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实盘周记2023年12月9日
目前持仓:腾讯控股43%,贵州茅台22%,洋河股份13%,分众传媒13%,古井贡B 9%。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均为人民币亿元。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本文仅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大环境掠影。 阿里剥离对分众的持股。 11月游戏版号发放。 茅台特别分红通过。
本周值得记录的宏观大事主要有三件,
一是国际顶级评级机构穆迪,降低对中国经济及中国部分公司及金融机构的展望评级;
二是中央政治局经济分析工作会议召开;
三是统计局发布CPI、PPI 数据,均明显低于预期。
第一件:本周二,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这是1989年后穆迪首次下调中国的展望评级。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对穆迪作出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决定感到失望。
财政部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
穆迪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穆迪公司同时将香港及澳门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为“负面”。该行为遭港澳两地政府痛批。
香港政府二号人物,政务司司长陈国基7号在电台节目上明确表示,“穆迪的评级没有道理,美西方一直找机会抹黑香港及内地,企图通过香港遏制内地发展。”
之后,穆迪又一口气下调了一大堆中国国企、金融机构以及三家大型民企的评级展望。
三家大型民企是腾讯、腾讯音乐和阿里巴巴,金融机构涉及八家银行,九家保险以及一大堆大型国企。名单太长,我就不列了,感兴趣的朋友们自己搜一下吧。
虽然这是“美西方找机会抹黑香港及内地”,但架不住外资和部分内资被蛊惑。
毕竟穆迪是一家已经运营了123年的百年老店,是 SEC 认可的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是几十年来全球债券及企业定价的重要资料,是连美国政府评级都敢下调的混不吝,在资本市场里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
知道了这些,应该也就能大致猜出,本周是哪些钱在夺路而逃了。这事儿,我们没有什么好聊的(聊也聊不下去),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就行了。
第二件、本周五,中央政治局经济分析工作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我个人认为核心就是新闻联播里重点提示的八个字“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怎么理解呢?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八个字,我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别管什么负面影响,别担心什么后果了,先把经济搞起来再说。代价或后遗症,等以后有空了再慢慢擦。完毕。
第三件、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经济数据。
11月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5%,预期降0.1%,前值降0.2%;环比下降0.5%
11月 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预期降2.8%,前值降2.6%,环比下降0.3%;
对数据的解析是统计学家和宣传部门的事儿,我们知道个结果就行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证明了消费和生产复苏均不及预期,迫切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提振经济。句号。
上周我们聊过,当下经济领域的工作重心就三件大事:提振外资及民企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救地产;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第一件事是当下的玄学,说不好靠什么措施或者等什么时候才能起效,只能慢慢做,慢慢等吧。但后两件似乎都指向同一个词:放水。
套用迅哥儿的表述就是:我观摩各个领域的困境,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伟大复兴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写着的两个字是“缺钱”!
缺钱简单,问央行和银行要呗。
这个事儿,其实本没有什么聊的意义。但架不住网络流言越传越凶,还是说两句。直接拷贝当天在小圈子里的两条回复。
它只是阿里内部组织结构调整,专门成立一个公司来持股,不是阿里清仓分众。
就这个行为本身,它既不代表阿里要卖出分众,也不代表阿里不会卖出分众。
不过呢,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如果12月3号晚上认为是阿里要清仓分众,4号早上一开盘(6.27元)就抢先清空自己的分众,相比此刻的6.07元股价,一股还赚2毛
而要是听了老唐的“理性”解释,踏踏实实坐着,一股多亏2毛。理性在这有什么用呢?有人这样问老唐。
事儿呢,也确实是这么个事儿。对这个问题,我表示无言以对。
股市里确实经常有这种“我有两个孩子,一个2岁,一个6岁,我把他俩的年龄加起来下注9号马,赢了一笔大钱”的故事。
只是我从来不这么下注。
它还让我想起来,2021年初书房有不少朋友,因为我的估值表里对腾讯的卖点是72500亿,所以在股价750左右(对应市值约72500港币)清掉了腾讯,神奇逃顶的故事。
他们只是没有注意到老唐表格里说的市值,单位是人民币。72500亿人民币卖点,对应的腾讯股价约900港币。
神奇的故事,随时都有,不奇怪。
我知道自己还要在股市待几十年,所以对这类“因为2岁和6岁,所以压9号马”的神奇故事,简单的一笑了之。
不知道为什么,11月的版号拖到12月4号才发。
不仅是投资者、游戏从业者,可能连带围观的民营及外资也跟着担心了几天。
在这种信心亟需呵护的时间段里,拖这么几天是为啥,实在看不明白。
好在,不管怎么滴,还是月月有了,没缺、没变。
本周三,茅台临时股东大会及业绩说明会。
股东大会及业绩说明会全部没有任何新内容——实在是茅台这间公司过于透明,除了不能披露的信息之外,真正的深度研究者其实没啥可以问的。
知道一件事即可:2023年特别分红方案通过,每股19.106元现金分红。
下周应该就会发分红实施通知,顺便披露股权登记日和现金到账日。我估摸着12月25日应该会到账。
关于分红资金使用,上次已经说过:若无意外,到账日当天开盘买入洋河——意外指的是资金到账时,洋河已经暴涨30%以上。
这决策很容易做,洋河是今年持股的五只股票里,唯一一个跑输指数的个股,而且是大幅跑输。
这与洋河面对的外部竞争当然有关,但更多的是与洋河内部的一些变故相关(据说主要是倒查2002年股改涉及的国资流失问题,并追缴相关股权和现金分红),这让市场普遍地对洋河产生了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
这事情的负面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能悲观到这个程度,也是超出想象的。
我认为当下不足1700亿市值的洋河,低估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太多人想等待尘埃落定、趋势反转时再介入,缺少一只引爆情绪的穿云箭。
我自认没有先市场一步,得知尘埃落定的能力和资源,也没有把握趋势反转的能力,所以我在里面傻坐着,等,穿云箭喜欢啥时候来都行,我不着急。
今年市场整体悲观气氛浓厚。只是由于我的组合跌幅不大,所以书房里的感觉似乎还好,比外面要稍微轻松那么一点。
论跌幅,今年年内最差的时候,应该是10月24日,当天收盘老唐实盘年内净值-7.1%。
或者是前天中午:不考虑汇率的情况,组合内五只持股年内全军尽墨。
在股市里呆着的人,我不相信有人会觉着7.1%的跌幅很难承受。
或者哪怕从2020年末市值高点7.55,算到今天的6.77,跌幅10.3%,应该好像也没啥杀伤力。
甚至哪怕从老唐实盘净值曾经达到过的最高点9.06(2021年2月10日,2588卖茅台,12.4卖分众的那天)计算到此刻的6.77,回撤有25%。
我同样相信,在股市里待过几年的人,没有谁会觉着回撤25%是不可承受的。
目前的整体悲观,主要原因不是幅度,是长度,是预期差。
毕竟沪深300指数自诞生以来,从未出现过连跌三年的情况。
所以,很多朋友对今年的期望值很高(包括我)。
可能有些朋友在连跌两年后,面对所谓的超级低估、PEPB零分位之类的数据面前,动用了短期资金甚至杠杆,所以就觉着非常艰难。
否则,无论是-7%,-10%还是-25%,按说都不足以让一位投资人怨天怨地的。
最近看到的抱怨,可不仅有普通投资者,甚至还包括某些名动江湖或曾经名动江湖的大佬。
抱怨 A 股的,抱怨港股的,都不少,名字就不点啦,跳过。这些抱怨的背后,无外乎还是忘记了巴神的教诲:
资本市场, 什么离奇的事情都有可 能发生。你要做的是处理好自己的事, 力求在最离奇事件发生时, 你仍然 能够活着——《巴芒演义》306页。
一个犹太小孩问爷爷,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时候,爷爷在做什么?爷爷回复说:活下去。
小平的孙女问爷爷,长征的时候,爷爷在做什么?爷爷回复说:跟着走。
未来回看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命运大转折时刻,放在当时其实可能就是“活下去”或者“跟着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伟大。
怎么活下去呢?秘诀毫不起眼,既不需要999,也不需要299,只需要确信自己没有预测股价波动的能力,然后不用短期资金,不用杠杆,组合投资。就这么简单。
只要在漫长的熊市里,你愉快的活着,不断的学习,就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孙子孙女问你,爷爷/奶奶,你是怎么赚到亿万身家的?
本周散步一次约5公里,跑步两次合计15公里,继续16+8轻断食。
周六早晨同口径除皮净重85.1kg(175cm),环比上升0.7kg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