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学渣的读书笔记

唐书房 2022-09-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Hundreds of yuan Author 几百块

书房的魔力

而立之年,奔波无数,而这样静下心来写读后感,我是万万没想到的。这就是“唐书房”的魔力,让一个学渣也斗胆来此投资圣地凑个热闹。

说自己是学渣,一是因为在投资道路上修行不够,道行太浅。我真正接触股票也就1年多时间,最初和大部分初入股市的小白一样,完全不知道买的是什么,自己赚的是什么钱。

二是每每读到书房推送的读后感,都会惊叹作者们的博学多才,其中不乏许多高学历学霸,对比自己呆坐一天挤出一段字的餐饮服务人员,可不就是学渣一枚嘛~见贤思齐,见贤思齐(^^ゞ。

还有第三个原因,一年前朋友送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第四版),我至今还没“读完”,只能说自己看完了字,却没有完全读懂书中的内容,总感觉云里雾里。

我读得比较痛苦,内心是抗拒的。在我提笔记录自己的感悟时,《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像一本学霸的笔记,作为学渣,我想抄都无从下手。

但好在有唐师引路。

同样是一年前朋友推送的唐书房,我却是已经把所有的文章拜读完了。读书房的文章,兴趣盎然,像看电视剧一样停不下来,而陪读系列的中翻中更是打消了我之前的抗拒。

正如其名,书房远远不只有投资文章,是一个宝库。读书房里的游记,身临其境,悠闲之余可以慢慢享受笔尖上的旅途;每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也尽显人间百态,孜孜不倦的读书郎,传道解惑的百晓生,张口就来的键盘侠......好生热闹。

我想这种“魔力”与唐师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的清晰,错的明白,日拱一卒,不期而至”的精神息息相关。

每当各种疑点前后串联后慢慢揭开谜底,就像藏宝图一块块拼接显现真相,我会欣喜万分,手情不自禁拍向大腿,并心中大喊“精彩啊”——大腿留下了红红的印子,心里也打上了“价值投资”的烙印。

正道路漫漫,白云生处有人家,还在山脚上山的我可谓是来日方长;如今读完《价二》,依旧如获至宝,停车坐爱枫林晚,面向这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当下便也来个朝花朝拾。

SMART法则

市面上关于投资的书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唐师的《价一》《价二》给我打上了烙印呢?因为书中阐述的投资之道,我认为很SMART。

这里的“SMART”不是聪明的意思,而是企业目标管理方法中常用的SMART法则,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常因此获益。

SMART法则,如下图可以拆分为五个方面,可以让我们制定的目标更具体、可实施,而不空泛模糊,目的是为了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也使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更加规范和标准。

唐师在书中阐述的投资之道,我认为就十分符合SMART法则,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相关的、有时限的,帮助我们建立完整规范、坚实牢固、高效可行的价值投资体系。下面我一一展开。

Specific(具体的)

意思是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明确。

举个例子,假如我是个胖子,我定了一个目标“身体更健康”,这就是一个模糊的目标,我每天锻炼算完成目标了吗?我多吃蔬菜算完成目标了吗?显然不算;假如我的目标是“减肥”,这就是一个有具体事项、明确行为的目标。

投资也一样,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投资?为什么要做投资?投资什么?

什么是投资?沃伦.巴菲特:“投资是为了让未来更有能力消费,从而放弃今天的消费。”

唐师书中引用老巴的话,一语中的,投资就是意图在未来获得更多的购买力。

为什么要做投资?除了买卖股权,实体经营,工作是投资,学习也是一种投资,甚至养儿育女,都有投资的成分,生活中处处是投资,这是人生的一道必答题而绝非选择题。我深以为然。

而这道必答题,有人为了解决温饱,有人为了跑赢通胀,还有人为了财富增长光宗耀祖......无论何种目的,投资都是为了有的选。

书房留言常有人提到,老了有那么多钱有什么用?那真是太有用了,奋斗一生,不就是为了有的选吗~

投资什么?书中直言“股票是最好的资产”。

如果有人这么对你说,你肯定也会满脸疑惑,“最好”,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结论,何为最好?

我们首先来看看,有哪些可以投资的品种。巴菲特曾经将投资品分为3个大类:

①货币性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债券等。这是唐师“最讨厌的“持有状态(加引号是因为这是比较而言的结果,谁会讨厌钱多多呢~),因为它不生产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通胀下,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是确定会不断减少的。

②产生不了任何收益、期望能将其高价出售的资产:如黄金、收藏品等。这类资产同样不生产任何价值,它值多少钱,往往体现在流通时人们的出价——把全球的17万吨黄金从地底挖出来,提炼熔化重铸成一个边长21米的立方体,再挖个洞埋起来(指银行的地下金库),等着别人以更高的价格买走,除了作为象征财富的手段和慈善拍卖的载体,很难有更好的价值体现。

③能创造财富的资产:例如农地、出租的房产、公司股票等。这些资产的共性是其本身拥有生产力,能够创造价值——除了农地、房产、股票自己本身的价值,农地会产出农作物,房产会带来租金收入,股票所代表的公司会产生利润。

1986年巴菲特花了28万美元买下一块400英亩的农地,28后,农地年利润翻了3倍,农地价格是当初买价的5倍;股王贵州茅台从2001年上市至2022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3.28亿增长到524.6亿,是当初的160倍。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图来自《价值投资实战手册 第二辑》的P18-P21内容)

书中引用了明确的历史数据:西格尔教授的《股市长线法宝》统计了美国200多年的各项投资年化收益,股票以8.09%的年化跑赢国债、黄金,又以《投资收益百年史》的研究表明剔除美国这单一要素——所有主要国家,依旧是股票投资收益最高。

别小看这8.09%,和银行定期4%对比,经过200年,前者是1元变571.6万元,后者是1元变2550.7元,这就是复利的威力。

《价二》不仅利用前人这些优秀的研究结果,让我们知其然,还道出了其所以然——“股票是最好的资产”的底层逻辑: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全社会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国家名义GDP增速>国家实际GDP增速。

这就是唐师价值投资之道的Specific:最好的资产+复利的威力。

Measurable(可衡量的)

意思是我们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可衡量,依旧是上文的例子,我的目标是“减肥”,虽然明确,但这是一个无法衡量的目标;假如修改为“降体重”,这就是可衡量的,我可以用KG去衡量自己的达成情况。

价值投资亦是如此,当明确了“投资股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股票是否可衡量?用什么衡量?怎么衡量?

股票是否可衡量?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于股票本质的思考——是否可衡量,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股票的属性。

唐师用航海时代“船”的故事生动揭露了股票的两层属性:一是股票的股权凭证属性,代表的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它的价值在于“船”出海返回后带回的收益;

二是股票的交易票据属性,其价格由短期的供求关系决定,而这种供求关系,往往又由市场参与者对它的预期决定,正所谓“我预判你的预判”,“我又预判你预判我的预判”,“我又预判你预判我预判你的预判”......

所以,两者比较而言,股权的价值是相对可衡量的,对公司越了解,越接近于事实;

而票据的价格时刻波动,取决于他人的出价,是无法衡量的,因为假如有人可以,那么马上他就可以通过预测,高抛低吸,成为世界首富。事实证明,目前这样的天才还没有出生。

票据的价格无法衡量,不可预测,却可以利用。

假如我们以可衡量的股权属性持有股票,同时交易时利用不可衡量的票据属性,那么我们的处境瞬间就到了优势一方,这场游戏就相对变简单了许多。

现在“面对股市波动”,你又是何感想呢?

既然股权价值可衡量,那用什么衡量?答案是自由现金流。

怎么衡量?巴菲特曾提起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也就是DCF估值法:任何股票、债券或企业的价值,都取决于将资产剩余年限自由现金流以一个适当的利率加以折现后所得到的数值。

道理我是听懂了,但学渣实践起来就是满脸问号,“剩余年限”在哪里,“自由现金流”在哪里,“一个适当的利率”又在哪里?

好在唐师细致地提到了两段式和三段式两种简化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估值模型。

比如两段式,第一段准确预计出三年或五年的自由现金流数值,第二段根据“价值=自由现金流/(折现率-永续增长率)”的公式大致估算,然后两段相加,得出企业内在价值。

但此类模型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折现率、永续增长率并不是固定的,是有范围的,也就是哈姆雷特随机在范围内算1000次,不说有1000种,少说也有几十上百种结果出现,这就像“精确的错误”。

学渣听完又是一头雾水,那咋整?谁说只有学霸会秃顶,学渣悟性低,薅起头发更加频繁......

好在唐师无微不至:“少年,我看你年纪轻轻,发量稀疏,我这里有本增发秘籍,有缘就送你了吧”,随即掏出一本“太祖长拳”秘籍,就那么三下五除二,比飘柔管用!

所谓现金流折现法,只是一种思考方式。唐师将老巴的武学概要融会贯通,演化出自己的一招一式,这套“太祖长拳”无奇技妙招,却是普通人日拱一卒也能凭此行走江湖的保命技:

第一式“估值大法”: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1÷无风险收益率),高杠杆企业打7折。

学渣问题1:哪三大前提?利润为真;利润可持续;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

学渣问题2:为什么设置三大前提?只有符合三大前提的公司,未来收益的确定性较高,才能用金流折现的方式去衡量价值。至于不符合的,学霸也难衡量。

学渣问题3:怎么判断是否符合三大前提?学习阅读思考学习阅读思考学习阅读思考......如果还是判断不了,不懂不做,尽量选简单的。

学渣问题4:为什么是三年?股市常常3-5年一个周期,时间太短了可能无法出现买点,时间太长了加大估算利润的难度。

学渣问题5:什么是第三年预计的自由现金流?符合了三大前提,自由现金流就可以用企业的净利润替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估算出第三年企业的预计净利润。

学渣问题6:怎么预计第三年的净利润?根据当年的经营情况,能准确估算出第一年的净利润;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估算未来3年的增长率,至于怎么估算增长率,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阅读思考学习阅读思考学习阅读思考......如果还是判断不了,不懂不做,尽量选简单的。

学渣问题7:什么是无风险收益率?一般可以用短期国债利率代替,这也是一个范围,比如利率是3%~4%,那么1÷无风险收益率 就是25~30,这25~30(倍),就是企业的合理市盈率。

第二式“两点设置”

理想买点: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

理想卖点: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市盈率,取其较低值为卖点。

学渣问题1:为什么是50%?为了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即使3年后回不到合理估值,达不到每年26%的年化(50%*126%*126%*126%=100%),也能收获不错的回报。

学渣问题2:为什么是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市盈率?有钱不捡,不是疯就是傻......当然除了到达“卖点”卖出(此时高估),还有两种卖出的情况:一是基本面恶化,二是出现了更具性价比的投资对象。

第三式“呆坐不动”

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不动,完毕。

学渣再次提问:买点和卖点永远到不了怎么办?首先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原因有两个底层支撑:一是在“All Money is Equal”的情况下“金钱永不眠”,资本一刻不停地在搜寻更高收益率的资产;二是股市是人类情绪的放大器,人类的贪婪和恐惧永远存在。

但很少出现并不意味着不出现,“永远到不了”,由于这个时间够长,第一要务就是检查买点/卖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自己对企业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入?如果排除这一情况,就只剩一种结果:你所拥有的股票市值就如下图中间的粗实线一样稳步上升,可喜可贺。

这就是股票投资的Measurable,正如唐师所言“心中有了估值锚,红也逍遥,绿也逍遥”。

学渣这才恍然大悟,回想起老巴的学霸笔记“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当时我的理解是买股票要“反向操作、逆向思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此时此刻,错,全错,大错特错!

股价跌了、别人恐惧又如何?股票涨了、别人贪婪又如何?涨跌和情绪都不是我做出决策的依据,心中若有估值锚,买点买入,卖点卖出,如此而已。

Attainable(可达成的)

意思是确保目标的可行性,目标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合适。接着上文的例子,假如我的目标是“降低体重2斤”,目标太低,毫无动力;目标若是“降低体重40斤”,过于沉重,信心受打击;假如目标是“降低体重20斤”,我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努力下有希望。

在知道投资股票是明确的、可衡量的之后,接下来思考就是这件事于我来说是否是可达成的。

这里的“可达成”我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投资股票”这件事情,我是否有资格去做?二是如果可以做,年化目标多少是可达成的?

关于第一个层面,或许对于书房中大部分朋友,都不是问题,但作为学渣的我还是多虑一二。

先审视了自身情况,生活工作在沿海四线小城,车房已备,家里领导体制内,自己在公司上班,孩子读幼儿园,工作产生的现金流在覆盖家庭所有支出下还会有部分结余,毕业到目前小有积蓄。

从经营层面把家庭看作企业的话,家庭现状符合利润为真、利润可持续、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

此种情况下,加上时间和精力允许,是可以把部分类现金资产做更好的打算的。

本人亲测:打算归打算,领导说了算。愚以为,家庭最好的投资状态,莫过于内心笃定、领导支持、家人理解!

第二个层面,年化目标多少是可达成的?幸运的是,达成某个年化目标,不是考试,也不是竞争,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资产以更高的收益状态存在即可。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投资宽基指数基金,沪深300指数基金的长期年化就在10%左右,这是个“门外汉只需少许的努力和能力,便可以取得令人敬佩的结果”的投资品种,我等学渣长期坚持,也可以实现10%的年化目标。

而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资学霸们,是20%+的长期年化,观察他们都是高仓位持有几只股票。挑出并持有这“几只股票”,并不容易。

那我该怎么选?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1. 我是学霸吗?

2. 我能付出“付出无比的智慧与无数的精力”吗?

对于问题1,很明显,我不是学霸,不怎么鼓的钱包时刻提醒着我,至少现在不是。

集中持股的前提是对所代表的企业有深刻的认知,学渣很容易犯一个错误:我以为我懂了,但事实没有彻底懂,只是略知一二。

除了企业理解的深度,还有认识企业的广度上,学渣也是无法比拟的。

所以在唐师足够安全的估值大法上,目前的我必须因为学霸和学渣的能力圈差异,给自己的认知差预留一个足够的安全边际。

那么我的长期年化目标设在20%以下。

对于问题2,我也做不到“付出无比的智慧与无数的精力”,即使精力无限,学渣的智慧和效率也是有限的。

看到唐师对财报各细节娓娓道来,我日拱一卒也难以到其境界。但付出一定的智慧和精力,是可以也必须去做的,价值连城的“太祖长拳”都摸到了,岂有不练之理?

那么我的长期年化目标设在10%以上。

如此一来,我目前的决策就是同时配置指数基金和个股。

配置指数基金,直接选宽基,不会根据PE来低买高卖,就是傻傻地定投,完全是机械式的。

这是放弃可能更高的收益率(只是大概率,更低也是完全可能的),来对冲学渣的无知的一种做法。随着我“智慧”“精力”的不断投入,摸爬滚打得更多,指数基金的仓位会是下降趋势,逐步转为个股仓位。

那么就拍脑瓜下个flag,长期年化目标15%。唐师引用老巴的“七尺跨栏”,形象比喻了这种“跳一跳就能够着”的目标,这套法则下的我,说不上跳着踢踏舞,但目前至少是可达成的快乐投资。

Relevant(有关联性的)

意思是目标一定要和完成目标的人相关联,或者和其他的目标相关联,否则意义不大。

依旧是我的目标“降低体重20斤”,假设我的医生近期告知我脂肪肝严重,那么为了身体健康,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目标;但假如我身体指标健康,家庭幸福,设定目标“降低体重20斤”,却意义不大。

唐师和盘托出,《价一》《价二》中紧扣前两篇理论,在第三篇中还原自己的多年实战,面对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从初识企业、深入剖析、决策买卖的全过程。大家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企业分析能力绝非一日之功。

在书房同样如此,不仅口述了“太祖长拳”的一招一式,还亲自实战,并用实盘记录分享,无偿和世人一起验证“别瞅傻子,瞅地”的“后果”。

那怎么“瞅地”?首先得找块“地”。

唐师在书中提供了两种思路:自上而下,有条件的先选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再选其中发展空间大的行业,然后找其中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自下而上,又有两类,一是侧重寻找严重低估的企业,二是侧重寻找优秀企业。

自上而下的思路,看着像专家做的事情,超出学渣的能力范围,我躲躲躲。

侧重寻找严重低估的企业,需要投资者足够的分散,并且不断地寻找,以及超乎常人的原则坚守。于学渣而言,无论是标的的广度,资金的需求度,还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都是巨大挑战。我躲躲躲。

当然没有一条路是没有挑战的,唐师选择了“陪伴优秀企业成长”。

侧重寻找优秀企业,会先从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大致筛选,然后通过财报等一切(不知如何看财报,可以看唐师捏碎了揉碎了喂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白皮)),不断去学习阅读思考,去弄明白以下两个问题:

1.企业的超额利润是通过什么特殊资源带来的?(特殊是指不计算在财报中的)比如优秀的管理层、规模门槛、准入门槛、网络效应等。

2.这种特殊资源,是否能持续保持甚至越来越强大?

如果不能明确这两个问题,说明没有看懂。如果能明确,并且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为“是”,那我们就找到了一块好“地”。

找到好“地”并不意味着收成一定好, 但至少不那么坏。“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但也一样会遇到一些好得异常的年份”,能在“糟糕的年份”买下一块好“地”,那么收成只剩下好或者更好。

这会儿我们再去看看唐师“瞅地”的“后果”,如今是好还是更好?从2014年开始,截止2022.8.13号,年化为2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找寻真理,就得行动。

而比真理更可贵的是,对的清楚,错的明白。“别瞅傻子,瞅地”,这样简单的道理,却也是撞得鼻青脸肿后,蓦然回首才醒悟——简单但并不容易。

唐师常常直言自己“不懂”,还经常“做错”,谦虚背后是“不懂不做”“错的明白”的大彻大悟:只做正确的事。

正如段永平所言“人们关注我们往往是因为我们做了的那些事情,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程度上还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这才是投资——用比较的角度去看待“亏损”,长期而言任何决定都是“有关联的”,都需要考虑机会成本,选择什么和放弃什么,殊途同归。

Timeboxed(有时限的)

意思是制定的目标要设置一个时间限制,我的目标“降低体重20斤”,假如没有时间限制就没有办法考核,我可以是20年去完成,那毫无意义;假若是“10个月降低体重20斤”,这就是一个SMART的目标。

价值投资的时限性在于时刻提醒我们保持专注,投资这个行为是没有时限的,但行为的检验是有时限的。

在阐述价值投资的过程中,我们引用各种数据、历史案例来总结投资成果,时常会提到“长期”这个词,就好“比日久见人心”中的这个“久”字,是验证结果的条件。

但很明显,无论是“长期”还是“久”,都不等于永远,这就意味着他们都是有时限的。

那“长期”是多久?

巴菲特曾直言“我认为业绩衡量时间的最佳时间段是五年,但退一步说,三年绝对是评判投资业绩的最短周期。

也许在某一年,我们的业绩会大幅低于道琼斯指数,这不重要。

但如果在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我们的表现都不如指数,那我们(包括你们和我)都应该考虑是不是把钱投到别处去。当然, 如果这三年恰逢火爆大牛市,可以例外。”

唐师中翻中:”长期二字不应该是价值投资者的遮羞布。以三年为期限来看,如果自己的投资组合跑不赢指数,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是反复推敲自己的投资理念、股票组合选择以及企业研究水平是不是有问题,而不是拿市场先生的癫狂来背锅。”

所以价值投资和“死扛”毫无关系,如果有,那么就得询问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如何面对股价波动”,是否真正理解“如何估算内在价值”。

于我而言目前投资时间才一年多,认真工作,生活依旧,静待花开。

小结

这就是我读完《价二》的感受,很smart,这事能做!心有所向,扬帆起航,开“干”。

最近身边同龄人常常抱怨目前的生活工作状态,后悔当初“没有怎么做”,“早知道就该.......”,感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选择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芸芸众生,有人因为努力了才有的选,有人因为选择了而更加努力,就像神奇的复利。

价值投资本身就是这样一个选择和努力的复利闭环,是一条光明正道。

感谢唐师还有无数老唐们的无私分享,让我等学渣也可以上道。

有时看书房留言和回复,会感慨:唐师不只做正确的事,还在正确做事——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同时,自己不可能两手空空。正如奥马哈那两位年龄加起来快2个世纪的老头儿,在盛宴上“唠唠叨叨”,年复一年。

这种将投资意义最大化的境界,让老唐以及老唐们,从一个投资成功的人,跨越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

希望你也如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