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老韭菜之唐朝浅印象
本文为笔者近年学习唐朝著作和文章所感。笔者与唐朝兄素昧平生,然获益良多,神交已久。
谨以此文向其致谢,并表达心中敬意。因篇幅较长,节约时间起见,读者可以直接从老唐印象部分起阅读。
一、何为“唐朝”?
本文所述“唐朝”,并非指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开创、唐太宗李世民光大的汉唐盛世之朝代,而是指一位笔者素未谋面,却在最近数年内已经拜读其6部著作、上千篇原创文章、现每周必去其微信公众号“唐书房”溜达许久、不愿错过其一句话的投资界隐世高人之笔名。
论年龄,笔者比“唐朝”小一岁,该称其为“唐兄”;论知识,笔者从“唐朝”这获益良多,该称其为“唐师”;因其自称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年胖子,是故似也可以称其为“唐胖”;其一众粉丝,对其各种称呼都有:“唐叔”、“唐师”、“唐师傅”、“唐师父”、“小唐唐”、……。
笔者对“唐朝”是尊敬且感恩的,因其曾多次发文希望被称做“老唐”,而不是“老师”。故而下文即从其所好,称为“老唐”。
老唐是投资江湖中的隐者,非常看重个人隐私,不喜欢出名。
过去七八年里,包括央视在内的大小媒体,至少有过20次以上的采访邀约,一概拒绝;很多平台邀请演讲、授课,一概拒绝。
甚至在2021年获评“当当网第七届影响力财经作家”需要照片时,也拒绝提供本尊相片,最终以其微信公众号“唐书房”小飞象标志上榜,留下一个非著名段子“别人都是头像,只有唐朝是头象”。
从其文字中可以发现,老唐:
出身于四川农村,幼年家贫,住的房子比下图还差;
图1:类似“唐朝”幼年所住老屋
爱好读书、码字、长跑;
对古诗词颇有研究,最喜爱那个爱吃红烧肉的苏东坡;
对佛学造诣也颇深;
是张五常经济学的粉丝,为芝加哥学派拥趸,自言曾花了大概两年时间读了五遍《经济解释》;
投资上彻底放弃技术分析,总体上选择的是走巴菲特的道路,并在前人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老唐估值法;
会写诗,会编段子,更会讲故事;
老唐的字还阔以的。
图2:老唐的真迹
总的来说,老唐就是个豁达乐观、乐于分享、有料且有趣的胖子。
(一)“唐朝”的著作文章
1.公开出版的专著
在其2022年最新著作《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中,唐朝自述:“唐朝,70后。
1994年辞去事业单位公职,1995年进入期货市场。无数个不眠之夜,发奋苦读各类技术分析书籍,最终成功爆仓并破产于1996年。终得四字真言‘远离杠杆’。
其后的奋斗,都投入了房产和股票,收获还算满意。2006年底,关了公司,成为宅男,从此开始享受读书、运动和投资的悠闲生活,其间出版了畅销书《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18节课看透银行业》《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也经常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唐书房’里发表公司分析、投资感悟和实盘记录文章。”
老唐于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先后出版了6本专著,见下图3:
图3:“唐朝”的著作
2022年5月5日晚间20:22,老唐最新著作《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购书链接准时推送。其中3000本单本精装书于20:39售罄,3000套精装套装于22:17售罄。
这本书与《巴芒演义》和《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一起,构成了唐朝投资三部曲,价值投资道、术、器组合,为老唐前50年生命里,给中文投资世界做出的贡献。
图4:唐朝投资三部曲
老唐对这三本书的建议阅读顺序是:《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巴芒演义》和《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简单记忆就是蓝、白、红。
《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属于读过后马上就能实战运用的书,建议排在最前,尤其是当下市场普遍低估的时候,说不定早一天吃透就有早一天的奖学金。
《巴芒演义》读起来很轻松,很多读书快的朋友一天不松手就读完了,读的慢也就两三天时间。不过这本书建议大家有空多读,这并不是一本故事书,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书籍,是抵达“真知”的必经路径,老唐相信每次重读你可能都会有更深的感悟。
至于红皮手财,它是技能训练,是最费劲的一本,需要配合公司财报慢慢来。单纯只是看一遍书,收获不大的。所以它可以放最后。
2.网文及“唐书房”
老唐在2022年9月3日发表的《老唐实盘周记》之“唐书房六周年纪念”中自述:老唐于2007年开始在新浪博客码字;2009年换到新浪微博;2012年到“雪球”;2016年开设微信公众号“唐书房”。
2016年9月3日, “唐书房”发出第一篇文章《股票的本质》, 2016年10月11日获得原创标注功能,推送了第一篇标有原创标记的文章《你靠什么在股市生存?》。
从那天至2022年9月3日,书房共发表原创文章890篇,折合每年148篇, 每月12篇出头,大约是不到两天半发一篇原创文章,持续了整整6年。
2018年6月底,老唐因故退出“雪球”并删帖。笔者经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汇总后:自2013年起,老唐在“唐朝的雪球原创专栏”专栏发表原创文章226篇(此为笔者所找到的,不排除有遗漏)。
(二)老唐的学历问题
老唐是中专毕业,一直自谦学历不高。
网络是个江湖,笔者在拜读“唐书房”文章及留言的过程中,常见有人拿老唐的学历说事,有些是出于嫉妒老唐书房文章打赏多的,有些是因为抄老唐作业方式不当亏钱的,有些就是莫名享受攻击他人过程中获得的快感的,这些人常常会拿中专毕业来讥笑老唐学历低。
也有一些年青的粉丝,对老唐并无恶意,只是不太了解当年的情况;还有一些人,对学历分得不是很清楚,直接就把中专当作初中毕业。
老唐在书房留言中解释过多次,也有一些知道情况的读者在留言中帮着回答过,但至今书房留言中还是会有人冷不丁地提到这个,也不知道是夸老唐呢,还是打老唐。
笔者既为感恩从老唐这里汲取了很多营养,更为客观公正地陈述事实,因此,在这里插一段,大概解释一下当年学历的情况和老唐这个年龄和出身的人的求学选择。
老唐是1973年出生的,14 岁考上中专,也就是1987年,笔者比老唐小1岁,同样出身贫寒,1988年上的高中。
大的阶段上,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期间,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经过一系列探索和演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中1987年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再次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吗!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但到1987年,中国的经济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特别是农村,是积贫积弱的。
就拿笔者自身来说,即便是出生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农村,但在笔者记忆中,仍然是非常困顿的,吃上鱼肉、穿上新衣,都是很奢侈的想法。
甚至直到2000年,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还直接给时任朱镕基总理写信,反映三农问题,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那个年代对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当时,正常社会人员主要有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相应管理的部门为: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部管理,而干部归人事部管理。(1987年至今进行了多轮国家机构改革,可以简单认为,当年的农业部相应管理职能对应现在的农业农村部,当年的劳动部和人事部相关职能对应现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那个年代,我国的学历大类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研究生。学位分为: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高中和中专是初中毕业后升学的两大类不同方向,与中专学历类似的还有职高、中技等,不过这些相对于中专,还是略差一筹,大体来说,中专毕业后身份一般是干部,而职高、中技这类,毕业后身份一般为工人。
高中和中专两者主要的区别是高中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考大学,而中专则是以学习技术性的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毕业以后的就业。
对当年的农家子弟来说,最高的追求是实现身份的转变,从农民转变成干部和工人,以便能够端上铁饭碗,吃上国家饭,也就是完成鲤鱼跳龙门的转变。
获取这种改变个人和子孙一生转变的机会,当时有两个途径:参军、考试。不过,参军对一个普通农家子弟来说,虽不是绝对不可能,但也近似于无,因此,剩下的唯一可以取决于自己努力就能把握的机会就是考试了。
考试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初中直接考中专,一步到位地解决身份问题;还有一种就是先上高中,再考大学。这两种选择取决于家庭经济情况和个人具体情况。
老唐选择了前者:“因为家里太穷,初中毕业如果考不上国家包生活费和学费的中专,就回家种田、学木匠手艺,没有其他选择。大学从来不在我的菜单里,是因为当时的我,没得选! ”
笔者的家里领导虽不是农村的,但也是选择的中专,为的是就业。不过,她倒是没有老唐这么豁达,对没有体验过大学生活偶尔还是觉得有点遗憾的。
笔者感恩父母支持,选择了后者。后到帝都的某高校就读,但其后依然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毕业后即参加工作。
之后家庭经济情况好转后,在单位领导支持下,在保留人事关系的情况下,通过国家全日制统考,又读了两个不同专业的硕士,算是聊以弥补遗憾。
所以,当时选择读中专的,绝不是因为智力问题,相反,只有成绩一流的,才有机会这样选。笔者推测,依老唐的能力以及后来国家的学历学位获取情况,老唐拿个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博士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老唐志不在此而已。
希望以后不再有人因学历问题而打扰到老唐,虽然老唐说他并不介怀。
二、何谓“老韭菜”?
股市“老韭菜”之“老”,一是指年龄,二是指入市时间;“韭菜”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下文笔者就以“老韭”自称吧。
老韭的投资时间比较长,且不同时间段投入资金、所耗精力、学习路径等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生长路径大致如下:
(一)1994-1996 开户
老韭的记忆里,一直以为是1997年左右开户入市的。为写此文,特意劳烦券商小妹调出了老韭历年开户销户记录,结果如下图:
图5:老韭菜的开销户记录
按券商记录,老韭首次开户是1994年6月10日,在帝都的一家券商营业部。这让老韭很惊讶,因那时老韭还在学校就读,生活费少得可怜,完全不可能有资金实际入市操作。
为何在大学里就开了户,老韭想了好久,大致明白了原因。不过,这事说来话长,也和本文关系不大,暂且按下不表。
(二)1997-1999 小试
上班后,工作单位所在大楼隔壁就有一家中科信证券(现在的安信证券)营业部, 1997年6月份,老韭携一年积攒下的三千元巨资入市了。
当年老韭会经常在中午休息时去隔壁券商营业部交易大厅看看行情,交易主要通过营业部大厅的无盘工作站,偶尔也会通过电话买卖。当时的券商营业部大厅大概长这样子:
图6:券商营业部大厅
既然入了市,投入了真金白银,股市知识的学习自是必不可少的了。知识在哪里?在书本里。老韭所购买的第一本股市书籍是台湾人张龄松所著的《股票操作学》。
老韭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从中认识了K线、移动平均线、乖离率、趋势线、头部底部、成交量等。
这本书老韭收藏了好多年,可惜后来老韭搬了几次家,也更换了所在城市,现在已经找不着了,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搜了一下,应该是下图这样子的。不过,老韭记得自己所购买的那本封面似乎是浅黄色的,比较素雅,并没有图中这么多很俗的钱钱。
图7:张龄松《股票操作学》
这段时间的具体操作记录和整体战绩不记得了,本金最多不会超过1万,亏赚都不是什么大数字。期间股市留下印象的就是1996年底的12道金牌和1999年的5.19行情。
(三)2000-2004 暂别
这期间,老韭和家里领导在一起了,买了人生第一套房,有了小孩,在单位也升职了;另外,还去当地的一所大学就读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
所以,这四年基本告别了股市。
(四)2005-2008 小赚
2004年底,趁家里领导在外地进修,悄悄报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笔试。2005年8月,来到新单位。
2006年底,A股已经涨了一大波,周围同事开始热议,老韭自不能免俗,携全部家产10万巨资在2006年底、2000点不到的位置再次入市。
2007年,家里领导也来到旧都。
这段时间老韭主要忙着家事和新岗位的适应,一头包,可用在股市的精力很少,抽空阅读一些股票博客和论坛,印象最深的是缠中说禅的博客。操作的模式是技术分析,追涨杀跌,看图作业为主。
乘大势的东风,起初买啥赚啥,直到5.30半夜鸡叫。好在后来大盘一路涨到6124点,老韭瞎操作,赚了大概2倍左右。接着是2008年的大熊,回吐了很多浮盈。
到2009年全部撤离股市,总体上赚了1倍,绝对金额虽然不大,但对当时很困顿的老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五)2009-2013 再别
2009年8月,将股市里面所有资金全部撤出,卖掉原来工作城市的房子,东拼西凑,买了旧都的第一处住房。
后来,参加了单位的竞争上岗,到了一个新的部门,开始忙碌于工作。
这期间再次远离了股市,偶有闲暇,会翻一翻股市文章。有点积蓄会陆续投入股市,但操作较少。
(六)2014-2016 再赚
一晃到了2014年中,老韭已适应了新的岗位工作的节奏,股市也再一次有了起色,投入股市学习的时间开始增多起来,开始系统地学习缠论。
图8:缠论的学习记录
缠论之外,也大量购买各种书籍,阅读大量网络文章,主要还是技术分析为主。那时候老韭的书架是这样的:
图9:老韭的技术分析书架
这段时间,也开始接触到了价值投资的一些理念,头脑中有了PE、PB、好公司的概念,知道了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价值投资大师,购买并阅读了《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
不过,因主要精力在工作、家庭,所以也没有什么太深的体会,大体上是选个认为好点的公司,然后用技术分析去波段操作。
不过,在贪婪的驱使下,老韭在2014年7月30日开通了融资账户,后来还参与了分级基金B的炒作。
也许是因为当时已经有了点价值投资的意识,老韭当时所买的股票以银行、保险等低PE、PB的为主,始终未敢参与当年火爆的乐视网、暴风影音等互联网+类的股票。
2015年中,乘着大势,赚了大概3倍左右,接下来就经历了股灾1.0、2.0、3.0,连续13次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壮烈与惨况,眼睁睁地看着浮盈日渐回吐。
到2016年撤离时,市值相对高点已经回落很多,相对2014年的投入,总体上赚了1倍。这一段暴起暴落,对股市可以致富以及很残酷有了切身的感受。
(七)2017-2019 三别
2016年5月,再次将股市资金大部抽出,作为首付,置换购买了改善型住房。
期间,忙于攻读魔都一所大学的第二个硕士研究生和单位的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股市。
(八)2020- 再入
2020年初,基于身体和多种因素,重心开始转向投资。
(九)老韭的感悟
回顾这些年的股市操作,前两次赚钱是因为恰好遇到两波牛市,又恰好因购房所需,在尚没有回吐完牛市浮盈时大部分资金撤出股市,无意中保住了部分成果,实在是运气使然,并没有多少投资能力。
(十)老韭的选择
2020年初,老韭觉得,前面三次入市都是学习的技术分析,时间按说也花了不少,但总是觉得差了临门一脚,学不通透,是不是应该多看一看价投,能否从中悟出点什么来?于是,这回老韭的书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图10:老韭的价值投资书架
既然学价投,自然从巴菲特入手。于是,老韭阅读了大量有关巴菲特的书籍,巴老的演讲、致股东的信等;价投的开山鼻祖格老的《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也再次阅读了一遍;其他诸如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最重要的事》、西格尔的《股市长线法宝》、塞思·卡拉曼的《安全边际》、约翰·博格的《长赢投资》也买来读了。
期间也同步阅读国内价投的书,如邱国鹭的《投资最简单的事》、但斌的《时间的玫瑰》、林园的《林园投资秘笈》,李杰的《股市进阶之道》等,任俊杰的《奥马哈之雾》(很早之前就读过,这次是再读)和《投资迷雾》,自然也包括老唐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和《巴芒演义》。
到2020年中,半年时间,老韭已经读了30多本价投书籍。
收获是:书读的多了,虽然老韭的记忆力、理解力已经远远不如年轻时,但架不住重复,渐渐地对价投的理念也能够记住了,如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等;也知道了很多国内外的价投名人和价值投资的演化路径。
遗憾的是,恰如“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价投的书读起来都觉得很有道理,但如何运用到实践中,依然是得其门而不入。
股市的实操仍然是迷迷糊糊,账户市值总体上跟随大势起起伏伏,心情那是红也惊心,绿也惊心。
在不得股市之门而入的烦躁和焦虑中,有一天忽然想到:
1、技术分析之前浸淫过很久,自己当不属于那极少数能够把控的高手之一,当舍弃这条道路;
2、价投总体的原则已大概有所了解,多位成功的大家已经在相关书籍中从逻辑和实践上证实了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也符合自己的年龄、时间、精力实际,当选择这条道路;
3、价投大师群星璀璨、价投书籍汗牛充栋,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当择其最适者跟随学习。
在已读过书籍和文章的作者中,老唐其人,文笔流畅、逻辑严谨、系统完整,读老唐的文字是一种享受,更有甚者,其在唐书房每周公布实盘,且多年业绩优异。于是决定从泛读转为系统学习老唐。
在整理阅读老唐文字过程中,由衷感慨,这老唐,太高产了!太勤奋了!更不易的是,老唐的文章,逻辑严密,用语兼顾严谨和幽默,几乎篇篇是上乘之作。
即便老韭阅读速度不慢,投入时间足够,价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即便老唐文字读来异常丝滑,从收集整理拜读老唐已有文章到跟上唐书房最新的进度,还是花了四个多月。
图11:老唐文章的整理
此后,唐书房就成了老韭的宝库,在几乎实时追踪每周的实盘周记、书房拾遗等老唐新文之外,还不断去旧文下面的评论区淘宝。
老唐的这方园地已成老韭流连忘返所在。每有新文,老韭均及时复制至word中,然后排版、品读、标记,其乐无穷。
图12:老唐文章的整理
三、何谓“浅印象”?
从2015年初次购买老唐白皮手财,到在雪球偶遇老唐,到2016年底跟随至唐书房,至2020年中方始定下心来认真拜读老唐文字。
从时间上说,可算神交已久,但老韭和老唐素未谋面,甚至未曾在书房向老唐提问过,故实际上只是老韭单向学习老唐。
对老唐的所有了解都是通过其文字和唐书房网友之文字,加之老唐曾经写过一个财报“浅印象”系列文章,故本文就取名为“浅印象”吧。这样,万一对老唐的印象有误,也可有推脱之借口,哈哈。
四、印象之一:老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三观极正的奋斗者
投资方式选择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投资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格雷厄姆在其回忆录中专门讲述了令其后悔不已的“贪污”经历。他说:“在我漫长的商业生涯中,我赢得了谨慎诚实的声誉,我最满意的一点是,这一声誉的获得完全是靠我自己挣出来的。我只在三个场合偏离了绝对正直的轨道。”
其一是当他是个小男孩时,从他母亲的钱包里偷1美分,用它去自动售货机买糖果,“这虽是件小事,但它一直让我感到烦心”;
其二是其十几岁兼职打工时,有一次接受了小小的贿赂,给了观众更好的位置,“对此我在道德上深感后悔”;
其三是其在商业生涯中的唯一一次不端行为,“为此我后悔了一辈子”。
芒格告诉巴菲特:“律师这行有个固有的缺点,就是你喜欢与之共事的人通常不会卷入法律纠纷,而需要你帮助的人则通常是那些在品德方面有瑕疵的人”。“你不可能通过和烂人打交道做成一笔好生意”。
巴菲特经常对学生们说:“找到你们热爱的事。”,“一旦选定了做什么工作,很可能要做一生。
既然如此,怎么能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有时候,迫不得已,我们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有选择的话,还是要追随你最敬重的人,做你最喜欢的事。”“不值得去做的事,哪里还值得去把它做好呢。”
段永平说:“做对的事情。”不仅是指投资,也指人生道路的选择。
老唐说:“人生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有得选” 。
老唐能够从家庭贫寒的四川农村中专生起步,到今天精通财务、能够指出会计学教授教材中多处笔误;从幼时破败的小屋,到能够在苏州购置舒适住房;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如今股市资产向九位数进发;完美展示了一位借助时代的运势,仅靠自身努力奋斗成功的形象。
老唐说:“只要你真给别人创造了价值,不会两手空空的”,“就好比现在有个和某恶人合作,铁定赚钱的机会,你会不会参与?十多年前的我,可能会。今天的我,不会了。是否参与,不涉及对错,只是因为有了选择的权力,有了坚持自己价值观投资和生活的能力。”
老唐说他做事的选择标准是:有趣、有益、有利。
于我有趣,于他人有益,这事儿就能做。如果顺带还有钱赚,那就必须评价为完美。正因为有趣是第一位的,所以老唐一直拒绝设立私募基金,一直拒绝去类似“得到”那种平台开设财务课、投资课,一直拒绝做收费星球或收费群......虽然毫无疑问,这些方式才是赚钱最多、最快的。
老唐坦承,在2017年至2018年初留下了自认唯一应该在网上被骂的劣迹:书房发过P2P广告。
虽然可以甩锅,但老唐说:“无论如何,作为一名理性投资者,任何理由都无法掩盖本来应该看透P2P模式背后的险恶,却被利益及所谓的‘特约发布,不代表书房观点’申明所麻痹,或多或少在侥幸心理的推动下,接了几家大型平台的推广,给自己的网络轨迹留下了污点。”
“实事求是地说,P2P这事儿的确是我有意无意的判断错误,或者干脆就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所以挨骂是应该的,哪怕后来网络流言演化为‘老唐推P2P爆雷,坑害粉丝’(事实是书房彻底停掉P2P类广告九个月后,平台才爆雷)——我也从未辩解过,遇骂低头、假装不在。”
这是何等的胸襟!多么正的三观!
(二)价投理念的布道者
巴菲特在1976年所撰写的“怀念本杰明·格雷厄姆”一文中说 :“无论从哪一种关系来看(在他所有的学生、雇员和朋友看来),格雷厄姆在自己的想法、时间和精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毫无保留的慷慨。”
格雷厄姆大概是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尽管在赚钱方面很成功,但他最大的乐趣并不是赚到多少钱,而是如何帮助普通投资者也能通过证券市场获取满意的回报。
由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开山鼻祖的形象,其推荐给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模式被巴菲特称为“捡烟蒂”模式,所以有很多人误认为格雷厄姆不了解成长股投资模式。
其实,格雷厄姆20多岁就写过成长股投资的文章,为其带来最大获利的盖可保险股票的投资也并不属于“捡烟蒂”模式。
这和他对投资知识传播对象的定位有关,他认为普通投资者评估企业太难了,所以他在《聪明的投资者》中主要推介的是价值投资理念,这也是《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修订时他和巴菲特的分歧所在,也是巴菲特没有作为第四版合著作者的原因。
不过,格雷厄姆曾在1962年版《证券分析》第39章中提出过“成长型股票估值的新方法”,只是这一版本迄今并没有被翻译为中文,所以大多数投资者不太熟悉。
早年,格雷厄姆在大学授课时,经常使用其投资的公司为案例进行投资,以至于好多学生跟着操作,有在课间听到公司名后即行购买其股票的,甚至影响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买入成本,他也毫不介意。
晚年,格雷厄姆在回顾和总结自己毕生的经验后,给普通投资者提出了一套毫无艺术空间,可以直接照猫画虎,指导买卖的操作流程。
至于巴菲特,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一百年后,当人们提起你们时,两位希望别人会怎样记起你们?”巴菲特回答:“我的答案很简单。我喜欢当老师。
我正式当过老师,也在各种非正式场合当过老师。我遇到了最伟大的一位老师。
要是后人觉得我这个老师还过得去,我会感到很欣慰。”巴菲特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他通过每年亲笔撰写的给股东的信、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和各种演讲、访谈等方式,将其投资理念、投资经验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巴菲特通过投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他将其中99%的财富捐出,只给家人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
而其一直居住在1958年花3.15万美元购买的普通房子里,日常也就吃汉堡、可乐、牛排,其生活方式完全和富豪无关。
芒格说:“沃伦不打算花钱,他的钱最终统统要回馈社会。金钱对他而言只是一个讲坛,巨大的数字只是为了吸引人们来聆听他的教诲”。
老唐的投资理念传承自巴菲特、芒格等,加上自己的勤奋学习和思考,凝练出一些独特的见解。
老唐感恩他们,也以他们为榜样回馈社会。老唐说,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帮助资产百万以下的家庭收获财富的乐趣。
老唐是乐于分享的,早期在雪球,后期在唐书房,老唐笔耕不辍,用6本专著、数百万文字,条分缕析、系统完整地介绍投资理念,用自己的实盘手把手教授读者,还生怕学生学不会,在唐书房留言区明确回复读者所提各类问题。
为避免书房有些有记录和分享价值的问答因散落在不同地点导致部分朋友可能看不见,老唐将这些问答收集汇总分享,命名为《书房拾遗》,每凑够四五千字就推送一期。截止2022年9月14日,已推送85期。
如果将格雷厄姆比作严谨的大学教授,开创并向世人传授价值投资理念,那么,巴菲特就像是他的助教,将价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价投原理的运用。
老唐则是中国价投圈中的学霸,他在对价投理念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用丝滑的文字加以阐释,并手把手地和价投同学们一起学习,热烈讨论,共同进步。
五、印象之二:老唐所选择的投资道路
(一)为何要投资?
我们投资的目的就是希望让自己现有资产的购买力在未来不变甚至增加。
老唐在《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中用甲乙丙三人投资回报率不同所导致晚年生活的差异,形象地说明了投资的必要性:年化收益率3%的甲,到80岁会穷困潦倒;而年化收益率15%的丙,到80岁会拥有5.7亿元的财富,体体面面地安然离世。
老唐强烈建议:坚决抛弃“进入股市是开始投资,退出股市是停止投资”的错误思想,牢记我们从拥有第一笔消费剩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投资,且365天x 24小时从不休息,一直持续到离开人世才算罢手。
(二)投资就是比较
金钱是最没差异性的普通商品。巴菲特说,不管钱是来自银行,还是来自互联网公司,还是来自砖头公司,都是一样的。
老唐说,投资,不是去寻找价格马上会涨的资产,不是去寻找马上要涨的时间点。投资只是比较,是永远选择将资本配置在真实盈利能力更强的资产上的行为。
所有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都是投资对象,无论是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券、上市公司股票或者非上市公司股权,都一样,全部在同一个框架下比较。比较二者的大小,将自己的资本放在收益率明显较高的资产上面,这个动作就叫做投资。
老唐说,哪怕是买入银行活期存款,甚至是保留着现金纸钞,也是一种投资(只不过是最烂的一种投资而已),而不是所谓空仓或退出。即便是手头的现金理财,其内心也将之视为一种确定性100% 、市盈率约30倍、未来无增长的股票。
比较的过程,重点是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及折现率的取值。前者代表盈利能力,后者代表确定性。
这两个因素全部包含在对具体企业的理解里,没有固定的公式,没有速成法。这两个因素之外的所有指标,本质上是协助我们得到或接近上述两个未知数的辅助资料。
实际上,从经济学上来讲,投资者其实只需要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然后永远选择自己所能获得的最好的投资机会,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老唐分别引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中国股市的实证,并用泸州老窖这个案例,从逻辑上严密地论证了优秀股权的投资回报是最高的,远高于其他投资手段,甚至超过了北京那传奇般的房价涨幅。
老唐还用数据证明了投资回报率“提升1%或2%,可能比大多数人每天8小时上一辈子班的总收入还高,值得我们努力学习。”
(三)先从投资指数开始
巴菲特在1996年伯克希尔致股东信中,分别针对没有能力自建组合的投资者和有意图自建组合的投资者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对于不具有企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最好的办法投资指数基金。巴菲特说:“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扣除各种费用后,指数基金的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投资专家。”
老唐将其总结为一句话“定时定额买宽基指数。”
为何投资指数基金会获利?老唐在书中做了逻辑严谨地论证,简而言之:
人类的生存发展及其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GDP的持续增长,除极少数情况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是持续增长的,其背后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土地等资产的自然产出、人类交换和分工的深化、知识的积累等因素。
在这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所有的企业作为一个总体,不仅能够分享利润,而且所分享的利润也是持续增长的。
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是高于个人和中间组织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投资于全部企业,回报增速会高于GDP名义增速,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高于全社会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
所以,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回报>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回报>全国所有企业的平均回报>名义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长短期债券回报>现金及货币基金回报,加之资本的逐利天性,就决定了投资指数宽基指数必然会有相对较好的回报。
老唐也用代表全部A股的万得全A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 “以1994年末的379.34点为起点,统计1994年末到2021年末共计18个滚动十年期,数据告诉我们:只要以十年为期,以任何一年为起点开始投资股市,都不会让我们亏钱。”
老唐指出,投资指数基金要克服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内心不时的动摇。这种动摇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如何不眼红短期的赢家,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其次,指数基金长期能跑赢绝大多数专业投资人士,也不一定能确保每年都是正收益,很有可能很多年都是负数;最后,未来真的会和历史数据一样吗?
(四)投资优质企业
对于选择自己建立投资组合的投资者,巴菲特建议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的股权,构成组合,伴随组合内公司净利润不断上涨,市值自然而然就会增长。
老唐认为,投资者真正要关注的是企业真实盈利的增长,只要它是增长的,股价的波动只是给你送钱多少的区别。
股价上涨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上升,长期回报下降;股价下跌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下降,长期回报上升。
不过,理解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力所在,并确认其未来利润确定会增长,并不简单。
它是投资者需要一辈子深入学习的东西,是投资当中最有趣味性的部分,也是投资者永远需要日拱一卒的方向。
如何选中优势企业?老唐认为,优势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具有三个特性:①被需要;②很难被替代;③价格不受管制。具体可以借助于波特五力模型来进行分析。
老唐建议,要在股市里生存和获利,应先以“求不败”的姿态入手:①只与波特五力模型显示具备某些竞争优势的企业为伍,拒绝垃圾股、题材股击鼓传花游戏暴利的诱惑;②拒绝在高市盈率水平买入;③认真跟踪持仓企业信息,对企业竞争优势受损、可能导致变质危险的动态保持敏感。
为了便于读者提升企业分析的能力,老唐在《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一、二辑中给出了多个企业分析案例供读者学习参考,唐书房中也有大量对多个企业跟踪分析的文章。
(五)老唐的投资业绩
唐书房第一篇公开投资记录实盘的文字是《2016年10月小结》,其后,实盘每周的持股、交易和收益都用表格,以不能修改的形式固定在网络上,且其所有买卖操作均提前公开。实盘业绩年度收益率如下表:
表1:老唐实盘记录
因2016年9月3日净值无记录,采用2016年末实盘的净值2.25为起点,截止2022年9月3日,在已经持续下跌超过一年半的当前时点回看,实盘净值为6.88。
这意味着,唐书房开立6年整时间,实盘投资组合业绩是1变3.05(6.88/2.25=3.05),6年年化收益率为20.5%。
因老唐于2018年下半年卖掉了一套房产入市、以及期间不断有图书版税及公众号收入持续入市加仓,2022年9月3日的老唐个人的实盘市值大约是2016年9月3日的5倍出头,按5倍计算,6年年化收益率为30.77%。
2016年9月2日(周五),沪深300指数(000300)收盘点位为3314.11;2022年9月2日(周五),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为4023.61,期末净值为起初净值的1.214倍((4023.61-3314.11)/3314.11+1=1.214),6年年化收益率为3.28%。(注:对应日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取自通达信行情软件)
按照表1公布的实盘记录计算,2014年起至2022年9月3日,经8.68年,实盘净值变为6.88倍,8.68年年化收益率24.88%。
2013年12月31日,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为2330.03;2016年9月2日(周五),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为4023.61,期末净值为期初净值的1.727倍((4023.61-2330.03)/2330.03+1=1.727),8.68年年化收益率6.5%。(注:对应日沪深300指数收盘点位取自通达信行情软件)
显然,老唐的实盘投资业绩远远超越了大盘指数,也超过了很多投资大神的水平,处于顶尖之列。
完全超过了老唐书中所举退休后过上富足生活所需的回报标准。这说明,老唐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采纳的可行道路。
六、印象之三:老唐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老唐说,投资两门课中第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它解决的是赢和亏的问题。
一旦真正理解了它,亏损会成为一件反常的事,难以理解的事。对企业的估值,重要性排在后面,只是解决赢利多少的事儿。
(一)市场为何会波动
企业的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正常预期下,其股票价格会随着企业未来现金流前景的变化而变化。
但在实际市场中,股价的涨跌与现金流的变化并不完全相称,有时候甚至相背离,例如常见一些业绩增长的股票其股价反而不断下跌,一些亏损股票其价格不断上涨,有些时候这种差异会持续很久或幅度非常大。
这说明,股价中的一部分波动反映了对现金流适用的贴现率的变化,或者换句话说,估值参数的变化,但市盈率的波动比公司基本面的波动要激烈得多。
格雷厄姆将短期的股票市场比作一台投票机,股票价格由参与投票的资金量决定。
凯恩斯则将股价运行比作一场选美比赛,比赛的结果由群体心理决定;行为心理学认为,市场有自己的思维,其估值参数的变化主要是由投资者心理的变化(而不是基本面的变化)引起的,它占了股票价格短期变化的大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
“演化论=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学说”的等式,大概到《物种起源》出版百年后(1959)在学术界终于站稳了脚跟。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人类的进化动力来自基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贪婪和恐惧等人类本性是人类祖先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发展出来的,它帮助人类祖先的存活,保证了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人类本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太大变化。贪婪和恐惧等基本情感始终没有改变,这就是造成市场波动的根本力量。
(二)市场波动不可预测
市场中总是既有投机者,又有投资者。当投机盛行的时候,当投机很风光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兴奋地参与投机。
股市中有时就这样。你的邻居明明智商不如你,但买股票赚了大钱,你肯定心里不服气。
这背后,就是芒格所谓人类“七宗罪”之首的“嫉妒”在起效。很多人把市场当赌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特别是看到别人赚大钱的时候,更容易陷进去。
当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狂热被唤醒时,他们会为一切事物而疯狂。人类社会群体迷失现象历史上多次发生,密西西比泡沫、南海幻梦、荷兰郁金香狂热、数千年点石成金的追求等等,未来也必然会再次出现。
在南海投机泡沫中赔的血本无归的天才牛顿对人性慨叹道:“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
巴菲特在点评1990年代末的网络股泡沫时说:“投机狂热通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当市场上有大量的参与者参与投机游戏时,投机成为那段时期内无可辩驳的真理。”
与之相对,人性导致的向下市场波动有时候也会达到极端的程度,凯恩斯说:“市场保持非理性状态的时间可能比你保持不破产的时间更长。”, “我们未能证明有人有能力利用经济的周期循环大规模系统性地买进卖出股票。
经验证明,大规模的买进卖出是不可行的,也不可取。试图这么做的人不是卖得太迟,就是买得太迟,或者二者均沾。”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里说:“投资者是否应当设法对市场趋势作出预测,努力在上涨刚刚开始之前,或者在上涨的早期阶段购买,并在下跌之前相应的时候出售。在这里我们可以武断地说,所有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掌握这种时机的选择。任何一个典型的投资者都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他可以获得比正追逐着镜花水月的无数投机者所能得到的更可靠的指导。”
老唐说,从资本逐利的本性出发,盈利能力更强的资产,一定会有更高的市场交易价值,但由于市场心理难捉摸,我们无从确定这个更高的市场交易价值什么时候来,更不能期盼它恰好在你买入后立刻就来。
因为低估也好,内在价值也好,安全边际也好,从来没有说过它们可以阻挡股价下跌。
低估不代表不会跌,严重低估不代表不会跌,变态低估一样可以跌......较大的市场跌幅或较长时间的下跌,都可能将你碾死在上涨之前。
(三)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图13: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1.别瞅傻子,瞅地!
巴菲特在 2013 年致股东信里举过一个自己买农地的真实案例。巴菲特说:“我并不需要有特别的知识来判断此时是不是农地价格的底部。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农作物的价格或者产量都可能偶尔令我失望,但那又怎样呢?一样会遇到一些好得异常的年份,并且我又不用迫于压力出售农地。现在,28年过去了,农地年利润翻了3倍,农地价格是我当初买价的5倍。我依然对农场一窍不通。而且,直到最近,我才第二次去过这个农场。”
“农地投资真正值得关心的事情就两件,其一是农地产出是否持续令人满意;其二是用农地产出再投资,比如购买新的农地时,有没有买贵。”
老唐说,这和其他股票投资所要关心的事情是一样的:第一,企业经营收益是否持续令人满意;第二,企业留存利润再投资的预计回报率如何。
这一切,均只需要研究农地或企业,完全不需要去猜测农地或企业的交易者之间如何上蹿下跳地报价。
股票市场有个巨大的优势:有傻子。傻子们亢奋了,出价超高,那就卖给它;如果傻子们还不够亢奋,出价一般,那就不搭理它,安心持有,获取企业经营所得;有时候,傻子可能莫名其妙地惊恐,出价超低,但只要不是借钱买入,就没有被迫卖出的压力,甚至有钱还可以继续买入。
所以,从买下农地的那一瞬间开始,就只面临两种选择:
A、是持有农地,获取高于持有“钱”的收益,赚;
B、是傻子出价实在太高,将农地卖给傻子,然后获取比持有农地更高的无风险收益,更赚。
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投资两大原则:第一绝不亏损,第二不要忘了第一条。
当然,投资者买进股票后,还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看错了,二是企业变质了。此时怎么办?只能通过不断学习,每次都抛开对傻子的幻想,专注于研究地的产出(研究地比研究傻子容易多了),让错误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单次错误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小,不断重复,最后成“神”。这叫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因此,投资的真谛概括起来实际就六个字“别瞅傻子,瞅地”。所谓“瞅地”,就是指对企业的深入研究。
2.利用市场波动
巴菲特多次谈到的农场例子透彻地表达了投资者对股价波动的应有态度:
“如果有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拥有一个农场,并恰好与我的农场相邻,每一天他都提出一个报价,或是想买入我们的农场,或是想卖出他自己的农场,价格则随着他的心情好坏而忽上忽下。那么我除了利用他的疯狂还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他的报价低得可笑,而我又有些闲钱,我就会买入他的农场。如果他的报价高得离谱,我要么把自己的农场卖给他,要么不予理会,继续去种自己的地就是了。”
也就是说,市场先生对投资者来说,“有用的是他的口袋,不是他的脑袋。”
老唐认为,如何面对市场波动是投资的第一难和第一重要的问题。
老唐说,市场先生不是一个人,而是由一群乌合之众组成,他们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任何可能都有。
所以,市场先生的出价只能(等他出价后)无情地利用,不能(在他出价前)预测(并根据预测采取行动)。
也就是说,市场报价只有两种状况时需要关注:①市场先生低价抛售,而你刚好有能力买;②市场先生高价抢购,而你刚好准备卖——其他时候,都是噪音。
能否持续赚钱,就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屏蔽噪音。投资者要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受市场蛊惑,从市场先生的交易对手变成了市场先生的提线木偶。
3.远离杠杆
段永平说过,他从巴菲特那里学来的最重要的是“不借钱、不做空、不懂不做”。
老唐出版的6本专著扉页的作者简介和唐书房无数文章中,均多次提到“远离杠杆”,老唐认为这四个字在老唐所有股市箴言中排名第一,足见其重要性。
老唐说,杠杆就是将自己的生命交给疯子掌管,并寄希望疯子的行为没有那么疯。
而市场是疯的,有时候会疯到离谱的程度。当你用借来的钱交易,且金主以疯子的出价为标准衡量风险时,你就是把脖子伸给了手握铡刀的疯子,并希望他不会砍下来。
因为市场先生情绪波动无法预测,所以哪怕处于严重低估阶段,照样可能出现剧烈下跌。
这种时候,即便你 100%确定内在价值远超市价,也有可能被迫卖出。甚至有时候只是别人的一个乌龙,一次错误,或者一场阴暗的操控或赌博,都可能将杠杆投资者推向爆仓边缘。
在《聪明的投资者》里,格雷厄姆写道:“任何利用杠杆交易的非专业人士都应该认识到,事实上自己是在投机……或者说是在赌博。”
霍华德·马克斯在其备忘录中多次讲过,“流动性+杠杆=炸药”。
老唐在《巴芒演义》里介绍了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的故事。
长期资本公司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豪华员工阵容,号称“每平方英寸智商密度高于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他们运用计算机扫描成千上万的证券,从中检测与历史关系不一致的现象,利用价格的均值回归来获利。
长期资本从1994年2月底开始运作,4年4倍,年化收益率41.4%。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在基金运作前3年里,只有1个月有超过1%的亏损。直到1998年4月底为止,基金最大月度亏损仅2.9%。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杠杆。他们借了很多钱买债券,借款是本金的许多倍。
在其破产前,长期资本的普通合伙人的现金资产通过借贷放大到 15亿美元左右,再加上有限合伙人的 31 亿美元,这 46 亿美元的资产,支持了长期资本公司持有总额高达 1500 亿美元的投资,而其衍生品长短仓的 “名义价值” 高达 1.25 万亿美元。
1998年5月,天才们设计的精密模型里的十级西格玛事件(可能性只有1/1024的事件)降临,基金连续亏损。
1998年9月23日,基金还剩5.55亿美元净资产,严重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美联储被迫敦促14家大银行组成的银团接管了该公司。
长期资本公司崩盘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选择的证券,也不是因为市场下跌,而是它的杠杆。
平均而言,它的仓位或许只下跌了百分之几。但是,他们的总资本超过了自有资本的 25 倍,如此哪怕只下跌 4%,也足够将其消灭。
正如巴菲特所总结的:“资本市场什么离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要做的是处理好自己的事,力求在最离奇事件发生时你仍然能够活着。”
七、印象之四:老唐如何解决企业估值
投资就是“低买高卖”。如何做到?价值投资一派就是通过对企业的分析和理解,提前界定出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坐等股价明显高于内在价值时“高抛”,或股价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低吸”。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信里对意图自建组合的投资者说“投资并不复杂,但说它很容易也不现实。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是给你选中的公司估值的能力。”
价值投资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确定企业的“内在价值”,公认最正确的方法是约翰·伯尔·威廉姆斯1938年《投资价值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现金流折现法:“任何股票、债券或企业的价值,都取决于将资产剩余年限的自由现金流以一个适当的利率加以折现后所得到的数值。”
老唐在对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进行穷追到底的思索后,创新性地提出了“老唐估值法”,这是老唐所理解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法的最简版本,也是老唐多年投资实践中所用的方法。
老唐估值法最早见于2018年1月6日及7日发表的“老唐估值法及运用解析”上、中、下三篇。
2019年,老唐在《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一书里对老唐估值法做了系统地表述。
老唐估值法非常简单,就三句话:
1.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合理市盈率,高杠杆企业打七折。
2.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为目前的理想买点。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内卖点。
3. 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不动。
图14:老唐估值法
为了解答读者对老唐估值法实战运用中的各种困惑和疑问,老唐在其后三年里又多次写文章阐述其背后的原理、数据的采信、实战应用的方法、需要规避的陷阱等等。
在2022年出版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里,对老唐估值法的①三大前提,②合理估值的计算原理和方法,③成长如何体现在估值里,④高杠杆企业如何对待;⑤无风险利率变化时怎么处理;⑤买点如何计算?如此计算的原理是什么?⑥合理估值和理想买点之间如何处理,为什么?⑦卖点如何计算,为什么?⑧持有期间应该怎么做?……等等问题都做了详细地阐述。
老唐估值法通过引入三年和无风险收益率的概念,将确定性因素基本固化了下来,将估值简化成对唯一未知数的判断: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
注意,老唐估值法并非可用来对所有的企业估值,其只适用符合三大前提的部分企业。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我们的投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强如股神巴菲特,也只在其能力圈范围内投资,而将大部分企业排除在外。
老唐后期又通过投资分众传媒股票的经验,提出了适用于周期股的席勒估值法。具体内容可参见唐书房有关文章。
八、印象之五:老唐是如何看待学习的
图15:老唐是如何看待学习的
(一)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
芒格说,获得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老唐常说,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
财富必须是/也只能是/你自己深刻认知的理念所带来的副产品。你所赚的每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即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缺陷。
老唐说,“赚钱才是硬道理”是网上经常能遇到的怼人口诀,与之相似的大概还有“你负责正确,我负责赚钱”、“你越来越聪明,我越来越有钱”等等。这些话大体的含义就是:管它投资投机,管它因为什么,只要能赚到钱就是对的,买的股票涨了才是最重要的,净值增长足以粉碎一切疑问……
听上去很有道理,我们是来股市赚钱的,不是比谁讲得更有道理,也不是比谁的理论更正统。
然而,这种认识,忘记了“如果你手持火把穿过炸药库,即使毫发无损,也改变不了你是一个蠢货的事实”,必将导致投资人妄图在错误的逻辑中依赖侥幸获取利润。
于是踩中地雷也就成了迟早的事,而且越晚踩中危害越大:越晚踩中,投资额越大,损失额也越大,压力自然越大。更要命的是,投资增长的绝密武器“时间”也被浪费了。
所以,股票投资者要做的,就是要认真思考,明白股市投资收益的真正来源,明白什么是可复制的投资正道。而不是寄希望于一时的运气,被一时的投机收益所迷惑,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
没有这种深刻的认知,短暂的相信、犹豫、怀疑或者反着做,结局基本都一样:浪费宝贵的时间,做财富短暂的保管者。
(二)日拱一卒
老唐说过,书房最大的价值是其不断强化以及身体力行的“日拱一卒”和“多看一二”。
“日拱一卒,不期而至”,就是要我们注意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从长期的视角看待投资甚至看待人生,知道复利的威力,知道“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老唐说,“日拱一卒”是他最喜欢的话,是他的座右铭。它既是老唐所遵循的一种人生态度,甚至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思想。
老唐解释,他常说的“日拱一卒”指的是“日拱一卒,不期而至”,意思是: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在乎快或者慢,我们会发现,不经意间已经完全不同了,或许就达到甚至超越了自己期望的境界,强调的是结果:至。
把日拱一卒套用在生活中,如果每天都能抽出一小时乃至半小时,阅读一点自己需要跳一下才能理解的新知识,一天一天不觉得有啥,但一段长时间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然脱胎换骨。
做投资也是如此。一个投资者不去追求什么秘诀,不去寻找一次搞定所有问题的圣杯,只求每天都能比昨天多知道一点点,在股权代表企业所有权(而非博弈的筹码)的正确道路上前进一点点,对企业的理解深入一点点,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地,或许其原本期望的财务自由目标就达到甚至超越了。
“日拱一卒,不期而至”和“慢就是快”在意境上相似。赔钱的交易绝大多数都和求快、求暴富有关,无论是追热点的还是加杠杆的,本质都是求快。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亚马逊的贝佐斯曾经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幽默地回答:“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三)多看一二
老唐说,他喜欢的另外一句话“多看一二”,代表着一种看问题的视角,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轻视困难,寻找解决方法的思考方式。
人和人的区别在于,你是盯着那不如意的“十之八九”,还是更开心地看到了另外的“一二”?这个选择,决定你每日里是快乐的、充满希望的?还是悲哀的、黯淡无光的?短期内也许看不出来太大差别,但“一二”被人乐意接近,被人喜欢,“八九”让人想尽办法远离,长此以往,人生的差距,不知不觉间就出来了。
投资也同样如此。所有的价值投资者都是谨慎乐观主义者,都是看见了不尽如人意的世界里总有些“一二”推动着人类前进。
正是因为“多看一二”,我们才愿意将现在的购买力推迟到未来,换取更多的购买力;正是因为“多看一二”,我们才会相信低估的资产总是会被资本所发现,最终会被资本推高到社会平均收益率位置,正所谓价值或许迟到,但从不缺席。
同时,多看一二,也是一种专注,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优秀的企业总是少数,中国股市之垃圾品种,十之八九,“多看一二”。
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优秀企业身上,在“一二”的范围内,一边搭乘“一二”自身成长的便车,一边获取相对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局部优势。这是在上行的电梯上跳跃,对错都有企业上行兜底。
哪怕你作死犯错,使劲往下缩,也可能会被企业经营获利硬拽上来,强迫你成为“七亏一平两个赚”里的“一二”。
只要远离了“八九”,多看那些“一二”,就已经从战略上占据了有利态势,即便是有战术错误,也不过是胜利到来的快慢问题而已。
只要企业能真金白银的获取高于社会资本平均回报率,天性逐利的资本自然会寻着味儿来,抬高甚至过分地抬高其价格的。
这就是价值“一定会”回归的本质原理,它不取决于市场炒或者不炒蓝筹概念,资金是喜欢追漂亮 50 还是要你命 3000!
一旦你的注意力在“一二”,你完全不需要去紧张大盘会如何,国家队会如何,证监会会如何,央妈会如何,庄家会如何,明天会不会低开,天会不会灭我……?
(四)尽你所能,阅读一切
在2007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一位时年17岁,却已经连续十年参会的股东提问: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巴菲特回复说:我认为你应该读你能读的所有东西。
巴菲特说,他在十岁时就读完了奥马哈公共图书馆里每一本与投资有关的书,他在19岁时读到《聪明的投资者》,形成了他从那时起思考投资的框架,此后一辈子的投资都遵循了这些思维模式。
芒格更是被称作“两条腿的书架子”。
巴菲特的两位投资接班人Ted和Todd在2017年股东大会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Ted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阅读。
Todd说:我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办公室,阅读,晚上七八点回家,陪家人。之后,睡觉前在床上再读一两个小时。基本上就是每天阅读12小时。
2020年4月14日,老唐在唐书房发表文章“财富三轮车与阅读的价值。”详细介绍了阅读对其的影响和价值。
老唐说:建立正确的投资系统的方法,依照我的个人经验,我认为首先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要排在阅读之后。
没有大量阅读为基础的思考和实践,很多都是重复踩踏别人踩过的陷阱,重复发明已经发明过的轮子,是对宝贵本金的浪费。
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前辈们四处碰过的壁、踩过的雷,梳理出来的逻辑、趟出来的正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唐说,他每次搬家,家具家电大多没有带走,但历年购买和阅读过的一千多册书,一直跟着他搬来搬去。
购买这些书籍累计支出估计有几万元,但换来的是千万级的财富、人生境界的提升、独处的能力和无穷无尽的乐趣。
老唐说,大约 40 年的阅读史给其带来的最重要有三点:
第一、是开阔了视野,看见了真实的眼睛看不见的东西。看不见的远处还有更广阔的世界,有更丰富多彩的人生,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为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人生的多样性,所以老唐学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时,还试着坚持“己所欲,亦勿强施于人”。
第二、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坦率接受“自己是无知的”这个事实。越是读书,越是发现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
所谓“知识的海洋越大,无知的海岸线越长”。
知道自己有太多的无知,自然而然就有了类似能力圈的概念,绝了万事通的妄念,在自己不懂的领域里只敢当学生。带着这样的开放心态,才有日拱一卒、天天进步的可能性。
第三、避免自怜情绪。通常人们都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痛苦,也很容易以为自己的遭遇是天底下最悲惨、最值得同情的。
长久下去,很容易将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推给坏运气,从而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通过大量阅读,其实很容易发现,自己那一点点遭遇,在浩瀚的人类历史上简直不值一提。
不管是过去的历史,还是今天的世界,比老唐承受的压力更大,比老唐拥有资源更差,比老唐遇到的惨事更多,比老唐遭受的打击更重……的人,简直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
同样的灾难里,同样的困境中,不同的人却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最终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些旁人的人生经历,不仅让老唐能暂时放弃关注自己的苦难,畅想未来的美好,也激励着老唐在一次次不幸(或坏运气)中,努力做出更好、更理性的选择,去争取那略好一点点的结果。
一次一次地少许更好,长久叠加的效应,最终就汇聚成了别人眼中的“运气好,有钱,有人帮……”
九、印象之六:老唐唐书房的朋友圈们
人以类聚,老唐多年的布道也吸引了众多同好,唐书房精英荟萃,人才辈出。
比如王冠亚同学,年纪轻轻,文采出众,勤奋刻苦,在经营自己的投资公司之余,这两年译有《巴菲特的嘉年华》、《比尔·米勒投资之道》,平时还常在雪球、微信公众号等发表投资理念和感悟,分享投资知识。
比如bp兄、浩然斯坦兄,常年在书房灌高质量的水;比如“一朵喵说”兄,其所翻译的上百万字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问答,可说是全程记录了大会全景,让巴芒二老的睿智、幽默跃然纸上;比如《价投投资实战手册》、《巴芒演义》、《价投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的众多读后感的作者们;比如一众帮助整理、分享书房文章的志愿者们;比如向老唐提出高质量问题的粉丝们。谈投资、聊人生,让唐书房充满了欢乐和生趣。
后记:
诚如老唐所言,这篇读后感无论是否入选,老韭已经从这次码字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一是首次全面回顾了自己在股市江湖中的沉浮;二是系统梳理了这两年多来学习价投所获;三是明确了今后投资、学习、人生努力的方向。
感谢老唐!
2022年9月26日定稿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