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实盘周记20210828
注:本周六和周日都有事,实盘周记提前推送。
本周交易
无
目前持仓
目前持仓:腾讯39%,洋河25%,茅台17%,分众8%,古井贡B5%,陕西煤业5%,另有占比可忽略的观察仓海康威视和福寿园。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③仓位加总偶尔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附:上期数据
收 益
本周实盘净值大涨约7%。2021年年内收益从上周末的-14%,变成本周末的-8%(四舍五入)
注①: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按基金净值法和实际收益率孰低取值,均不含新股收益。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每年2%左右的分红,数据略有低估。
实盘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重要事项
本周重要事项包括:1.腾讯启动回购;2.分众发布半年报;3.本月阅读分享。
1.腾讯启动回购。
自腾讯中报披露次日开始,腾讯就启动了买买买程序,开始回购本公司股票。但总额并不大,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和表态吧。
8月19日至24日,合计买入67.26万股,耗资也就不到3亿港币。
有朋友说,回购在24日仅实现了2.26万股,就停止了。是因为港交所对企业回购股票的价格有规定,不允许超过最近五个交易日平均价格的5%。
而8月24日对应的“最近5个交易日平均价格×1.05”就是451.8港币,所以价格达到451.8港币之后,腾讯的回购就停止了。
我没怎么关心过回购规则。但看腾讯的操作,估计这些朋友分享的规则应该是没错的。
在我看来,腾讯此时此价的回购,意义不大。也就是向市场释放一种信号,表明企业物超所值而已。
总体来说,回购是哄抬短期股价,降低持有者的长期回报
因此,这是一件没啥关心价值的事儿,知道即可。
2.分众发布半年报。
分众的半年报业绩在4月份已经预告过。
4月22日发布的一季报里,预告半年报净利润范围为28.3~29.8亿之间。
本周披露的半年报,上半年归母净利29亿,落在28.3~29.8亿的中点。
虽然本期财报主要数据都在预料之中,但依然有让人惊喜的地方:中期分红、注销剩余库存股,以及期待中的三季报业绩预告。
这次中期分红,是分众回归A股以来第一次实施中期分红,挺意外的。
每股分红0.208元,分红总额30亿,大致是把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全部分给股东了。
这太值得点赞了,分众目前手头现金一大把(6月底货币资金55亿),而电梯媒体业务暂时没有大规模扩张的需求。
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时,大胆地将净利润分配给股东,是务实、靠谱、值得表扬的回馈思维
30亿现金,加上本期计划将以前均价6.29元回购的235680554股注销,相当于又将额外的约14.8亿现金分给了股东——按今日约7.41元的收盘价,也可以视为是额外分了约17亿出头的现金给股东们
这累计约45亿的回馈,是投资人持有优质企业过程中令人舒适的享受。
同时,半年报里预计三季报归母净利为43.8亿~45.3亿之间。同样以中值估算,大概就是44.5亿左右。
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全年业绩应该会落在我之前预计的55~60亿净利润的上沿,甚至不排除突破上限,达到63亿左右。
另外几处亮点还有:
①现金流愈发良性。
上半年实现营收73亿,当期收到现金81亿,应收账款从36亿下降到33亿,大致可以视为73×1.06+36-33=80.4亿≈81亿(6%指广告行业的增值税率)。
整个业务流程良性循环,回款状况良好。
②客户结构更加合理。
目前分众的客户大致是日用消费品、互联网及其他类三分天下,结构更加合理。
按照公司电话会上的披露,公司内部统计过,在分众投过1亿元以上广告费的企业,第二年的续签率约95%;投过5000万以上的企业,第二年续签率84%~85%。
客户的稳定性挺强的。现在的分众可预期性和确定性都在不断增加,周期属性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
其实背后的原因非常“常识”:我们回忆自己最近一个月内有印象的广告品牌,有几个来自手机,几个来自电梯,几个来自电视?
大部分朋友会发现,能记得起来的品牌,基本都来自电梯广告。这就是分众的确定性。
目前国内广告市场大约8000亿/年,其中约6000亿是效果广告(或者叫流量广告),2000亿是品牌广告(其中分众大约吃到150亿)。
但这两年效果广告成本不断提升(也就是流量越来越贵),越来越多客户逐步理解了效果广告和品牌广告解决的不是一个问题。
按照江南春的说法,效果广告解决的问题是“买它、买它、更低价买它”,而品牌广告解决的问题是“爱它、爱它、为什么爱它”,这两个问题无法互相替代。
如果企业没有品牌美誉度的提升,单纯依赖打折促销、渠道拉客,伴随着流量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的利润必然会不断被压缩。
所以企业真正需要的还是消费者的指名购买,不打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下的指名购买。
这需要品牌不断给消费者植入爱它、爱它、为什么爱它的心智。因此品效合一,互为配合才是合理的广告模式,二者不是有你没我的竞争方式。
按照公司管理层的设想,伴随着企业逐步发现流量广告和品牌广告具有相互依存的特征,最终广告市场应该是品效各半,五五开才合理。
所以分众未来的成长,一是伴随经济增长,广告行业本身的增长,比如从8000亿成长为1万亿或更多;
二是想办法从现有2000亿品牌广告的蛋糕上,切到更大的份额;
三是享受品牌广告需求相对于效果广告更快的增长,比如从占比25%成长为占比40%甚至50%。
③海外扩张初见成效。
目前分众在韩国和新加坡已实现盈利,印尼泰国也达到盈亏平衡。
韩国是分众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是2017年设立的子公司。目前韩国子公司拥有约7万块屏幕,主要集中在首尔等大城市内。
上半年韩国子公司盈利2046万(分众持股50.4%),公司预测今年年底的收入可以达到3亿元左右,明年可以达到4亿元左右(注意,是营业收入,不是盈利)。大致相当于我国一到两个大城市的规模吧。
新加坡是分众出海第二站,2018年分众和新加坡报业公司合作成立的。公司持小股(27%)但拥有59%投票权。
新加坡是一个600万人口的国家,大致相当于我国的一个二线城市吧。
公司的目标是在新加坡铺设3万块屏幕。目前已经拥有大约1.6万块屏幕,今年上半年盈利1529万。
之后接着去的印尼和泰国。目前印尼和泰国的疫情都还比较严重,公司铺设的屏幕还不多,基本都在两三千块左右,但依然吸引了很多当地客户的投放,上半年已经实现盈亏平衡。
上述国家的收入及利润金额都还很小,但它证明了分众模式在海外市场(至少是亚洲国家市场)没有水土不服,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这将推动分众加速布局其他亚洲国家市场。
目前公司正在加大对上述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的投资,并开始考察和研究印度和越南市场。
印度(13亿人)、印尼(2.7亿人)、越南(1亿人)、韩国(0.5亿人),分别属于全球排名第2、第4、第15和第27的人口大国。
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市场,再实现5亿主流人口的覆盖。这愿景,我看行
④数禾科技发展情况喜人。
分众持股35.88%的数禾科技公司,上半年创下历史最高营收和净利润,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发展良好,手头也宽松了,把欠分众的最后一笔借款3.165亿也归还了。
数禾科技的发展势头,可以直接看最近五年的半年报营收和净利数据(单位亿元)。
即使剔除受疫情影响的去年同期,直接用今年上半年对比2019年上半年数据,依然是营收接近翻倍,利润增长十几倍。
这笔投资,看来咱们董事长是要给咱们大赚一笔回来的
按全年12亿净利润畅想,如果20倍市盈率上市,那也是240亿市值,35.88%股权价值240×35.88%=86亿。
毕竟这笔投资,按照炒股人士的习惯说法,那是“成本为负”的
投了1亿,收回1.2亿,成本-0.2亿。而借给数禾的资金已经全部连本带利收回,这就算妥妥地“净赚”数禾科技35.88%的股份了。
如果美方不捣蛋,数禾顺利上市(目前正在推动境外上市)后,估计江南春也要收到“春春勇敢飞,ichun永相随”的背景音乐
以上谈的都是亮点。至于问题,本期报表里我还真没看出什么值得担心的问题。咱们有一说一,就不去鸡蛋里面挑骨头,为示公正强说愁啦
注意,还是要特别强调:我谈论的是企业经营情况,可不是预测什么利好利空,股价涨跌。
老唐从来没有能力预测股价涨跌,也从不依赖涨跌预测做决策。
请千万不要将上述对企业的分析,自动替换为“老唐看涨”,然后信心满满地质问老唐:那为什么中报之后股价连跌两天呢?
如果你问,我只能告诉你“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市场先生的出价只能利用,无法预测。股价涨跌没有为什么或者至少有一万个为什么。
没有任何部门规定过企业业绩好,股价就不可以下跌。别忘了市场有一阵子的流行语就是:这股有业绩,跌停,抬走
3.本月阅读。
本月读纸质书五本。
其中有两本值得推荐:
①《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第2版 作者 郭永清。
这本书是郭教授以自己在长期的财务教学工作中,使用的课堂讲义为基础整理概括的。
全书特色可以概括为名门正派、四平八稳、架构清晰、理念正统。既有财务入门、也有估值方法,还有实战举例。
特别是在三大表之间的联系方面,表述的比较清晰。既有助于读者迅速建立对三大表的整体印象,也有助于理解财报这门通用的商业语言,也能让读者建立基础正确的估值理念。
不过,全面即是该书的优点,也是该书的缺点。
毕竟一本428页的书,分为财务报表分析、股票估值和实战案例三大部分(其中财务报表分析部分240页,股票估值部分70页,实战案例部分118页),难免每一部分都不够深入——可以想象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和《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精简为一本书的模样。
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迅速建立对公司财报及股票估值的总体印象,是帮我们起个头,画好框架,然后你可以自己往里面填细节。
我个人印象,大学财务教授写的书,一般都比较偏这类特点。毕竟你没有必要给大学生讲太多太细的细节,而是着力给他们勾画一个正确的轮廓,让他们知道下一步向哪个方向去摸索就够了。
所以,这本书的地位和我之前推荐过的清华大学肖星教授的《肖星的财务思维课》类似,是可以放在我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之前阅读的书籍。战略框架比手财清晰,细节和经验不如手财。
不过,该书有一处知识错误,我已经通过华章的编辑朋友反馈给郭教授。郭教授说下次加印时会修改。
这处错误是关于应收款项融资的,在书的23页。
郭教授书中说“应收款项融资就是已经被用于融资的……”、“该项金额过高的企业,可能存在资金紧张的风险”——这种表述是不正确的。
应收款项融资,是企业“意图”在一个营业周期内用于融资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其中既包括已经背书、贴现但无法达到终止确认条件的部分,也包含并没有用于融资,只是企业“意图”通过贴现、转让或背书支付等手段去融资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
而且,实践中,大部分企业该项科目里,是以大中型银行开出的承兑汇票为主,很少有应收账款。
大中型银行开出的承兑汇票,其实基本可以视为现金看待的,所以该科目数据大小和企业资金是否紧张并不存在对应关系。
这种错误挺常见的,很多专业人士都犯过。
记得去年初,有过某位专业财务人士写文章发表在媒体上,说某知名龙头企业报表有大量“应收款项融资”,所以证明已经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当时,我在书房的某篇文章里,不点名地提过这个错误。
由于这个错误在专业人士中也是多发,所以去年10月我定稿《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的时候,特意在98页加了这么一段提醒。
虽然有一处错误,但其实你读过本文以后,就算是买到没有修正的版本也问题不大。遇到了,知道这个知识点就行。修正与否不妨碍想读的朋友们购买。
我读完只发现了这一处错误——仅针对我读的2021年4月第2版第3印次版本而言。
据说之前的两个印次,有不少表格数据错误,但在目前在售的第3印次及更新的印次里,已经纠正了。
作者从1945年切入,用大量笔墨记录了日本投降前后,国共美苏四方千丝万缕的政治和军事博弈。
总体立场客观,历史资料详实,而且有很多非常珍贵的碎片资料。
令人惊奇的是,书中对我党的用词和评价,尺度非常大。不知道是怎么能够在当下出版面世的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建议将这本书收入囊中。不过,阅读过程中,也需要提防作者无处不在的事后诸葛。
作者认为1945年发生的那些事,不仅彻底地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世界关系的走向。
他试图去假设当时如果不是什么什么,中国以及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是不是会变的远比现在更好。
这当然是徒劳的。历史无法假设,它本就是由大量必然和大量偶然混杂而后相互影响形成的。
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除了让我们哀叹那些今日我们还在努力追求的东西,曾经那么地唾手可得之外,其它意义不大。
别的太多内容,不太方便在这里写。总之一句话,推荐。
而且,额外加一句:这书的翻译水平不错,读起来顺畅舒适,很有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