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台百亿投资产业基金——《证券市场周刊》发表版

永远好奇的唐朝 唐书房 2023-06-23

前言:本文是《老唐实盘周记2023年5月20日》文内的一小节内容,承蒙《证券市场周刊》编辑老师厚爱,发表于5月26日出版的周刊上。发表时为版面需求,添加了少许内容,并删掉了部分表格。


    茅台百亿投资产业基金

    贵州茅台拟参与设立两个产业基金,遭至不少反对意见,但综合考虑可知,设立基金最终带给茅台的收益率,大概率会比存在银行划算。而且,对于管理层的拓展也可以鼓励一下。

本刊特约作者  唐朝/文

5月19日,贵州茅台(600519.SH)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00亿参与设立两个产业基金,计划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消费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资金将分三期按照4:3:3比例实缴到位,茅台首期将向两个基金各投入20亿元。该议案还需经6月13日股东大会审议。

我先说结论:我会投赞成票。

有不少知名投资者和机构对此持否定态度。否定的逻辑无外乎有二:拿去投资,不如分红或回购;担心基金不仅不赚钱,反而亏钱,还不如存银行。

我对以上两个观点的看法是:第一个选项本身错了。

这100亿元是留存未分配利润里支出的,根本不存在“基金vs分红或回购”哪个选项更好的问题,存在的选项是“基金vs存款”。

也就是说,茅台照样会坚持年度利润51.9%甚至更高比例的分红,但同时依然还有大量富裕资金需要考虑如何配置——赚钱太多太快,就是让人这么头痛。

在我看来,分红或回购优于设立基金,但设立基金优于存银行。在茅台现实条件下,呼吁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和支持设立基金,二者并不矛盾。

毕竟茅台账面有超过1700亿元现金,而且一年还会流入六七百亿以上,只要没有全部分光的可能,分红和设立基金就不是互相矛盾的选项,完全可以做到既要又要。

茅台上市22年一共只从市场融资约20亿元,而累计现金分红1761亿元(其中1200多亿元进了贵州省政府的口袋,500多亿元到了二级市场股东手里),分红信用是值得信赖的。

至少我个人目前没有任何理由和证据,去怀疑公司会降低分红率。

于是,顺理成章地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基金如果亏了呢?那还不如存银行。

市场此时这么想,完全可以理解。在持续下跌两年多之后,很多人此刻眼里更容易看见的是风险,而不是收益。

但市场的特点就是大多数人注定是错误的。想要赚钱的人,必须克服近因效应的干扰,反过来想,从长期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

长期视角一:茅台意图设立的这两个产业基金,约定的都是十年期。

虽然基金大概率是投资一级市场的,或者至少大部分资金会以一级市场为主(公司尚未明确披露投向),而一级市场又缺乏公开透明历史回报数据,部分股东有所担心也是正常。

但我们完全可以参照二级市场公开数据去考虑。比如以万得全A 指数为例,该指数代表的是二级市场全体参与者的平均回报。

历史数据清晰显示:以十年为视角看,自沪深股市诞生以来,任何一年买入,持有满十年都不会亏钱。明细数据可以参看拙作《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32至35页。

长期视角二:以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来观察,自2004年12月31日(沪深300指数的起点基准日)至2023年5月19日,在全部合计18.4年的观察期里,只是简单持有沪深300指数,含股息在内的年化收益率就高达9.56%,数倍于同期银行存款收益率。

当然,由于投资者无法自行配齐沪深300指数全部成分股,必须要通过指数基金间接购买,需要扣除每年约0.2%~0.8%不等的管理费、托管费等费用,实际年化回报率会略低于9.56%的计算结果。

有人会继续问:如果基金经理连市场平均水平也跑不过呢?上面的万得全A或者沪深300收益率,还不是镜中花、水中月?

没错,长期来看,基金经理群体跑不过市场平均水平是大概率事件。但在指数收益率和银行存款收益率之间,还有不少位置。股权投资以十年计,保持在这个区间又是另一个大概率事件。

而且,侧重一级市场的投资,由于天然缺乏实时波动的“流动性诅咒”,基金经理更容易以长期持股的思路,以购买股票是购买企业部分所有权的思路,去做出投资和持有决策。理论上说,回报水平更有可能超过二级市场整体平均水平。

同时,准备设立的两个基金,分别是由中信证券下属金石资本及招商局下属招商资本负责管理的。为保证利益的共进退,金石资本和招商资本及其员工,在各自管理的基金里均有5亿元的跟投。

两个基金的管理模式都是,年度管理费最高不超过1.8%。最终盈利里,出资者先拿够单利6%/年,剩余部分再由基金管理人提成20%。

也就是说,如果赚不到年收益7.8%以上,每只基金的管理方年收入上限仅不足1亿元(实缴资金×1.8%),支付基金运营费用和人员工资后,相对于其5亿元跟投而言,毫无吸引力。

尤其是考虑到50亿元还要分三期到账,未投出资金的年度管理费还要减半等因素,可以说最终年度收益率若低于7.8%,金石资本和招商资本拿到的管理费,甚至可能不足以覆盖其5亿跟投资金的成本。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两个基金最终带给茅台的收益率,大概率会比存在银行划算。更何况,我认为对于管理层的拓展也可以鼓励一下,毕竟金额不大。

就算十年后失败了,折合年均亏损不足10亿元,对于年度净利润六七百亿以上的贵州茅台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事。

以上就是我要投赞成票的理由。

周刊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声明:本人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后记:我知道这又是一篇招骂的文章。

原因呢,网上总有一群人的思维模式是:只要是同意管理层看法的,一定是汉奸软骨头,是被公司拿钱收买了。只有站在道德高点,鼓吹和大股东和管理层对着干的人,才是高尚的,值得敬佩的。

这群人的思维也好总结,就一句话:茅台就应该好好生产茅台酒,赚来的钱要么扩充茅台酒产能,要么分红,要么回购。干其他一切都是损害股东利益。

这种分歧导致的谩骂,在早期李保芳团队决定投钱去扩张系列酒产能的时候,我撰文支持管理层的决策,而网络大部分声音是系列酒危害茅台酒品牌高度,拉低茅台的净利率,我因此挨过一次骂;

在2020年11月,部分茅台小股东联合起来,投诉乃至起诉茅台公司给习水县8亿捐款的时候,我因为持『村子里最富的地主,天然就有修桥补路的义务』观点,支持管理层的捐赠,结果又被大骂一通。

争论系列酒该不该发展的时候,还没有唐书房,当时发在雪球的文章没有保存下来。

向习水县捐款的事儿,我甚至没有公开推送文章,只是将自己的观点,做成自动提取的内容,需要主动向书房发送『捐款』才能提取阅读。

其实至今读过的读者,占书房关注人群的比例也就1%左右——此刻发送『捐款』一样可以提取阅读,当时的观点依然白纸黑字地摆在那里。

虽然这两件事,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当然,这不是说我英明,很可能只是狗屎运。

首先,系列酒成了茅台的另一台印钞机。系列酒2022年营收159亿,已经可以单独在所有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七,接近千亿市值的古井贡酒规模。

2023年的目标销售额更是计划突破两百亿,简直要成为一年赚回全部投资,还能一直赚到永远的印钞机。之前管理层决定投资扩充系列酒产能这步棋,简直完美。

其次,起诉董事会对习水县8亿捐赠的事儿,最终8亿捐赠的确被迫取消了,看上去似乎股东们是『赚』了8亿。

但老唐2020年11月那篇文章里,预测的董事会每年有权对外捐赠年度净利润的1%条款,于2021年9月白纸黑字地写进了章程,并顺利获得股东大会正式授权。

同时茅台公司位于习水县的系列酒扩产工程,原本是计划『于2020年底基本建成』,结果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一拖再拖,至今仍然没有全部完工。在我看来,这纯纯地为了一颗芝麻,砸烂了一堆西瓜。

但这些明摆着的事实和结果,丝毫没妨碍持反对意见的人,继续蒙着眼睛待在他们幻想的世界里,大骂这破世界和他们的想象不吻合,大骂老唐软骨头,被管理层收买,有奶便是娘,写软文、恰烂钱。总之,不按他们的观点发言,直接界定为坏人就是了。

这次我懒得去照顾这类人的情绪了。反正对这些人而言,逻辑和数据没有意义,立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当《证券市场周刊》的编辑老师,询问这篇文章能否授权发表的时候,我同意了。

我的立场呢,很简单。五条:

①老唐已经做了十几年的茅台股东,而且持有的茅台股票还不少,我和其他股东一样关心自己的利益;

②我不接受道德绑架,我有权发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在我看来,茅台大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当地政府,是小股东的合作伙伴,不是小股东的敌人;

③对于茅台这样一台日进斗金的印钞机,只要没有分光所有利润的可能,提升闲置资金收益率的渠道是一定要探索的,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因为哪怕将年度分红率提高到70%甚至80%,每年也会结余百亿级的现金。强逼其全部存在当地银行,获取2%左右(甚至不到)的年收益,同样是损害股东利益的事情。

如果说冗余现金部分掉可以视为完美的100,躺平摆烂拿去存在银行可以视0分股东们面前并不是只有100或0的二选一。这之间有改良空间的

④部分人可能是被小学老师训练成条件反射了,看见某人掉了一粒米就马上会联想:要是全世界每人掉一粒米,那将浪费多少粮食?

或者还在像慈禧太后治下的大清国一样想问题,担心放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就可能招来一万个,一亿个,最终就没有中国人的立足之地了。所以不能开口子,要严防死守。

他们担心的是100亿或许不可怕,但这个口子一开,未来可能就有10个100亿,100个100亿,然后就榨干股东的利益了。

荒诞。谁说的这次投了赞成票,下次就自动通过了?当实验效果不好的时候,如果管理层继续一意孤行,不一样可以实时评估,再投否定票吗?

别人还没有做呢,你就趾高气扬地指责『你不可能做好的,听我的就行』,和别人失败后,你我去说『你看,这条路不通,别搞了』,哪个说服力更强呢?哪个更有可能达成一致意见呢?

⑤更何况,没有谁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和作法是100%正确的。对不同观点保持一点尊重,各自表达不好吗?

非要逼别人按你的想法思考,按你的方式做事,否则就扣帽子、贴标签,实施人身攻击。这除了让人看到狂妄、无知和没修养之外,还能有什么收获呢?

这究竟是本来就想活成的样子,还是被振臂一呼、成为意见领袖的快感激发了体内的攻击性呢?冷静一下,就事论事,你会获得更多尊重的。

说完了,说爽了。我知道不少茅台知名大V长期隐身在书房,本文观点应该马上就能传播出去。然后,骂就骂吧,但请别在书房骂。书房里直接开骂的,会被拉黑从而永久丧失潜水资格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