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向善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与智慧。——柏拉图 《理想国》
品老唐的文字,仿佛经历一场精神上的瑜伽,时常在富于节奏感的字里行间,引入某个反直觉的思考角度,一番修性吐纳之后,内心一片碧澄。
体验如此愉悦,一读再读自然而然,虽已忘记是第几次重阅《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微微卷边的书页和密密散落的笔记却模糊记录了铁杵磨针的时光。
于一名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普通践行者而言,这般奉为经典的重读,其价值正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言,“所谓经典,就是每次重读都好似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
同样是读书,有人指望书本能告诉他怎么开始怎么结束,然常常失望或被骗;有人却能从书中获得启发,独立思考和实践,于是心怀感激步入新天地。
从“同一个教室”走出的学生天差地别,其因或许是有人等待被打造,有人自己在探索。
我从这本《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所获得的最大收获即是“投资向善”的“道”、“术”、“器”,一如苏格拉底对弟子的临终遗言,“吾死之后,你们须按自己所知最善的方式生活。”
投资向善
两者关系为何?以我对老唐其言其行的粗浅认知,两者关系密切。践行价值投资之路,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家庭、家人应有的责任;
选择价值投资之道,与优秀企业共成长,拒绝股市中的“博傻游戏”和“击鼓传花”;坚定价值投资之法,远离杠杆和诱惑,人生时光能够“浪费”在更多美好的事物上。
行文至此,想起柏拉图的“洞穴之喻”,老唐本已从洞穴中爬出,然始终未忘仍身处投机窠臼中的茫然众生,始终以掏心掏肺的坦诚布道于世,与其同行,何其幸哉。
于我而言,读《价值投资实战手册》所感有四:
价值投资始于理性认知。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基于理性认知,不妨将这种认知视作阿基米德所称可以翘起地球的那个支点。
本书第一部分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读者对投资创造财富的原理形成理性认知,所涉内容必然包括:
如何理解投资的本质?
买卖的股票究竟代表什么?
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比如“复利”,这一概念起源于资本,但远不止于此,其内涵极为丰富。在商业合作、人际交往、个人声誉中,复利效应都能产生巨大价值。
因此,我们应养成迭代思维,相信财富、合作、知识,生活中所有的巨大回报皆来自复利。
试想,如果某人数十年如一日,不断打造和累积个人声誉,其个人价值一定远高出那些仅仅是才华横溢却忽略声誉复利效应的人。
巴菲特的“股神”美誉不仅来自投资回报,还基于巴老从不干自己不愿意登上报纸头版的有损声誉的事;
“唐书房”和老唐个人的品牌价值,不正是建立在对声誉珍视和呵护之上吗?
又如股市的回报并非来自期待“下一个傻子”的出现,而是选择成为优秀企业的股东,从而拥有一笔真正的财富:在你睡觉时也可以帮你赚钱的资产。
须知,真正的财务自由都不是靠单纯地投入大量时间来实现的。
理性认知如何培养?无他,老唐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广而告之: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价值投资需要从容心态。东坡居士在东坡之上开始农业生产的第一个动作乃是“煽风点火”,一把大火不只烧去地上有碍庄稼生长的杂草,也烧尽其心中“杂草”。
从此,东坡先生拥有了从容的心态,在成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的同时,艺术成就随之登上巅峰。
这份从容心态无疑也是做好价值投资的必要条件。
巴菲特说,投资不需要高智商,但必须有稳定的情绪,你必须对自己的决定保持一种内心的平静,这能让你读过几乎所有的困难。
理解了价值投资的本质,就不再为股价波动患得患失,不再为“抄底逃顶”殚精竭虑,不再摇摆于“短命的乐观”和“不合理的悲观”之间,而是务实地深入研究生意和企业的细节,利用“市场先生”的口袋与其交易。
当价值投资者遇到心仪企业的价值被低估的报价时,真乃“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美妙时刻。
从容心态的养成,首要在于对投资股市的核心目的有清晰认识,即“是在合理的价格参股成为优秀企业的股东,享受企业经营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净利润,保证我们的购买力不断增加”。
从而对自己可能成为“市场先生”的牵线木偶保持警惕。
养成这份从容心态,不妨尝试无论做什么事情,专注于事情本身,体验过程、享受当下。
就价值投资而言,对商业和企业的本质越关注,对股价和成本有意识的忽视,顾虑和执念就越少,反而越能顺其自然,始终不渝地走下去,丰厚的经济回报不过是追随内心的好奇和求知过程中的“副产品”。
价值投资基于至简之法。
巴菲特说,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老爷子年复一年地告诉全世界投资者:投资没那么复杂,只需要学好两门功课就可以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一门是如何看待股市的波动。
而《价值投资实战手册》正是老唐对这两门功课的思考和作答。
简单吗?是,只要解决好两件事嘛;容易吗?否,做好价值投资需要修行一生。
投资赚钱不是一件想做就能做到的事,而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技能。试想,在大学里,寒窗苦读才可能学会从事某专业所需的技能,难道在股市里发财却能成为人人皆可轻易习得的手艺?
《巴芒演义》一书附录有老唐读过的七十余本书,这是看得见的功夫;读过《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后,再读《巴菲特致股东信》、《巴菲特之道》等书时,不难体会到在投资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老唐所下过不计其数的看不见的功夫。
我在阅读过程中,常会在做出各种重点标记时幻想:大概老唐读到此处时也会心有戚戚焉吧。
《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三部分是企业分析,数千字或上万字不等的一篇文章中,所凝聚的心血知多少呢?
以个人体会为例,美的集团是我深入分析的第一家企业,从搜集资料、阅读年报到建立电子表格,从行业调研、发展历程梳理到数据分析,一晃两月有余,至今仍然只能勉强自认对这家企业的生意和基本面形成了一个较为粗略的轮廓。
自以为读懂和掌握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红皮版)中的知识要点,但对照读财报的过程中又不知经历了多少磕磕绊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诚不欺我。
在此,要向老唐表达由衷的感谢,是您的引导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和热情去挑战一份份沉甸甸的年报。
如果价值投资真有至简的“不二法门”,或许就是在理性认知基础上,以从容的心态,踏踏实实自下而上分析企业开始,不断深入对商业模式和企业经营的理解。
价值投资难于坚持不懈。
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价值投资?愚以为,个人条件和学习能力之外,坚持不懈地践行理念和方法乃是至为要害处。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通往成功的路从来都是荆棘密布,做难而正确的事、收获时间的回报,首先要“一直做”。
曾经以为读了好些书,明白了好些道理,大概离财务自由不远了吧。再不济,抄老唐的作业总该是轻松的捷径。殊不知,不走捷径方为捷径。自己不认真做好企业研究的功课,作业都抄不好。
于是,用一种可能情境倒逼自己:如果有一天老唐不再公开实盘了,世界将会怎样?退无可退,就只能对自己再狠一点。
拿出死磕的劲头,为了“市场因为你(的付出)将收益率提高1%或2%而支付给你的奖学金”,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思考和实践。还记得曾经为“现金债务比”这个概念消化了整整一个星期,通过对比多家不同行业的企业,才对“有息负债”和“可迅速变现的金融资产净值”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
这些概念都非财务报表中现成的会计科目,需要透彻理解每家企业的经营特点后,才能估算出大概数字。
胡适先生说得好,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一次通透会增强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其实,“难走的路并不拥挤”(以色列谚语)。
孔子曰,“吾道不孤,必有邻”,同为价值资路上的孤勇者,同在“唐书房”的脑力激荡中痛并快乐着,我们永远不会缺乏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