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明明想爱,却为何选择孤独?

冰千里 冰千里 2022-11-03


是未被满足的爱,让你最终选择了孤独


文|王冰


 1


精神动力学的定义:“孤独是对失去的、不再身边的、所爱的客体,所怀有的痛苦的渴望”。


失去、所爱、痛苦、渴望、不在身边,都包含了一种无奈和纠结,概念的复杂,烘托出了“孤独”的样子。

 

把孤独和爱联系起来,是有必要的,我们体验到的孤独,大都和关系相关,准确的说,我谈的是亲密关系里的孤独。

 

有些感受只要分享,便可获得释放,比如快乐,分享后体验会更好,比如悲伤,分享后,就不那么悲伤,而孤独,似乎不能与他人分享,这本身就是孤独。

 

我的观点是:只有冰冻了一部分情感,人才会孤独,冰冻的面积大小,决定了孤独感受的强弱。

 

2


芳女士是个年近不惑又没成家的自由职业者,她的情感经历中,有几段刻骨铭的爱恋,有的长达几年,有的只有几个月,每段恋情,芳女士都投入了全部的情感,最终却没能让任何一份感情,走进婚姻。

 

“我想,我不敢碰感情了,就这样,单着,也很好”,她这样说的时候,神情黯然。

 

一次次看着所爱的人,渐行渐远,让芳不敢碰触情感,不碰,便没有伤害,尽管孤独。

 

爱,最初是找一个认同自己需求的人。

 

人生来孤独,婴儿被放逐到陌生世界,第一件需求就是安全,被妈妈拥在怀中那一刻,便被认同了。

 

婴儿体验到满足,和妈妈就有了关系,产生了依恋,这就是母爱,爱情也一样,有时很简单,最初只是认同了需求。

 

芳女士的男友都很优秀,“我总能吸引优秀的男士”,芳对“优秀”是这样理解的:“体面的工作,细心,不一定很有钱,但要注重细节,细节最能够看出一个男人是否真的爱你”

 

短短的描述,呈现了芳女士的需求:在物质有保障前提下,注重细节的关怀。

 

这是芳女士的“爱情模板”,能够满足她模板的男士,都有让她倾心的可能,某个人,会接收到她发出的信息,从而对她产生认同。

 

她历任男友,都有这样的特质,无论时间长短,都似曾相识:稳定的工作、体贴、注重细节。

 

当你的需求被人看到,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进一步交往,她不断给你满足,就产生了依赖。

 

依赖会让你放大他的好:

 

先是以点带面,在你需要时,拥你入怀,陪你一起哭,温暖的理解你,这件事,就会点燃你被照顾的需求,其他的特质很容易看不到,“一个温暖的拥抱”就是全部。

 

然后降低自己其他需求,主要需求被满足,其他需求就变成次要,甚至忽略。

 

有人常说:“为了某某,我一再降低底线”,其实不然,是你的主要需求被满足,才会降低其他标准,这种“其他标准”被你自动归类为别人的标准,而非自己的。

 

比如芳女士其中一个男友身高没她高,相貌平平,还有些自私,家人都反对,但芳女士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很注重细节。


“每次过马路都牵着我的手,一感冒就会陪我,熬姜汤给我喝”,其他的,只不过是家人的标准而已。

 

从认同到依赖,是你的需要被对方看到,满足了你的模板,之后,需求就会随交往的深入,越来越多。

 

因为依赖会降低自己的部分功能,从而产生更大的期待。

 

芳女士爱情之门一旦打开,更多期待就会出现:你可以在过马路牵我的手,就要关注我其他,失眠了,你就得知道原因,是不是我哪里不舒服,天气变冷,你就要给我买毛衣,至少要关心我今天穿什么。


 3


情感依赖的加重,会导致需求越来越多,芳女士就会更注重细节,甚至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被满足,就会激发很大的情绪,因为被过于重视,就不能容忍忽视。

 

若你的模板是“唯一的爱你一人”,他和其他女性交往,你就特别敏感、多疑,甚至对他和母亲互动都很排斥。

 

你的模板是“太近了我会不舒服”,就会把对方的关心视为敌意,频频打电话会让你感到控制。

 

你的模板是“在我身边才会安心”,对方出差你就会惴惴不安,没给你回短信就疑神疑鬼

 

这都是你独有的爱情模板,之外的你不易看到,模板之中的“犯规”会让你难以承受。

 

有些爱情走着走着就散了,是因为你的需求对方已不能满足了,依赖已没有怀抱承载了,彼此也就不再需要这段关系了。

 

然而,离开了关系,躲开了爱情,未被满足的情感依然在,它会激发你负性情绪。

 

譬如愤怒,前任为何没有满足我?他本可以做到的呀,这只能说明他不够爱我。

 

譬如自责,她之所以没满足我,是因为我不够好,我并不是他想要的人,所以才会离开我。

 

比如内疚,当初我不该要求那么多,最初关系还是蛮好的,干嘛为一点小事和他闹。

 

情绪后遗症会让你继续寻找,一轮相似的爱情旅程再次开启。

 

经过几次失去,就会加重固有模式,“看来世上的男人都一样,都是靠不住的”,会绝望,就把自己的需求封存起来,再不敢轻易敞开。

 

像芳女士,相似的相爱相离,一再受伤的细节性体验,让她心力憔悴,从而收起了需求,转移了方向,冰冻了情感。


村上春树说过:“哪里有谁愿意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当一个人的情感需求无处安放,又被封存起来,并没释怀,便会孤独。



 4


走出关系里的孤独,需要辨识需求中的不合理因素。

 

芳女士就是因为戴了放大镜,把所有细节问题当做了不爱她的表现。

 

过度的需求就是索取,过度的依赖就是控制。

 

芳女士让自己在细节上变弱,从而限定男友的自由,当她意识到自己正在控制,就会发现,错把依赖当做了爱。

 

所谓“唯一的爱”并没错,而是期待过高,它只存在原始母婴关系中,爱情是需要共修的,并非期待的不断满足。

 

更不是融合,健康依恋关系是既要独立,又相互依存,明白这种心理,就会降低预期。

 

降低期待不是委屈自己,而是看懂自己,期望和满足是成反比的,期望越低,关系里的满足感就越高,有些期待只是你的理想化,并不真实。

 

另外你也要看到对方的需求,需要是相互的,要有耐心,所谓相濡以沫,是两个不同需要变成了共同拥有。

 

谁都不能完全满足彼此所有需要,这部分是需要一起面对的,如此才会长久,即便分离,也不孤独,有的只是感恩。

 

如果你正处在一段关系里,要慢下来,审视彼此未被满足的那个部分,并呈现出来,与对方沟通,给彼此时间,去消磨这个部分。

 

如果你已离开了一段关系,先别急着继续,审视过去的感受,找到自己不合理需求,辨识和消化,摘除不合理认知,看清楚自己,才能守住自我,避免强迫性重复。


你可能还喜欢:

当你对自己不满意时,其实你正在变强大




冰千里:自由撰稿人,心理咨询师,一个深邃又纯粹的老男人,研究儿童游戏心理治疗、成人亲密关系,接受视频咨询,私人微信(电话):136853315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