的管理才能赋予其价值”。

 

还有,巴菲特对汤姆.墨菲的盛赞:汤姆墨菲不但是伟大的管理者,也是那种你会希望将自己女儿嫁给他的人。没有与汤姆.墨菲的相互敬重,很可能根本不会诞生对大都会广播公司的收购。


……如此等等,还有很多。

 

这些案例一一展示了,在投资当中人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我对巴菲特投资体系里的船与船长的重要性排序是这样理解的:首选船好+船长优秀的;其次,如果二者不能兼得,选择好船+普通船长;再次,如果船很普通,那么就一定要具备非常非常非常优秀的船长,才使得该企业具备投资吸引力;最后,其他船与船长组合,不用看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通常而言,要么由某种利益激励,要么是优秀者的一种习惯。养元饮品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来自前者,而巴菲特似乎更注重后者,他投的很多企业、称赞的很多CEO,绝大部分都已经超越了为金钱而努力的阶段,往往是一种优秀者的秉性。努力在他们身上是一种不需要外力的常态化的东西。

 

正巧,昨日在正和岛的公众号上读到过一篇很不错的鸡汤文,题目叫《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很值得读。我把链接放在文末的阅读原文上,有空读读吧,说不定就戳中你内心最软弱的地方。


我摘几段: 

努力常态化这点特质,在我认识的许多大牛身上都能看见。你看他们: 

大年初二的早晨,坐到桌前写方案;

年会狂欢结束后,回到办公室改合同;

高铁上、机场里,用手机写稿子,回邮件。

 

他们不会觉得以上这些有多了不起;他们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他们也不会把这些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在旁边写上“我也是挺拼的”。

 

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这些努力,是潜意识中的自发行为,是肌肉记忆的习惯动作。

 

在我的视角里,这些点点滴滴、无人关注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常态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

—————————————

常态化努力的对面,是间歇式努力。

 

你办了一张健身卡,决心重塑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1 月 1 日开始,12 月 31 日到期,中间只去过两次。

 

你买了英语六级的单词书,占了图书馆的座位,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最后脑子里,除了对 abandon 滚瓜烂熟,什么也没留下。

 

你朝九晚五地上班,你浑浑噩噩地过活。你觉得百无聊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你决定每天下班回家后,拿出两个小时充电和学习……回家的那一瞬间,着了魔一样,懒神附体:凌云壮志滚一边去,打开电视,端上平板,舒服窝在沙发里。

 

你的生活特别像那本六级单词书:书的前一小段被翻看了无数次,页角都皱了;但后边的内容,崭新如初,少有触及。

 

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又关乎成败的大事。这些细节, 折射出的是努力的属性。努力常态化是牛逼与否的分水岭,各自延伸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轨迹。

 

多数人只是在热血和堕落间徘徊:一段时间,猛冲猛打,自己感动哭了;一段时间,懒散放纵,行尸走肉一般。

 

我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都有过热血沸腾、立誓发狠的时候,都有过奋进狂飙、强力输出的经历。然而,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那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走走停停,断断续续。

 

我们有时候会想,“我都努力过了,为什么还是没得到好运气”。实际上,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关键。

 

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

-------------

努力无用也好,阶级固化也罢,多数时候,是不努力者的借口。一个人,连力气都没有用尽,还谈什么方法、理想和人生?

 

在我的公式里:成就 = 天赋 × 运气 × 努力。其中,只有努力是我们唯一能掌控的东西。

 

努力当然是有用的,扪心自问,你做 12 个小时是不是就比 8 个小时更有产出?如果不是,那你也太弱了,别折腾了,找个地方养老吧。

 

这里的努力,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月两月,甚至可能要一两年才能看出端倪。可惜大多数人在回报来临之前,选择了放弃。努力一两下就有回报?哪有这样的好事。生孩子都要十个月。


为什么摘这些鸡汤给大家呢?因为想起来偶尔会在后台收到某些朋友发来的消息:老唐,理解公司太难了,有没有便捷的方法?老唐,手把手不好消化,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入门书籍推荐?老唐,年报看不进去怎么办?老唐……

 

你没有去理解,当然难。你踏踏实实读上公司及竞争对手十年财报,不用任何人给你讲,你自然知道这公司是怎么赚钱的,公司的客户是谁,供应商是谁,相互之间的地位如何,管理层是老老实实地本分人还是投机取巧不靠谱,公司的市场份额是越来越大还是前途暗淡,行业内变化巨大三天两头转型还是形势稳定一招鲜吃遍天……这些东西,要看一份一份材料去读的,不是看几个财务指标,或者你找人随口一问,别人也随口给你一说,你就“理解”公司了。

 

至于《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正版纸质书20多万读者,加上电子书以及满天飞的盗版,估摸着得有超过30万读者了,绝大多数人都能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理解。你如果翻开书半小时,然后说不好懂。有没有想过,你还没有让自己“努力去懂”?再说了,书房菜单”号内搜——手财陪读”里面,逐页逐页回答了大约200个问题,全书一共才274页,几乎任何难点,都有前面的读者帮你提出过问题了,你去查询没有呢?

 

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我可以肯定的说,书房里的读者,有一位算一位,包括老唐在内,我们大家都没有走到拼天赋的阶段,只是你努力多一点,他努力少一点的差别而已。“努力一两下就想有回报?哪有这样的好事。生个孩子都要十个月”

 

优秀是一种习惯,努力常态化,你的主观能动性所驱动的伟大力量自然就会迸发出来,展现出让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伟大成果。如同六个核桃那58名员工,起初一定没敢想过会让老白干在屁股后面吃灰,一定没敢想过自己会一骑绝尘超越神一般的露露。

 

这一切,需要的是动力,动力没有人能给你,除了你自己。有动力,努力自会常态化,成为日常行为的习惯。没动力,只是偶然冲动性努力三天,发发朋友圈,感动感动自己,那么,只好准备另一条鸡汤: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却可以很轻松

 

怎么选?看看你的掌心,那里握着选择权。

周末愉快,哦耶

iphone赞赏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唐书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