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实盘周记20220430--免费版
本周交易
无
目前持仓
目前持仓:腾讯39%,茅台20%,洋河18%,分众7%,陕煤9%,古B7%,另有观察仓海康威视和福寿园不计。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期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③仓位加总偶尔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收 益
本周实盘净值上涨约8%。
2022年内收益从上周的-15%,变成本周的-8%(四舍五入)。
注①: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按基金净值法和实际收益率孰低取值,均不含新股收益。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每年2%左右的分红,年化收益数据略有低估。
实盘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强烈申明
本文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老唐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重要事项
经济形势糟糕,强刺激来临。 茅台一季报及业绩说明会关键数据点评 陕煤年报及一季报关键数据点评 分众年报及一季报关键数据点评 洋河年报及一季报关键数据点评 古井贡酒年报及一季报关键数据点评 本月阅读及好书推荐
仅对持股和交易感兴趣的朋友,读到这里可以退出了。后面是对上述事件的展开,无新内容
本周多家公司一起披露财报,全文近万字,好在每个小节都不长,我也懒得拆成两篇文章发,大家可以中途歇歇再读
1.经济形势糟糕,强刺激来临。
多年来,我反复分享过一个思考方式: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有形之手,永远是在刺激和打压之间晃悠。想预测它的行动,太难。但如果拉长视角看,刺激和打压其实可以相互对冲,最终的投资结果还是要企业本身给客户创造的价值。
前两周,监管层已经在利用多种方式向市场传达各类利好。然而,由于疫情导致的物流和人流堵塞,但凡睁眼说话的人都知道经济已受重创——正好,周五官方数据出来:4月制造业PMI指数47.4。
深奥的数据分析不聊,简单的说就是:PMI以50为荣枯分界线。低于50就是经济萎缩的标志,47.4属于相当惨!
周五,政治局召开会议,罕见地没有按照惯例在傍晚发布会议信息,而是选择在中午就发出来。必备的官面文章略过,直接看干货。
我的理解有以下八点——个人浅见,不一定对。且某些言论也不合适深入说,要靠体会博大精深的中文字面背后的含义,仅供参考吧!
①有关抗疫。在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方针下,提出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就是分众飙升的借口,谈分众时再聊。
②有关互联网平台企业。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大白话说就是“打击结束,改支持”。外媒用词更直白,只是不方便引用——这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含中概股)飙升的导火索。
③有关房地产。“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核心是各地可以“自己”出政策,“支持”购房需求,“优化”预售资金监管——这是房地产板块亢奋的药引子。
④再祭刺激经济老招数:加大基建力度。加大基建一般指增加对交通、能源、水利等设施的新建和改良投入——这是基建相关行业飙升的理由。
⑤行政金融两手抓,确保交通物流畅通——这是物流相关飙升的爆点。
⑥扩大开放,要出政策稳住外贸和外资。这是表态我们不会搞封闭。
⑦金融。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动作要快,力度要大,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努力实现可以理解为一种警告:不会因为疫情理由降低各地GDP增长要求,全国2022年预设5.5%增速目标必须要完成(外媒说领导用词是必须,不是努力实现)。
⑧有关股市。新股步伐要放慢,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原话是: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这大概是整体亢奋的原因。
大致就是如此。
我想,书房最大的贡献,或许就是让朋友们心中有个估值锚,知道外面那些一惊一乍只不过是画皮,是幻术,不需要为它们恐慌焦虑,不需要因为担心刺激和打压的不可预测性(我也没能力预测)而惊慌失措,从而避免了在心惊肉跳的追涨杀跌中损失财富、浪费生命。
今年所有的打压和刺激,老唐实盘全部满仓在场,没躲过任何一张A4纸。2022年至今沪深300指数下跌19%,老唐实盘净值下跌不到8%。中间的差额就是优质企业和优秀管理层的贡献。
本周多家持股企业发布财报,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董事会的汇报吧。
2.茅台一季报及业绩说明会关键数据点评
本周发布财报公司多,我尽最大可能只谈关键数据,细节以后有闲再说。
茅台这份一季报,核心就2个重要数字有关心价值:
①直销同比翻倍有余。去年一季度是47.8亿,今年一季度是108.9亿,同比+128%。批发是缩水的,去年一季度225亿,今年一季度214亿,增量全部投直销了。
②今年一季度没有再继续减少茅台酒经销商(去年四季度还干掉了7个茅台酒经销商,今年一季度一个都没有。减少的三个经销商全部是酱香系列酒经销商),或许代表着反腐工作收尾了。
其他还有两个小辅助点是:
③系列酒继续保持高增长,同比增幅30%;
④期末合同负债83亿,相比去年一季度末的53.4亿,依然保留着高预收水平。
4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套话下透露了一忧一喜。忧是茅台酒出厂价上调的事,依然没有任何口风;
喜的是开始暗示未来扩产可能,不再强调产能已经达到茅台镇生态容纳上限,丁董原话是“茅台有15.03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大体上已经用了8平方公里,还有7平方公里有待开发和建设”。
3.陕煤年报及一季报关键数据点评
陕煤年报和一季报业绩都是预告过的,没啥惊喜:2021年度营收1523亿,净利润211亿元,扣非净利205亿;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396亿,净利润57亿,扣非净利73亿。
唯一让人开心的就是分红了:每10股分派现金股利13.50元(含税),共计分掉131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的62%。
年报披露,现金分红占当年净利润比例62%,确实远高于去年52%的标准,但也没有超过老唐瞎拍的每股1.5元。不过,每股分1.35元可以凑合着高兴高兴了
陕煤的投资依然很简单,只看供需。
按照公司财报披露,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全年进口3.2亿吨,同比增长6.8%。2021年末,环渤海动力煤(5500 大卡)价格指数是737 元/吨,仍然较2020年末上升26%。
本周的煤炭行业又有两张A4纸,一是取消煤炭进口关税。原来的税率是3%~6%,现在全部降为0;
二是发改委、国资委和能源局敦促煤炭生产企业,严格按照不低于年度煤炭产量的80%签订中长期合同。
以上两点,简单理解就是:第一,供应吃紧,所以才取消进口关税,希望刺激煤炭进口。然而,现在是由于俄乌战争的因素,整个欧洲都在抢煤,国外煤价普遍比国内高。如何刺激进口?
第二,在当下煤价高企时落实中长期合同,或许会有短期让利(因为长协基准价低于市价),但从煤价不可预测的角度说,也是对煤炭企业盈利的保险和兜底。80%长协可以起到降低业绩波动的作用。
当前的煤价下,陕煤赚的盆满钵溢。即使煤价下跌一些,陕煤依然会赚的盆满钵溢。
由于国内现有产能利用率已经绷到极限,新批产能短期内难以产生供应,国内煤炭总体状态是供应偏紧,而进口也难以起量,因此价格很难大幅下跌。这就是我继续持有陕煤的基本逻辑。
更细的东西意义不大。反正无论我研究多细,煤价我是预测不出来的,陕煤的产量大体也就那么多,陕煤投资的股票会涨会跌我也看不出来
所以,不如快快乐乐地交给席勒市盈率,用“年度平均利润”的视角去看待企业价值,赚那些大块大块堆在墙角的利润,那些我们伸手就可以拿走的金块,足够了
4.分众年报及一季报关键数据点评
一季报再次显示分众是一家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
所以我坚持采用席勒市盈率法估值,给出的理想买点是低于830亿市值。没有再犯2018年的错误,以2021年60亿净利润为基数,以增长的眼光去看待未来并做出估值。
年报的净利润是去年十月预告过的,60.2~62亿之间,实际披露数据是60.6亿,每股分红0.13元。
这份年报当然是亮眼的,除了营收148亿创历史新高之外,应收情况也显示了公司明显的强势和优化。
2021年148亿营收,期末应收账款不到30亿,还原增值税考虑,相当于全年公司获得含税收入148×1.06=157亿,日均157/365=0.43亿,30亿应收账款相当于70天的收入。相比2020年的103天账期(121亿营收36亿应收),经营风险是大幅降低了。
分众的投资也搞的不错,以数禾科技为例,2016年1月投了1亿。2017年11月卖掉部分股权收回来1.2亿。后面借给数禾的借款2021年也都连本带利收回来。目前持有的35.88%股份,可以戏称是“净赚的”。
2021年数禾科技净资产近27亿,年度净利润7.66亿(这还是下半年环境不好的结果,上半年净利润已经是6.22亿了)。
目前数禾科技正在申请上市,按照25倍市盈率毛估,估值大约应该也有190亿吧,35.88%股权价值应该不低于60亿。
就这一笔成功投资的回报,就足够覆盖分众其他所有投资的支出,这就是早期风投的特色。
本次年报披露,公司计划分拆持股50.4%的韩国子公司(FMK)在韩国股市上市。FMK目前是盈利状态,2021年全年盈利5064万。
有朋友可能会把这个和分众拟在香港上市混淆。
这俩不是一回事,分拆子公司上市,和海康分拆萤石网络在科创板上市差不多,分众现有股东相当于FMK的原始股东。
上市募集资金后,分众会依然是第一大股东(虽然股权比例可能低于50%了),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在韩国扩张业务所需的韩元,同时提升FMK在韩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这对于分众来说,毫无疑问是好事。
而分众拟香港上市,相当于分众增发股票,只不过增发对象是境外资本。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分众整体向境外扩张的外汇,避免老是要使用内保外贷的手段——这其实是汇管制度逼迫出来的行为,分众并不缺钱。
以年报为例,股权和基金投资全部不算,仅持有银行存款和理财就有八十多亿。正因为不缺钱,所以分众的香港上市并不急迫,主要取决于海外扩张所需资金和分众的股价。
不过,海外市场真的挺需要早点去的,别人先行山寨了,再夺回来就难了。即便如此,就当下分众A股这个价格,我认为江南春不可能选择去香港上市,大不了继续使用内保外贷手段获取外汇就好。
目前是摩根史丹利承销、立信德豪事务所审计,公司只支付了300万审计费用,还在整理上市资料的阶段。
我个人认为分众A股股价在10元以下时,香港上市基本只是个“意图”——无论分拆韩国上市或者香港上市,目前只是授权管理层去操办,并不是确定要上。具体上不上,啥时候上,主要取决于股市情况。
分众一季报业绩不理想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注意,我不是装神说自己提前预料到分众一季报不理想
而是说:一季度结束后,我们看到全国从三月份多点爆发的疫情,就应该知道一季报肯定会受影响。
分众披露一月二月业务稳定,三月全国多点爆发疫情后,广告客户的发布能力和意愿受挫,导致三月业务萎缩。
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9.4亿,相比2021年一季度少了约6.5亿,大约是半个月的营收。实现净利润9.3亿,同比少了4.4亿。
这里体现的是分众经营特色中的“弹性”。即成本基本固定,某个基数以上少许营收变化,会带来利润的大幅增加或者减少。
同样道理,以四月份上海封城至今的情况,我们照样可以预计半年报也不理想。
那么,是不是预计不理想,就应该卖出离场呢?周五的市场走势,或许告诉了我们答案:投资的长期收益取决于公司经营情况,并不意味着短期内股价就会和报表数据挂钩。
周五分众涨停板,背后大概是“预期”抗疫政策要松动了。政治局除了一如既往的“动态清零”原则外,开始讲“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了。
同时,周五中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也说:“动态清零并不意味着全市核酸和全城封控。”
这种“预期”引发的市场股价短期大起大落,是短线炒家们眼中最具诱惑力的“肉”。
然而因为这种“预期”是无数市场参与者的偶然博弈结果,并不代表“但凡”有某种消息就一定涨或一定跌。
同样的信息,涨了可能被解释为“利好刺激、市场飙升”,跌了却也可以被解释为“利好出尽、引发抛售”。于是这些猜预期的朋友,就在猜中和猜不中之间反复,浪费财富、浪费生命。
昨天很偶然地我还看到一篇网络热帖,帖主在一年内将217万在股市赔成9万,产生轻生念头。帖子不知真假,但帖中惨况看的我一阵心脏紧缩。
这些预期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的短期股价波动,是投资过程里的吸血蚂蟥,投资人一旦追逐上去,命运基本就注定是持续的损失和痛苦了。
拿分众此时的预期来说,其实我们用十年平均利润去估值,2022年无论是60亿也好,30亿也罢,对企业估值的影响总共也就八十亿上下而已:(60-30)/10×25=75;(60-30)/10×30=90。根本不值得我们耗费资本和精力去跟踪。
只要我们知道人们一定还会坐电梯,企业一定还会投广告,分众一定还会给股东赚回利润,就足够做投资决策了。更何况,我们还用了组合和分散的法宝,提防了“一定”变成“不一定”。
至于消息,请相信自己脑袋上没有厅以上帽子,消息到你这儿已经没用。就算偶尔对一次,那也是饵料
5.洋河年报及一季报关键数据点评
洋河的年报和一季报,我之前都发过预期数据。
我给的预计是2021年全年80亿净利润,实际75亿。一季报扣非净利润44亿,实际是49亿。
年报少了5亿,一季报多了5亿,加在一起,完美吻合!哦耶!——哈哈,开玩笑的,没有这种加法,错了就是错了,年报的预计是偏离了
偏离的原因还是在投资上。
2021年洋河的主营业务增长其实相当令人惊喜了,不仅营收253.5亿,同比增长20%,创下历史新高,扣非净利润高达73.7亿,同比增长超过30%,增速创下近些年的增速纪录。
拖后腿的主要是投资和理财。2020年投资收益12亿,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7亿,两项合计24.7亿。2021年这两项分别为9亿和-7.2亿,合计约1.8亿,相比2020年的24.7亿,直接减少90%以上。
<注:投资收益可以简单理解为银行理财和低风险信托利息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可以简单理解为持有股票和基金的价格波动+高风险信托利息收入>
这里面一是中银证券的股价波动,2020年涨的多(+13.5亿),2021年跌的多(-6.9亿),导致公允价值变动差异巨大;2021年的民生信托股权和智利红酒公司股权,也推波助澜帮着亏了1.6亿
另外就是房地产信托。2021年信托大环境发生剧变,洋河的信托规模大幅萎缩,大量资金以银行存款和低风险理财模式存在,直接减少了收益。
同时,还因为部分信托(以恒大为代表)出现信用危机,产生了将近7000万到期无法支付的款项,公司为此计提了约3600万的损失。
同时还对年末所有未到期信托(年末计提后净值20.8亿)统一记录了2.14亿公允价值损失,这两项合计带来2.5亿投资损失。
但是,本期的洋河报表可以说是最近五年里最漂亮的一份,核心亮点是重拾增长的态势非常明显。
数据说话,直接看近五年的季度营收数据,单位亿元(四舍五入)。
四季度单季同比增长55%,超越历史高点2018年第四季度,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24%,创单季历史最高营收。
但实际上,真实情况比这个报表靓丽数据更好。
2021年第四季度,单季度经营现金流入净额高达98.4亿,年末合同负债(预收款)创纪录的达到158亿。
如果按照去年全年253亿营收计算,相当于是收了超过半年以上的货款在手(含返利):158/253=62%。
用常识也知道,经销商不可能提前半年多打货款(茅台要这么干还真有可能,其他白酒均无可能)。这数据只有一个解释,就是2021年推迟确认了部分已经实现的销售收入。
推迟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去年8月推出的员工股权激励标准是:2021年实现15%以上的营收增长,且2022年同样实现15%以上的营收增长。
2021年目前这情况已经实现20%的营收增长,超额完成。如果基数抬太高,会打击员工积极性,甚至可能因为2022年内不可控因素导致完不成激励要求,直接损害员工利益。
而且,即便是一季度创纪录地实现130亿营收后,账面合同负债依然高达98亿,是去年同期合同负债金额的160%,同样是历史新高。
这当然是产品和员工双重努力的结果。那为什么员工去年和今年这么努力呢?除了股权激励和体制改革之外,秘密藏在销售人员数量和薪酬待遇里。
公司2021年销售人员数量增加了不足8%,但销售费用里的员工薪酬,增幅高达65%。与之相比,管理费用里员工薪酬同比增幅仅11%(生产部门薪酬提升幅度介于这二者之间)。
这说明公司年报里的这段销售体系改革,不是空话,而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积极性
不给钱的激励都是空话。利润要大家一起拼出来,分配机制是根本动力。洋河的优秀成绩就是这分配体系改革的结果,是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在投资方面,洋河今年逐步回归保守。这其实也不算什么是好事,只能说是满足大部分股东的偏好吧。大部分股东还是更喜欢看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不太喜欢投资理财带来的波动。
其实在我看来,去年赚10亿,今年亏3亿,好过每年都赚3亿。但大部分人更喜欢后者,因为稳当不爆雷
因此,今年董事会给管理层的投资“非保本类理财产品”的上限,从去年的不高于净资产40%,锐降为不高于净资产的5%。
按照年报净资产425亿计算,这部分投资上限仅21亿,基本上就是卡着现有的20.8亿信托设置的。
同时保本类理财上限,从去年的净资产的30%,提升为今年的40%,这意味着2022年管理层可以动用约170亿资金买入保本类理财。
好处是这部分的收益以后更好提前估算了。坏处是洋河手头大把的现金(一季度末银行存款和理财加起来大约300亿),这么投真挺糟蹋的。
此时再来看老唐给2022年的预估:归母净利100亿(前面的截图上有)。不觉得难以达到了吧?
营收保底增长15%以上,净利润我们给估个20%。主营业务净利润就差不多是90亿了。
当下手持300亿存款和理财,年内有分红要用钱,但还有经营利润要来钱。总体产生个10亿出头的利息收入(税后按8亿算)。
手持几十亿的股票,2021年跌那么惨,2022年大概率回点儿血吧?其中重头戏是7894万股中银证券,2021年腰斩有余,年底总市值也就10.6亿,应该是涨比跌的概率大点吧?
所以,这么一扒拉,100亿的估算就出来了。简陋的估值法,就是这么不神秘,哦耶!完蛋了,天空飘来一排卫生球。哈哈哈
如果5月份以内社会就恢复正常(不是指病毒消失,而是指可以共存生活和工作),以目前的势头看,我估摸着洋河今年营收增长不会低于20%,全年破300亿是大概率事件(二季度是白酒的传统淡季,影响一两个月问题不大)。
2021年,小洋的净利润已经被老窖超过。说全国第三已然不硬气(只有营收是三,净利不是三),给小洋人儿鼓劲,希望咱2022年内重新夺回探花宝座吧
有关洋河的细节数据其实还有很多,篇幅关系以后再聊,今天打住。
6.古井贡酒年报及一季报关键数据点评
古井贡酒年报数据也是预告过的,3月10日预告的营收132.71亿,净利润22.91亿。扣非净利22.01亿。
年报实际数据:营收132.7亿,+28.93%,归母净利22.98亿,+23.9%,扣非净利21.86,亿,+23.3%。几乎无差异。
以前文章谈过的内容就不重复了,简单说几点要点。
①古井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43%,增速惊人。
2022年一季报在去年同期创纪录的41.3亿单季营收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单季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②第一季度合同负债(预收款)46.92亿,相比2021年末的18.25亿,完全可以说得上是暴增。
由于二季度属于白酒的传统淡季,这个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157%的合同负债增幅,令人咋舌
好在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款项融资(银行承兑汇票)的翻倍增幅上,勉强可以解释。
2022年一季度应收款项融资从年初的5.5亿飙升至30.9亿,显示古井是放松了营销政策,允许大量经销商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预付款,带来了合同负债的飙升。
合理推测,应该是古井为收购的安徽明光和茅台镇珍藏酒业铺货,预收款政策比古井及黄鹤楼的原渠道略宽松导致的。
③2021年1月10日,古井以2亿的代价拿到安徽明光的60%股权(2亿给原股东)。
2021年9月15日,以注资2.25亿的代价获得茅台镇珍藏酒业60%股权:2.25亿还在自己掌控的公司里,相当于对原珍藏酒业估值1.5亿(2.25/3.75=60%)。
古井是吃到收购的甜头了,继拿下武汉黄鹤楼,将品类扩张到清香之后,这又分别拿下老牌的安徽明光和茅台镇酒,成为一门四香:浓香、清香、绿豆香、酱香,比郎酒的一树三香还多一香。
这或许是梁董心目中,具有渠道掌控优势的酒企,一个不错的发展路线?
不过,这茅台镇酒可真热啊。珍藏酒业摆明就是茅台镇一个小作坊,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150万,存货账面价值2825万,按全部是基酒考虑,估计也不会超过1000吨。
账面净资产22524万,但同时账面有22472万是其他应收款——还不是货款,是其他应收款。这要是成坏账了(恐怕是大概率),基本就是花9000万(2.25×40%)买了张茅台镇入场证。
酱香热成这样,是我们阿茅的功劳。
④每股分红2.2元创历史纪录。
古井B股每股也分2.2元人民币,但按照分红实施方案披露时的港币汇率兑换为港币到账。按照今天的汇率0.84估算,大概就是每股2.6港币,股息率约2.5%。很满意。
⑤公司计划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53 亿元,同比增长 15.30%;实现利润总额 35.50 亿元,同比增长 11.94%。
以一季度数据看,这个目标定的很保守,完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古井经常搞这种精确到小数点的目标,让人感觉很奇怪。比如和黄鹤楼的收购对赌,四年里基本每年都是卡线完成(2020年不计。因湖北疫情双方同意放弃2020年约定目标)。
2021年黄鹤楼的承诺营收是17亿,实际完成17.07亿。净利润承诺数据是1.66亿,实际完成1.71亿。太精准了,我一直觉得有点奇怪。
但你要说造假吧,也不至于,净利润多几千万少几千万对古井报表没啥影响,没有造假理由。但这么年年精准,为啥呢?展示自己渠道调控能力强,还是梁董有轻度强迫症?
7.本月阅读
本月读书四本半,其中推荐一本:《小镇喧嚣》。
这本2007年面世的老书写的特别棒,阅读享受和收获远高于上个月读过的同类题材《中县干部》。
和《中县干部》一样,这本书也是扎根基层政府调研的素材。但这本书少了猎奇,多了真实和理解。
对于了解最基层政权(乡镇和村)的运作方式、其间大量看着不合理但深挖又发现不得不如此的困境,以及农民、企业和政府间的相互依存又随时博弈的存在方式,都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更有价值的还有两点:第一,作者尽最大可能控制了自己的点评欲望,尽量只是记录真实、记录细节,不附加道德判断。
第二,文笔非常好,阅读体验基本属于小说级别,很轻松,很勾人。不过,你要问我它和投资有啥关系,读过之后有啥好处,我还真答不出来。只能说是纯粹好奇心驱使下的阅读享受。
《上市风云》可看可不看,基本上是一些报道的合集,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些事情,但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泛泛一翻的书吧。
《亚马逊的编年史》网络口碑不错,但我看了快一半了,收获不大。看完再说吧。另外两本是买书凑单的快餐类书籍,没有什么阅读价值。
本周因故没有运动,也没有上秤。
跳过,哈哈
四月就这么嗖嗖地过完了。
祝朋友们五一大假好好休息,
好好放松!
咱们节后继续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