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咨询师的私人秘密||谈谈“自我暴露”

冰千里 冰千里 2022-11-03

我也有秘密啊||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暴露”

 

文|冰千里 


所有的自我暴露只有一个标准:


对求助者是否有利。

 

-------欧文.亚隆

 

01


怎么看待自我暴露呢

 

上次在 爱恨边缘||心理咨询师的两难处境(谈边界感)中谈了我能想到的边界问题,我说过要把最艰难的抉择单独拿出来,和大家聊聊我认为的心理咨询师自我暴露问题。

 

其实,咨询关系很难平等,一个人把所有秘密告诉另一个人,这种秘密在现实中几乎不能告诉任何人,成了不均等的重要因素。

 

为了让天平不要倾斜太厉害,来访会在逐渐深入时表现出很多动力,感觉就像:“我是有价值的,你会有地方需要我,我们是平等的。”

 

咨询师无条件关注来访者,全部精力在特定时间段只在对方身上,一切以另外一个人为中心,会让咨询师内心深处有种付出感,也会导致关系不均等。

 

关系的不均等会影响咨询效果,所以采用了收费啊,咨询师个人督导啊,还有今天谈的个人暴露啊,来均衡关系,尽管只是一小部分。

 

经典精神分析设置之一,就是让咨询师成为一个“白板”,严格中立,不能自我暴露,许多新手咨询师往往误会了其中内涵。

 

我在阅读弗洛伊德文集时发现,其实他老人家并没完全遵守自己的设置,也会直接干预来访现实生活,甚至暴露自己某些隐私。

 

就像亚隆先生说的:”所有自我暴露只有一个标准:对求助者是否有利?”我很赞同,但赞同并不是没节制,我们具体谈谈。

 

02

 

设置首先需要被暴露。

 

一个人不管什么原因找到你,都是会有焦虑的,往往是泛化的焦虑,第一次在陌生环境见咨询师时候,处理不好会产生“二次焦虑”。

 

就像你走进了陌生房间、有个陌生人坐在你面前,而你正准备把最痛苦的事告诉他,一定会有压力,这种压力就是二次焦虑。

 

二次焦虑不做处理,就很难呈现原始痛苦,那你就没办法帮到他。


造成这种焦虑的原因是基本设置不清晰,尽管有的来访会询问,有的会“假装信任”,但你作为咨询师是要暴露这些设置的。

 

我的意思是说,你要准备回答这些问题:

 

“我做心理咨询多久了?”、“我的受训背景是怎样的?、“我们谈话是多久?如何结束?”、“我准备怎样开始,我们是如何进行工作的?”、“我的取向是什么”、“当你走进咨询室有什么感觉吗?”、“你是如何找到我的,我的哪些特质吸引你来找我?”、“现在你见到了我,和你的想象一样吗?”等等。

 

这些问题都牵扯到设置的自我暴露,而这样的问题不被暴露,就会成为一个隐含的阻抗,双方不说破,张力却在那里。

 

当然了,有人会问,有人不会问,但你要知道这些问题是需要解答的,你找体验师时候难道不也是这样想的吗?难道你不希望对方回答这些疑惑吗?那又是什么阻挡了你的发问?

 

特别对没有咨询经验的来访更要说明,人家都不知道心理咨询是干嘛的,凭什么知道你能帮得到他呢?

 

03

 

然后,当下的、此时此刻的、发生在你们之间的真实感受,要暴露。

 

还是那个原则啊,不再重复了,如果对方一边诉说痛苦,一边很平静、甚至在笑,你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又听不进去,感觉很复杂,觉得情感和事件并不匹配。

 

此刻的矛盾心理需要被说出来:“你笑着讲你的痛苦让我觉得很奇怪,我没法专心的听下去,我们看看这是怎么回事吧?”

 

这样的暴露,直接呈现了当下的发生,只有你们俩,关系真真切切,这种反馈不仅及时,而且立刻会让来访进入反思。


一个没有反思能力的来访,往往并不适合精神动力取向治疗。

 

有一种被看见叫哭着笑,也有种心碎叫笑着哭,而这两件事的发生往往特别能打动我,我会真实反馈我的感受,我也会流泪。

 

完全不会想我流泪来访会轻视我,我知道,那一刻,人性是无价的,一切技术都是苍白的。

 

当然啦,我们都知道这是种“情感隔离”的防御,但你知道有什么用呢,你难道没有自己的感受吗,你难道不准备呈现出在那个点上,你们怎么了吗?你要做的是让来访进入思考。

 

我经常会这样做,即使是视频我也会看到很多当下的发生,有来访边谈话边把玩着一支笔,有的一个劲挠头发、有的不停喝水,有的东张西望、还有的甚至孩子就在身边。

 

你难道可以忽略这些,只听他说话吗?你看难道没有点特别感受吗?你们就正在经历着什么,这比探索原生家庭什么的更加的重要。

 

把当下感受立刻反馈,是一种合适的暴露,这会直接跨过语言,进入内心,人家来不是为了只让你听,语言具有天然的欺骗性,你需要明白这一点。

 

现在,我发现自己这样说话,像个絮絮叨叨的老人,不知道你们能听进去么?我反思了下感受,是担心有人会取笑我,担心我这样说会犯错。

 

而这或许也是很多同行的担忧,害怕暴露失败,害怕反馈不对,其实,没人规定咨询师不能犯错的,怕的是你担心犯错的隐瞒。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真心真诚帮助来访,就不要怕反馈的不合适,真诚高于一切,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真实的咨询师,哪怕他的经验不够丰富,也要好过有经验却虚伪的咨询师。

 

刚才就是我的一个自我暴露,反馈给看我文章的你,你会因为我这样说而嫌弃我吗?你会愤怒吗?还是你会觉得我很真实?

 

在和孩子们工作时候我经常犯错,孩子们只会纠正我说:“我不是这样的,这不是辆小车,这只是块石头”,而不会觉得我很笨,因为说出当下的感受是一种真实的勇敢。

 

当然啦,我们并不是为了真实而去真实,是这样的发生会给来访一个进入自己内心的机会。

 

这里一定要剔除你个人问题,如果来访谈到母亲的去世让你想起了你离世的父亲,你可能会过度共情,因为你经历过同样的悲伤,甚至你会给对方出主意,教他摆脱悲伤的方法。

 

此刻,你要警惕!你已过度摄入,需要反思,这是你的需要还是来访的需要。

 

不知道我这样说能让你明白恰当的反馈此时此刻的发生,暴露当下自己的感受的意义了吗?


 

04


但要注意,你过于私人信息的暴露,要慎重。

 

有些无关紧要的回答你不需要思索很久,经常会有来访问我:

 

“你结婚了吗?”、“你的孩子多大了?”、“你看过某某电影、某某书了吗?”、“你是哪里人啊?”、“你的大学的专业是心理学吗?”。

 

这时我往往会直接、坦率回答,然后适当时间再探索对方这样问的意义。

 

而不是犹豫不决,或者反问道:“你觉得呢?”、“你为什么要这样问呢?”、“这对你来说很重要吗?”等等。

 

我知道这样问是为了让来访更加了解自己,并不是不让你问,而是选择恰当时机,否则会让对方一头雾水。

 

不要对“任何发生都有意义”洗了你的脑,有时候对方就是想知道,没有理由,难道你不这样吗?

 

在这些个人基本信息上,回答不需要谁先谁后,更不能根据对方目的来回答,这是缓解自己焦虑的表现。


请记住,情感的诚实才是关系的本质。

 

“你孩子不写作业你揍他吗?”、“你和妻子分居过吗?”、“你失眠时候吃安眠药么?”、“你的朋友圈可以对我开放吗?”、“你哭泣的时候想到谁?”、“你们家晚饭后都在做什么?”、“你被父亲打过吗?”……

 

像这类问题要引起警惕,这已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了解,通常背后都有意义。

 

你不要真的以为来访想知道你的隐私,那都是他们缓解焦虑的无意识呈现,背后可能是挑衅、控制、嫉妒、依赖、羞耻、这些情绪需要被看见。

 

如何区分?需要你自己的感受,不仅仅是你意识的感受,还有你意识不到的感受,后者更加可怕,因为作为咨询师的你,也不知道,那怎么办?很简单,让你自己的咨询师帮助你看清。

 

这样的暴露,是有选择性的,如何选择没别的招,看你自己的功底了就,别着急,成功都是建立在大量错误之上的。


05


差点忘了,还要警惕意外事件发生时候的暴露。

 

有次一个失恋的女来访,在和我交谈时,妻子一个劲给我打电话,尽管是静音,彼此看的还是很清楚。

 

前两遍我没接,但又担心是不是有什么急事,这位女士也不说话了,看着我,第三遍我接起来了,也没什么大事,就挂了。

 

之后,她接着说自己的故事,于是,我打断了她,暴露了我一些感受,我把我接电话的担忧和猜测告诉了她,并向她核实我的感觉是否正确。

 

果然,她是不舒服的,我们就这个话题工作了三次,她觉得被忽略了,觉得我对她不专心,但对我又无能为力。


后来证实这一点正是她应对男友的感受和模式:面对对方的伤害选择了回避。

 

知道了吧,这样的意外事件处理很重要,不能当作没有发生,相反很有意义,这个暴露让她更加清晰的看见了自己。

 

如果我尴尬的绕开了这个发生,就是配合了她的无力,回避了这种糟糕的感受,其他谈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转移”的防御而已。

 

你好我是冰千里,爱写字的心理咨询师,我能想到的自我暴露合适与否就那么多了,欢迎补充和评论,让我们更真实的在一起吧。

 

参考文献:

Irvin D. Yalom《The gift of therapy:an open letter to a newgeneration of herpists and their patients》


你可能还喜欢:

我们先谈钱,再谈感情||心理咨询的收费问题。

你会爱上你的咨询师吗?||心理咨询中的情感



冰千里:执业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一个除名字外,都很温暖的老男人,研究儿童游戏心理治疗、成人亲密关系,接受视频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