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上市公司的那些事,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价投二》
发现唐书房已有几年,因为当时对证券投资只是随便看看,没有实际投入,所以和很多朋友一样,与唐书房擦肩而过。
现在回想起来,甚是遗憾。
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不能外出,平常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聊起炒股,自己决定学习炒股。所以又回到唐书房。
2月份购买了老唐的四本书,简单看了一遍。疫情解禁后,因为收款的事,一忙就是大半年,直到11月才忙完。
前几年的事情告一段落,自己也就失业了。
2021年1月6日正式转入资金开始炒股。对于初入市的小白,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无知者无畏啊,以致于害怕买不到股票似的,在半个月之内就满仓。
没有思考,没有了解过企业,完全是道听途说凭感觉。
随后市场不断下跌,看着账户市值一天天减少,这时才又想起前期看过的老唐的书。于是再次静心阅读并把唐书房近几年的文章看了个遍。
对于投资,需要多年头破血流的实战和阅历经验,才能悟出赚钱之道。作为菜鸟,看几本书,阅读一些文章,只能似懂非懂,短期内是不能明白投资理念和逻辑的。
而老唐在2021年1月至2月开始减仓甚至清仓,说明当时市场已经处于高位。而我还不顾一切的冲进去满仓,后果大家都能想到了,亏损严重,心啊 痛-----痛-----痛------
能感觉痛,说明还没有麻木,还有得救。
近段时间朋友们的阅读心得,已经把老唐的投资理念、逻辑和估值方法等讲述分析得很透了。
只要是书房里的真唐粉,都能倒背如流滚瓜烂熟了。
我想借这个机会,把前几年我与上市公司做业务的一些亲身经历分享给朋友们,希望大家阅读后与老唐的投资理念、选股方法及对公司管理层的要求结合起来,对我们投资排雷有所帮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感受《价投二》。
我前期在一家小贷公司工作了几年,主要负责业务。很多公司贷款一般都会先找银行,因为银行的贷款利率低。
如果在银行不能贷款,一般都是资产存在瑕疵或已经没有资产可抵押,只能做股权质押或信用贷款等,这时就只能找小贷公司或民间借贷,但借款利率就要高很多。
所以我们做业务与银行相比,会更难,风险更大。既想做成业务又要控制好风险,这就需要考验业务风控的能力。
下面给朋友们分享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事件一:A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
A公司是新疆的一家上市公司,因为老板的一个其他在建项目需要资金,向我们申请借款。
2013年3月我们一行3人飞往乌鲁木齐。下午A公司办公室主任带我们参观了公司基地。
第二天老板带领几个高管与我们见面沟通,介绍了A公司和需要融资的在建项目的情况。
因为该项目属于招商引资项目,政府给了许多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也便宜,但政府要求,项目必须修建完成并投入运营,才能用土地抵押贷款。土地款已全款支付,正在进行修建,资金紧张需要融资。
晚上酒宴,老板专门带上几个四川籍的高管老乡陪我们喝酒聊天。第二天又安排其中一个高管带我们游览坎儿井、火焰山、交河故城等景点。
途中,高管更详细的介绍了A公司最近几年的情况,并向我们推荐买进A公司的股票,保证两年内赚钱。
我们当时对证券市场没有关注,一笑而过。
回来后,我们又去实地了解了需要融资的在建项目。大概有100多亩地,土地合同、立项通知书、设计方案及几大许可证都已办理齐全。
前期施工已经将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的基础已经做好,但当地村民认为该项目对周边有污染,一直举报无果,村民直接把工地堵了,已经停工几个月,当地政府正在与村民们协商。
根据A公司公开公告的资料和我们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的资料显示:A公司从上市到现在一直在不断的收购各种资产,进行多元化布局。其中大多数是关联交易,收购的资产有几笔溢价高达50倍左右,投资者对此质疑不断,认为有利益输送的嫌疑,但都是不了了之。
通过公司风控部分析,我们拒绝了该笔借款。
结果:A公司的股价(前复权,期间10转10)当天是6.4左右,最低在4月中旬下跌到5.8。然后一路上涨到2015年5月底34左右。
一是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市场给力,二是公司运作得当。据公告公示,高管们在2015年4月至5月期间进行了大量减持。
工商资料显示,2016年2月公司变更了法人,随后老板离开了公司。遗憾的是我们辜负了老乡的一片好意。
事件二:港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以下简称H公司)
H公司是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一家公司。由两个合伙人组成。
大老板是沿海人,长期居住香港,前几年成立了一个公司并成功在香港上市,后因某种原因退市了。
二老板是当地人,从事该行业上游业务二十多年,效益不错,于2009年成立了一家公司,购买几十亩土地修建厂房,安装了几条生产线,生意很好。
2011年又成立了一家公司,购买了上百亩土地,安装了十几条生产线,经营同样的业务。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2010年经朋友介绍两人认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大老板是资本运作高手,又有上市的实战案例,二老板在当地是名人,很有实力。两人相谈甚欢,达成合作,一份上市计划顺理成章的就此形成。
首先,2013年3月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中国XXXX有限公司”。在国内,一般公司前面都是以所在省或城市名开头,一家民营企业在国外注册并以中国开头,一看就高大上,让人联想到实力不俗。
其次,将二老板的两个公司全部资产打包装进H公司,并按行业要求对车间进行升级改造。走进车间,干净、整洁,分区明确,管理规范,给人们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然后,将办公楼撤除,重新修建一栋6层楼,装修气派,高大宏伟并且管理森严。我们进入时,除身份证登记并放在保安室外,保安会一路将我们送到办公室,或者全程陪同一起参观车间。
硬件设施准备完毕,接着需要准备财务等各个方面达到上市要求。
我们老总与二老板是朋友,我们如约在其办公室见面,二老板热情地接待我们,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公司的上市计划。
本次融资目的是要做两件事:一是成立销售公司,兼并或控股同行业的一些小公司,增加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二是与证券机构合作,进行上市前的辅导,商议承销事宜,为上市作准备。
为提高合作的成功率,二老板毫无保留地讲了很多,包括公司的每一步运作计划,我们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诚意。
在对方满足我们风控部提出的一些要求后,双方合作成功。对方收到资金后,在我们的监管下使用,确实也做到了专款专用。
H公司办事快马加鞭,效率高,执行力强。于2014年初顺利在香港上市。可喜可贺。
时间如流水,很快就过了一年,借款到期,H公司资金不到位无法归还。经双方商量,在增加保证措施后同意延期一年。
这期间,我们一直保持与对方亲密接触,从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方面了解情况。整个行业在下滑,公司订单不饱满,只有一半的生产线在开工,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公司股价表现也不如意,上市即破发,2014年年中拉升到发行价,年底跌回1港币以下。这时,几个有现金的高管开始增持,建议我们也买一些,仍然是信誓旦旦地保证两年内绝对赚钱。我们礼节性的说下来考虑考虑。随后半年股价拉升50%以上。
转眼间,借款又到期了。公司仍然没有资金归还,股价涨了起来,也过了限售期,双方经多次商议,决定用股票抵债。
双方律师商量细节起草抵偿协议。在签署抵债协议的同时,我们与对方指定的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签署了壹份投资服务协议,全权委托投资管理公司操作我们的港股账户,规定在几个月之内将H公司的股票全部卖出并按比例支付佣金,我们自己不能对账户进行操作。
2015年8月初,我们收到对方转入的股票。
投资管理公司按约定,每天卖出一定数量的股票,几个月后全部卖出,我们收回了第一笔款。按约定对方应该在一周内给我们转入第二批股票,但对方找各种理由搪塞,一直拖延到2016年4月。
多次协商未果,我们向法院提起诉讼,并采取查封冻结等措施。上市公司涉及诉讼需要公开披露,对公司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老板在找我们协商的同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一个月之内我们收回了全部借款,申请撤诉。该笔业务结束。
后来我们才知道,在2015年年底前后,也就是我们卖出股票的同时,公司很多股东也在卖出。
H公司市值小,在香港主板只是一只不起眼的小盘股,缺乏流动性,我们卖出的票都是公司自己接盘了。
其他股东卖出的票也是公司在接盘,第二批股票没有转给我们,也是当时资金量不够,无法接盘。
结果:大老板现在仍是公司主席,公司还在正常经营,只是高管换了一批又一批,公司几大股东除大老板外,都是几家国资背景公司。
我们接受第一批股票时,股价在1.7港币左右,我们卖出的均价大约2.6港币。股东减持时间在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中,价格在3.0港币左右。2016年3月二老板辞职离开公司。
2018年初公司股价达到顶峰约5港币,随后一直下跌,现在是0.1港币多点,成了仙股。我们没有听从高管建议,又浪费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事件三:新三板挂牌的一家公司(以下简称Z公司)
Z公司是贵州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老板是营销高手,九几年毕业分配到一家公司做销售,几年时间就赚了几千万的身家。
2003年与朋友合伙在贵州成立了Z公司,规模不大,70多亩地,三条生产线。开始几年生意不温不火,朋友感觉这个行业没有他的老本行赚钱,于是把股份转让给老板,自己专心做老本行去了。
公司实际控制人就是老板一个人了。随后几年整个行业火爆,老板在好的年份一年可以赚一千多万,最糟糕时也可以赚个六七佰万,那个时候老板是日进金斗,春风得意啊。
2010年,城市整体规划将老板公司所在的片区规划成了商住用地,政府找老板协商收储土地的事,让老板在一个新规划的工业园区优先选地并给了很多优惠政策。
老板与家人朋友们商量,趁此机会扩大规模,向上市发展。于是,老板咨询各方面的朋友:了解土地价格,修建成本,设备价格等,自己在心里巴拉巴拉一估算,收储可以得到多少资金,买地及报建等需要多少资金,修建预算多少,购买设备及安装需要多少资金,自己有多少,需要融资多少------等等,一份完美的计划出炉,预计修建半年,旧设备搬迁及新设备安装调试半年,争取一年内新厂正式开工。
老板雷厉风行,立马去工业园区看地。
这是个刚刚新规划的园区,道路还是乡村泥泞路,政府答应三年内修好(结果是2016才修好),老板是第一个选地的。整个园区看遍后,老板选了一块自己感觉最好的土地。
2010年底与政府签订合同购买两宗相邻的土地,一宗200多亩,一宗100多亩,准备分两期修建,一期先修建200多亩的。土地到手后,开始测绘、设计、造预算及办理各种手续。
预算造价出来后,老板大吃一惊,修建成本超出自己的估算一大截,经造价师一解释才仿然大悟,把地形条件给忽略了,土地与道路存在高度差,最高的差3米多,需要填埋和做护壁,这部分造价不便宜。
后来招标时,建筑公司报出的修建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因为道路条件太差,下雨就没法进大车,肯定会延长工期。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自己不专业造成的,老板只能认账。2011年中,各种手续齐全,老板请来当地政要一起剪彩动工。
2013年3月老板找我们融资。我们去现场实际了解情况,看到几栋厂房和办公楼的框架已经形成,但工地停工了。
建筑公司与老板发生分歧开始扯皮,老板一气之下准备炒掉建筑公司,但前期的帐没结清,建筑公司不离场并开始起诉。双方形成僵持,这一下就是几个月。老板没资金支付,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我们双方经过几轮商谈,采取一些风控措施后,决定支持老板。资金到位后,老板处理好诉讼,重新找了一家建筑公司,待撤场、进场、搭好架管等已经是2013年8月了。
后面进展还算顺利,2014年3月全部竣工,于是开始搬迁旧设备购买新设备,安装调试,装修办公楼等。7月剪彩开业。
公司建设原计划一年,实际用了三年时间。老板不紧错失了商机,而且负债累累,此时连买原材料的资金都没有了,只是用以前的库存材料进行生产,十几条生产线只有两条开工。但老板公关厉害,加上前几年有业绩,公司于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正式挂牌。
借款不能如期归还,我留在了老板的公司,经常与老板和财务保持沟通,这一留就是两年。期间经常有债权人来找老板,有的行为过激,堵公司大门,砸办公室,到公司和家里闹事。
大家开始起诉,进行各种资产的查封冻结。债权人之间也相互沟通,怎样认识的老板及借款经历等等。
其实老板从2012年开始就到处借款,刚开始找银行贷款,找亲朋好友借,后来找小贷、担保公司借,再后来实在没办法就开始找民间借款,老板就像疯了一样,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到处借钱,越到后面借款的利息越高,甚至月利率超过了银行贷款的年利率,每月都是要支付利息啊。2014年之前借款大部分投资在修建厂房,之后的借款主要就是支付前面借款的利息。
就如投资的复利一样,借款的利滚利更是威力无穷,几年下来,老板心力憔悴,不堪重负,仿佛老了十岁,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2015年我们收回两笔借款。一次是公司定增款到位,归还了一笔。另一次是通过技术性处理在银行贷款成功,归还了一笔。这次经历也不一般。
2015年2月,老板通过各种关系找银行贷款,双方商议出一个方案,用老板前期在另一家银行已经抵押贷款100万(贷款金额都是假设的)的一处资产,先归还贷款把产权证取出来,在增加公司部分股权作质押,可以在这个银行贷款330万。
老板没资金归还,于是又找我们想先借100万归还银行取出产权证,贷款后全部归还给我们。
整个过程是我全程陪同老板与银行谈的,所以我向公司汇报,为老板申请借款。老总们商议后,电话里丢下一句话:前期的都还没收回来,又要借,你要为这笔借款担保哈。这次收不回来款,过年就不要回来了。
我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帮老板归还了借款,我和财务人员一起准备好各种资料向银行申请借款,银行审贷会很快通过,但需要行长签字才能放款。
临近春节,行长天天开会忙不过来,我们连行长的面都见不到。老板急啊我更急。
2月13日开始,老板和董秘一起去银行守行长,终于在16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下午上班时见到了行长。老板一个劲的给行长说好话,恨不得都要跪下了,行长才签了字。
下午4点过放款成功,我们都才大大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立马启程,冬天雾大,晚上12点过才到泸州,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7点出发,上不了高速,下午5点才到家。
过程惊险,不过结果还好,总算可以安心过年了。
随后几年,老板天天都是在催债中度过,其间组织过几次债权人大会,没有资金怎么能谈好?好几次老板都差点被打,有的甚至想要绑架。
老板实在受不了,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请求帮助。
2020年7月,老板通知所有债权人开会,介绍说由于城市总体规划需要,政府准备收储公司土地,需要债权人把对公司的查封、冻结全部撤销才能办理,土地收储款不够还债,只能按比例归还借款,请债权人支持。
拖了这么多年,债权人再次看到希望,能收回部分借款减少损失,总比一分钱收不回来好,所以大家一致同意。
月底,在当地政府、法院的协调下,各债权人带上律师法官齐聚Z公司,当场签订和解书,各部门现场办理各种解除、撤销手续,下午6点前资金到账,该笔业务结束。
Z公司于2021年8月从新三板摘除,终止挂牌。现在已查询不到走势图。
结果:Z公司2013年就发行过一次企业债,两年到期后违约,无法兑付。2014年12月新三板挂牌,2015年定增过两次,一次2.5元,一次3.5元,都是投资管理公司接招。股价最高达到过7元以上。
通过天眼查显示,现在公司仍然存续,起诉不断。老板仍是公司法人,大股东,被列入失信人员,被执行人。
另外两个股东是以前的债权人,不知是还没有工商变更,还是想继续等待破产清算,心存幻想不甘心啊。
三个案例虽然都是大框架,但已经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容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因为是我的亲身经历,感悟深刻:
一、美化财报。
企业为了有业绩会想方设法增加营收和利润,但只要我们从公司招股说明书开始一直跟踪每年的财报,是可以看出美化财报的迹象的。
因为公司运营具有连续性,财报数据的美化,三五年还有可能隐瞒,越往后会越难,一个谎言需要无数谎言去掩盖,总有露出马脚的时候。
一旦发现有疑问,通过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判断,不能百分百说服自己,就直接排除,宁愿错过也不要做错,老唐说过“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二、利益输送。
有的公司不断兼并收购,美其名曰多元化发展。
遇到这种,公司又不是很强大,还通过各种方式收购资产和控股其它公司,特别是高溢价的收购,无论是关联或是无关联的交易,都应该引起警觉。
收购产生的商誉过大,就应该作为疑点,短期内无法判断,需要跟踪几年,从收购的资产是否产生利润,利润率有多少,才能判断出公司的意图。
有的确实是公司发展的需要,但更多的却是实际控制人的利益输送。
三、管理层的品格。
上市公司如果是民企,有些老板当初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高价减持,坑害投资者。
所以会讲各种不同的故事,甚至自己用资金操盘,拉高股价后就闪人。
国企相对少些,但也有为了政绩吹牛皮,做大市值的。所以管理层是不是真心想把公司做好,做强,是否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对我们选股非常重要。
老唐举过这方面的案例,这家上市公司本身也很优秀,但管理层放卫星,牛皮很快就被吹破了。老唐这么多年坚持原则,只是关注一直没有买进,知行合一。
四、远离杠杆。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刺激政策拉动经济,2010年至2014年间,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到处都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为了分得一杯羹,全国各地的投资公司像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到处都是。
银行贷款放松,老板们趁机扩大规模,想在上一个台阶。于是贷款买地建厂房搞开发,好像只要能贷到款买到地就稳赚一样,也证明你有本事,老板们想尽一切办法搞钱开发扩产。
刚开始找银行贷款,没抵押的资产了,就找小贷、担保、投资公司及民间个人借款,贷款是要每月付利息的,并且利率越炒越高。
2014年6月,四川最大的民营担保公司四川汇通担保公司爆发债务危机,拉开了债务暴雷的序幕。
10月,四川最大的投资公司四川财富联盟融资理财有限公司突然倒闭,将暴雷事件推向高潮。盖子一掀开,到处都是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随后出现倒闭破产潮,很多老板就此灰飞烟灭,就如Z公司一样。投资公司开始跑路,非法集资案件不断的浮出水面,投资人损失惨重。
这些都是杠杆惹的祸。从书房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老唐对杠杆有亲身经历,尝尽个中滋味,深知其害。所以一直奉劝大家远离杠杆,这是肺腑之言啊,大家一定要切记,不要当耳边风。
价值投资者必读巴芒,但很多写巴芒的书,作者或译者对证券投资的理解不同及中外文化差异,晦涩难懂。
从老唐的几本著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知阅读了多少有关巴芒的书籍和资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巴芒思想的精华,再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战,不断试错修正,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投资体系,并无私的奉献给大家,这就是《价投二》,这是所有价值投资者的福音。
《价投二》中的投资理念通俗易懂,价值估算简单明了,很实用。老唐严格按照自己的投资体系选择标的公司,分析过程公开,买卖点提前预设并严格执行。
八年多来公开实盘,每周公布数据,实战业绩,大家有目共睹,充分证明了这套投资体系行之有效,并可复制。
老唐的投资体系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捷径,书房很多朋友已经验证或正在验证。我自己到现在只能说理论上知道了这些投资理念,选股原则和估值方法,但对投资体系理解不深。
2021年8月开始一直常驻书房,每篇文章必看。老唐今年按预定计划多次建仓,而我没有跟上,错过了调仓换股的机会,更加说明自己对老唐的投资体系还没有悟透,心中没有价值锚,信心不足仍心存幻想。
即使抄了作业,又能怎样?不具备分析企业的能力,对持有的标的公司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真知”,仍然摆脱不了股价波动的影响,根本达不到“只瞅地”的境界,“中间呆坐”的过程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投资理论大家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克服不了侥幸心理,知行合一太难太难。为了早日度过心理难关,每当傻子狂躁,自己的情绪跟着做大幅的脉冲运动时,我就在心里默念“唐朝经”:
“股票代表的是公司部分所有权”
“持有股票就如自己有一块农地”
“股票的收益来源是公司每年的利润,就如每年农地的产出”
“公司经营就如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时间,季节到了自然就可以收割了”
“市场先生的报价只可无情的利用”
“你看中的是傻子的口袋,而不是傻子的脑袋”
“别瞅傻子,瞅地”
-----------------------
短期这是自己的安慰大法,长期就是将这些投资军规熟背于心,刻在脑海中,并在今后的实战中本能的反应出来。
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快速学习,获得真知,争取早日能够独立的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内发现“确实有那么一些生意,它们简直就是注定如此”的企业。
所以自己还得加倍努力,以老唐为榜样,向书房里投资厉害的朋友们学习,克服懒惰思想,日拱一卒。
彻底放弃幻想,皈依价投。
祝:书房的朋友们投资顺利!
简单·逆流
2022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